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新觉罗·福全

爱新觉罗·福全

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9月8日-1703年8月10日)为顺治帝顺治皇帝次子,清圣祖康熙皇帝异母兄长,母为宁妃董鄂氏。曾任抚远大将军,封号为和硕裕亲王。

爱新觉罗·福全出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1653年9月8日)。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帝封福全为裕亲王,命其参与议政。康熙二十年(1681年),福全上奏对九卿奏请康熙尊号表示支持。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奉康熙帝命令护送孝庄太皇太后往返五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叛乱,福全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军征讨,大败噶尔丹叛军;后由于与皇长子允禔不和、贻误军机等原因被革职不再参与议政,并罚奉三年。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福全再次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福全主持重修国子监文庙,福全的长子保泰被封为世子。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1703年8月10日)福全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民国时期的学者赵尔巽评价爱新觉罗·福全敬畏并远离权势,与康熙帝关系友爱。其府邸裕亲王府为严格按照王府建筑规制建造的“标准王府”,庚子国变后被征用而不存。福全陵墓位于蓟州孙各庄村黄花山,现仅存首龟碑及地宫。雍正帝曾作《赐裕亲王》以缅怀爱新觉罗·福全。爱新觉罗·福全谥号为“宪”。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新觉罗·福全出生于顺治帝十年七月十七日(1653年9月8日),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次子,母亲为宁悫妃董鄂氏。福全年幼时曾由家境殷实的满清大臣抚养,稍长后接回宫中;幼年时父亲顺治帝问其志向,福全回答:“原为贤王。”令顺治皇帝十分惊异。

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清圣祖康熙皇帝康熙帝封福全为裕亲王,入镶白旗,并命其参与议政。

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二月,福全上疏请辞,得到了康熙帝的允许。

康熙十二年(1673年)福全任议政大臣。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十四日,康熙帝召议政王、大臣等传谕,九卿奏请康熙尊号,康熙认为平定吴三桂等功绩是上天眷顾、祖宗庇佑,认为崇尚尊称邀功恩赏是可耻的。和硕裕亲王福全上奏对九卿奏请尊号表示支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奉孝庄文皇后之命临幸五台,康熙帝先行视察道路,命福全护送孝庄太皇太后。到达长城岭后,康熙帝认为山岭险峻无法登涉,便命福全护送孝庄太皇太后返回。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绎祭后康熙帝谕旨称裕亲王福全自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一直与康熙帝同处,十分劳苦,后命皇长子爱新觉罗·允率领大臣送福全回府。

征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康熙帝任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作为副将,由古北口出发;常宁为安北大将军,自喜峰口出发。福全请求派遣大同市绿营至杀虎口听任调遣,康熙帝便命令大同镇的六百标马兵、一千四百步兵跟随出征,并命理藩院在阿喇尼设站处,估量派遣附近的蒙古兵跟随大军设置驿站。福全又请奏凡是谍报都直接送往军中,康熙帝应允并听从了其建议。大军出发时,康熙帝亲自到太和门赐敕印,从东直门送其出征。康熙帝先后派遣内大臣阿密达、尚书阿喇尼、都统阿南达等出塞,命令其所率领的各部与福全所率师队会合。康熙帝出塞驻扎于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命令爱新觉罗·杰书率师与福全会合,进驻在博洛咎屯;又命令简亲王雅布对福全军事进行参赞。康熙帝先派遣内大臣赫舍里·索额图、都统苏努兵分两路出师,福全奏请让索额图驻扎于巴林以待会师;康熙帝应允,并命令苏努一同前往巴林,还令阿密达、阿喇尼等迅速率领军队驻守在敌军经过的道路边等待。康熙帝从博洛和屯返回舍里乌硃驻扎,派遣使者给福全传递谕旨,称军队与敌人逐渐接近,应当严明侦察。应当先采用怀柔区的方式控制住噶尔丹,以等待沈阳市、乌喇和科尔沁区各部的军队到达。

福全便派遣济隆胡土克图等向噶尔丹递交书信:“我方与你方协护黄教,你方追击喀尔喀到了我方的地界,皇帝命我等来对此事进行论决,你方使者率:‘我们的可汗遵从达赖喇嘛的命令。’讲信修礼,事关重大,现在将在什么地方举行会议?”并附赠一百只羊和二十头牛给噶尔丹。

苏努、阿密达率领军队前来会师,福全便进言称噶尔丹正在渐近,大军应分为三队,每队设置将领;队伍之中自参赞大臣以下、副都统以上者都要奋战向前、听从上命。康熙帝进行了一系列人员部署后军队再次前进,八月前进至乌阑布通,与厄鲁特的军队相遇。黎明时分清军整队前进,在傍晚与敌军展开战斗;山下的厄鲁特军队在树林里隔着河水于地势较高的岸边横卧骆驼作为障碍,内大臣佟国纲等人战至身亡;黄昏时,军队左翼从山腰进入,大败敌军;深夜清军才收兵缓缓撤退。康熙帝知道此事后对福全等人颇为赞赏。

噶尔丹派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到军前,请求放回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福全列举了他们的罪名后将其遣还。一日后,济隆胡土克图率其弟子七十人前来,称博硕克图汗相信伊拉古克三等所言进入边境侵掠夺,实在不成道理;但想要找到土谢图汗及泽卜尊丹巴,故而被迫致此;现在清军也不敢再找土谢图汗,原以泽卜尊丹巴给予其师达赖喇嘛。福全便回复其称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有罪,也只有皇帝斥责他们,怎么能因为噶尔丹之言便遣还达赖喇嘛;而且噶尔丹部往来行说,怎么能保证在此期间不掠夺清代境内的百姓。济隆便坚称噶尔丹不敢妄行,于是福全让各路军队停止了攻击。当时沈阳市、乌喇和科尔沁区的军队还未抵达,厄鲁特占据险要之地。因此福全击败了厄鲁特后,想要济隆请求对其进行怀柔控制,等其他军队抵达后再战。

福全上奏后康熙帝集中大臣进行商议,大臣都说福全不立即进军,明知道济隆被噶尔丹游说后拖缓了清军的进军速度也听之任之,失去了进军的机会,康熙帝便下旨问责。因为爱新觉罗·胤禔和福全领兵不协调,留在军队前线必然会坏事,便诏允禔返回京师。此后福全派遣济隆及其侍卫吴丹、护军参领塞尔济等人前往噶尔丹传旨,噶尔丹跪拜在威灵佛前叩头立誓,还派遣伊拉古克三带着奏章和誓书到军前请求宽恕罪过,随后撤出边境等待命令。皇帝允许后又告诫福全,噶尔丹虽然认罪请降了,但其生性狡诈,我方撤兵就是背弃盟约,仍然要做好准备。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十月,福全率领军队返还,驻扎于哈吗尔岭内。福全上疏进言称军中粮草到十月十日就要用尽了,之前派遣侍郎额尔贺图和伊拉古克三谕噶尔丹,已有一个多月但仍然未归还,猜测噶尔丹已出边远逃。康熙帝便认为福全擅自率领军队内迁,等其归来后议罪,便命令福全立刻撤兵返回京师,让福全与赫舍里·索额图纳兰明珠费扬古阿密达进行殿后。不久后奏称噶尔丹出境,伊拉古克三等追到塞外,噶尔丹上疏谢罪。同时康熙帝命令福全返还京师。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十一月,福全等人抵达京师,康熙帝命其停于朝阳门外听候审问,并告诉他们贝勒阿丢弃了永平,代善出使了朝鲜,英亲王以兵,都留取了口供,如今也应当适用。又告诉允禔裕亲王福全为其伯父,如果允禔的供言与福全不一致,则必定按法律进行处置。福全最初想要说一些允禔在军中的恶行,但听到康熙帝的命令后流泪道:“我还能说什么呢!”于是福全便引为自己的罪行,王大臣商议后要夺去福全的爵位,康熙帝以其击败厄鲁特有功而免去夺爵,只是不允许他参与议政,并罚俸三年,撤去了福全的三佐领。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福全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

患病去世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福全主持重修国子监文庙,福全的长子保泰被封为世子。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福全患病,康熙帝亲自前往探视。后康熙帝至塞外巡视时得到消息称福全病重,便命诸位皇子返回京师。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1703年8月10日)福全去世。康熙帝摘缨并在灵柩前奠酒,悲伤不已。当日太后亲临裕亲王府邸,康熙帝便劝说太后回宫,从从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于是群臣便劝请康熙帝回乾清宫。第二日康熙帝再临丧,赐内厩马二、对马二、散马六、骆驼十,以及蟒缎、银两等,并赐予福全谥号宪;灾过一日举行殡葬仪式,康熙帝侍奉太后至裕亲王府邸,太后恸哭直到殡礼队伍出发才止住。康熙帝下令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为例对裕亲王福全进行祭祀,并在常祭外还设有加祭,命御史罗占为福全监造坟与建碑。

主要影响

爱新觉罗·福全多次披挂上阵,亲赴前线。在清统一准噶尔之战部叛乱的战役中,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作为抚远大将军,福全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凭借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成功击败了噶尔丹,为清朝的疆土稳固与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胜利不仅维护了清朝的统治稳定,更在边疆地区树立了清王朝的权威。福全的军事成就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深远,他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为国为民的担当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人物评价

康熙帝在御制碑文中评价爱新觉罗·福全:“福全四十余年,曾无失德,天怀乐善,何日忘之。惟王克忠克孝之节,允树为臣为子之型。”

民国时期的学者赵尔巽评价爱新觉罗·福全:“畏远权势,上友爱笃”“有目耕园,礼接士大夫”。

人物轶事

康熙帝对福全十分友爱,曾命画工绘制福全与康熙帝一同坐在桐树荫下的画作,表示同老之意。画作名为《桐老图》,康熙帝为其作诗曰“原将花萼楼前老,帝子王孙永结庐。”

人物关系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相关纪念

裕亲王府

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在世时曾居住的裕亲王府建造于康熙六年(1667年),位于北京东交民巷中的台基厂。裕亲王府是一座严格按照王府建筑规制建造的“标准王府”,其建筑布局于《康熙会典》中记载为:“大门一座五间,正殿一座七间,东西配楼两座,每座九间,左右顺山房两座,每座三间,牌坊一座,寝殿一座七间,抱厦五间,东西配殿两座,每座五间,南北厢房各两座,每座三间,后楼一座七间,随楼转房两座,每座八间。”府邸旧址在“庚子国变”后,被拆除改建为奥匈帝国驻华公使馆、奥地利驻华使馆、匈牙利驻华大使馆等,故原裕亲王府现已不存在。

裕亲王陵墓

爱新觉罗·福全的陵寝位于天津市蓟县孙各庄村黄花山下。黄花山共有六座清代王爷陵寝,福全之墓位于正中位置。其墓园现仅有螭首龟趺碑一通及地宫遗存;其它建筑未能保存,仅在原址留有大量的砖瓦碎片、柱础石等以判定其享殿的位置与规模。

《赐裕亲王》

雍正帝在雍正元年作《赐裕亲王》以缅怀爱新觉罗·福全:“朱邸连云翼紫宸,屏藩重望属亲臣银潢派接恩波近,玉叶枝分湛露新。善体诒谋惟爱国,远承家法在勤民,同心夹辅应无,常巩瑶图亿万春。”

研究书目

清史稿

《清圣祖实录选辑》

爱新觉罗宗谱

参考资料

福全.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21

清代王爷的生死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2-21

..2024-05-15

君临天下 (1994).豆瓣电影.2024-02-21

雍正小蝶年羹尧 (1999).豆瓣电影.2024-02-21

康熙秘史 (2006).豆瓣电影.2024-02-21

紫禁惊雷 (2011).豆瓣电影.2024-02-21

宦海奇官 (2014).豆瓣电影.2024-02-21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豆瓣读书.2024-04-23

清圣祖实录选辑.豆瓣读书.2024-04-23

爱新觉罗宗谱(31册).豆瓣读书.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