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
公祭,指政府或公共团体为向英灵、逝者表示致敬、缅怀、哀悼所举行的祭奠。与个人或家庭祭拜仪式不同,公祭通常是与举行祭拜仪式的人与亡者没有血缘关系,由公家、团体或社会人士对一位或多位亡者进行的祭拜仪式。在中国及华人社会中,当公众地方或场所发生大型事故或意外导致人命伤亡时,或在某些重要人物逝世周年时,有关机构或政府通常会举行公祭以示纪念。
词语概念
词义:政府或公共团体为向英灵、逝者表示致敬、缅怀、哀悼所举行的祭奠。
例句:清 袁赋谌《重修(袁可立)始祖荣公遗像记》:“已追写装潢,凡遇同族公祭之日,展而拜之,聊以慰其孝思耳。”
基本含义
公祭(正确用语是公奠仪,公奠),公奠原本是指死者在未出殡前,曰“奠”不曰“祭”,但随著时代变迁而改变的 文字语言进而形成的公祭或告别式。所谓的公祭指的是亡者在世时有特殊贡献或家属的亲朋好友,机关、团体、企业组织等单位,凡有参与公奠者,依排定的先后顺序,届时依序出场祭拜的仪式,称为公祭。其主旨为亡者的肉体,最后一次在家致礼的道别式,其赞扬亡者在世时所付出的伟大功绩及贡献与后代子孙对亡者的永怀追思。
在出殡当日举行奠礼时,首先灵柩则会迁至屋外,然后先进行“家祭”之奠吊,随之亲戚朋友们会行奠酒礼之后才接著公祭仪式。其公祭之会场,会布置大灵堂供各方亲朋好友告别致礼,会场四周则会放置亲友、长官、同事们等…所致赠的鲜花、挽联、罐头塔等…此时也会供上家属所准备的牲与祭,称为“起柴头”或“启灵”。
公祭仪式
1、公祭仪式开始,奏乐。
2、开式词:由当地具有崇高地位的长辈或朋友来进行开式词。
3、报告亡者之生平事略:报告亡者的出生年月日,死者往生原因及时间,跟亡者在世时所经历的事迹和为人之特点及遗族之现况。
4、由各机关团体进公奠:其包括民间团体,政府官员、社会团体、学校、结拜会等团体集体上香、鞠躬。
5、亲戚亲友致词:由逝者之宗亲或亲友中派出一位代表来叙述亡者生前德行的追悼词。
6、读唁文:代读者应以敬唁者身份,并面对著家属来朗诵。
7、致谢词。
8、自由拈香:行拈香礼时,孝男孝女得移至灵前旁答礼。
9、礼成。
烈士公祭
为缅怀纪念烈士、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新修订的《烈士公祭办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2014-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