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简称“中日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于1984年10月23日开院。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分别题写院名。
中日友好医院包含本部、北区、西区、国际部四个院部。现编制床位1610张,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功能为一体,并承担中央保健医疗任务、国家紧急医学救援任务,附设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同时是世界卫生组织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等5个合作中心。中日医院的特色医疗方向包括呼吸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器官移植和肿瘤综合治疗。现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1000余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200余人。年手术量达5000余例,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2020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被列入北京市面向团体和个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医疗机构名单。2021年5月15日,“2021中国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大会”开幕式上,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
中日医院首任院长为辛育龄,现任院长为周军。呼吸科排名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并列第二(2018年复旦大学排行榜);且在2018年复旦专科综合排行榜中居46位。
历史沿革
创办
1979年9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日本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洽谈首批中日间贷款合作及无偿援助项目,其中包括建设一所现代化的医院,此即之后的中日友好医院。次年7月16日,国务院批准《关于中日合作建设中日友好医院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最终同意将医院定名为“中日友好医院”。
1984年4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中日友好医院”院名,同年10月15日中日医院开始试诊,23日,中日友好医院正式举行开院典礼并对外应诊。
建立国际部
1984年,中日医院国际部建立,面向中国国内外患者,提供中英日三语服务,接受患者自费及商保直付。国际部实行预约制及主诊医生负责制,门诊设有三十多个科室建制,拥有专病门诊,并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
等级评定
1993年,中日友好医院获得三级甲等医院认定。并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2001年被列为中央保健医院。
院区扩建
2021年,中日友好医院申请获批B栋中心加层改造工程项目,在B栋内部天井内加建3层,用于连廊、应急物资周转库房等后勤保障用房。
2021年,计划将中日友好医院落户松江南部新城。并拟于2023年底完成一期项目建设。
2023年,中日友好医院黑龙江医院项目获批,主要建设内容为总建筑面积为211701㎡。
上线互联网医院
2021年5月15日,在“2021中国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大会”开幕式上,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运行。到2022年为止,全院医生的网上诊室累计访问量超4.9亿次,在线服务患者数超55万人。
开办医学中心
2022年10月25日,在中日友好医院,与会嘉宾共同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揭牌。
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体医院,负责医学中心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和专门人员,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
成立中西医结合医联体
2023年4月13日,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医联体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中日友好医院结合中医、西医、中西医。现编制床位1610张(含北区、西区),其中囊括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功能。现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1000余人。医院包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个。自2006年至2022年,全院医生的网上诊室累计访问量超4.9亿次,在线服务患者数超55万人。
院区分布
中日友好医院分为四部(本部、北区、西区、国际部)。其中,本部与国际部均位于朝阳区樱花园东街2号。北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7号,科室包括保健部(一部、二部、三部)、体检中心、康复医学科。西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开设肛肠科、眼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血液科、普通外科、等科室。新扩建完成的国际部门诊楼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拥有三十多个独立诊室,配有独立的检测治疗设备,可根据患者病情快速安排检查,另有日间病房、输液观察及24小时急诊。
医联体
2013年12月26日,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正式成立。医联体共包括4家三级医院、两家二级医院以及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联体核心医院为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医院包括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航空总医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亚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成员单位都将统一悬挂“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的标志。
科室设置
设备设施
中日医院拥有螺旋扫描CT机、全数字化超高清腹腔镜系统、电子腹腔镜系统、256层CT机、双板数字化X光机等性能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国家卫生健康委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旗下的远程会诊平台。
中日友好医院5G远程医疗解决方案荣获GSMA GLOMO“最佳抗疫技术创新奖”:率先完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5G室内数字化系统部署。
重点科室
综述
医院以呼吸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器官移植、肿瘤综合治疗为主线。内分泌科、胸外科、中医风湿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肺病科、临床护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肛肠科、风湿免疫科、急诊医学科、老年病科、疼痛科、肾病科、神经外科、心脏科、皮肤科、泌尿外科、消化科(含内镜中心)、普外科(肝胆外科)19个科室及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日友好医院2018年至2020年肺移植数量分别为107例、98例和77例,位居国内第二位,是全球八大肺移植中心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中日友好医院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其在2007年、2019年、2022年分别获得肺脏移植和肾脏移植资质、肝脏移植和心脏移植资质、胰腺移植和小肠移植执业资格。至2022年8月11日,中日友好医院已具备器官移植全部六个项目的资质。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科)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依托单位,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PCCM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
科室人员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主任医师14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32人、住院医师2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医师68人。
科室诊疗特色:急性呼吸衰竭与内科危重症、呼吸支持技术;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与慢性咳嗽;呼吸系统感染;肺栓塞、动脉性肺动脉高压、肺心病;间质性肺疾病;烟草病学与烟草依赖治疗;中医肺病;肺移植;呼吸康复。科室在肺癌诊疗、呼吸介入和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疗领域已初具特色。
中医风湿病科
中医风湿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中日友好医院优势学科。
科室人员构成: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首都中青年名中医、主任医师,共6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科室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培养点。
科室诊疗特色: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骨质疏松症。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全国肿瘤临床药理学基地、中华护理学会肿瘤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科室人员构成: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11人。
科室诊疗特色:以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神经内分泌肿瘤为5大优势病种,以中医外治和氦刀冷冻技术为特色。
中医肺病科
中医肺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病诊疗中心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肺系病组长单位,承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晁恩祥名医传承工作站、工作室)。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护师15人等。科室人员以博士学历为主。科室拥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培养点。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和部局级课题研究多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肺系病组长单位。
科室诊疗特色:中医药内外治辨证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疾病(纤维化);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等)、哮喘、鼻炎等。
内分泌科
内分泌科于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3人、技师2人、护师15人等。其中博士22人,硕士4人。医师队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88%;硕、博士以上学历者占89.7%。
科室诊疗特色:内分泌科以诊断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为特色,设有11个专病门诊:甲状腺穿刺随访门诊、甲状腺术后随访门诊,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门诊、肥胖与三高门诊、骨质疏松症与代谢性骨病门诊、老年糖尿病管理门诊、早年发病糖尿病门诊、糖尿病神经病变门诊、妊娠与内分泌疾病门诊、甲状旁腺疾病门诊和垂体肾上腺疾病门诊。
胸外科
胸外科被卫生部评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2、2013年度获得复旦大学排行榜提名。2007年卫生部推行器官移植准入制度,中日医院获得肺移植准入资质。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4人、科研专职人员1人,技师1人、护师29人等。其中博士15人,硕士7人。近五年主持国自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院校级课题9项,制定行业指南2项,制定专家共识及诊疗规范8项,参与北京市科委课题6项;发表SCI文章30余篇,核心期刊50余篇;国家级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28项
科室诊疗特色:成立了肺移植专病组、肺癌专病组、新技术及人工智能学组、食管癌专病组、纵隔专病组等。
肛肠科
肛肠科以中西医结合为鲜明特色。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肛肠专业中央高干保健单位,国家卫健委“十年百项计划”项目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国家级援助中心。
肛肠科一部:科室共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4人。科室有博士4人,硕士1人,本科3人。
肛肠科二部:科室共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技师2人、护师20余人等。博士5人,硕士2人,学士2人。
科室诊疗特色:肛肠科以肛门、直肠及结肠疾病为诊治范围,包括种疮疡、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直肠脱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等。
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科是全国首个炎性肌病重点研究中心。为国家风湿免疫病临床重点专科,连续12年在复旦大学全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中排前10名。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5人、技师2人、护师15人等。实验室研究人员5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技术员2人。
科室诊疗特色: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各种常见风湿病、危急重症与疑难风湿病、风湿病新药临床试验基地。
急诊医学科
急诊科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急诊医学)排名进入优势学科行列,2020年成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
科室诊疗特色:该科现急诊门诊量18万人次左右,抢救人次1万人次/年以上,抢救成功率90%以上,出观(急诊观察区)人数2500人次/年,EICU出院300人次/年。该科室诊治特色如ECMO支持下的心肺复苏、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重症、循环重症、重症胰腺炎、多发创伤、中毒等。
老年病科
中医老年病科成立于1984年,2012年更名为老年医学科,2017年其住院部更名为保健部四部并迁至北区。
科室人员构成:中医老年病门诊负责人为李求兵副主任医师,门诊部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退休返聘专家3人。科室拥有博士6人、硕士3人,副教授3人。
科室诊疗特色:科室诊疗特色为老年病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记忆障碍、痴呆、睡眠障碍、老年抑郁焦虑障碍等)
疼痛科
疼痛科是中国最早起步的疼痛科,先后成为“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首批“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并在中国率先牵头成立“疼痛专科医联体”。
教育情况:该科室累计接受来自全国各地进修医师近1000名及世界各地访问学者20名;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医学临床教学任务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科室诊疗特色:目前设有“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头面痛”等亚专业,精于以各类微创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癌性疼痛等顽固性疼痛疾病。
肾病科
肾病科是中国著名肾脏病专科。专科门诊每年约7万人次、血液净化中心各种血液净化设备110余台,腹膜透析中心、肾脏病危重病房(KICU)、肾活检肾脏病理诊断室等。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7名,各专业实力雄厚。
科室诊疗特色: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诊断治疗、血液净化中心、能够完成各种复杂血管通路手术、危重肾衰竭救治中心(KICU)等。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为国家卫健委特色医学学科、首都特色临床科室。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2人。具备博士学位者8人。另外配备专业护理人员35人、技术人员2人。
科室诊疗特色:设有颅神经疾病、脑血管病、垂体瘤、脊柱脊髓、周围神经病、癫痫帕金森病专病门诊。
心脏科
心脏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日医院重点学科。在国内较早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及右心导管检查,是北京乃至全国较早期开展介入治疗的单位之一。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9人、技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0%。
科室诊疗特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构心脏病、心衰及器械治疗、起搏治疗、快速心律失常、高血压、血栓性疾病、心脏超声、心脏无创检查。
皮肤科
皮肤科在2019至2021年复旦大学及医学科院排行榜均稳定在前20名。2017年西区开展毛发医学中心,成立毛发医联体。2017年国际部开展国际部美容皮肤科。2022年在国际部开展植发中心和痕诊疗中心
科室人员构成:目前科室中医医师有6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
科室诊疗特色:科室开设银屑病、中西医结合银屑病、毛发、瘢痕、痤疮、湿疹、性病、美容皮肤科等专病门诊。
泌尿外科
泌尿外科于1984年医院建院时成立。
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1人、护师20人等。科室医生学历构成:博士、硕士占比超过90%。
科室诊疗特色:泌尿生殖系统的各类疾病(肿瘤、外伤、畸形、结石、结核、感染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膀胱全切、原位膀胱术,巨大肾癌合并腔静脉瘤栓,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等。
消化科(含内镜中心)
消化科是中日医院重点科室之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重点学科。
教学情况: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的本科、研究生的大课授课和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教学任务;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余人;曾多次荣获中日医院“优秀教学基地”称号。
科室诊疗特色: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治疗、消化道动力检查及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综合诊治等。
普外科(肝胆外科)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是医院肝脏移植中心的主体单位。
科室人员构成: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护师13人。
科室诊疗特色:劈离肝移植、小儿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肝肺联合移植在内的各项移植手术等
医学贡献
COVID-19出院患者研究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曹彬教授科研团队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共同完成了一项针对COVID-19出院患者的随访研究。研究成果以“6-month consequences of COVID-19 i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a cohort study”为题,于北京时间2021年1月9日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
研究发现,76%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持续症状。疲劳、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也频繁出现。为认识类SARS病毒的远期影响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对于重点干预人群指明了方向。曹彬教授表明:“估计症状随着时间会越来越少。”
“五脏相关”理论
李平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近20项基金支持下,申报的“五脏相关”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临床研究发现:“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从肝治肾”和“从脾治肾”法延缓CKD进展,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风险降低68%。基于“五脏相关”理论创建的“从肝治肾”治疗糖尿病肾病、“从脾治肾”治疗非糖尿病肾病CKD,在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受益患者84万人。该项目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后7名。
风湿关节炎尪痹辨治体系
焦树德教授、阎小萍教授历经三代人努力,首次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痹辨治体系、“痹病欲尪”理论,率先以寒热为纲统领尪痹辨证,构建“基于尪痹理论的寒热为纲两期四证辨证论治体系”,规范了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诊疗;基于尪痹辨证论治体系,形成3种治疗新方案,发现4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候选药物,阐释了寒热为纲辨证的科学基础;开展尪痹辨证论治体系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推广应用研究。
CAP发病率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2021年,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曹彬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课题组共同合作完成一项研究,首次估算了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未来修订中国CAP诊疗指南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联合用药通路及作用机制
2018年11月,王辰、曹彬教授团队《PLoS Pathogens》揭示奥司他韦联合西罗莫司治疗重症流感的机制。首次发现联合用药减轻肺损伤的关键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为西罗莫司在临床重症流感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开拓了“老药新用”的新机制。
医学实践
无缺血肝移植
2022年8月15日电8月14日,中日友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合作,成功完成长江以北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暨全球首例流程简化版"无缺血"肝移植。采用"无缺血肝移植"新技术后,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让捐献器官免受冷缺血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使器官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工作",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一体化介入平台手术
202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多影像智能联动(Angio-CT)一体化介入平台在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启用。之后该平台首例肺癌手术于中日医院顺利完成。中日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于明安表示,多影像智能联动一体化介入平台是通过CT、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超声三种影像设备的智能协同和信息互联,通过一站式的多设备整合和智能交互设计,无需转运病人,实现CT、DSA、超声多学科多设备的联合,全面提升肿瘤介入治疗精度和疗效。该平台可以实现对肿瘤及其相关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开创了疑难危重肿瘤综合介入治疗的新模式。
教育科研
教育
培养进修
中日友好医院是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教育项目囊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进修学习、继续医学教育。
教材
《临床医师实用丛书:内科医师手册(第2版)》:由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各专科高年资专科医师编写。参加编写的医师均有丰富的专科知识和临床经验。
《皮肤性病学》(第9版):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特聘教授张学军教授被聘为主编,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崔勇教授聘为该教材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大连市召开第一次第九版《皮肤性病学》编委会,后续召开修稿会、定稿会以及反复进行审校,第九版《皮肤性病学》于在2018年8月23日正式出版。
科研
科研人员
近年来,医院先后承担了7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近5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医院由王辰院士、仝小林院士和董家鸿院士主持医学中心工作,现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2人、教育部人才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名中医3人、岐黄学者5人、首都国医名师9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0人,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0人。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00余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1200余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荣誉体系建设,实施“菁英计划”人才培育工程,建立起全方位、整梯次、阶梯式人才培育机制。
呼吸实验研究部
呼吸实验研究部筹建于2019年,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强大的临床资源和生物样本资源,充分发挥丰富的临床资源优势,与国内相关院校实验室、企业长期深度合作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围绕呼吸相关的基础与转化领域的关键问题,探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疗方案、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等。以科技转化为核心,产学研结合,推动学科发展。
呼吸实验研究已从“促防诊控治康”全程布局呼吸疾病研究方向。现已建成总面积2136.28平米的实验室。实验室涵盖组织病理平台、细胞研究平台、分子研究平台、质谱研究平台、基因及转录组学研究平台、微生物实验平台等。各实验平台秉承“专业、合作、开放、共享”的原则,面向全院相关科室、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开放,与各界同道共同推动呼吸医学研究及成果转化。
药物临床研究中心
中日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立于1990年,1995年通过卫生部验收,1999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确认并更名为中日医院药物临床研究基地。2012年6月13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核。次年1月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复核了中日医院7个专业,且新认定了6个专业,分别为神经内科、消化、血液、皮肤、中医妇科、中医风湿。2017年5月19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构及上述13个专业的复核认证工作,获得证书。
干细胞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干细胞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成立于2016年,是国家卫计委首批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也是中日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干细胞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主任由王辰院长担任,面向人口健康领域和生命科学前沿的国家需求,聚焦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瓶颈性关键技术,致力于推动干细胞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干细胞临床研究推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贯彻落实,落实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的主体责任。
烟草病学及戒烟中心
2016年3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批复在中日医院设立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烟草病学及戒烟中心承担具体工作。中心在世界范围,特别是亚太地区推动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4条实施准则,即与烟草依赖和戒烟有关的降低烟草需求措施的实施。
精准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心
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结合患者临床表型信息和生活环境,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在开展精准医学相关科研与临床转化应用过程中,新一代测序以及数据分析系统是重要的基础技术平台。
声誉与排名
排名
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科排名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并列第二(2018年复旦大学排行榜);且在复旦专科综合排行榜中均有排名:46位(2018年)、42位(2019年)、39位(2020年)、43位(2021年),平均声誉值为7.783。
荣誉
2022年,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护理单元荣获北京市“先进护理团队”称号。2011年胸外科被卫生部评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2、2013年度获得复旦大学排行榜提名;近几年,胸外科在全国综合医院科技量值(STEM)持续排名前10位,多次荣获“巾帼文明岗”、“先进护理单元”等表彰。
院内专家
重要人物
争议
外交部、卫计委回应中日友好医院简称变动
2015年2月13日,网上出现了“中日友好医院”更名为“中日医院”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在1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就“中日友好医院”更名问题表示,中国政府在发展对日关系方面的立场和政策是一贯的。关于中日友好医院规范简称事,请问卫生主管部门。
同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就中日友好医院简称一事作出回应称,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直属单位。“中日医院”是中日友好医院的简称,并未改变原有的名称。简称主要用于行业系统规范称呼和公文统一规范使用。而按照国家卫计委关于直属和联系单位的通知,同期规范的还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医科院”。
质子治疗中心引发周边居民核辐射担忧
2017年6月,一封针对中日医院近期复工的质子治疗中心的网络公开信引发公众关注。,公开信中称,“中日友好医院周边居民小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密集分布,如果项目在居民区3公里内建设,势必对广大居民、孩子、学生的身体形成安全隐患。”
有居民质疑,院方出具的环评文件批复时间为2003年,事隔14年后,再采用当时的文件是否还具备有效性。此外,在人群密集的芍药居地区修建质子治疗中心,是否存在核辐射风险,影响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质子治疗中心不需要重新进行环评,不会给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中日医院辟谣: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未出
2020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王辰、曹彬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宣布启动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瑞德西韦是美国一款处于研发阶段的药物,作用尚有待验证,也未在任何国家上市。针对互联网上流传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在武汉“显效”的传闻,正在武汉负责该药物临床试验的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这一说法不实。
资质认定
社会公益
2003年5月8日,中日友好医院响应全球多地出现的“严重呼吸系统困难症(SARS)”报道,作为非典定点医院投入使用,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专病医院。
2005年,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灾情发生后,参与以医疗急救为主的救援工作。
2008年,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要医疗保障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为各国运动员和国际友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保障。
2020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被列入北京市面向团体和个人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医疗机构名单。
相关文化
纪录片
2021年10月15日起,中日友好医院建院37周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发布中日友好医院摄制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我和我的中日友好医院》。
微电影
中日友好医院微电影《医疗是什么》,2019年4月19日于腾讯视频发布。微电影以中日友好医院为背景,采用其真实案例,讲述了医疗是托付、依赖、责任、理解和信任;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参考资料
卫计委回应中日友好医院简称变动:行业系统规范.人民网.2023-05-06
联系方式.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医院概况.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领导信息.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简称去“友好”引网友热议.新京报.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获批胰腺移植、小肠移植执业资质.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北京市哪里可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名单来了!.北青网.2024-02-15
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运行.中日友好医院.2024-02-08
健康北京微信:人物 | 从百岁辛育龄身上学到的事.健康北京.2023-05-06
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5-06
国际部简介.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中日友好医院B栋中心加层改造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中国政府网.2023-05-06
投资上百亿!上海又一家新建大型三甲医院了.看医界.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黑龙江医院项目(不含动力中心).黑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网.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新华网.2023-05-06
热点聚焦 | 2022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指数发布,中日友好医院五大科室名列前茅.中日医院.2023-05-06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在京揭牌.中国日报网.2023-05-06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落户中日友好医院.中国日报网.2023-05-06
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医联体成立.百家号.2024-02-13
四部(本部、北区、西区、国际医疗部)的管理模式:条统到底,块管到位.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西区.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成立 由17家医疗机构组成.中新网.2023-05-06
科室介绍.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成功举办《头颈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头颈影像合理诊断临床应用》学习班.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2023-05-06
医院高新设备情况.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远程医疗.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处长卢清君:5G确定性网络加速智慧医疗蓬勃发展.通信世界全媒体.2023-05-0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认定中日友好医院等医院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0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医风湿病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医肺病一部.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内分泌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胸外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肛肠科一部.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风湿免疫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急诊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医老年病门诊.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疼痛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肾病科(含血液净化中心).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神经外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心脏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皮肤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泌尿外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消化科(含内镜中心).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普外科·肝胆胰外科二部.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课题组系统评估了COVID-19出院患者发病半年后的临床结局.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COVID-19出院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能否完全康复:研究团队在线答疑..健康界.2023-05-06
中日医院李平教授等申报的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医院陶庆文教授团队申报的“寒热为纲辨治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科学内涵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发表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研究.中国肺炎研究.2023-05-06
王辰、曹彬教授团队《PLoS Pathogens》揭示奥司他韦联合西罗莫司治疗重症流感的机制.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完成长江以北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暨全球首例流程简化版“无缺血肝移植.人民资讯.2023-05-06
多设备整合!中日友好医院一体化介入平台完成首例肺癌手术.北京日报.2023-05-06
中日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院.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我院担任主编、副主编的全国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第9版)正式出版.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呼吸实验研究部.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中日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简介.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干细胞医学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临床医学研究所.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工作模式和流程.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烟草病学及戒烟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2023-05-06
精准医学研究与应用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2023-05-06
2019年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新鲜出炉!.搜狐网.2023-05-06
重磅!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3-05-06
复旦版《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附详细排名).健康报.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护理单元荣获北京市“先进护理团队”称号.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曹彬.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张波.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梁朝阳.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陶庆文.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贾立群.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晁恩祥.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王辰.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王晏美.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王国春.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张国强.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樊碧发.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李文歌.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于炎冰.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郑金刚.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崔勇.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周晓峰.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杜时雨.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杨志英.中日友好医院.2023-05-06
共和国功勋人物|辛育龄:一生为人民攀登医学高峰.新华社.2023-05-06
外交部回應“中日友好醫院簡稱去掉‘友好’二字”.人民网.2023-05-07
中日友好医院建质子治疗中心引发核辐射担忧 院方称不影响居民健康 .新京报.2023-05-06
中日友好医院辟谣: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未出.中国青年报.2023-05-06
中日医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23-05-06
印度洋海啸紧急救援情况.中央人民政府.2023-05-06
探访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定点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央人民政府.2023-05-06
北京市哪里可以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名单来了.新京报.2023-05-06
医疗是什么.腾讯视频.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