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祘

李祘

李(朝鲜语:이산,生卒年:1752年-1800年,在位时间:1776年-1800年),即朝鲜正祖(조선정조),字亨运,号弘斋,晚年自号万川明月主人翁,为朝鲜王朝的第22代君主。

李祘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九月二十二日生于朝鲜王朝的一个王族之内,其父为李昑李次子李愃。李祘幼年时便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而深得英祖喜爱,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月,李祘被英祖立为王世孙,两年后入学。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壬午祸变爆发,其父李身死,李祘被过继给英祖长子李緈(xìng),后于英祖身边长大。朱祁镇末期,朝鲜王朝内部党争愈发激烈,李祘险些被害,但在以士大夫阶级组成的“清名党”的帮助下度过危险并成功登基为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初五,英祖逝世,在外主持大典的李祘归国即位,是为正宗。李祘即位后,立即清洗了自己的反对势力,曾阻碍登基的人皆被处死或流放,同年十月二十七日,李祘接受了清朝使者罗万福、嵩贵等人带来的册封,正式成为朝鲜国王。

李祘在位期间,以各种手段剿灭了反对势力,巩固自己的政权。同时,还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建树,如在政治上采用荡平政策并设立内阁来巩固政权,在经济上推崇“通共”允许设立私人企业经商,在文化上推崇“尊周思明”“文体反正”,抵制野史记录和明清小说的发行。在军事上设立亲兵,推行兵书。在外交上与清代交好,与日本关系日益淡薄。而且李祘多注重于民生,曾多次巡幸多地,并采取政策放松了庶孽身份。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型君主,留下《弘斋全书》184卷。李祘执政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与其祖父李昑统治时期合称“英正时代”。爱新觉罗·颙琰五年(1800年)六月十日,李祘身染疾病,多服用药物不得好转。六月二十八日,李祘因病逝世,终年四十九岁。李祘逝世后,其子李玜即位,李为李祘上庙号“正宗”,谥号“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清朝赐谥“恭宣”,后葬于健陵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熙加尊号为“敬天明道洪德显谟”,升格为帝,庙号改为“正祖”,改谥号为“敬天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宣皇帝”。

朝鲜王朝实录》中评价:“王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同时,韩国历史学家李丙焘曾评价:“李祘在文章与经学方面,主张纯粹性与正统性,如同其庙号所示,确为维持正宗之主。”

人物生平

自幼聪惠

李祘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九月二十二日生于朝鲜王朝的一个王族之内,其父为李昑李昑次子李愃,李祘出生前其父曾梦见一条龙进入寝室,遂在李祘出生的寝宫景春殿中的墙壁上绘上一条真龙。同时,根据《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记载,李祘在襁褓中就有非凡气质,英祖李昑常夸耀李祘像自己,并且他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如:满周岁即可行走,2岁就能写字,3、4岁即可绘画,5岁时已通晓韩语,并且写的字达到了可印在屏风之上的程度。

因李祘自幼早熟聪慧,深得英祖喜爱,并且常在大臣之中夸赞李祘,还提出“国家重托在于世孙”,并让内官记录夸赞之事,而李愃则逐渐被英祖厌弃。后李祘之母洪氏为避免其父子之间出现矛盾,与其父亲洪凤汉商量,将内官记载夸赞李祘一事删去再誊抄给李愃观看,李祘深谙此事,但依旧对其父亲至诚至孝,当英祖与李愃发生冲突之时,李祘常于中间调节。

祸变牵连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月,李祘被英祖立为王世孙。两年后,入学景贤堂,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李祘行冠礼与嘉礼,不久后便迎娶大臣金时默之女金氏为王世孙嫔。同年闰五月,“壬午祸变”爆发,李愃因精神疾病与党争冲突之事与英祖爆发矛盾,英祖大怒,命李愃自裁,李愃不肯,英祖命人将李愃关入米柜活活饿死,李祘曾在矛盾爆发之初试图救父,结果被英祖命人强行抱走。不久后,英祖确立“壬午义理”,命任何人不得为李愃翻案。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二月,英祖将李祘过继给长子李, 以避免李祘以后出现正统性的问题。

李祘被过继给李緈之后,其母洪氏为防止受到其父李愃身死的影响,积极规劝李祘需多报答英祖之恩,而不是为父报仇,随后,李祘被交给李愃之母映嫔李氏抚养,让其在英祖身边长大。

艰难登基

英祖末年,朝鲜政权混乱,以洪麟汉为首的外戚势力与内府势力“清名党”对立夺权,同时,朝鲜王朝部分外戚势力相互勾结,意图谋害李祘,而李祘在这种情况下甚至连周边奴仆都是外戚之人,李祘无奈之下只能长期穿着外衣睡觉,以防不测。但同时,李祘受到其外祖父洪凤汉保护,但因政权之争牵连,洪凤汉也逐渐失势。在洪凤汉失势之后,李祘又得到了以洪国荣为首的东宫僚属保护,并在此期间逐渐与“清名党”接触。

乾隆四十年(1775年),支持李祘的“清名党”与反对李祘的“外戚党”矛盾冲突逐渐显露。当时,李昑病症加重,李祘已代摄各种祭祀。同年十月,英祖开始考虑让李祘代理听政一事。十一月,英祖召见洪麟汉,并仔细询问他李祘是否懂国事、是否懂朝事、是否懂军事。洪麟汉回答,东宫不必知朝事矣来暗示英祖李祘不适合听政。“清名党”得知此事后,命行副司直徐命善上疏英祖弹劾洪麟汉,英祖采纳了徐命善之言罢免了洪麟汉,并命令李祘代理听政。同年十二月十日,李祘于景贤堂开始正式代理听政。李祘在听政期间,不仅将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获得英祖同意的情况下,将关于“壬午祸变”的所有相关记载销毁,英祖甚至提出,以后任何人再提及“壬午祸变”之事,都按谋逆罪处理。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初五日,李昑病逝,李祘本准备主持春享大祭,听闻英祖的死讯立即回宫。于五日后,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初十日在庆熙宫崇政门即位,是为正祖。三月十九日,李祘追尊养父李緈赵恒大王,养母孝纯嫔赵姓孝纯王后。翌日,改谥其父李愃为庄献世子,改垂恩墓为永园,并立景慕宫为其聂氏宗祠。几日后,李祘流放、处死了以洪麟汉为首的曾经阻碍自己上位的反对势力,以此来巩固政权。同年十月二十七日,李祘接受了清朝使者罗万福、嵩贵等人带来的册封,正式成为朝鲜国王。

稳固政权

李祘上台后就清洗了反对势力,使得以姜继昌、田兴文为首的反对势力心生恐惧,并决定对李祘进行刺杀以此颠覆李祘政权。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七月二十八日夜,姜继昌率领五十人埋伏于李祘居住的庆熙宫内伺机刺杀李祘,姜继昌与田兴文两人埋伏于屋顶之上,但因李祘看见房顶有瓦片掉落,便命令宦官前去查看,二人无奈遁走,刺杀未果。八月十一日田兴文再次闯入宫中意图刺杀李祘,未果,田兴文被卫兵逮捕,随后,李祘根据此次事件连续查出了大量怀有逆谋之心的家族,并将反对势力全部连根拔起,大量家族成员被处死,此次事件也被称为“丁酉之变”。

李祘肃清反对势力之后,效仿英祖颁布了《阐义昭鉴》,并先后颁布了《明义录》《续明义录》宣布洪麟汉等人为逆贼,并通过这些书籍来阐明自己身份的正统性,同时安排洪国荣为“义理主人”,负责维护自己所确立的《明义录》义理,同时洪国荣还兼任都承旨和禁卫大将等职,深得李祘信任,并获有“势道”之称。另外,洪国荣将自己的妹妹送与李祘为妃,即元嫔洪氏。元嫔洪氏进宫不久后便逝世了,洪国荣便密谋将李祘的侄子李湛过继给元嫔洪氏,让他成为正祖储嗣,随后便试图谋害孝懿王后金氏。不久后,便被李祘发觉,但李祘没立即作出处置。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九月李祘令洪国荣致仕,并称其为“奉朝贺”,翌年二月再以接受对洪国荣的弹劾的方式,将洪国荣逐出朝堂,洪国荣被逐出朝堂后,李祘没有处死他,并且只是隐晦地告诉了洪国荣已妨碍“广储嗣之道”。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宜嫔成氏为李祘诞下一子,名为李㬀。四年后,李㬀早夭,而宜嫔成氏也随即去世,同年十一月,李湛暴死,次月,王大妃淑嘉皇贵妃突然揭发了洪国荣曾将李湛过继给元嫔洪氏为养子、成为正祖储嗣的阴谋。几日后,部分大臣曾秘密谋害李愃、并曾勾结李湛密谋政变之事也相继曝光,李祘见时机成熟后下令处死、处罚所有相关人员,至此,李祘的反对势力才彻底清除。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李祘纳朴准源之女为妃嫔绥嫔朴氏),三年后,李祘再得一子,是为李玜爱新觉罗·颙琰五年(1800年)正月,李祘正式立李玜为王世子并计划于几年后禅位于他。

因病逝世

李祘晚年期间,开始任用重用士大夫、排斥外戚,同时采取“荡平政策”平定党争,同时起用失势已久的南人党,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月,李祘任南人蔡济恭为右议政,翌年正月升任领议政,四年后又罢免蔡济恭,改任老论时派金履素为领议政。但随着党争的持续愈演愈烈,李祘逐渐对群臣感到失望。嘉庆五年(1800年)五月三十日,李祘召见群臣,并怒斥大臣们私下进行的党派之争,并希望群臣能够跟随自己的路线前进。

同时,李祘开始任用外戚主权来辅佐朝政。李祘在册立李玜为世子后,就开始拣择王世子嫔,并刻意选择代表外戚身份的金祖淳之女为世子嫔,并召来金祖淳对他说,自己与士大夫共事二十多年,皆是徒劳,并且感到十分后悔,并嘱托金祖淳需在自己退位之后以外戚身份辅佐新君,来主导国政,这样国家才能繁荣发展。

嘉庆五年(1800年)六月十日,李祘身得疾病,并且背上开始生长脓疮,多用药物但病情依旧加重。六月二十八日李祘服下药物后在昌庆宫迎春轩再次召见金祖淳,但随之病情突然恶化,以致于说不出话来。金大妃急忙命人喂药于李祘,但李祘在服用药物后不久便停止呼吸,终年四十九岁。

李祘逝世后,其子李玜即位,李玜为李祘上庙号“正宗”,谥号“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清朝赐谥“恭宣”,后葬于健陵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熙加尊号为“敬天明道洪德显谟”,后升格为帝,庙号改为“正祖”,谥号“敬天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宣皇帝”。

个人作品

李祘是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中留下作品最多的一位。他创作了438首诗、4首乐章、1首训词以及1258篇文章。这些作品连同相关资料被合编为《弘斋全书》184卷100册(其中包括他在世孙时期的作品《春邸录》4卷),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保存完整的朝鲜君主个人文集。该书的第一版于嘉庆四年(1799年)编纂,第二版编纂于嘉庆六年(1801年),金属版编纂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书籍也在2011年6月9日被韩国首尔市政府列为有形文化财产。

同时,李祘除了在文字作品内作品流传,在绘画上也颇有建树,如李祘所绘的《芭蕉图》《墨梅图》等画作现依旧流传于世。

施政举措

政治举措

荡平政策与任用外戚

李祘与其祖父李昑时期,各党派林立,党争严重,李祘与英祖都采取“荡平政策”来平定党争。李祘与英祖不同,英祖采用“缓而荡之”的策略,多取用温和派官员来平复党争。他将朝内大臣分为两派,同时采取制衡之策来稳定两派发展。另一方面,李祘早期吸取英祖时期的教训,多利用士大夫来打压外戚,以保证政权稳定,但随着二十多年的发展,李祘逐渐发现了该举措的弊端,后再次着重任用外戚势力。李祘病逝后,荡平政策未被其子李玜采用,从而导致外戚逐渐掌握大权。

设置内阁

李祘在即位后,便模仿宋代的馆阁制度建立了“奎章阁”,早期的奎章阁只负责御真、御制等事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李祘正式开始亲政以后,便将奎章阁作为政治机构,同时还不断提升其机构权力。李祘不仅将自己的亲信多安排在奎章阁任职,而且还先后安排了十批文官进入奎章阁培训,使其参政国事,同时培养自己的支持势力,故奎章阁也被称之为“内阁”。李祘病逝后,奎章阁的政治权力不断被削弱,后基本只作为王室图书馆而存在。

君师强权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以后,李祘不再让儒士教导,而是要求自己任命的抄启文臣来教导儒士。到了后期,李祘更是将自己包装为集王统道统为一体的“君师”,并想借以此机会对士大夫阶级进行打压,从而强化自身的王权。但是该举措取得的效果不高。

完善典章

李祘在李昑的基础上也逐渐完善了典章政策。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李祘命手下大臣将《经国大典》与《续大典》以及部分新法规合并为《大典通编》,并且还将整体的礼仪制度合编为书籍,即《春官通考》,同时还将对清和对日的外交文书统筹合编为《同文汇考》。

修建华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李祘将水原改为华城,并升其为陪都,因花山之“花”与“华”相通,且取“华封三祝”之典故。次年二月,便开始在八公山下营建华城,并命右议政蔡济恭负责督建。该城池建造采取中国式砖城的模式,同时使用了出身南人的实学家丁若镛设计的起重机,将原计划十年建造完成的华城于两年半就建造完成,并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于城内举行了其生母献敬王后的祝寿盛宴。

经济举措

辛亥通共

朝鲜王朝一直奉行“利权在上”与“重农抑商”的政策,自李芳远以来,商业一直由国家把控,除了特权官商“六矣”外,所有的已登记的“市廛”都需要为国家购买产品,并且有朝鲜王朝赋予的专卖权,而私自开设的店铺,被称为“乱廛”,如果私下开设的店铺触及到了专卖权,则可以被强制关闭。李祘主政期间,采取蔡济恭的“通共和卖”策略,废除了一切“市廛”的专卖权,并禁止“市廛”与“六矣廛”可强制关闭“乱廛”的权利,此次通共也被称为“辛亥通共”。至此,朝鲜王朝近四百年的商业管制被放开,私商日益活跃,也推动了李祘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开放采矿

朝鲜王朝自孝宗以来,实行“设店收税法”,向民间资本开放矿山采集权,同时也需要征收部分采矿税,起初该法仅限定于采集银矿和铅矿,李祘即位后,逐渐放开了铜矿金矿的采集权,不仅进一步促进矿业的发展,而且还对当时的朝鲜王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文化举措

文体反正

18世纪后,中国的野史杂记、明清小说等读物大量传入朝鲜,对朝鲜文风产生很大影响。李祘认为此类读物会“最害人心术”,于是实行了“文体反正”的文化政策。李祘一方面令行禁止手下文臣禁止阅读此类读物,并且对中国进口书籍进行严加管控,同时对已拥有的书籍进行焚烧。另一方面,李祘还大力倡导所谓“正大醇厚”的文言文,对文风进行改正。但成效不显,李祘死后,中国的野史杂记、明清小说等依旧在朝鲜流行。

尊周思明

李祘在位期间对儒学极为推崇,并且经常会怀念明朝时期,这也被称为“尊周思明”,同时,李祘还十分欣赏“尊周思明”的大儒宋时烈,李祘常称他为继承朱熹道统的“宋子”。同时,李祘还十分注重对于“尊周思明”相关书籍的编纂,曾亲自主持过对《宋史》的修订,修成《宋史筌》,以体现尊周大义。还编纂了《尊周录》《尊周汇编》等大量“尊周思明”的相关书籍。

宽容天主教

李祘在位期间,天主教已经在朝鲜发展,并爆发过多起冲突,虽然李祘把天主教归为“邪教”但是李祘并没有选择大力镇压天主教,而是放任自流,提出了““正学明则邪说息”,李祘认为,只要学好了“正学”那么邪恶理论自会消失,所以李祘对天主教多有宽容。

军事举措

设立亲兵

李祘刚刚即位时,外戚势力猖獗,同时所辖兵马极多。李祘了为培养自己的军队便假借庆祝改谥之名举行武科举,并从中选拔了二千余人作为自己的亲卫部队,称之为“壮勇卫”。并且后续不断扩展规模,到了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壮勇卫人数已达到两万余人,并改称为“壮勇营”,并在华城设置“壮勇外营”。李祘死后,壮勇营遂被解散。

刊行兵书

李祘即位后,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完成了其父李愃未能完成的兵书,并命名为《武艺图谱通志》在朝鲜境内进行刊发,除此之外,李祘还推行刊发了包括《兵学通》在内的六种兵书,而李祘推行刊发兵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行了朝鲜王朝的尚武风气。

外交举措

对清朝

李祘在即位期间,虽然推崇“尊周思明”,但是对清朝也没有过多的厌恶感,甚至曾经公开赞扬爱新觉罗·弘历为一代英雄。李祘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朝鲜王朝与清王朝的距离,开始正视清朝,他多次派遣使节前往北京学习中华文化,并主张吸收学习清朝文化和制度。清王朝也认为朝鲜国为属国中最为恭顺,逐渐开始放下对朝鲜王朝戒心。朝鲜王朝与清王朝的交流更为频繁,中朝边境开始贸易开始逐渐变多。

对日本

李祘在位期间与日本也有交流,按照惯例,日本江户幕府将军政权交替之时,会邀请朝鲜通信使前往日本作见证。但是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日本国力衰弱,连逢天灾,财政困难,所以向朝鲜方面提出了延期邀请通信使一事。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江户幕府又提出“易地通信”,但李祘以日本违背前例为由拒绝前往,后李祘在位期间再未派遣通信使前往日本。

民生举措

倾力为民

李祘在朝鲜历代君主中以亲民著称,其在位24年间曾出宫巡幸75次,为历代朝鲜国王之最。同时,李祘对申冤制度进行改革,提出取消一切限制,接受百姓的一切伸冤,根据韩国学者李泰镇的《正祖:儒学的绝对启蒙君主》所述,李祘在位期间,收到百姓上言(陈书诉冤)与击铮(敲锣诉冤)3217次,其中2671件被受理。

庶孽通清

在李祘之前,朝鲜王朝曾有“庶孽禁锢法”规定两班妾室所生子女“限品登用”“禁赴文科”“世代禁锢”。而在李祘在位期间,对于此法令进行了松动,不再如以往严格,此举措也被称为“庶孽通清”。同时,李祘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将有关修改庶孽同清的方法制成节目,对“通清”的范围加以界定,同时还任命了多位庶孽出身的学者担任官职,参与政治。

废奴构想

李祘对朝鲜王朝的奴婢制度极度反感,以至于提出“天下之冤,莫切于奴婢”,认为奴婢制度极不人道。甚至一度想废除奴婢制度,创建新的雇佣制度,但此想法还没有具体完善,李祘就因病逝世。死后,其子纯祖废除了公奴婢制度,但是依旧保留了私养奴婢制度。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李祘曾自我评价道:“予岂有学问工夫?而特以经历之多艰,自不能无动心忍性之工矣。”

《朝鲜王朝实录》中评价:“王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朝鲜高宗李熙曾评价李祘为:“天纵之圣,而且学问造诣极高,能够鼓舞一代人。”

清代爱新觉罗·弘历也曾评价李祘,认为他:“遇事知儆,而且表现的极为恭顺,足够永远受到恩眷,也是这个国家的幸事。”

日本学者林泰辅曾评价李祘:“英祖、正祖两位君主,在李朝的历代君王中可以算的上是出类拔萃的,不过在党争之乱后,残余势力不容易被清除。虽然劳心废神,但是收效不多,还是可以更进一步的。”

韩国历史学家李丙焘曾评价:“李祘在文章与经学方面,主张纯粹性与正统性,如同其庙号所示,确为维持正宗之主。”

人物争议

关于李祘的死亡原因,韩国学者丁若镛在《与犹堂全书》一书中认为,李祘并非自然病死,而是死于毒杀,因当初李祘怒斥群臣,引得部分大臣恐惧,时为左议政的沈焕之便买通了医官并命他于李祘的药中下毒,后李祘被毒杀。而韩国现代学者金文植却认为,李祘曾在自己病重时把自己的病状告诉了沈焕之,如果沈焕之有不轨之心的话李祘必然不会告诉沈焕之自己的病状,所以,他认为李祘应为自然病死的。所以对于李祘的真实死亡原因存在争议。

轶事典故 

文风偏爱

李祘自幼年时期就热爱经学理书,并且最爱读《宋史》,认为他主政期间的朝鲜最像宋朝,研究宋史有益于治理国政,并且极度推崇王守仁的文章。但是李祘对明清文章评价不高,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认为这些书籍“多险怪尖酸”,尤其对于野史杂记、明清小说等深恶痛绝,自幼不看一眼。

开同德会

李祘早年因被人陷害,差点无缘于皇位,但因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二月初三日洪国荣等人极力的保护才得以登上帝位,于是,李祘将每年的十二月初三日定位纪念日,并且会召集当初所有保护过自己的人来参加此次宴会,此次宴会也被命名为“同德会”,李祘死后不再举行。

自取雅号

李祘一共有两个雅号,一个为早年所取用的雅号为“弘斋”,取自“君子弘毅”之义,全称又称为“弘于一人斋”取自中国上古时期《卿云歌》中“日月光华,弘于一人”。而晚年自号为“万川明月主人翁”,他把自己的臣民比作山河,自己比作万川与明月,故取名于此。

乾隆赐福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正月十一日,爱新觉罗·弘历圆明园接见朝鲜使者李性源一行,同时询问李祘是否拥有子孙,李性源如实回答没有,两天后,乾隆帝再次召见李性源等人,拿出两个漆盒,里面放有乾隆帝对他的祝福词,以此祝福正祖早得贵子,此外还有玉如意、福字方笺等礼品。朝鲜使者将礼物带回去,李祘非常高兴,并极度夸赞乾隆帝写字苍劲有力。而收到祝福词不久后,李祘的绥嫔朴氏生下一子,名为李玜,也就是后来的纯祖。

后世纪念

葬于健陵

李祘死后被其子李玜安葬于“健陵”内,而如今的健陵位于韩国水原华城内,至2019年,健陵一年接待游客已达到32.7万人次。

游行活动

2019年10月5日至6日,韩国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王室游行活动,该活动为韩国国内最大的活动之一。活动地点包括首尔特别市京畿道水原市和华城市。活动的重点是重现正祖大王1795年乙卯年出行时的完整区段,这段区段位于韩国的昌德宫隆陵之间。自1996年起,正祖大王巡陵队伍的重现活动就在水原市开始,重现了部分水原区段(8公里)。从2016年开始,首尔市也参与其中,重现了从昌德宫到水原华城的区段。2017年,华城市参与并完美重现了至隆陵的全部区段。从2018年起,京道也加入了活动,使得该活动成为地方自治团体联合庆典的成功事例。整个巡陵队伍共有5043人和552匹马参与,他们将依次重现共59公里的区段。首尔特别市将重现从首尔昌德宫到始兴行宫的区段,而水原市和华城市将重现京畿道内的区段。

“正祖大王”号驱逐舰

2022年7月28日,韩国军方在蔚山市举行新一代宙斯盾驱逐舰“正祖大王”号下水仪式。韩国总统尹锡悦致辞结束后,第一夫人金建希根据韩国传统挥起斧子,砍断船台和新船之间的缆绳。另外,“正祖大王”号为8200吨级,是韩国制造的第四艘宙斯盾驱逐舰。舰体长170米,宽21米,装备新式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提高了对弹道导弹的探测及追踪能力,同时计划配备远程舰空导弹、尖端声呐反潜鱼雷和轻型鱼雷用于反击作战。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임오화변 (壬午禍變).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辞典.2023-11-27

荡平策 탕평책.韩国民族文化全书.2023-11-28

中朝恩怨五百年.海外网.2023-11-28

洪载全书(홍재전서).韩国民族文化全书.2023-11-28

正祖.韩国民族文化全书.2023-11-28

韩国古宫王陵2019年接待游客人数创新高.今日头条.2023-11-27

韩国最大的王室游行——正祖大王巡陵队伍重现活动.首尔新闻.2023-11-27

韩国“正祖大王”号驱逐舰下水 第一夫人挥斧子砍断缆绳.海外网.2023-11-27

望夫石 망부석 (1963).豆瓣电影.2023-11-27

十年势道 십년세도 (1964).豆瓣电影.2023-11-27

永远的帝国 영원한 제국 (1995).豆瓣电影.2023-11-27

归天图 귀천도 (1996).豆瓣电影.2023-11-27

美人图 미인도 (2008).豆瓣电影.2023-11-27

朝鲜名侦探:高山乌头花的秘密的图片.豆瓣电影.2023-11-27

随风而逝的短评.豆瓣电影.2023-11-27

逆鳞 역린.豆瓣电影.2023-11-27

思悼 사도.豆瓣电影.2023-11-27

朝鲜名侦探:吸血怪魔的秘密 조선명탐정: 흡혈괴마의 비밀.豆瓣电影.2023-11-27

王道 왕도 (1991).豆瓣电影.2023-11-27

汉城别曲 한성별곡 (2007).豆瓣电影.2023-11-27

正祖暗杀之谜-8日정조암살 미스터리 8일 .豆瓣电影.2023-11-27

李算 이산.豆瓣电影.2023-11-27

风之画员 바람의 화원 (2008).豆瓣电影.2023-11-27

成均馆绯闻 성균관스캔들 (2010).豆瓣电影.2023-11-27

巨商金万德 거상 김만덕 (2010).豆瓣电影.2023-11-27

武士白东秀 무사 백동수 (2011).豆瓣电影.2023-11-27

秘密之门:仪轨杀人事件 비밀의 문 : 의궤 살인 사건.豆瓣电影.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