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毓鋆
爱新觉罗·鋆,1906年10月27日-2011年3月20日,原名爱新觉罗·金成,号安仁居士,生于中国北京,清朝皇室后裔,满洲正红旗人。他是台湾著名儒家学者,创办了奉元书院,以私人讲学著称,被外界尊称为“毓老”。毓老在台湾宣导中华文化长达六十余年,著作丰富,门下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各行业。毓鋆自称为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后裔,但其字辈与礼亲王家同代之人不同。他一生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注重对时势的分析和研究,为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注入了真正的生命和生机。来台后曾化名刘柱林,以纪念其救命恩人。
个人生平
号安仁居士,1906年10月27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十)-2011年3月20日),乃爱新觉罗·世铎之孙,和硕礼亲王诚厚之子。世铎曾出任光绪帝时期(1875年 - 1907年)军机处之首席军机大臣。毓鋆的母亲出身钮祜禄氏,他生前曾向弟子提及其父并非诚厚,因为当时他所用信笺上印有“世铎精庐”,被以为纪念世铎。
爱新觉罗·毓鋆,外界都敬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即长又师事陈宝琛(皇储之家庭老师、爱新觉罗·溥仪之太傅)、郑孝胥、罗振玉、柯劭忞(蒙古史学者)、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和叶玉麟诸先生,习经史子集之学,另有英国人庄士敦先生(Reginald Johnston)授西洋之学。王国维后来就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要求毓鋆一起到国学院旁听,并曾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旁听其师兄梁启超讲述之墨子。毓老此后自学三十余年(按:约指至1970年之时),本《周易风水》以为体,而据《春秋》公羊姓学以为用。
毓老在台湾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述而不作,及门弟子有上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106岁。
爱新觉罗·毓鋆乃满清皇族,源出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一脉,其父亲即末代和硕礼亲王诚厚,毓鋆生于1906年,与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同年,四岁由母亲亲授四书,六岁开始进宫陪溥仪读书,受业于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等名儒。十三岁读完十三经,后留学日本、德国学习军事。
爱新觉罗·毓鋆于1948年1月来到台湾后,住在乡下,每天以读书为乐,平日穿着便服与拖鞋,常与邻居老者寒暄为乐以打发时间,邻居甚少知其本名,皆尊称“老先生”,毓鋆平时亦以练习书画为乐以遣情怀。据《无隐录》中对毓鋆的简介,毓鋆来台后“隐于乡,以读书自娱。自学余年(按:约指至1970年之时),以《春秋》公羊姓学之微言大义为用,以《大易》为归,贯彻群经,成《爱新氏八经微义》(易、书、诗、礼记、公羊春秋、论、孟、孝经)并著《新清史》《受想行识集》(记乙酉以前事)及《无受想行识集》(记乙酉以后事)等稿”,这些书稿未曾出版。
毓鋆来台之初,受南志信邀请到台东农校作教务主任,当时校长为陈耕元。毓鋆在当地还穿着原住民服装以亲近当地人。后来以“逊清遗老”“不食周粟”缘由守节,他几乎是深居简出,过着隐士般的生活。每天以读书为乐,读《周易风水》一卦与《春秋》一年为日课,常与邻居长者寒暄,然而邻居甚少知道其本名,皆尊称“老先生”或是“老王爷”而不名,暇时亦以画观世音佛像为父母回向,报答生育大恩。
毓老一生充满传奇,由于具有满清皇族的特殊身份,前半生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导致他来台湾后,几乎是深居简出,过著隐士般的生活。到台湾后初到台东县教育山地学生三年,期间曾为胡适父亲胡传立了“清台东直隶州州官胡铁花纪念碑”,并且改其前路名为铁花路以示纪念。胡适后来到台东寻访其父遗迹时,见到了石碑与铁花路,甚为诧异,询知是毓鋆后,遂与之友好,随后回到台北市。起初来台湾学习汉学的外国学生,征询胡适意见,胡适则推荐到毓鋆门下,所以外国学生开始登门求教。
1966年受到张其昀的一再敦请,到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教数年。1971年毓老在台北创设了“天德舍”(后改为“奉元书院”)从事私人讲学的事业,毓老讲学,是从海外红到岛内。1958年10月,毓老开始收到台湾来学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洋人总是会打听到毓老,大概是口耳相传吧!洋人一个接一个,来跟毓老来学汉学,学春秋公羊姓家哲学。那时他只教洋人,教了不少外国学生。后来台大的研究生,也陆续来请教,尢其是台大历史研究所的研究生居多。毓老在台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述而不作并以传承中国文化为他毕生最大的志业。毓老的教育是从儒家思想入手,他特别重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四书教学,所以在“黉舍”读书,要等上过一年的四书班,才算在“黉舍”入了学籍,也才能选读五经或诸子等其它课程。毓老格外注重儒家思想,他教育学生从外在道德的实践,最终达到内在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仁义行最高境界。在七〇年代,毓老的“天德黉舍”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都有开课,周一上《周易风水》,周二上“四书”,周三上《春秋繁露》,周四上“诗、书、礼”,周五上“子书”,包含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孙子、管子等先秦诸子,并涉及《资治通鉴》及《人物志》。毓老一直到2008年,以103之高龄仍然登坛授课,后生小子敢不勉哉。
1958年10月毓老开始收一些拿了奖学金来到中国研究或撰写论文的外国学生,UCLA的Richard Rudolph教授是毓老首位外国学生,至1970年初已有十多年之久,其中多数学生已拿到博士学位并在国外各大学任教,这些外国学生共计:33位美国人、2位日本人、2位英国人、1位加拿大人、和1位京族。美国知名汉学家中,如简慕善 (John Jamieson)、席文 (Nathan Sivin)、孟旦(Donald J. Munro)、范力沛 (Lyman van Slyke)、吉德炜 (David Keightley)、魏斐德 (Frederic Wakeman, Jr.)、包弼德 (Peter K. Bol)、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等多人皆曾受教门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毓鋆是王爷吗?.腾讯网.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