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
皋陶(gāo yáo)(生卒年不祥),又咎陶、陶、嬴繇、皐繇、咎繇,偃姓(一说为嬴姓),字庭坚。皋陶是上古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东夷部落首领,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皋陶历经尧、舜及禹三代,以事尧的时间最长。他担任司法官(士),推行五刑五教,制《狱典》;定五礼,立九德,亲九族,强调“法治”与“德政”相结合。
公元前2113年,皋陶去世,时年106岁,葬于六(lù)地。大禹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省六安市),尊为六安国(霍邱县)和偃国始祖。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追封其为“唐朝德明皇帝”。
人物生平
皋陶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传说,他出生于洪洞县,又有一说是今安徽六安地区。据《辞海》载:皋陶是颛顼的第七个儿子,大禹父亲是,大禹是帝的孙子,是皋陶的侄子。
皋陶在舜时期担任司法官(士),推行“五刑”“五教”。后来,又制《狱典》,采用独角兽獬豸治狱,提倡“法治”与“德政”相结合。从此,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世,功高德厚。舜准备让位给禹时,禹以自己德行不够,推荐皋陶。皋陶曾经协助大禹治水,禹在即位后,推举皋陶为其接班人,但皋陶最后积劳成疾病逝。皋陶死后,大禹封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省六安市),尊为六安国(蓼国)和偃国始祖。
主要成就
法治
创五刑
皋陶提出了“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的观点,在习惯法的基础上制订了“五刑”,用以惩办犯有不同罪行的人。五刑为“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中刑用刀锯, 其次用钻,薄刑用鞭扑。”在原始社会后期,部落内部已普遍存在习惯法,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出“五刑”,这是中国历史上刑法的开始,皋陶也因此被尊为司法之祖。
“明刑弼教”
皋陶法治思想中的以德化民思想主要体现在《大禹谟》中的“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即“明刑弼教”。帝舜赞美皋陶,认为他能够通过五刑的使用去辅助教化民众。皋陶用刑罚来佐助教化,使人民因为害怕威严远离犯罪,引导人们向善。
《狱典》
皋陶把经过周密思考、严密论证的法律条文, 归纳成《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审 阅,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狱典》被誉为中原地区古代第一部法典。
獬豸断狱
皋陶发明了一种办案的方法:他在大堂中供奉一只独角兽獬豸,一 旦发现谁有罪,独角兽就用独角顶撞谁, 十分灵验。《论衡·是应篇》中称獬豸为独角之羊。
文化
兴五教
五教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皋陶生活的年代正是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过渡时期,当时各部落、地区之间风俗不一,发展这五种社会关系,有利于进入文明社会。
定五礼
五礼为“吉、凶、宾、 军、嘉也”。“吉”即祭祀神和祖先之礼;“凶”是埋葬和悼念死者的丧礼;“军”即古时举行大规模的征伐活动前所进行的聚众成军之礼;“嘉”包括人们成年时候的冠礼、礼以及嫁娶之礼,饮食之礼。
立九德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皋陶曰:“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 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皋陶提出的九德包括品德,才干,能力等等,是其为选拔和考察公职人员制订的九条标准。然后,分成“三德”、“六德”和“九德”,以此划分官职,是所知的中国历史上最早考察和选拔公职人员的实例。
亲九族
“九族”,指以一个部落联盟为核心的亲属部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是无组织纪律的,“敦序九族”让各亲属部落牢牢地团结在一起,产生较强的凝聚力,这样有助于部落联盟的和谐统一。“敦序九族”是当时相当重要的政治策略。
德政
皋陶主张德政,表现在:第一,“慎其身修”,皋陶认为实行德政,关键在施政人必须要具备德行修养,因此他提出了“九德”。第二,“在知人”,也就是,国君要理解臣子,要选贤举能。第三,“在安民”,即做官的要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民心安定,国家才能安定。
人物评价
皋陶是上古四圣,被誉为狱神,是中国奴隶制刑法的奠基人,也是史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
大禹:“皋陶身体力行,普遍将德施与社会中,民众感怀有德之行,皋陶得到人民拥护。”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尧以得不到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以得不到禹、皋陶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
《论衡·讲瑞篇》:“五帝、三王、皋陶、孔子,人之圣也。”
史籍记载
《尚书·虞书·尧典》
《尚书·虞书·舜典》
《尚书·虞书·大禹谟》
《尚书·虞书·皋陶谟》
《史记·五帝本纪》
《史记·夏本纪》
《淮南子·主术训》
《淮南子·修务》
《论衡•骨相篇》
《论衡·讲瑞篇》
《论衡•是应篇》
《荀子•非相》
后世纪念
皋陶墓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皖西大道北侧。皋陶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形同华盖,墓前有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古皋陶墓”碑刻一块,碑高1.82米,宽0.92米。1989年,皋陶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代
据唐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颛顼高阳之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莘,女莘生咎繇(即皋陶),为尧理官,子孙因姓李姓云云。裔孙理徵得罪于纣。其子利贞逃难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因变姓李氏。利贞十一代老君,名耳,字老子,居苦县赖乡曲仁里。曾孙昙,生二子:崇、玑。崇子孙居陇西县,玑子孙居赵郡。崇五代十国孙仲翔,生伯考。伯考生尚。尚生李广也。广以后生唐高祖李渊。”因此,李隆基尊皋陶为“德明皇帝”。
相关争议
故乡
关于皋陶的出生地,一说是今安徽六安地区,一说是今洪洞县。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 在皋陶去世后封他的后代在英、六。就此,皋陶成为古代六安国始祖,安徽六安(六安市)现在也被称为皋陶的故乡。
根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皋陶故里在县南十五里皋陶村…皋陶之后始封蓼六不应先葬于其地也。”据县志所写,洪洞士师村又名皋陶村,这里认为皋陶后人封于蓼、六,但皋陶并不葬于那里。除此之外,县志中有关于皋陶墓的记载:“虞士皋陶墓在县南十三里,皋陶村东南,高五尺,周围十步,碑高一丈,文剥落不可读,石器尚存,四周有垣今。”
大业与皋陶
汉代以来,一些史书作品(如:刘向的《列女传》,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郑玄《诗谱》、高诱 《吕氏春秋·当染》注、唐朝孔颖达《尚书正义·舜典疏》等)将大业与皋陶视为同一人。他们认为伯益是皋陶的儿子,但实际上从皋陶与伯益所处时代、居住地及其后裔的分布情况来看,两人并非父子关系。因此,大业与皋陶并非同一人。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国宝档案》 20161124 三晋传奇——狱神皋陶.央视网.2023-04-17
记者探访中国首家司法博物馆诞生记(图)-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4-17
六安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六安市人民政府.2023-03-23
嫦娥 (2010).豆瓣电影.2023-03-23
大舜 (2015).豆瓣电影.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