点翠洲
点翠洲位于平湖市的西南,是平湖最大的一个洲渚。这个绿色的宝岛,被碧波荡漾的平湖包围着,并由一条美丽的彩带——九曲桥将它与孤山连接起来。从宋代开始,点翠洲就是西湖有名的洲岛了。点翠洲内红墙绿瓦,绿树成荫,就好像西湖里的一块翠玉。
简介
跨进古色古香的拱门,穿过假山和花草簇拥的小道,便来到了九曲桥头。桥身共有九曲,似蛟龙贴水,游人走在桥上,如同在湖面遨游。桥上,还建有两个格调雅致的凉亭,让游人歇脚小憩。点翠洲在宋代已有名,陈称首先在这里筑孤屿亭。明代嘉靖改为点翠亭,后几经兴衰。1913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惠州“马鞍之役”的死难烈士,在洲上建了留丹亭(又称烈士亭)。“留丹亭”正门有对联一幅:“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绿;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后人集东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诗句而成。亭的正门右前方,竖着一方石碑,碑刻我国已故领导人廖承志副委员长(惠州人)在1984年浏览西湖点翠洲留丹亭的题词。
景色
亭的瓦、墙、廊、柱,具有浓厚的民族古建筑特点,显得庄重典雅。洲中树木苍翠茂盛,远望整个洲只露出亭的屋脊,可谓名副其实的“绿洲”。
在留丹亭的东北面,有一道亭廊立在湖面上,与留丹亭相对。从点翠洲通过石拱桥,便到枇杷洲。枇杷洲上古树苍翠,花草葱茏。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四面碧波荡漾,人称“留丹点翠”。可以说,“留丹点翠”这个景点是将惠州的革命历史展现在游人面前。这里不仅有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它与今天的九曲桥、偃龙桥、“芳华秋艳”连成一体,成为西湖景点最集中、人文内涵最丰富的景区。
记载
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施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是西湖岛景一胜。宋时,惠州太守陈称在岛上筑孤屿亭,明嘉靖改点翠亭,后几经兴废。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通情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后人集东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句联曰:“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1924年,浚湖积土于亭西,增筑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由于洲渚古树苍翠,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顷,人称“留丹点翠”。现在亭增辉,绿树成荫,还有九曲回桥相渡,风景更加幽静宜人。宋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太守陈称开始有计划地经营西湖。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时陈经等十五位烈士建“留丹亭”。陈经为当时惠州中学高材生,读书时好游点翠洲,常留连忘返,在学时参加同盟会,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曾在惠州响应三月二十九日起义,后参加惠州“光复之役”,在马安镇被擒不屈就义,惠人哀之而筑此亭,后又改建为阁。
相关
网友视点:英雄美景相搭配
“今日惠州网”网友“平安幸福”认为,点翠洲可以说是西湖里最美的景点之一,如画廊般的九曲桥引你入绿树苍翠的岛内,引你去看纪念辛亥革命烈士的“留丹亭”,引你去看千奇百怪的榕树秋枫木棉紫荆,想必陈经也是贪恋这些“美色”吧。英雄不问热血何所出,风骨却因故土有所留。不知这位掷笔从戎的书生,在就义之际可有忆起在此流连的时光?“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绿;天地有正气,留取丹青照汗青。”恐怕,他是最懂得这副楹联。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