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官
王灵官是道教所奉的雷部、火部天将,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为五百灵官之首,号“执法无私王元帅”,是道教第一护法灵官。其造像通常为红脸须,金甲红袍,绿靴风带,足踏风火轮和祥云。三目怒视,左手执风火轮,右手举金鞭;或左手结“雷局”,右手举金鞭;或左手掐“灵官诀”,右手举金鞭。《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载其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掌管诸事,司天上和人间纠察之职。又为火雷督总兵,可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等。王灵官画像
王灵官信仰始于宋代,相传其本名王善(一说王恶)。据《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中载,其本为南斗离星(祝融)之首,奉玉皇大帝之命监督龙神为人间布雨,被敕封湘潭市立庙。宋朝时,萨守坚云游至该庙,以雷火焚祠。王灵官不服,跟随萨守坚督察过错,历经一十二年无果,后甘心改恶从善,拜师萨守坚,被保举为雷霆猛吏,三五火车,都天纠察大灵官,职任先天。后世多以此版,对其传说进行丰富、改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列仙全传》《咒枣记》《三教同原录》《新搜神记》等皆有收录。明代时期,王灵官信仰得道士周思得大力宣扬,在明皇室的扶植下,发展趋于鼎盛,被封为隆恩真君、玉枢火府天将,并立庙祭祀,依时祭祀。清代,宫廷中诞生了“跳灵官”的习俗。同时,王灵官崇拜在闽地兴起,衍化出王变信仰。
在神霄派诸阶雷法中,有一些道法奉萨守坚为主法祖师,以护法神将王灵官为主帅,后世有所谓“萨祖派”“西河派”“天山派”等皆沿袭此传承。王灵官崇拜得皇室推崇后,成为全国性的信仰,各地皆兴建灵官殿。诗人倪岳在《清溪漫稿》中称“萨真人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明清时期,如《西游记》《北游记》等诸多小说,也都描述了其英武猛烈、降妖驱鬼的形象。在福建省地区还行成了拜香风俗。民间百姓赞其“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名号
王灵官是道教所奉的雷部、火部天将,全称“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为道教第一护法灵官。其本名王善(一说王恶),灵官则为道教神仙之官职位。道教有五百灵官的说法,王灵官为五百灵官之首,号“执法无私王元帅”。后被朱瞻基时封为隆恩真君、玉枢火府天将,为众天将之首。神霄派称其为雷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车纠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都天豁落猛吏赤心忠良制鬼缚神火雷霹雳灵官王元帅、南极洲火雷赤心忠良猛吏王元帅。王灵官信仰传入闽地后,又被当地人称为王天君。
源流
由来
王灵官信仰始于宋代。宋代神霄派兴起,南宋时期,该派道士萨守坚得王文卿一系所传雷法,闻名于世,并诞生了其道法大显收服王灵官的故事。借此突显持斋修行于雷法的重要性,同时赞誉萨守坚的高尚道行。据约成书于宋元时期的《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中载,“火车王灵官”本为南斗离星(祝融)之首,奉玉皇大帝之命监督龙神为人间布雨。因其赤心忠良,不顺妖邪,敕封湘潭立庙,镇守境域。宋朝时期,萨守坚云游至该庙,以雷火焚祠。王灵官上奏玉帝,得赐金鞭,跟随萨守坚督察过错,历经一十二年,无果。一日萨守坚路过西河,即将功德圆满,飞升成仙,王灵官显化于水中,拜师萨守坚,愿改恶从善,随侍护教。二人立下盟约,萨守坚保举其上天,王灵官得封雷霆猛吏,三五火车,都天纠察大灵官,职任先天。一日,得元始天尊所召,王灵官同师父萨守坚,领三千银牙将,百万夜叉兵,朝见天尊。得天尊敕令,下界收除魔怪,救度众生。
发展
元代
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收录了王灵官的传说,并加以丰富。在“萨真人”章节中,该书将王灵官塑造为一名邪神,称其本名王善,是湘阴浮梁地区的庙神,需以童男童女活祭。萨守坚云游路过,以雷火焚庙,后王灵官改邪归正,拜师萨真人。但该书另一章“王元帅”中,又收录了完全不同版本的王灵官传说。称其本名王恶,字秉诚,为襄阳市人。因有古庙为江怪所占,要求每年六月六日备牛羊猪各十牵,酒十酿,方能免除瘟疫,否则“人物流血而疫”。王恶奋起烧之,庙像皆毁。当时怪风大作,适逢萨真人托药救瘟而来,作法去风灭妖,境内得以哦平安。当地人将此时表奏玉皇大帝,王而得封豁落王元帅,锡金王国印如斗,内篆“赤心忠良”四字,管天下都社令。
明代
明初,王灵官信仰发展趋近鼎盛。当时有道士周思得在吴山(今杭州市)遇宗阳宫提点丘月庵,得受灵宝五雷法。永乐初,得皇帝召见,让其预测凶吉,皆准。此后,周思得以灵官法于京师。永乐十八年(1420年)皇帝下诏建天将庙于宫城之西,岁时祭祀,天将庙即以王灵官为首,兼奉其他的天将,于是王灵官声名更彰显于世。当时皇帝北征,每战都让周思得跟随,战前必让其行灵官法祝祷。仁宗时期,天将庙又建玉虚、昭应二殿,又鼎建九天雷殿。宣宗宣德中,敕建玉皇宝阁,改庙额为大德观(一说火德观),并封萨真人为荣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恩真君,建荣恩殿、隆恩殿崇奉。后又加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乃众天将之首。朱见深成化初,改观为宫,加显灵二字,依时致祭。世宗嘉靖中,复建昊极通明殿;东辅萨君殿称“昭德”,西弼王帅殿称“保真”。经此,王灵官也逐渐地由一地方性祠祀扩张为全国性信仰,凡宫观均以王灵官为护法。按《明史·礼志》记载,王灵官乃宋徽宗时人,曾拜萨守坚为师,得授道符秘法,成为宋代道士林灵素的再传弟子。
此外,明《列仙全传》卷八中收录了萨守坚的传说,其中提到的王灵官,名为王善,身份成了淮安市(今江苏淮阴)城隍庙的城隍。故事情节也变为萨守坚云游路过湘阴,投宿于城隍庙数日。王善托梦当地知府,将萨真人驱逐。萨真人见有人抬猪到庙中还愿,便给了他一把香,烧香之后天降雷火,将城隍庙焚毁。至晚明,小说家邓志谟编撰了小说《咒枣记》,进一步丰富了王灵官的形象。
清代
清代,宫廷中诞生了“跳灵官”的习俗。据《世载堂杂忆》载,跳灵官之制,是宫中演剧之常例。当时宫外演习需先跳加官;宫内演戏,无官可加,便先跳灵官以驱邪。皆时,选名角十人跳之,形象须袍皆仿造龙虎山灵官状。同时,王灵官崇拜在闽地兴起,衍化为王天君信仰。福州于山原祀何氏九仙的九仙观,因前殿供奉了王天君,成为以王天君为主神的“天君殿”。此外,当时《历代神仙通鉴》《陔余丛考》等书,收录王灵官的传说与以往所述大致相同,但《历代神仙通鉴》中其自称“吾先天大将火车灵官王,久值灵霄殿,奉玉敕庙会湘阴,以惩此方恶业”,而《新搜神记》则沿袭《明史》之说。
宗教角色
王灵官为道教第一护法灵官,为五百灵官之首。《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载其为先天主将,一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号三五火车雷公。统领三千银牙将、百万夜叉兵、百万貔貅神将,能走火行风,穿山破石、飞腾云雾、镇妖伏魔,至刚至勇。专治不忠不孝、违背君亲师友,掌管诸事,司天上和人间纠察之职。又为火雷督总兵,可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称,王恶得封豁落王元帅,管天下都社令。凡有方士奏入者,雷厉风行,察有大过者,立槌之。神霄派典籍中称其麾下有副将左直轰赤震雳大将军轰天霹雳陈元帅;右直轰烈飞黑将军金鞭考鬼丘元帅,还有银牙凤觜官将三千人;虎首貔貅吏兵百万众;监魂毕元帅;捉缚枷斩烧冰压八大神将;飞天夜叉精兵三十万众。被朱瞻基封为“隆恩真君”“玉枢火府天将”后,王灵官成为镇守武将,道教将其视为护法之神,后又逐渐演化为镇守山门之神。《七真传》中载,王灵官有一大愿“后世若有修行之人、学道之士,他有三分修持,我有七分感应;他十分修持,吾随时照临”。
宗教形象
王灵官的造像通常为红脸虬须,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执风火轮,右手举金鞭;或左手结“雷局”,右手举金鞭;或左手掐“灵官诀”,右手举金鞭。绿靴风带,足踏风火轮和祥云。灵官诀,则是中指伸直,食指尖掐在中指第一节横纹背部,拇指尖里侧掐在中指第一节横纹,拇指尖与食指尖相对,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
典籍中对王灵官形象的记载基本相同。《道法会元》载其“赤面,红须发,双目火睛,红袍,绿靴,风带,左手火车,右手金鞭,状貌躁恶”“赤面赤发,黄结巾,金甲红罩袍,左手执索,右手持铁鞭,绿靴,背负虎皮袋,状貌威恶”“面红紫色,黄巾红抱金甲,虎须虎睛,绿靴风带,左手雷局,右手执金鞭”。《太上元阳上帝无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载其“金睛朱发,凤嘴银牙”“红袍如电闪,绿靴匝地行,龙索雷火带,风云绕定身”“金鞭手内擎,火车如风转”“身受黄金锁紫甲,手执火轮子午行”。
民俗信仰
王天君信仰
传说
王灵官崇拜传入闽地后产生了变异,产生王天君崇拜,在将其本土化的同时也将其历史化。闽人相传,王天君乃晋末的皖南人,自幼熟悉水性,有“江上鳄王”的称号。石敬瑭起事后,仅带一刀,投其麾下,且每战皆捷,军中称为“王一刀”。后因愤慨石敬塘卖国,乃弃官入海为盗,凡二十年。因缺粮率舟师南下,至福建白犬洋一带,遇台风袭击,舟船覆没,只有王天君与侍从郑、黄福斌三人生还。此后,天君易服剪须,在浙江天目山以杀猪为业。一日忽有悔悟,放下屠刀,前往五台山学道,渡黄河时,在舟中与一西域喇嘛僧相遇,听讲经典后,求道之心愈切。到了五台山,又想往天竺,适有两僧也将往天竺拜佛,天君想结伴而行。两僧戏之曰:“君能剔腹剜肠,由老僧带往便可。”王天君便剖出肠胃交予二僧。二僧带之往天竺,至火焰山舍身岩,岩前置有油锅,司锅者告诉二僧曰:“凡拜活佛须先入锅。”两僧不敢入,将天君的肠胃扔入沸锅,刹那间天君显法身而成道。
风俗
福州人视每年农历六月十六为王天君诞辰。旧时福州市在诞辰之日到庙焚香者,拥挤异常。台江一带妓女,奉祀天君尤虔,莺莺燕燕,也相率上山焚香。有的人家自六月初十就开始准备上山拜香、还原、祝寿,至十四、十五、十六三天达到高潮,通宵达旦,尚不能满足需要。拜香者手执小木椅,上插香线,双手棒椅,举到额齐,然后俯地下拜,在椅上叩一响头,一步一拜或数步一拜,去时沿途如此,返时仍隔如此,到家乃止。也有拜“花样”的,如“进五退三”,前进五步一拜,然后退三步再一拜。一路如此进拜、退拜,一直拜上天君殿。
跳灵官
在戏曲界有“跳灵官”的仪式。“跳灵官”功能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破台,一种是开台。破台内含净园,即多指旧时新建戏园启用前,必须举行净台仪式。时间多是夜进行,仪式由净角演员扮大灵官带领四小灵官,多者可以十人,更多的有二十多人,在舞台上舞蹈跳跃,跳无定法,舞罢停止,全场净场,全园灯烛共熄,人员全部撤出,灵官在园内各个角落,大声呐喊,做搜索驱逐态,直到次日天明止,就完成破台程序。有的还会由老旦、正旦扮的红、黑二煞冲出舞台,再由王灵官随后追赶,将二煞逐下戏台。开台,除灵官上场舞蹈外,还有在台上杀鸡割头滴血于舞台四周、燃撒火彩、点燃钱粮、点放鞭炮以及扫台童子清理舞台等系列礼仪程序。
灵官诞
王灵官的神诞日各地不一,有农历六月十五日、六月二十三日、六月十六日、六月二十四、六月二十七日等。福建省地区以六月十六日为诞辰,十五日为暖寿,道教则主要以六月十五日、六月二十三日为主。据《明史·礼志》记载,当时明朝廷会在每年四季为王灵官更换神像袍服,每三年小焚化(指祭祀),十年大焚化。祭祀日期便是其诞辰日。民间除祭祀外,还会有“跳加官”或“跳灵官”表演。道教内部则会举行灵官诞法会,该法会主要分为祝香咒、举天尊、表文、五供养、礼等13个步骤,时长33分钟左右,是专门为王灵官举行的祭拜仪式。
祭祀场所
明代,王灵官崇拜得皇室推崇,各地兴建灵官殿,在道教的宫观中,一般在山门内的第一座殿便是灵官殿。
北京白云观灵官殿
北京白云观灵官殿始建于朱祁镇正统八年(1443年),朱祁钰景泰七年(1456年)重修。清康熙元年(1662年)再修,殿内主祀道教护法主神灵官,神像与神为明代刻制,殿内两侧壁画分别为护法四帅 。
安徽九华山灵官殿
中国安徽九华山的肉身殿下,十王殿东下侧有灵官殿,上禅堂旁正天门及甘露寺、祇园寺等处都有灵官塑像。道教的灵官成为佛寺门前的守卫,是源于灵官为僧地藏王护法的传说。僧地藏的护法神原是韦驮,相传韦驮一次巡山回殿,见僧地藏的右腿流血,得知是被山下五溪一状元用钢针刺伤后,怒不可遏,要去处死状元。僧地藏慈悲为怀,以当年用针缝补衲衣不慎误伤一只虱虫为因果告示韦驮,叮嘱他“只许追赶五里,棒喝一声也就罢了,万不可伤其性命”。韦驮领命,踏云追赶,因讹听“五里”为“五溪”,一直追到五溪桥头,一魔杵将那状元打死。僧地藏得知后十分恼火,即命韦驮离山另行高就,又请来道教的灵官镇守山门。
云南巍山古城灵官殿
云南巍山古城灵官殿又名主君阁,是巍宝山前的一座独立单一的殿宇,与玉皇阁在同一轴线上,成为玉皇阁的山门。殿宇始建于明末清初,清咸丰年闻被毁,光绪年间进行过复修。正内曾祀有一座青铜铸造的王灵官像,重达200余公斤,灵官手执的金鞭为铁铸,可惜于1958年时被毁。现殿内的灵官像为泥塑,赤面,三只眼。殿内还供奉有炳灵太子,又称华光大帝,是南方道教特有的神人,民间称之为“祝融”。
相关典籍
《续道藏》收录有一卷关于王灵官的典籍,名为《太上元阳上帝元始天尊说火车王灵官真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时。经文中详细阐述了“火车王灵官”的事迹、神格、神力等,称其赤心忠良,铁面无私,不顺妖邪,为保民护法,除邪斩魔之神。该经中有萨守坚誓咒及王灵官宝诰数则,宣称诵念咒语可召请灵官。《道法会元》中也收录有神霄派典籍《雷霆三五火车灵官王元帅秘法》《豁落灵官秘法》《南极洲火雷灵官王元帅秘法》,为萨守坚所传,内收《变神召将》《真人誓章》《主帅誓章》《本帅摄召一秤金》《立狱法》《作用召役》《召合》《普倒蒙法》等王灵官秘法,其主要为收邪捉怪、斩妖伏魔的科仪。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王灵官崇拜在明皇室的推崇下,盛行于世。明清时期,如《西游记》《北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八仙得道》《施公案》《定鼎奇闻》《金莲仙史》等诸多小说,都描述了王灵官的英武猛烈、降妖驱鬼。其中,《北游记·祖师河南省收王恶》中王灵官名为王恶,是个为非作歹的淫神。其在被萨守坚焚庙后,逃到徽州,令小妖行瘟还民,建造新庙。真武大帝下凡留宿孙家,得知此事后令麾下马元帅前去擒拿。二人交战不分胜负,真武大帝上前助战,王灵官败走,被萨守坚擒拿。真武见其有悔过之心,便上奏玉皇大帝,封其为豁落王元帅,镇守头天门。《咒枣记》则详细地描述了王灵官的生平事迹,其前世叫作王恶,除掉了危害百姓的野猴精、野马精,但被妖气所冲,耗尽气力气绝而死。城隍奏闻玉帝,敕令王恶为湘阴庙神。死后成神的王恶成为恶神,后被萨守坚收服,愿改邪归正,其明也由“王恶”改为“王善”。《西游记》中,王灵官为真武大帝的佐使,号“太乙雷声应化尊”。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无人能挡,一路打进通明殿,被王灵官拦下,一直缠斗到雷府天将前来增援。
戏曲形象
在中国陕西省社火,早期王灵官的脸谱上为红色,下为黑色,中间由白色分开。脸谱的眉、眼向上,为“窝窝眼”形态。“窝窝眼”的形式是一只正面展开的凤蝶总科,突出的眉弓与下眼脸,适合于表现性格勇猛、暴躁的武将。窝窝眼强调了王灵官的眉弓和眼角,在眼睛与鼻子融为一体的同时,将视觉引向天眼。天眼线条柔和,与脑门的红色配合,有阴阳交合之意,该脸谱在表现上为天下为地的寓意的同时,又在脑门天眼中构成阴阳之象。
陕西社火脸谱中的另一副王灵官脸谱,不以凶狠出现,而是带有“生殖”神的意象化身。脸谱中向上的眉眼之间,天眼和鼻子连为一体,这是在窝窝眼的基础上带有雌雄眼的风格。脸谱的色彩以红色为主,变形的点多以单数出现,虽然阴阳交合的意象还存在,但是天眼的造型,强调了王灵官的智慧。
还有一类王灵官脸谱,底色由红和色组成,上半部除天眼内均以直线出现。下半部以对称的形组成,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底色的衬托中,加深了立体感。点、线力度较强,额头对称有三条赭色线条,竖起的眉下方有三个黑点,两颊勾画了近似封闭的圆形。这一副脸谱将王灵官作为智慧型天神来刻画。该脸谱的天眼以“凤眼”的形式出现,其外形隔着白与黑线,以灰色线勾绘,形成V形,进一步强调了王灵官的法力神通。
在地方戏曲中,王灵官的脸谱,底色与谱式有所不同,但都明确表现了“天眼”,脸谱基本上强调的是“威严”。在戏曲中,灵官脸谱具有共性化。《四川舞台美术》中载,“川剧传统神话剧目中,‘灵官’是常见的角色,但都不很重要,他的脸谱由金、黑、红、白四色组成,额和脸膛为金色,勾绘‘黑豹眼’‘火眉’,印堂勾绘‘火焰纹’,额上画慧眼挂红扎,插红耳发,露獠牙,金色和慧眼在迷信传说中象征神的灵气,火焰眉赤发,红象征灵官卫道护法的三味真火,任何神话之中的灵官,都是用这个脸谱。”在京剧定型后,王灵官脸谱便均以红色整脸出现,其脸部肌肉以线的形式勾画,虽然还存留凤眼的痕迹,但除了天眼之外,与之配合的更主要是火纹或蝙蝠形。
影响
在神霄派诸阶雷法中,有一些道法奉萨守坚为主法祖师,以护法神将王灵官为主帅,这些法中称萨守坚为“祖师西河上宰汾阳市救苦萨真人”“祖师神霄通灵西河上宰萨真人”“祖师汾阳散吏救苦真人”,称王善为“雷霆都天豁落三五火车纠罚灵官铁面雷公王元帅”“都天豁落猛吏赤心忠良制鬼缚神火雷霹雳灵官王元帅”“南极火雷赤心忠良猛吏王元帅”,后世有所谓“萨祖派”“西河派”“天山派”等皆沿袭此传承。明代,王灵官在道士周思得的宣传下成为全国性的信仰,诗人倪岳在《清溪漫稿》中称“萨真人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王灵官崇拜兴起后,成为道教中最受崇奉的一位护法天神,有道教第一护法灵官之称。后又逐渐演化为道教镇守山门之神,相当于佛教中的守护神韦驮。民间百姓赞其“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
争议
以《西游记》的两个全译本,即詹纳尔译的Journey to the West和余国藩译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为例。《西游记》中王灵官为真武大帝的佐使。
其实“灵官”为官职名,是道教神仙中的保护神,相当于凡间王朝中的武将。“灵”是“神灵,灵验,灵应"的意思,“官”即为“官吏”。精神本身就有神灵的意思,而神灵在大多数信仰中都被认为是无所不在的。所以詹纳尔的译文SpiritOfficer很能表达灵官的意思,而且保持了原文的古典特色。但是Kingly一词的释义为likeorsuitableforaking;regal,即国王般的,适合国王的,威严的。然而王灵官只是一个天界的护法神将,跟Kingly没什么直接联系;如果将kingly理解成“威严的”,则应视为滥加信息,哪怕是因其姓氏为“王"也不适合。而余国藩将“王灵官”直接音译成WangLing-kuan,并且有“真武大帝的佐使”AidertoTheImmortalMasterofAdjavantHoliness作为解释,采用了异化策略,但有异化过头之嫌,难免使译文读者误解WangLing.kuan为人名,而不是其本来所指的官职名。
典故传说
智免冰灾
相传,王灵官为阳谷县寿张镇人,得道成仙后成为玉皇大帝封之为四大灵官之一,掌管冰雹。清朝雍正时期,有一皇妃回家乡阳谷省亲,雍正帝赐半幅銮驾,被皇妃所拒,一路轻车简行。归途中正逢阳谷城北龙王庙大集,此时玉皇大帝派王灵官要降冰雹于此地,王灵官正左右为难之际,发现皇妃路过,于是灵机一动将冰雹全部下到坑壕之内,回天交旨。玉帝发现王灵官徇私舞弊后,王灵官分辩说:“本欲按旨降冰雹,忽发现下界贤妃娘娘在此,恐伤及娘娘,故将冰雹下到坑壕内。”玉帝明知王灵官顾及家乡,但又觉得皇妃娘娘能轻车简从,不显尊贵,实在难能可贵,故不予计较。雍正皇帝听说此事后,称赞皇妃贤淑惠良,泽被当地百姓,遂将龙王庙改为灵王庙,并成为村名,一直使用至今。
鞭打蚩尤
相传,远古时期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县,有一金鞭大将相助,擒杀蚩尤,将其尸身击落于河南各地。其中,蚩尤的五脏六腑落到今台前县后三里村东南。当地村民见其凄惨,便为其掩埋,修建蚩尤陵,逢年过节也都为其祭祀。蚩尤深感此地居民埋葬与祭祀之恩,每逢春节,坟前便现出许多盆碗盘筷供人们使用,以此作为报答。日久天长,有些人便光取不还,因此蚩尤坟前也不再出现现这些用具。此后,祭祀蚩尤的人越来越少,以致荒坟野草丛生,甚至有人还将婴幼儿尸体扔到坟头,惹怒了蚩尤。蚩尤化为厉鬼夜夜进村吓人。至宋代,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即令金鞭大将前去镇压,大将着急忙慌,误投凡胎,成了王家之子,取名灵官。王灵官长大后力大无比,听闻蚩尤阴魂骚扰百姓之事,便手持金鞭,将其逼进坟墓。从此,一切恢复了正常。
此时,又闻东岳大帝之女被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王灵官为报前世救命之恩,前往泰山,为其把守山口,几十年如一日守卫泰山,直到去世,还手持金鞭,屹立山口,如一尊雕像。玉皇大帝念其鞭打蚩尤,守护泰山之功,遂将王灵官召至天宫,封为“先天主将”。当地居民感其佑护之恩,在今寿张镇建“灵官殿”一座,内塑金身,世代供奉。
参考资料
农历六月廿三,恭贺王灵官祖师圣诞!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间人!.三官庙微信公众平台.2024-12-31
赤心忠良,制鬼缚神,火雷霹雳,灵官王元帅!.临沂市道教协会.2023-06-01
究竟是“十五”还是“二十三”?浅谈王灵官圣诞日.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6
北京白云观.新浪微博.2023-09-25
聊城非遗故事系列之二十六:王灵官的传说.聊城文化云.2023-09-26
王灵官鞭打蚩尤的故事.印象河南.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