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岛
中建岛(英文名:海卫一 I.),别名:螺岛、半路峙。是西沙群岛最南端的岛屿,距离西沙群岛永兴岛178公里,距海南岛约500公里,东西长1850米,南北宽约800米,面积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米,是一个由珊瑚沙和贝壳残骸堆积而成的小岛。
中建岛是晚全新世早期的沉积物。四周礁盘宽500~1000米之间,礁盘边缘微微高起成为礁脊,礁脊以内至岛四周的沿岸沙堤为浅水的内礁坪,受东北季风影响地形变化较大,显示出由沙洲向冲积岛过渡的特征。岛上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处于高温、高日照的状态。全岛被珊瑚、贝壳和白沙覆盖,原无植被,在驻岛士兵的开垦下,中建岛已开辟菜地370平方米,种活59种植物,其中羊角拗、抗风桐700多棵、海马草2000多平方米。
中建岛所处海域是海上交通要道,更是连接中国大陆与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中国自1975年5月开始驻防中建岛,1978年中建岛守备队正式成立。1982年8月11日,中央军委授予该岛守备队“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岛上守备营坚决捍卫海洋领土主权,先后有上百人受到上级表彰,160余人次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
2014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在西沙中建岛附近遭到越南数十艘政府船只的骚扰。200多名海上地方武装乘坐10艘渔船赶往西沙中建岛南部驱使非法船只远离作业平台,保护了“981”钻井平台作业环境,维护了中国的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命名
1935年的时候,岛屿原先名为土莱塘岛。1946年,为纪念中国派军舰“中建号”去接收本岛,改名为中建岛,海南省渔民则称“半路峙”(因从海南岛赴南沙群岛捕鱼到此已走一半路程)或“螺岛”(岛上盛产各种海螺)。
成因
中新世
西沙群岛是一组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其基底是宽且平的西沙台阶,台阶上一系列北东-南西向礁盘的隆起为珊瑚礁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基底。基底上发育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珊瑚礁。西沙在中新世之前为构造隆起区域,发育陆上风化壳,之后经构造沉降演变为陆架海。。
第三纪
第三纪以来,在构造复杂的南海及其周边海域沉积了大量的热带浅水碳酸盐岩。西沙群岛以基岩和风化壳为基底,在早中新世开始发育形成岸礁。
上新世
上新世以来,西沙群岛发生快速沉降,陆架演变到外礁坡,造礁生物继续在岸礁上发育形成堡礁。中中新世西沙隆起所覆盖区域中的局部碳酸盐岩台地继续发育,经第四纪地壳间歇性下沉,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生物礁向构造高部位退积,使得这些礁的平台逐渐缩小,最终形成了今天所见的环礁。
《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将岛屿的成因概括为:因西沙海面以前较高,珊瑚在水中,结成环形之礁;海面低落后,礁露出水面,珊瑚离水死去,于是形成各岛如此形状。
位置境域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最南端,地理坐标北纬15°47′,东经111°12′,距离西沙群岛永兴岛178公里,距海南岛约500公里,东西长1850米,南北宽约800米,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一个由珊瑚沙和贝壳残骸堆积而成的小岛。
领海基点
1996年,中国发布关于领海范围的声明,其中中建岛有七点是中国领海基点。
1、中建岛(1)北纬15°46.5′ 东经111°12.6′
2、中建(2)北纬15°46.4′ 东经111°12.1′
3、中建岛(3)北纬15°46.4′ 东经111°11.8′
4、中建岛(4)北纬15°46.5′ 东经111°11.6′
5、中建(5)北纬15°46.7′ 东经111°11.4′
6、中建岛(6)北纬15°46.9′ 东经111°11.3′
7、中建岛(7)北纬15°47.2′ 东经111°11.4′
地理特征
气候
中建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岛上长夏无冬,常年处于高温、高湿、高日照、多台风的状态,在夏季,午间地面温度更是达到了60℃以上。受地理位置影响,从南海经过的台风90%以上要经过中建岛,每年的10月至来年的2月,每天几乎都会有6~8级的东北季风,浪高可达2米左右,每次台风都要带来大量的降水,这也是官兵们积蓄淡水的好时机,储水池的水可以用几个月。比如2020年11月9日~10日白天,受第21号台风“艾涛”外围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中建岛降雨量可达116.1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西沙地块周缘发育北东-北东东、北西向深大断裂,地块上发育北东、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多被东西向断裂切割,因此北东向断裂形成时间早于东西向断裂。由于受南海多期构造活动和复杂地形的影响,不同构造位置断裂表现出不同产状。其中中建岛属于西沙群岛的西群西群的永乐群岛,X2-A单道地震剖面表现出西沙群岛北部出逆冲构造特征,这些逆冲构造变形作用经负花状断裂后明显减弱,该断裂带呈EW走向,现在仍具有活动性。断裂带北侧地层形成约40千米逆冲构造区;南侧地层发育近直立断裂,地层也具有出逆冲褶皱构造,变形逐渐减弱,现今均已不活动。
中建岛地表沉积物年龄为距今2159±114~2759±90年,为晚全新世早期的沉积物。中建岛西南盆地有着较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南海油气的远景区和后备资源。
地层分布
西沙群岛生物礁地层厚达1251m,说明西沙群岛中新世以来以沉降为主,中建岛是一个由珊瑚沙和贝壳残骸堆积而成的小岛,珊瑚礁在岩石学上统称为礁灰岩,礁灰岩是造礁石珊瑚群体死亡后其遗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后形成的,丛生的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堆积在死前原生长地称为原生礁;死或活的珊瑚被波浪破坏后,其残肢和各种附礁生物贝类及藻类的遗骸堆积胶结在一起构成次生礁,原生礁和次生礁构成了水中珊瑚礁灰岩地质体。
地形地貌
中建岛呈长方形,四周礁盘宽500~1000米之间,礁盘边缘微微高起成为礁脊,礁脊以内至岛四周的沿岸沙堤为浅水的内礁坪;沙堤内地势低平,海拔仅2.7~3米,上面覆盖着洁白的珊瑚沙。沙堤受东北季风影响以东北部为高,台风过境时,高潮可以淹没岛屿的大部分,故地形变化较大,显示出由沙洲向冲积岛过渡的特征。
水文
中建岛位于西沙群岛西南部,受地理位置影响,从南海经过的台风90%以上要经过中建岛。
海流
西沙群岛处在东亚季风区的关键位置,其海流和大气环流在季节尺度上明显受季风营力调制。西沙群岛冬季附近海面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东部又有北风南流的逆风“冲流”。每年4月和10月,由于季风转换造成海流不稳定,存在南北气流界面,南海诸岛附近形成两大涡旋,分别位于西沙群岛南部和南沙群岛西面,两者均为逆时针环流。
波浪
季风影响下,西沙群岛冬季盛行偏北浪,夏季盛行偏南浪。最大波高出现在台风期。波浪冲击对西沙群岛岛屿和沙洲有重大影响。恒定的强浪可输送较多的浮游生物,并提升溶解氧浓度,有利珊瑚的发育。同时,强浪可以打碎枝状珊瑚,碎屑在礁盘上堆积形成沙堤和砾堤,为珊瑚地形发育打下了基础。
潮汐
全日潮汐,南海的潮汐主要由太平洋传入,该海面广阔,岛屿面积小,对潮波传播影响较小,同时南海海盆是封闭性地形,潮波多为驻波。潮汐类型为全日潮,潮差小,一般为2米以下。潮流属全日潮流,流速小,最大流速为1节。
水温
由于西沙群岛属热带海域,水温普遍较高:中建岛表层温度在29.4~29.8℃之间。纵观起来,各岛周围水域表层温度彼此无太大差别,变动在29.4~30.5℃之间,太阳辐射、地形影响、上下层混合作用的影响也只在1.1℃范围内,可见其变幅很小。
地下水
中建岛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质是咸水及局部浅部淡水。附近水域表温29.4~29.8℃,水域底层采水深度70米深处,水温在18.5~21.1℃之间,比表层低10℃左右,水位65米深处盐度为34.59‰,80米深处增加到34.64‰,岛屿透明度在20米左右,远离岛屿处透明度超过20米,最大可达30米。
土壤
中建岛沉积土类砂性土,岩性为灰白-浅黄色珊瑚贝壳中砂、粗砂和砾砂,厚度一般10~20米,最厚23.9米。为了使中建岛植物能够生存,驻扎这里的官兵探亲返回来时都会背上一包家乡的土,有西北的黄土,东北的黑土,也有岭南的红土。截至2016年,中建岛上已有300多平方米的人造地,在岛的中心地带,土层已达一米多厚,按照中国地理分布,分别标出了北京、辽宁省、江苏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等省、市、自治区的地名。
沙滩
中建岛是一个由珊瑚沙和贝壳残骸堆积而成的小岛,岛上大量的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珊瑚、贝类经过上万年的风化,形成了风景优美的白沙滩,白沙滩对日光的反射率高达90%,很容易导致盲症。
生物多样性
由于本岛常受海淹,所以岛上草木难于自然生长,全岛被珊瑚、贝壳和白沙覆盖,原无植被。70年代种植了椰子、枇杷树等,高处有海鸟栖息于此。
植物
20世纪80年代驻岛部队由海南岛运来土壤、树苗,种上椰子、木麻黄、马尾松、榄仁树(香果树)等,使中建岛由“南海戈壁”变成“南海绿洲”。
在官兵的不懈努力下,羊角拗、马尾松和爬藤最先在岛上扎下根,昔日的南海戈壁正变成生机盎然的海上绿岛,一代代辛勤好学的中建人用双手和汗水共同建设了一个军中乐园、岛上花园。中建岛已开辟菜地370平方米,种活59种植物;其中椰树300多棵,羊角树、抗风桐700多棵,马尾松6000余棵,草坪100多平方米,爬藤6000多平方米,海马草2000多平方米。其中海马草的最特特点就是,越缺水越红。
动物
一代代辛勤的中建人用双手和汗水共同建设了一个军中乐园、岛上花园,引来越来越多的海鸟到此栖息,中建岛成为西沙群岛中海鸟最多,也是出产海龟最多的岛屿之一。除此之外,中建岛海域有裸颊类、石斑鱼等鱼类。
自然灾害
中建岛每年都要经历许多次台风,每年在西太平洋生成、从南中国海通过的15~20次台风,基本都会影响到中建岛。2013年,南海遭遇超强台风“蝴蝶”来袭,中建岛几乎浸没在海水之中,被台风吹斜7度的守备队主楼,远远望去就像一艘漂浮在海上的“军舰”。台风过后,海水退去后,整个岛子一片狼藉,原有的工事、道路、花圃、菜地、林木被洗劫一空,岛上被一层厚厚的珊瑚沙覆盖着,被海水冲上岛的破船板、烂绳索、玻璃瓶、塑料壶、衣服、拖鞋、树根、渔具,比比皆是,连死猫、死狗、死猪、死羊都有。
人类活动
经济活动
中建岛有着风岛、火岛、沙岛和南海戈壁之称。1975年,南海舰队某部首批守岛官兵带着一顶帐篷来到这里,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建设,当年战士们刚上岛时,岛上没有淡水,没有泥土,看不见一片绿叶,找不到一棵小草。为了岛上能种上植物,士兵探亲返回中建岛时从当地家乡带来土壤和蔬菜种子,为了解决蔬菜存活生长问题,1990年,司令员带领士兵到西沙群岛富绕的东岛去拉岛粪,把一筐筐肥沃的岛粪转运到登陆艇上,拉了十几船,使中建岛被海水碱化的土质有了根本改变,蔬菜成活概率也因此有所改善提高。小岛菜地也从炮弹箱里的“移动菜地”、毫无防护的简易菜地,发展到了今天防风、防雨、防日晒的“三防菜地”,出产的蔬菜也满足了驻岛官兵70%的需求。
岛屿所处海域却是远东通往东南亚的海上、空中要道;周围海域是天然热带渔场,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渔船常年在周围捕鱼作业。1958年10月,琼海市水产部组织潭门镇、长坡镇的渔船和渔民,成立“西南沙渔业公司”,开展大规模的渔业生产和拓荒种植、开发西沙群岛。在主产绿海龟的中建岛、赵述岛、东岛等岛屿,以小艇放网巡岛的方法,捕抓海龟8610头,玳瑁鳞片660公斤,产值39万多元(此类动物后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而严禁捕捉)。
军事活动
1975年,一艘巡逻舰运送7名侦察兵悄悄登上中建岛。从此,祖国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中建岛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驻军的历史。
1991年10月,法国船弗拉纳昂(Phranamg)号窜入南海活动,在中建岛搁浅,11月,日本海军中佐副岛村八率人乘第二和气丸号船窜至南沙进行“第2次探险。5月,西贡海军侵入中国中建岛进行非法勘测。
2014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在西沙中建岛附近遭到越南数十艘政府船只的骚扰。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带领海上民兵连10艘渔船共200多名民兵骨干,日夜兼程赶往西沙中建岛南部。对于那些不听劝告妄想非法靠近“981”钻井平台的外方船只,副连长亲自带领船队冲向对方,迫使外方非法船只远离作业平台,既保护了“981”钻井平台作业环境,又维护了我国的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中建岛守备队结合使命任务,探索岛屿防卫作战规律和特点,制定反空袭、反机降、反特种作战和抗登陆等几十种作战预案,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无论是干部、军医、士官,还是义务兵,人人熟练地掌握了4种轻重武器的操作,同时具有机电、微波、信号等多种专业技术。
工程建设
2002年中建岛有了电视信号,2007年用上了手机,2012年有了网络,2007年房间安装了空调,2014年有了手机4G网络。
在西沙中建岛,由于高温、强日照、无淡水,以前守岛官兵每3个月才补给一次淡水,除了喝水、做饭、洗漱外,官兵洗衣、洗澡都用咸涩的海水。对此,海军有关部门把国内先进的制水设备安装在中建岛,产出水质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淡化水,如今,官兵洗衣、做饭、灌溉都用上了淡化海水。
交通运输
1988年8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在西沙永兴岛建设大型机场,1991年4月永兴机场峻工投入使用。西沙群岛的琛航岛、中建岛、珊瑚岛、东岛等岛屿,也由海军相继地建起了码头。西沙永兴码头、永兴机场和其它岛屿码头的建成和使用,大大改善了西南中沙群岛的交通条件,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表示陆续在南沙群岛有关进驻岛礁上开工建设华阳等5座大型多功能灯塔,灯塔承担着服务航海保障、海上搜寻救助、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海洋防灾减灾等功能。其中在永兴岛、东岛、琛航岛、中建岛设置了4座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实现了西沙群岛重点水域信号的全覆盖。
官兵故事
1982年8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授予中建岛守备队“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历史上有了第一个被中央军委授称的基层单位。
中建岛附近是国际航道,来往舰船多,海区情况复杂。为精准高效地对过往目标实现全发现、全识别、全上报,士兵邱华梳理总结多种舰船处置办法。近3年来,官兵海空情目标发现率、及时率和上报率达100%。为提升专业组训能力,邱华结合工作经验,梳理岛礁信号通信存在问题,编写《通信机线设备工作手册》等教材,制定完善《民用船舶信息表》,建立常见船舶相关数据库,积累数千个目标数据,为日常值班判情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他还拍摄制作500多分钟的专业培训教学视频,带出了一大批骨干。
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官兵们用红色的海马草在沙滩上“种”出了一幅2500平方米的巨幅国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们又“种”出了巨幅党旗。在中建岛西北部的海滩上,官兵们还“种”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红色誓言。
相关作品
中国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在《西沙 我可爱的家乡》专题系列报道第六集中讲述了中建岛的建设情况。
参考资料
南海诸岛中外地名对照表.海南史志网.2023-07-07
西沙中建岛——中国领海基点.环球旅游.2023-07-07
从“南海戈壁”到海上绿洲 中建岛为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军事网.2023-07-07
第一节 西沙群岛的主要岛礁.海南史志网.2023-07-07
西沙中建岛官兵曾维生素片拌饭 现各省土地种菜.环球网.2023-07-07
忠诚基因铸天涯——走近中建岛守备部队①.南海舰队.2023-07-07
第一节 地 质.海南史志网.2023-07-07
中建岛,他们守在这里…….中国军网.2023-07-07
西沙官兵的戍边青春|守着眼前的海,祖国就在肩头.解放军报.2023-07-09
中建岛.钱江晚报.2023-07-09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下).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2023-07-07
西沙群岛珊瑚藻记录之近2000万年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和珊瑚礁演化过程.中国知网.2023-06-28
文件辑要.海南史志网.2023-07-07
守着眼前的海,祖国就在肩头.解放军画报.2023-07-18
中建岛,他们守在这里…….中国军网.2023-07-09
中建岛:天涯乐戍 海疆永铸.中国经济网.2023-07-18
守望大海.中国军网.2023-07-08
琼岛本周前期和后期东半部地区多阵性降水 中期全岛以多云天气为主.海南省人民政府.2023-07-18
西沙群岛:南海陆地最多的群岛.三沙市人民政府网.2023-07-27
第二节 海底油气资源.海南史志网.2023-07-07
第二节 水 文.海南史志网.2023-07-07
走进海军西沙中建岛官兵的五彩世界.新华网.2023-07-07
第二节 动物资源.海南史志网.2023-07-07
西沙中建岛遇台风碉堡被淹 海水从射击孔瞬间涌入.解放军报.2023-07-08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建岛:天涯乐戍 海疆永铸(图).中工网.2023-07-07
第一节 开发管理机构的设立.海南史志网.2023-07-07
南海诸岛大事记.海南史志网.2023-07-07
走近驻扎中建岛中国军人:人人掌握4种武器操作.东方网.2023-07-07
天涯哨兵戍岛卫国.法治日报.2023-07-07
西沙中建岛官兵解决淡化海水 曾3个月补给1次.环球网.2023-07-07
交通运输.海南史志网.2023-07-08
中国水运报2016-7-11.新浪微博.2023-07-09
“爱着你的每一寸海,恋着你的每一粒沙!”——探寻海军西沙中建岛官兵的精神家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7-08
扎根西沙中建岛24年 这名福州连江籍军人当选2022年度“海洋人物”.人民网.2023-07-07
央视军事频道《西沙 我可带的家乡》专题系列报道第六集:中建岛 守岛官兵心中的绿洲.三沙市人民政府网.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