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

利比亚战争,(阿拉伯文:ثورة 17 فبراير,利比亚内部称呼为“2月17日革命”)是2011年在利比亚发生的大规模武装冲突,最开始是利比亚内部的一场内战,因为西方国家的介入演变成了一场局部战争。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要求执政42年的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下台。随后,全国临时过渡委员会武装(以下简称“过渡委武装”)与政府军展开战斗,利比亚内战爆发。3月19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军武装介入利比亚,利比亚战争升级。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战争天平开始朝着利于过渡委武装的方向倾斜,随着卡扎菲的身亡,10月23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全部“解放”利比亚,这场持续约8个月的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以西方国家和利比亚反对派取得胜利告终,结束自1968年以来的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及其家族的铁腕统治。但是,推翻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亚并没有迎来民主社会,反而陷入持续的动荡中。

战争背景

内部动荡

卡扎菲的独裁腐败统治

1969年,年仅27岁的军官卡扎菲发动了一场不流血政变,推翻了腐朽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新的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新政权建立之初,卡扎菲从西方国家手中收回了石油经济的控制权,使得利比亚一度成为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为民众争取到了一定的权益。

但是随着个人地位的稳固,卡扎菲逐渐脱离民众,逐步走向独裁统治的道路。一方面,他在否定建立世俗政权的同时又打压宗教势力,试图让自己成为真主安拉在世间的唯一代言人,引起了伊斯兰教众的不满。另一方面,他不断地改革国家机构,先后建立人民委员会和人民大会,后面又自称“革命领导人”,频繁地变动政治制度只为了他更好地掌控权力。1993年以后,他将自己的子女安插到国家重要的岗位上,卡扎菲的大儿子掌控着国家的电信业,二儿子成为活跃政坛的人物并控制着国家的石油业,三儿子挥霍国家财务去当替补球员,六儿子则掌握一支独立于国防系统之外的武装力量,担任精锐军队32旅的旅长,他逐渐将国家政权变成了为他及其家族服务的工具,而整个卡扎菲家族的海外资产就可能达到1680亿美元。

地区和部落矛盾尖锐

在卡扎菲上台之前,利比亚就存在着地区之间,各部落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卡扎菲上台之后,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他将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不断地向首都的黎波里和自己家乡苏尔特倾斜,造成了利比亚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在部落问题上,他上台后大力扶持自己的部落,降低其他部落在利比亚政权中的权力比重,卡扎菲将权力和资源集中到自己部落“卡扎法”(Gadhafa)手中,日益引发了包括“瓦尔法拉”(Warfalla)在内的其他部落的不满。2011年初的动荡,从瓦尔法拉部落开始,不久后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加入了示威人群。而这在后来的利比亚战争进程中也可以看出来,2011年4月26日,利比亚61个部落首领联合发表声明反对卡扎菲,这几乎占到了利比亚半数以上的部落。

社会问题突出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下,阶级分化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极大。卡扎菲前期还算是一个有为的国家领导人,凭借石油产业将利比亚变成了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在表面繁荣之下,却存在资源二次分配不公的情况,通过石油得来的经济利益大多数都被卡扎菲及其家族成员和效忠他的部落瓜分,真正落到利比亚人民头上的少之又少。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剧了社会动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的估算,利比亚失业率高达30%。利比亚全国人口约为650万人,其中,15至35岁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9%。这些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外部环境

美法等国的利益需求

利比亚战争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国家内部战争,而是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一场政治利益和资源争夺战争。他们企图推翻卡扎菲,建立一个亲近西方的利比亚政权,进而再一次完全掌控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并保证自己在该地区的政治利益。这其中又以法国最为积极,利比亚本来就属于法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法国也一直想要恢复其在非洲的领导者地位,法国前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执政后,提出了“重返非洲”战略。然而,法国的战略却被卡扎菲阻挡,他不仅拒绝出席2008年的“地中海国家峰会”,还明确否定了法国的“地中海联盟”构想。故此,卡扎菲成了法国“重回非洲”战略的拦路石。

对美国来说,地中海附近是其重要的战略重心,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更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因此,美国需要保证这个地方完全处在其掌控之下,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利比亚的统治,不但阻挡了法国的道路,也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

阿拉伯之春

此外,利比亚战争爆发也跟当时的国际大气候有关系,当初处在地中海沿岸的多个国家纷纷爆发了游行示威运动,以追求西方的民主、自由。2010年12月,突尼斯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迫于生计压力,在街头抗议自焚,此后数月之内,一股前所未有的抗议示威浪潮席卷阿拉伯国家。2011年初,执掌突尼斯23年的前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在反对浪潮中下台。随后这股浪潮吹到埃及,埃及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短短18天,执政长达30年的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被迫离开总统岗位。后来人们将这场在2011年初春爆发于阿拉伯世界的政治浪潮称之为“阿拉伯之春”,这场示威浪潮基本上造成了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政权更迭的局面,而部分的中东北非国家则是陷入了内战之中。

战争过程

第一阶段:卡政府占据优势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东部地区出现反对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很快蔓延到了的黎波里的黎波里。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卡扎菲表示,他父亲依旧在国内,并得到军队的支持,有数十万的支持者会继续保卫卡扎菲。2月17日,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活动。在此之后,卡扎菲政府开始了针对违法者的“逮捕行动”,并称“决不容忍任何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内战就此爆发。2月18日,反对派控制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大部分地区。2月27日,利比亚反对派在东部重镇班加西宣布组建成立由民主化支持者、利比亚王室后人、部落领袖和宗教极端主义者构成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原政府官员穆斯塔法·贾利勒出任委员会主席,与卡扎菲政府分庭抗礼。在内战刚开始的时候,利比亚政府军事实上是占据着装备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的,利比亚政府军作为正规军队,重武器配置比较齐全,陆军拥有各种坦克2950辆、装甲车2160辆、各种火炮1690门。空军拥有苏制战机和防空武器系统,而“过渡委”武装却是装备落后,且种类较为单一,再加上松散的利益联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凝聚力,战斗力较为低下。虽然过渡委武装曾一度控制了的黎波里附近的扎维耶地区,但政府军稍加反击,便呈节节败退之势。3月13日,政府军收复贾瓦德、拉斯拉努夫、布雷加之后,向反对派盘踞的核心城市班加西进军,并于3月17日,包围了班加西,反对派武装已经濒临被消灭的边缘。

第二阶段:相持阶段

对于发生在利比亚的内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先于2月26日做出了1970号决议,又在3月17日通过了1973号决议,前者要求各国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将利比亚问题移交国际法院处置,对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及其家属实施制裁,禁止其出国旅行,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海外资产。后者授权其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强制执行武器禁运措施,同时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保障利比亚平民的生命安全。

3月19日,以执行联合国1973号决议为借口,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发动了“奥德赛黎明”军事行动。法国战机率先空袭利比亚,在过渡委武装东部据点班加西附近摧毁了政府军至少14辆坦克和20辆装甲车,解了班加西的危机。随后,美、英联军对利比亚政府军的预警雷达系统、地对空导弹发射器、固定与移动高射炮基地和通信站等主要军事目标进行了攻击,并袭击了与反对派武装交战的地面部队。3月21日,美国积极寻求阿拉伯国家对西方介入利比亚的支持,卡塔尔积极配合西方的呼吁,承诺派出6架幻影2000战斗机战机参与利比亚战争。3月22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利比亚开启武器禁运,并派出十多艘军舰封锁通往利亚的海上通道,拦截可能向利比亚政府军及其雇佣兵提供武器的船只,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

3月23日,得到重整的过渡委武装宣布在班加西成立“利比亚过渡政府”,取代之前的“临时全国委员会”。3月31日,北约接替美国执掌了对利比亚空袭行动的指挥权,军事行动代号改为“联合保护者”,继续对利比亚政府军进行军事打击。多国联军持续的空袭,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政府军的进攻步伐,为反对派武装赢得了修整反攻的时间。由于政府军及时改变战术,其作战能力并没有被完全削弱。而过渡委武装虽然有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援助,但依旧不能改变战斗力孱弱的局面,双方战争进入拉锯争夺过程。相互胶着的状态一直持续到6月,据统计,北约已出动飞机1万架次,摧毁了政府军大约1800个目标。期间,政府军与过渡委武装在沿海城市米苏拉塔、石油重镇布雷加、东部城镇艾季达比耶、拜尼沃利德等城镇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

第三阶段:反对派压制政府军

6月下旬,北约升级了军事打击手段,极大地削弱了政府军的战斗力,战争态势向有利于过渡委武装的方向发展。为“更有效地打击地面目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为战机加装钻地弹“掩体毁灭者”,此外,为提高过渡委武装的作战能力,北约派军事顾问帮助其训练士兵。美国不仅出动了“掠食者”无人机为反对派的进攻清理障碍,还为其提供情报支持。北约打击手段的不断升级,加剧了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瓦解速度,同时,随着形势不利于卡扎菲政府,政府军中的大量高级军官集体“出走”“变节”,不少士兵也开始投靠过渡委武装,成为进攻卡扎菲政权的主力。利比亚形势迅速发生了变化,过渡委武装由守转攻,政府军开始节节败退。8月16日,反对派武装完成对首都的黎波里的包围,并于28日完全占领该城,标志着政府军败局已定。

9月15日,过渡委武装进攻卡扎菲老家苏尔特,双方在苏尔特进行了长达一个月左右的争夺战斗,在苏尔特战斗期间,联合国于9月16日正式通过决议,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合法政府,10月15日,卡扎菲武装发动反击,过渡委武装被迫撤退。10月20日,过渡委武装占领苏尔特,突围中的卡扎菲车队遭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战机袭击,卡扎菲本人被利比亚执政当局士兵抓获,在将卡扎菲押送至米苏拉塔途中,他又被执政当局士兵击中头部和腹部,最终在米苏拉塔的医院中身亡。

战争结果

卡扎菲战败

利比亚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于10月20日证实了卡扎菲被击毙的消息,并于10月23日宣布全国解放,利比亚战争最终以反对派和西方国家取得胜利宣告结束。

战争伤亡

8月份,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称已经有2万人在冲突中死亡。利比亚战争结束之后,其执政当局表示,从联合国1973号决议之后,到当局武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之时,已经有5万人在这场战争中死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方面承认约2.5万人)。当时,利比亚的总人口只有600万,也就意味着接近1%的人口在在战争中死亡。据联合国2021年2月报告,利比亚内战造成4.3万人丧生。一些资料显示,在这场战争中,北约只有一名地勤受伤。

战争的影响

利比亚社会长期动荡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全国过渡委员会”成了利比亚真正的执政者,开始在国内进行战后重建。然而事实上“过渡委”并没有力量承担起一个统一政权的责任。2011年11月,的黎波里的两支民兵武装爆发冲突,前后持续4天之久,在库夫拉,陀布部落和兹韦部落的冲突已持续数月。在米苏塔,当地武装根本不听“过渡委”的指令,继续对卡扎菲的支持者进行报复。而在军队整编方面,一些地方武装和民兵并不愿接受整编并交出武器。政治上,“过渡委”在2012年6月进行议会大选,但议会席位分配上,西部地区分得了111个席位,而东部却只有60个人,如此悬殊的政治权利划分自然引起了东部地区的不满。也就是说,“过渡委”虽然是联合国承认的利比亚合法政权,但是在政治改革,军队整编,经济重建上都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利比亚国内依旧处在政治分裂和武装冲突的战火之中,2022年,利比亚国内的民族团结政府(过渡政府)”和“国民代表大会”的武装爆发多次冲突。仅仅是8月份,双方的武装冲突,就造成至少23人死亡,140人受伤。直到(2023年)今天,利比亚依旧处于内部割据的分裂局面,其民主团结政府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和西部地区,而“国民代表大会”则控制着东部、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无法建立一个稳固的政权,也就意味着利比亚国内不可能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秩序,自由民主遥遥无期。在利比亚战争爆发之前,这个国家的GDP增长速度是10.3%,然而仅在战争爆发5个月后,利比亚财政部长就宣称,受到军事冲突的影响,已经造成了约7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其中仅石油出口一项,损失就高达200亿美元。利比亚战争结束后,因为政局动荡,利比亚社会积弊已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还因为各方争权夺利愈演愈烈。利比亚战争爆发之前,国内的失业率就高达79%。战争之后,接手利比亚的历任政府也没有恢复稳定的社会秩序,自然不能给国内创造一个稳定的就业生产环境。经济低迷、通货膨胀、石油危机等诸多因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都在持续的动荡之中继续发酵。

利比亚国内恐怖主义蔓延

利比亚战争爆发后,国际上的一些恐怖组织渗透进利比亚,并趁机发展,其中就包括“基地”组织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分支,“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前者趁着利比亚战争之机,趁乱抢劫了利比亚政府军的军火库,同时依靠贩毒、走私军火等逐步壮大起来。后者本身是活动于叙利亚的的恐怖组织,但是随着叙利亚政府军对其高强度打压,这个分支在叙利亚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于是该分支中的利比亚籍极端分子就趁着利比亚战争的空隙,潜回利比亚,并借着动乱,悄然发展起来。截止到 2016 年 6 月,在利比亚的“伊斯兰国”支持者总人数仍可以达到 3000 人。

利比亚国内的恐怖主义势力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是班加西的安萨尔旅、德尔纳的安萨尔旅以及阿布·萨利姆烈士旅。利比亚战争的爆发使得大量武器流入民间,加速了内部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这些本地恐怖主义武装本来是利比亚国内的民间武装,在利比亚战争的过程中发展壮大,逐渐恐怖主义化,为了更好的与其他民间武装对抗,不惜投靠强大的恐怖组织。

这些恐怖主义武装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利比亚国内的秩序的恢复,并不断加剧局势,同时这些恐怖主义武装的扩大,还威胁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安全。同时,由于这些恐怖组织的极端排斥西方的意识形态,导致在利比亚境内的西方国家机构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国际难民问题

利比亚战争不仅给国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也把难民问题甩给了欧洲和全世界。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消息,仅在利比亚战争期间,就有至少50万难民离开利比亚。战争结束十多年来,利比亚的局势依旧动荡,持续不断的向外输出难民,2019年4月,利比亚内部“国民军”和“民主团结政府”交战,造成数千人伤亡,13万人外逃成为难民。而联合国的报告显示,从利比亚出发试图前往欧洲的非洲难民和非法移民人数明显攀升。而随着安全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更多难民暴露在人口贩运和虐待的风险中。

新干涉主义盛行

西方国家主导的这场干预行动,为国际社会开了比较恶劣的先例,他们滥用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权威“保护的责任”的规范以及1973号决议,在实践过程中,这些规范理念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强权的烙印,并成为西方国家操弄地区政治格局的工具。对美国来讲,“保护的责任”的兴起和运用既适应了美国的干预主义文化,又顺应了自伊拉克战争以后他试图减少对外干预成本的愿望,为它对外实施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利用政治、经济、舆论等多种手段干预一个国家的内政,对西方国家自认为产生威胁的国家进行遏制。利比亚战争结束之后,这种模式和手段被运用到了俄乌问题之中,西方国家在乌克兰发起了颜色革命,建立了一个亲西方政权,并最终推动其走向了现在的2022俄乌冲突

战争分析

结果分析

西方和反对派获胜的原因

从法理上来说,西方多国联军获得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授权,是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受到伤害才出手干预。从一开始就站在了舆论的上风,再加上这又是一次多国联合行动,各国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占有较大优势,更何况还有美国、法国英国等世界上的国家打头阵。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为了尽快的压制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政府,美西方国家纷纷对卡扎菲及其家族成员实施制裁。欧盟方面在2011年4月份和5月份加大了对利比亚政府石油产业的制裁,冻结了26家相关企业在欧洲银行的资产,6月7日欧盟又宣布对卡扎菲政府的6处港口实施制裁,冻结相关资产。

此外,卡扎菲内部问题不断也是其走向失败的重要因素。卡扎菲的独裁统治,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意味着在战争中他不太可能获得全部民众的支持。在利比亚战争的过程中,卡扎菲政权中的司法部长、内务部长、移民部长以及驻联合国大使等纷纷“倒戈”,2011年3月30日,时任利比亚外长的穆萨·库萨出走英国,库萨从2009年开始担任利比亚外交部长,很自然地被外界看成是利比亚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代言人。从1994年起,他连续15年执掌利比亚情报部门,是卡扎菲政权内部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出走,进一步暴露了卡扎菲政权内部的矛盾,外有强敌,内部又不能凝聚斗志,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卡扎菲的最终失败。

战争特点

新颖性

这场战争的新颖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西方国家干预地区冲突的新模式。在这场冲突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授权有关国家对利比亚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平民安全,这就是在事实上承认了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动武的合法性。同时,国际司法也介入到这场冲突之中,对利比亚领导人进行制裁。在国际社会全面的政治、经济、司法领域的全面封锁之下,卡扎菲政权迅速的走向失败。

另一方面,在这场冲突之中美国没有冲在最前面,也是一个新的现象。总的来看,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占据主导权,而是让英、法两国充当急先锋,这其中既有英、法两国在利比亚的利益需求,也符合了它们想在地中海区域显示存在的想法。但更重要是,美国在经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之后,并不想因此再陷入一个新的战争泥潭。而且将自己的盟友推向前台,还可以让美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全方位立体化作战

在这场战争中,以美法为首的多国联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用战机和巡航导弹对利比亚境内的军事目标实施了精准打击。同时,在这场战斗中,多国联军出动先进的电子战飞机和侦察机,对卡扎菲政府军发动了密集的电子战、情报渗透战。其中就有法国的C一160G“加 百利 ”信号情报飞机 、英 国的“哨兵”空 中预警机 、意大利 的“狂风”ECR 电子作战与侦察飞机 、希腊的EMB145空中预警与控制飞机和瑞典的S102B Korpen信号情报飞机。另外 ,美国军队的电子战飞机 ,诸如EP一3E、P一3C、F一16CJ、EC一130H、E一3、E一8C、EC一130J、RC一135V/W、RQ-4A全球鹰等也全部悉数登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海军派出了最新型的“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用来破坏卡扎菲政府军的雷达系统。

从整个战局来看,空中有多国联军的先进战机和战略轰炸机实施覆盖打击,打击卡政府军的地面目标,还有电子战飞机瘫痪政府军的雷达以及电子系统,海上有航母作为移动机场,还有从军舰、潜艇上发射的BGM-109巡航导弹进行远程火力支持,地面有利比亚过渡委武装向卡扎菲政府的重要城市推进。再加上从一开始西方国家就利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强大的网络攻击能力,入侵了利比亚政府军的军事系统,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且有效的对卡扎菲政府军的军事打击体系。即使过渡委武装战力不强,但是在西方的强力压制下,卡扎菲政府军和过渡委武装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战争性质

利比亚战争的成因是复杂的,也就不能单纯的以正义和非正义来为这场战争定性。首先,作为卡扎菲政府而言,在联合国确立利比亚新政权之前,其依旧是代表利比亚的合法政府,负有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领土统一的责任,只不过,因为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所以他领导的这场自卫战争也没有太大的正义性可言。其次,从反对派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推翻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暴政的革命,只是它同时又带有部落战争和政治斗争的痕迹,也就不能完全的认为是一场反抗暴政的斗争。从这个两点来看,利比亚战争在西方干预之前,就是一场国家内部因政治斗争引发的内战。

最后,就西方国家来说,借口履行“保护的责任”对利比亚政府军实施打击,同时还为反对派武装提供武器,这已经超过了1793号决议赋予他们的权力。事实上,这个“保护的责任”在利比亚战争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2005年9月“保护的责任“被写入联合国峰会成果文件。这个理念的含义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每一个国家都有责任去保护其人口免受种族灭绝、种族清洗、战争罪和反人道罪的侵害,国际社会则应以各种和平方式帮助国家去履行这一责任。他们以联合国1793号决议为理由,几乎毫不掩饰的站在了反对派一方,支持其推翻卡扎菲政权。从整个利比亚战争的进程和结果来看,这其实就是西方国家为了实现自己在地中海的利益,而支持利比亚反对派推翻现任政府的国际战争,由于战争目的本身的非正义性,西方国家推动的这场战争也就难以称得上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参考资料

利比亚战争:美国北约为主的16国部队参战.红色文化网.2023-06-20

利比亚:战争5周年 疮痍难抚平 - 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2023-06-06

利比亚战争一周年 国家面临分裂重建之路迷茫-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6

百度安全验证—中东睿评|战乱和动荡四国:中东地区关系缓和绕不过去的坎.百家号.2023-06-14

利比亚战争一周年 分析称西方国家是唯一赢家-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6

利比亚“过渡委”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6-06

利比亚42年首庆独立日 曾计划摆设长11公里餐桌-利比亚,独立日,-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6-06

“老革命”卡扎菲: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6-06

“老革命”卡扎菲: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6-06

卡扎菲家族的商业王国究竟多有钱(组图)(4)——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14

卡扎菲家族海外资产可能达1680亿美元-卡扎菲,家族,海外资产-新闻.爱青岛新闻.2023-06-14

..2023-06-14

从"民族英雄"到"人民公敌" 卡扎菲上校的蜕变(4)——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6

专家解读卡扎菲失败内因:迷恋政权 资源分配不公——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14

利比亚乱局:原因何在、去向何方?.中国台湾网.2023-06-20

失民心者失天下-利比亚,反对派,国际社会,洛克比,越来越-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6-14

兵史地志:利比亚战争 法国为何打响空袭第一枪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06-06

科索沃战争的打法 伊拉克战争的结局?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6-06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辞职引发中东地区连锁反应——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7

“阿拉伯之春”十周年,发源地突尼斯抗议再起.今日头条.2023-06-14

「环球深度」“阿拉伯之春”十年,当事国反思.今日头条.2023-06-14

卡扎菲面临执政41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6

利比亚首都爆发示威 传卡扎菲离境-利比亚-国内国际.中国江西网.2023-06-06

全球陷入动荡骚乱频发期 2011年被称为愤怒之年-动荡,全球-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6-06

武器装备:政府军外强中干 反对派借力发威.新浪军事.2023-06-20

利比亚政府军称即将攻下班加西-利比亚政府军称即将攻下班加西-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6-06

42年,从革命到被革“命”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6-06

..2023-06-06

联合国全面制裁卡扎菲 冻结家族资产500亿美元-国际会议,利比亚-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6-07

利比亚各重镇战况激烈 欧盟或对反对派军事援助-利比亚-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6-07

卡扎菲被活捉后遭击毙 利执政当局将宣布全国解放.中国经营网.2023-06-07

利比亚冲突已造成2万多人死亡——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7

西方“人道主义干预”的“障眼法”_半月谈网.半月谈.2023-06-07

利比亚战争周年:"过渡委"虚弱 利比亚正滑向分裂-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7

利比亚政治僵局难解 新一轮冲突致23人死亡.今日头条.2023-06-20

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外长表示利比亚不愿重返战争.今日头条.2023-06-07

利比亚易帜的代价:一场超千亿美元的战争 (2)——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7

政治危机持续蔓延,利比亚石油生产几乎完全停滞.今日头条.2023-06-20

(国际)通讯:“黎明”行动带来漫长黑暗——美国横加干涉令利比亚陷于长期动荡.今日头条.2023-06-20

十年动荡!千疮百孔的利比亚是如何造成的?.中国青年网.2023-06-20

国际恐怖主义新特点_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网.2023-06-14

利比亚冲突加剧人道主义灾难.今日头条.2023-06-14

联合国难民署说近10万利比亚难民聚集班加西——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07

403 Forbidden.中国军网.2023-06-20

..2023-06-14

..2023-06-14

欧盟对卡扎菲政权掌握的6处利比亚港口施加制裁——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20

欧盟对利比亚的援助和制裁力度同时加大——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6-20

新闻分析:利比亚外长出走意味着什么--新闻中心.青海新闻网.2023-06-14

利比亚战争:冷战后军事干预新模式.今日头条.2023-06-06

..2023-06-06

..2023-06-14

透视北约在利比亚的军力使用河北新闻网.河北新闻网.2023-06-20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