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
姜尚又名姜子牙,(?-约前1015年),是东海人氏。 字子牙,号飞熊。又称太公望、师尚父、吕望、姜尚、吕尚。他的先祖曾担任四岳之职,辅佐大禹平治水土很有功劳。虞舜夏禹之际受封于吕,有的受封于申,为姜姓。夏朝商朝之时,申、吕有的分封旁枝子孙,有的后代成为平民,姜尚就是他们更晚的后代。姜尚也是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代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
姜尚半生寒微,本是名门望族,但到了姜尚这一代,家境没落。到了九十岁遇到了周文王,成为了天子的师傅,才受到重用,至此天下三分之二归顺周,大多是姜尚的运筹谋划。姬发已平定商朝而成为天下之王,把姜尚封于齐地,建立齐国,建都于辛店。姜尚到达齐国,修明政治,因袭民俗,简化礼仪,开放商工之业,发展鱼盐之利,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姜尚为安定周室立下汗马功劳。再后来,姬诵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周康王六年,子丁公丁公伋继位。
他的个人作品《六韬》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堪称古代帝王之学,是古代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和管理臣民的理论和方法。
人物生平
半生潦倒
姜尚也叫姜子牙,是东海人。 他的祖辈是名门望族,他的先祖曾担任四岳之职,辅佐大禹平治水土很有功劳。虞舜夏禹之际受封于吕,有的受封于申,为姜姓。夏朝商朝之时,申、吕有的分封旁枝子孙,有的后代成为平民,姜尚就是他们更晚的后代。他的本姓是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姜尚。但是到了姜尚这一代,家境没落。到了九十岁遇到了周文王,成为了天子的师傅。
灭商成周
姜尚大概曾遭受穷困,年老时用钓鱼的方式求见周文王。周文王将要出外狩猎,出发前进行占卜,卦辞认为所得到的不是龙不是,不是虎不是熊,所得到的是霸王的辅弼。于是周文王出猎,果然在渭河北面遇到姜尚,与他一谈论便大喜,周文王认为当有圣人来周国的时候,周国也会因此而兴起。因而称姜尚为“太公望”,和他一起乘车而归,立他为师。这也是成就了后来著名的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有人说姜尚见多识广,曾经事奉过帝辛。商纣王无道,姜尚就离他而去。游说各国诸侯,未遇相得之君,而终于西行归附周文王。有人说姜尚是个处士,隐居于海滨。周文王被囚禁于羑里时,散宜生、闳夭久闻其名而招请姜尚。姜尚也认为周文王贤能,又能很好地赡养老人,何不到他那里去呢。这三个人为救周文王而寻求美女奇物,献给商纣王,以赎回周文王。周文王因而得以释放,返回周国。
姜尚归附周国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总之他是文王武王的老师。周文王姬昌从里脱身归国,与姜尚暗中策划推行德政以倾覆帝辛政权,他的事迹多为用兵的权谋和奇妙的计策,所以后世谈论军事和周代的隐秘权术,都认为姜尚是这些谋略的本源。
周文王政治清平,待到消弭虞、芮两国的争端,诗人称颂周文王受天命,称为文王。征伐崇国、密须、犬戎族,大建丰邑。天下三分之二归顺周,大多是姜尚的运筹谋划。
文王驾崩,武王即位。即位九年,想继续完成文王的大业,便东征商纣以观察诸侯是否能聚集起来。出师之际,师尚父姜尚左手执持黄钺,右手掌握白旄而誓师,说:“苍苍兕,统领军士,集结船只,迟者斩之!”于是到达孟津。诸侯没有预先邀约而聚集的有八百之多。诸侯都认为帝辛可以讨伐了。秦武王却认为还不可以。于是周武王退师回来,与姜尚写作这篇《太誓》。
过了两年,商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囚禁箕子。武王又准备征伐商纣,占卜一卦,显示不吉利,风雨突至。群臣恐惧,只有姜尚强劝武王进军,武王于是率兵出征。十一年正月甲子日,武王在牧野誓师,进伐商纣。商纣的军队彻底崩溃。商纣逃跑,登上鹿台,于是追兵杀了纣王。第二天,武王立于社坛之上,群臣手捧明水,康叔封铺好彩席,姜尚牵来祭祀的牲畜,史佚按照策书祈祷,向神祇禀告讨伐罪恶商纣之事。武王散发商纣积聚在鹿台的钱币,发放商纣屯积在钜桥的粮食,用以赈济贫民;之后又培筑加高比干之墓,释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权力的九鼎迁往周国,修治周代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开始创造新时代。这些大多是采用姜尚的谋划建议。
治理齐国
武王已平定商朝而成为天下之王,为师尚父封立齐国,建都于辛店。姜尚东行前往封国,途中住宿,行进迟缓。客舍中的人认为: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但客人睡得很安逸,大概不是前往接受封国。姜尚听了这话,连夜穿衣赶路,黎明时到达齐国。莱侯来攻伐,与他争夺营丘。营丘与莱国接壤。莱人是夷族,趁着帝辛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还未能安定远方,因此与姜尚争夺国土。姜尚到达齐国。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经济上煮盐垦田,富甲一方。
安稳宗室
到周成王幼年即位时,管叔蔡叔度霍叔处叛乱,起兵反周国,同时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背叛周代,成王派遣姬奭赐命姜尚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县,五等诸侯,九州诸伯,若确实发生(叛乱)就可以征伐他们。”齐国因此可以征伐各国,成为大国。定都于营丘。姜尚为安定周室立下汗马功劳。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寿终正寝
姜尚去世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了,他的儿子齐丁公姜继位。
施政举措
政治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家,在治理齐国时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姜尚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在人才选用上,重用贤人,还提倡任用有学问的贤士、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选拔人才必须符合“六守标准”,即“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 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在考核人材上,姜尚提出以“八征”予以考核。他的用人思想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
经济
齐国地薄人少。面对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姜尚自齐国初建时就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在这种"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文化
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所谓“因俗简礼”,就是根据东夷与土著杂处的实际,顺应当地东夷人旧俗,简化西周公国的繁琐仪节。这一政策既保持了周礼的权威性,又照顾齐地民俗的特点,两相结合,创造了既让齐民容易接受、又不悖于周礼的新制,获得了民众的支持,迅速稳定统治秩序,开改革之先河。
主要作品
《六韬》
《六韬》又称《六韬》《太公兵法》,被认为是中国先秦时期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篇,共六十章。《六韬》一书,堪称古代帝王之学,是古代统治阶级治理国家和管理臣民的理论和方法。
《三略》
《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三卷)又称《黄石公兵法》《上老人兵法》。世传原为姜尚的兵法之一,经汉初黄石公厘订,于下邳(今江苏邳县)的圯桥上传授给张良,张良根据这部兵法,辅佐汉高祖刘邦,灭秦亡楚,夺得天下。
人物争议
姜尚故里
商末周初的姜尚,文献又称太公、太公望、师尚父、姜子牙等,司马迁说他“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姜尚。”姜尚故里问题讨论,目前形成了冀州说、许州说、南阳说、日照说、淄博市说、卫辉说与临泉说等几种不同意见。其中南阳郡说、日照说、卫辉说的文献记载稍多一些,讨论工作做得也更多一些。卫辉即河内说,开始于东汉的高诱,他在注释《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日照市说即汉琅郡西海( 海曲县) 县说。根据的主要是《孟子·离娄》篇。
早年生活
姜子牙的家世显赫,但是其出身却是低微。很多历史文献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经做过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贩。这些文献虽然语焉不详,说法不一,但是大致都透露出姜子牙垂暮之年还曾在棘津做过卖吃食的小贩,在朝歌当过屠夫。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夫入妇家的赘婿,后来因为不擅生计而被老妇逐出家门。即姜子牙是作为赘婿被老妇逐出的。
家庭成员
儿子:齐丁公吕
人物评价
商末帝辛时期主掌礼乐的大臣商容评价姜子牙站在敌人面前不怒自威,英勇果敢。
《诗经·大雅·大明》评价姜子牙作为武王的师傅,像鹰一样张扬。辅佐秦武王,大肆征伐商朝,使得周代政治清明。
春秋鲁大夫展喜评价姜子牙是周公、大公的肱骨之臣。恢复和巩固周室,其最大的功劳是姜尚。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评价姜子牙在年老时才受到重用,使得周朝一统天下。
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孙武评价姜子牙:周朝之兴在于姜子牙。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评价姜子牙:天下三分之二归顺周,大多是姜尚的运筹谋划。 迁移国宝九鼎,推行周朝政治,与天下共创新时代。这些大多是师尚父的运筹谋划。 姜尚到达齐国,修明政治,因袭民俗,简化礼仪,开放商工之业,发展鱼盐之利,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大国。
唐朝政治家、史学家杜佑评价姜子牙: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姜尚,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石介评价姜子牙: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遂弃其国,不往就之,见其君,进其说,晏安坐于磻溪之中,忍其君不道,俟其国将亡者,吕望之心也。
元末明初史学家宋濂评价姜子牙:伏羲是道统之师,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以次而列,皋陶、稷、契、夷、益、伊尹、傅说、箕子、姜尚、周公皆天子公卿之师,宜秩祀天子之学。
朱元璋评价姜子牙:认为贤才是国家的宝贝,古代的圣王求贤才,如果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姜尚,二者的智慧不相上下。
轶事典故
覆水难收
姜尚的妻子马氏忍受不了他的贫穷而离他而去,等到姜尚已经得到文王重用,变得富贵又返回来乞求回家,姜尚用一壶水倒在地上,让他的妻子马氏收回来,于是对她说,如果离了也能复合,泼出去的水也会难以收回来。因此“覆水难收”的本义是指倾倒在地上的水不能收回。原比喻夫妻关系彻底破裂,难以弥合。现也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姜太公文化园
姜太公文化园坐落于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地带,东面大海,金沙滩,西靠森林,碧连天。姜太公文化园是为纪念我国商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姜太公而建设的国内反映太公一生功业的文化景观之一。占地面积200余亩,融合历代古建筑风格建造。园区共分四大活动区域:姜太公纪念馆、太公文化广场、姜太公钓鱼中心和水上娱乐中心。
姜太公纪念馆
姜太公文化园里面有个姜太公纪念馆,占地面积110亩,按中轴对称建筑,中轴线上有入口大门、武祖殿、后门,两侧为配殿和钟鼓楼。馆内历史资料丰富,雕塑图画逼真,故事场景生动,环境幽雅肃穆,是一处全面展示及其后裔丰功伟绩的纪念性场所。
姜太公故里
姜太公故里位于河南省卫辉市西北十二公里处。至今太公镇境内还保留着许多姜太公的历史遗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庙、姜太公吕望表等。每到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诞辰之日,许多海内外后裔组成的姜氏、吕氏宗亲会都会前往姜太公故里寻根祭祖、旅游观光。
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位于临淄城区,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为依托而建。太公祠是一组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殿堂庙宇建筑。姜太公祠内有三君殿、丘祖殿、五祖殿、五贤殿、钓鱼亭、道士院等建筑,规模宏大,祠内碑石林立,绿树成荫。
参考资料
随州烈山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姜翔:源出姜姓的中华姓氏.随州市人民政府.2023-12-05
封神榜.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榜.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榜.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榜.豆瓣电影.2023-06-14
莲花童子哪吒.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榜.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榜.豆瓣电影 .2023-06-14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英雄榜.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英雄.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传奇.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演义.豆瓣电影.2023-06-14
新封神姜子牙.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榜·妖灭.豆瓣电影.2023-06-14
封神第一部.豆瓣电影.2023-06-14
姜太公文化园.旅泊网.2023-06-14
姜太公纪念馆.嘻游猫.2023-06-14
姜太公故里景区.卫辉市旅游.2023-06-14
姜太公祠.旅泊网.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