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扬古
费扬古(1645年—1701年),栋鄂氏,清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次子,顺治帝孝献皇后之弟,清代将领、内大臣。
费扬古出生贵族,自幼从军。顺治十五年(1658年),鄂硕病逝,费扬古袭父三等伯爵。三藩之乱时,他跟随和硕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率兵至江西、湖南,讨伐吴三桂叛军,屡建战功,后来被提升领侍卫内大臣兼火器营总管、议政大臣。康熙帝十三年(1674年),参与平定“三藩之乱”,曾转战江西省、湖南,因功领侍卫内大臣,被列为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勾结沙俄,发动叛乱,费扬古率兵从爱新觉罗·福全出征讨伐噶尔丹,大败叛军。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任安北将军,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后任抚远大将军。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亲率大军出击噶尔丹,费扬古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主将,为平定噶尔丹立了大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费扬古驻师察汗诺尔,因病奉诏还京,晋爵一等公,任内大臣。康熙四十年(1701年),费扬古跟随康熙帝前往索约勒济,中途病发,不久因病去世,谥号襄壮。雍正十年(1732年),费扬古入祀贤良祠。
人物生平
从讨三藩
顺治二年(1645年),出生,他是顺治帝孝献皇后的弟弟,其父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满洲正白旗人,状貌异常魁梧。
顺治十四年(1657年),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费扬古跟从安亲王岳乐率兵到江西围剿吴三桂的叛军。吴三桂的大将黄乃忠纠合了一万多叛军自湖南省长沙市进犯宜春市,与副都统沃赫、总兵赵应奎击溃了黄乃忠的进犯,继而攻克万载县。
康熙帝十五年(1676年),于萍乡市击败了吴三桂的女婿夏国相,夏国相败走,费扬古进围长沙,连战连捷。
康熙十八年(1679年),又于武冈市击败了吴国贵。大军还京之后,他被提升为领侍卫内大臣,位列议政大臣。
防卫西北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统治中心的漠西蒙古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准噶尔汗国部,在首领噶尔丹率领下挥师东进。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漠北的土谢图部,又乘胜渡过土拉河侵入车臣部牧地,漠北各部纷纷南奔,请求归附清朝。
康熙帝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授爱新觉罗·福全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西征噶尔丹,命费扬古前去科尔沁区征兵,参赞军事。同年秋,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击败了噶尔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归化城增加戍兵,为安北将军驻守归化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噶尔丹遣使来朝,请求入贡。费扬古发兵出迎并一路护送他们,侦查他们男女人数一共一千五百多人,把他们留在了归化城。上书康熙帝之后,康熙察觉到噶尔丹居心测表面上是为与朝廷修好,实际上是派人到内地窥探虚实,命侍郎满丕下谕谴责噶尔丹的使臣,把他们遣还。七月,听闻噶尔丹将窥探图拉,清廷命费扬古与右卫将军希福一起率军前去抵御。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尔丹到了哈密市,前去防御,噶尔丹自图拉河向西窜去。很快被授右卫将军,仍兼管理归化城的军事。下诏授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以都统伊勒慎,护军统领、宗室费扬武,瓦尔达,副都统硕岱,将军舒恕参赞军事。不久康熙召费扬古入宫授予他讨贼方略。
北上破敌
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二月,随康熙帝御驾亲征。所率领的西路军在昭莫多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
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二月又参加了第三次对噶尔丹的战争,但双方还未来得及交战,噶尔丹就在这一年闰三月十三日自杀。费扬古因在平定噶尔丹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被封为一等公爵。当第三次讨伐噶尔丹的战事结束后,费扬古奉命调离,当他从该城开拔时,归化的商人、百姓纷纷给他送行,不久为他修祠立像,以纪念他在抗击噶尔丹、戍边卫民及绥靖地方的过程中所立下的功绩。
功成而逝
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六月,费扬古有了病,康熙帝下诏昭武将军马思喀代他领军。费扬古归还京师,仍领侍卫内大臣,进一等公,但是他仍以未能生擒噶尔丹为理由上书请辞,康熙帝不准。
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从康熙帝出巡索约勒济,半路中疾病发作。康熙帝为此驻一日,亲自去看望他的病情,赐给他御帐、蟒缎、鞍马等物,并从内帑里出银五千两赠给他,派遣大臣护送他回到京师。回到北京之后不久就病逝了,清廷赐予祭葬,谥号襄壮。以他的儿子辰泰承袭一等候、兼拖沙喇哈番。
雍正十年(1732年)入祀贤良祠。
主要成就
军事
康熙十三年(1674年),费扬古在三藩之乱中跟从和硕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率兵到江西省围剿吴三桂叛军。击败了吴三桂的大将黄乃忠、夏国相、吴国贵等人的进犯。
康熙帝亲自噶尔丹的时候他也立下了很大的战功。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命费扬古前去科尔沁征兵,参赞军事。同年大将军,坐镇巴颜乌兰地区;令费扬古西路军截准噶尔汗国军退路,设伏袭击;命内大臣明珠尽运中路军之粮以济西师。旋自率前锋追击三日,至拖诺山(巴颜乌兰东)而返。准噶尔军退至特勒尔济(今乌兰巴托东南)时,仅剩万余人。
五月十三,清军西路进抵昭莫多,距特勒尔济30里扎营。费扬古以逸待劳,将东阵兵陈于山上,一部沿土拉河布防于西,骑兵主力隐蔽于树林中,以孙思克率绿营兵居中,旋派400精骑至准噶尔军营地挑战,诱其入伏。噶尔丹果然将万余骑全部出击,追至昭莫多,即向清军阵地猛扑。清军居高临下,依险俯击,弩迭发,藤牌兵继之,每进则以拒马木列前自固。准噶尔军初战受挫,乃下马力攻,冒矢铳战,伤亡甚众,仍不退兵。费扬古见其后阵不动,知为妇女和驼畜所在,即令一部迂回横冲,一部袭其后阵,准噶尔军顿时大乱。扼守山顶的清军乘势奋击,上下夹攻,斩杀3000余,俘获数百人。噶尔丹妻阿奴可敦率队冲锋,战死。噶尔丹仅引数十骑西遁,余部逃散。
个人作品
诗作
《新秋》
西风瑟瑟又惊秋,绿暗园林雨乍收。金井自寒连晚照,玉箫中断起离愁。
江清水落芙蓉岸,夜永香沈翡翠楼。勋业未成空揽镜,生憎白发已盈头。
《夏日》
荷浦风环十里香,轻罗团扇约微凉。画桥别墅云山外,短笛孤舟返照旁。
老树参天阴漠漠,新泉出地响浪浪。幽人自解羲皇趣,林下何妨午梦长。
家族成员
史籍记载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清史稿》:①费扬古朴直有远虑。②及战昭莫多,费扬古麾饥疲之众,当困斗之寇,蹈瑕以破坚,则谋勇胜也。
历代评级
康熙帝:①昔朕欲亲征噶尔丹,众皆谏止,惟费扬古与朕意合,遂统兵西进。道路辽远,兼乏水草,乃全无顾虑,直抵昭莫多,俾奸狡积寇挫大败。累年统兵诸将,未有能过之者。②屡出征,知为将甚难。费扬古相机调遣,缓急得宜,是以济事。
后世纪念
费扬古之墓位于朝阳区东坝地区驹子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在文革时期被平毁。现存一碑,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
参考资料
【名人名家】伊通历史名人——费扬古.伊通发布.2024-02-29
【清世祖孝献皇后】.故宫博物院.2024-02-29
平定北疆,治理归化,清朝一代抚远大将军|清朝|费扬古|康熙|平定|噶尔丹|归化城.xw.qq.com.2021-12-23
费扬古_古诗文网.so.gushiwen.cn.2021-12-23
北京朝阳:东坝乡、东风乡、平房乡的文物古迹.www.360doc.com.202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