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

反舰导弹(英文:Anti-ship 导弹,AShM)是用于攻击各类水面舰船的导弹,相比火炮、航空炸弹等传统反舰武器具有射程远、命中率高和毁伤能力较强的优点,已成为现代战争中最主要的反舰武器之一。

反舰导弹诞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纳粹德国首先研制成功并实用,1943年他们使用战略轰炸机首次发射反舰导弹袭击盟军的舰艇。战后多国意识到了这种新型武器的前景,纷纷开始研制并装备反舰导弹。现代反舰导弹首次成功使用是1967年,埃及使用苏制“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的“埃拉特”号驱逐舰,令世界震动,进一步加快了反舰导弹的发展。反舰导弹在此后现代多场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阿根廷使用了法制飞鱼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伊朗也大量使用反舰导弹相互攻击波斯湾上的钻油平台、油轮以及美军中国海军护航编队

反舰导弹主要有两种分类,一种是根据导弹的发射平台分类,按照从舰船上发射、从飞机上发射、从海岸陆地上发射和潜艇上发射的反舰导弹分为舰(对)舰型、空(对)舰型、岸(对)舰型和潜(对)舰型。另一种分类是以导弹的飞行弹道分类,分为巡航导弹型和弹道导弹型,反舰导弹大部分都是巡航导弹,仅有少部分反舰导弹为弹道导弹型,如苏联的R-27K(北约代号SS-NX-13)、中国的东风-21D/26、俄罗斯的Kh-47M2(北约代号AS-24)以及美国用于“兼职”反舰的“标准”防空导弹等。

现代反舰导弹型号与代际多样化,很多国家都具备研制和生产反舰导弹的能力,在性能上有远近兼顾、亚超结合、智能化和多任务化的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在制导技术问世之前,使用大口径火炮轰击或飞机近距离投弹仍然是在大海上攻击船舶最主要的手段,但这两种手段都存在较大的缺点。首先是大口径火炮命中率极低。以历史上最后一场由战列舰为主力进行的海上大决战日德兰海战为例,德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累计发射炮弹3597枚,累计命中124枚,命中率仅为3.39%,英国累计发射炮弹4534枚,累计命中123枚,命中率仅为2.71%,绝大部分炮弹落入水中浪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航空技术的成熟,使用飞机搭载航空炸弹鱼雷迫近水面船舶进行凌空投弹或超低空鱼雷攻击又成为了新兴手段,但飞机攻舰命中率仍然不高的同时,还需要面对舰船强大的防空火力网,而且携带炸弹或鱼雷的强击机战略轰炸机往往也难以和敌方航母起飞的拦截战斗机相抗衡,这也导致海战中的飞行员伤亡率较大。以中途岛战役美国军队第一波攻击日军航母的舰载机编队为例,舰载鱼雷机共41架被击落34架,飞行员共82人牺牲68人,生还仅14人。人们需要一种新型反舰武器来改变这种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为了迫使英国投降,加大了对英国的空中打击,但是有着盟国海上援助的英国依旧在顽强抵抗。由此,德国需要封锁来自海上的盟军援助通道,但德国空军在打击盟军海上舰船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飞机攻舰的难度,开始寻找能够解决这一缺点的新型武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工程师马克斯·克莱默(Max Kramer)于1942年成功研制出了“凯尔-斯特拉斯堡”(Kehl-Strasbourg,“凯尔”是信号发射机,“斯特拉斯堡”是无线电接收机)手动控制瞄准线指令制导系统(MCLOS),并于1943年结合无线电方向舵控制系统成功应用在了滑翔炸弹上,反舰导弹的雏形——“弗里茨·X”滑翔制导炸弹和亨舍尔Hs 293火箭推进滑翔制导炸弹诞生。其中,相较于无动力仅靠滑翔的“弗里茨 X”仅5千米的最大射程和较差的机动性,装备有火箭推进系统的Hs 293最大射程提高到8.5千米,1943年8月,德国利用Hs 293攻击了停泊在比斯开湾英国的“白鹭”号护卫舰(HMS Egret,L75),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精确制导武器击沉的大型舰船。德国以小的代价,使盟军造成了巨大损失,大大刺激了反舰武器的发展。

主要代际

第一代反舰导弹

纳粹德国的影响下,很多国家开始对这种新型反舰武器进行探索,且随着火箭技术的进步,制导技术也与火箭技术相结合了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50年代是各国对反舰导弹的初步探索时期,苏联瑞典等国推出了战后第一代反舰导弹。这一代反舰导弹的体型较大、设备笨重,飞行速度也慢,气动多采用类飞机式设计,动力系统则是多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或脉冲喷气发动机。而在制导方面,第一代反舰导弹则是非常多样,包括手动控制瞄准线指令制导、雷达驾束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和早期的主动雷达制导都有被使用。比如:苏联1955年推出并量产的KS-1反舰导弹,就使用了中段雷达驾束制导,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的方式,而另一款苏联早期反舰导弹KSShch和瑞典的罗伯特-315反舰导弹则是使用了最早的末段主动雷达制导。但是第一代反舰导弹的雷达制导还不成熟,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整体的装备数量较少,影响也较小。

第二代反舰导弹

20世纪60至70年代,得益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反舰导弹技术也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起来。第二代反舰导弹制导方式开始采用惯性制导以及更为成熟可靠的雷达导引头,相较于第一代,大大地提高了反舰导弹命中概率和命中准确度,战斗部威力与飞行速度也有所提高,普遍具有了成熟的发射后不管能力,动力系统主要采用火箭发动机,飞行弹道降低到掠海的高度,使敌方难于发现和拦截。导弹的外形也向小型化发展,因而可以装备到小型的导弹艇上,使许多中小国家的小艇具备了打大舰的能力。总的来说,第二代反舰导弹质量与体积有大幅度减轻,机动能力显著增强,结构也简单了许多,相比于第一代有很大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飞鱼反舰导弹”、以色列“迦伯列”、挪威“企鹅”以及苏联“海妖”等反舰导弹陆续服役,标志着第二代反舰导弹的兴起。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海军用70余枚“迦伯列”击沉了对手近10艘舰艇;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飞鱼”反舰导弹先后击沉英国两艘驱逐舰,空对舰导弹开始受到各国青睐。但第二代反舰导弹的短板主要表现为射程不够远、速度不够快。

第三代反舰导弹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反舰导弹性能提升最为显著的一代,各国在制导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红外技术、雷达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在导弹上的运用,使得三代反舰导弹在打击精准度上有质的提高,加上垂发系统的研制成功,反舰导弹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饱和攻击,机动能力大大增强。该代导弹改用高效率、小型化涡喷或涡轮风扇发动机推进,射程激增,具备防区外发射能力。在制导技术方面,采用了更先进的电子技术,发展了超视距制导技术,使导弹在射程很远的情况下,依然使命中率有明显提高。此外,一弹多用和模块化等设计的运用,使反舰导弹可搭载平台增多,出现了系列化趋势。

随着战争发展,反舰导弹开始向着潜艇和飞机方向扩展。由于潜艇发射导弹的特殊隐蔽性,潜对舰导弹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这一时期,各国研制的反舰导弹包括美国的“AGM-84反舰导弹”、“战斧”、苏联的P-500“玄武岩”、英国的“海上大鸥”等。美RGM-84A“鱼叉”导弹是第三代反舰导弹的代表型号之一。它最初的型号是空对舰导弹,于1977年开始生产,1978年装备于作战飞机,后来又发展了舰对舰型号。第三代反舰导弹仍主要以亚音速巡航飞行,但是也有部分超音速型号开始出现。但导弹拦截技术也在迅速提升,导弹突防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

第四代反舰导弹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第四代反舰导弹发展的时期,各国在电子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现役导弹进行升级,使得导弹的制导、射程、战斗部和突防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而弹载数据链的出现与运用,也使反舰导弹的修正与攻击更加灵活,同时多模制导技术的发展,也让反舰导弹抗干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目标的打击也越发精确,整体大幅提高了反舰导弹的作战能力。

这一代导弹大幅提高飞行速度是以发动机的巨大消耗为代价,这严重制约了其增大低空飞行射程的潜力。亚音速巡航超声速突破方案为兼顾导弹射程和突防性能提供了解决方案。苏联大力发展基于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超声速技术,所研发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能以2~3马赫飞行,末段还可变轨机动,但也正是因此,“白蛉”无法大幅增大射程。俄罗斯的“俱乐部”导弹通过采用多级导弹的方案满足不同阶段对发动机的要求,可以认为是四代半反舰导弹。美国等西方国家则遵循不同的技术路线,致力于发展隐身技术。美国的AGM-158C“LRASM”反舰导弹综合使用了多种隐身技术,也因之拥有较强的突防能力。

此外,由于舰船为应对反舰导弹而装备各种拦截导弹、火炮和干扰装置也在不断的升级改进,反舰导弹突防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打击有大量防空护航舰船保护的航空母舰,一些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也开始将弹道导弹技术运用到反舰导弹上,研制反舰弹道导弹。反舰弹道导弹装备有足够大的战斗部,加上高速飞行的巨大动能,它的一次撞击就足以重创甚至击沉一艘超级航空母舰。即便弹道导弹在末段速度达到了高超音速,弹头存在黑障区屏障,电磁波难以穿透,使得传统主被动雷达制导方式无法使用,但较大的战斗部爆炸威力使得反舰弹道导弹不必直接命中目标也可损伤敌舰,如今很多国家开始发展反舰弹道导弹,如中国、俄罗斯、伊朗、印度等国。

导弹分类

发射平台分类

以发射平台分类,反舰导弹主要分为舰舰导弹,也就是水面舰船发射的反舰导弹、空舰导弹,也就是飞机和直升机发射的反舰导弹、岸舰导弹(也称岸防导弹),也就是陆基固定发射反舰导弹与车载反舰导弹、潜舰导弹,也就是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但实际上,反舰导弹对于发射平台的要求并不高,很多反舰导弹都能适应多种发射平台,如苏联第一种反舰导弹KS-1除了基本的空射型外,还有用于C-2“山丘”(sopka)岸防导弹系统的岸防导弹型和用于68改型巡洋舰的舰射型。中国的鹰击-62反舰导弹也是既有岸防导弹型,也有舰船搭载的舰舰导弹型以及战斗机和轰炸机搭载的空舰型等。

潜舰导弹稍有不同,除部分巡航导弹潜艇外,绝大部分潜艇都需要和鱼雷共用艇首鱼雷发射管发射反舰导弹,但鱼雷发射管的口径一般在533毫米或650毫米,这就限制了反舰导弹的大小,其直径不能超过鱼雷发射管的口径。潜舰导弹还需要做好导弹的防水耐压保护,以应对水下发射环境。因此潜舰导弹多采用气动保护筒发射的形式,将反舰导弹置于保护筒内,鱼雷发射管将保护筒弹出到露出水面后,反舰导弹再点火发射,如美国AGM-84反舰导弹”、法国飞鱼反舰导弹”等。

飞行弹道分类

相较于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等,反舰导弹属于无法单纯依靠发动机推力惯性飞行的中远程导弹,因此需要按照飞行弹道进行分类。大部分反舰导弹都是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巡航导弹(飞航导弹)。但为了获得更大的毁伤效果和更好的突防能力,上世纪60年代开始部分国家开始将反舰导弹与弹道导弹相结合研制反舰弹道导弹(Anti-Ship Ballistic 导弹,ASBM)。苏联在1972年成功进行了R-27导弹K(北约代号SS-NX-13)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测试,其设计基于潜射对地攻击的R-27弹道导弹,同样装备在629型“高尔夫”级潜艇上,但由于制导问题难以克服和SALT协议限制,苏联并没有大规模装备该导弹。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加成熟的反舰弹道导弹如中国的东风-21D、东风-26弹道导弹俄罗斯的“匕首”反舰弹道导弹等相继问世。

基本设计

制导头

反舰导弹的制导头是反舰导弹追踪和搜索目标以及发送飞行控制指令的部分,是反舰导弹的“大脑”,一般位于导弹的最前端,制导过程则可分为中段制导和末段制导两部分。早期反舰导弹射程近,没有中段制导,多采用驾束制导、指令制导、雷达半主动制导和雷达主动制导等方式。随着射程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中段制导开始加入,早期主要是中段惯性制导,后来又逐渐发展了无线电指令修正、卫星定位修正等技术,用于辅助惯性制导完成中段飞行,而末段制导则逐渐向雷达主动制导统一。为了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多模制导技术开始在第三代和第四代反舰导弹上使用,部分型号在保留雷达末制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红外点源制导和红外成像制导等光学制导通道。同时弹载数据链也开始在第四代反舰导弹上运用,使导弹具备了飞行中途目标和飞行路径再编程的能力。

战斗部

反舰导弹的战斗部是产生毁伤效能的主要部分,一般位于导弹前段,主要是针对敌方具有破坏性的区域。常规反舰导弹战斗部主要分为五种类型:整体爆破战斗部、聚能爆破战斗部、杀伤爆破战斗部、半穿甲爆破战斗部等。

整体爆破战斗部结构简单,加工简单,容易实现,战斗部内装填高爆炸药,爆炸后产生高温高压爆炸产物,强烈压缩周围空气产生强冲击波,适用于打击早期装甲薄弱的舰船或打击大型舰船的舰面目标,对于具有坚固装甲和多舱防护设计的舰船打击效果不太理想。聚能爆破战斗部是在装药的外面包裹一层铜或低碳钢制成的药型罩。装药爆炸后,药型罩在高爆压作用下形成射流或爆炸成型弹丸,对目标实施攻击,能够对付具有坚固装甲防护的战列舰航空母舰。杀伤爆破战斗部利用高能炸药的爆炸作用驱动大量预制或半预制破片,通过冲击波和高速破片毁伤目标,主要用于打击舰载雷达。半穿甲战斗部是内爆式战斗部的典型代表,最大的特色是战斗部穿到舰体内一定深度后才发生爆炸,更增加了破坏效果。

推进段

推进系统是向导弹飞行的反方向喷射工质,产生推力从而推动导弹运动的部分。根据发动机的不同,主要有火箭发动机和吸气式发动机两种,前者包括固体和液体等自带氧化剂的火箭发动机,后者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可靠、反应迅速,但缺点就是比冲低,射程超过100公里、采用火箭发动机、速飞行的反舰导弹的燃料可占全弹质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固体火箭发动机只在一些中近程反舰导弹中得到运用,如法国飞鱼反舰导弹”、中国的“鹰击”8等。

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是利用涡轮带动的压气机将进气送入燃烧室,优点是比冲较高,一般认为在马赫低于2的条件下,涡轮发动机的比冲是各种动力系统中最高的,其中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比冲比涡轮喷气发动机还要高一些,这也是现代战斗机多采用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主要原因,不过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和速度慢。在达到2马赫时,涡轮转速基本上就达到极限,应力烧蚀等因素都对发动机产生不利的影响。如考虑航程、燃烧效率,那么涡轮发动机保持在0.8-1马赫左右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所以亚音速反舰导弹多采用涡轮发动机,如美国“鱼叉”,AGM-158C“LRASM”等。

冲压喷气发动机利用高速迎面气流进入引擎后减速使空气增压的方式推进,由于没有转动部件,对于材料、工艺等要求较低,同时具备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尤其在马赫较大的条件下使用,更是具备比冲大、推重比髙的优点,有较高的经济性。一般认为当马赫数超过2.5的时候,冲压发动机的性能就会显著超过涡轮发动机。如采用高空弹道,在射程超过100公里时,冲压发动机的燃料占全弹质量的比例大约只有20%,远低于固体火箭发动机。但冲压喷气发动机无法在空速为零的时候产生推力,因此需要额外为反舰导弹提供初速或增加辅助推进器。如中国鹰击-12、俄罗斯“锆石”等。

典型攻击过程

以海鹰-2型反舰导弹为例,海鹰-2号岸舰导弹系统由跟踪雷达站天线车、跟踪雷达站显示车、移动式发电机、指挥仪车、射前检查车、发射架车和发射架牵引车组成。作战过程是由雷达搜索目标,并且计算目标方位与距离,以及运动航向,将这些射击诸元传送给射击指挥车上的指挥仪,发射架随动社射击指挥仪。当目标进入射击扇面并满足射击条件时,指挥仪经过计算向弹上发送射击前置角和末导雷达开机主动搜索时间,在导弹发射瞬间,封锁发送,点火继电器吸合点火,导弹升空。“海鹰”是雷达主动弹,属于发射后不管的武器。导弹起飞时在助推器强大的推动下自动爬高,2.2秒后助推器脱落。导弹爬高到300米改为平飞,速度为0.9马赫。导弹飞行中末导雷达开机时间到时,自动打开雷达搜索海面。雷达天线初始有一定下视角,搜索海面发现目标以后,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向目标俯冲,同时雷达天线按预定回调角抬头。(直至最终击中目标或被拦截)

实战情况

中东战争

1967年10月,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埃及以色列的海上交战中,以色列海军埃拉特号驱逐舰抵近航行至埃及塞德港外时,被埃及海军发现,埃及海军183R型导弹快艇迅速发射两枚苏制“冥河”反舰导弹,第一枚导弹直接命中埃拉特号舰体上层建筑,并摧毁了无线电天线,第二枚导弹命中动力舱使得埃拉特号失去动力、燃起大火且船身严重倾斜。一个半小时后,埃及海军再次发射两枚导弹,第一枚导弹在舰尾爆炸,第二枚导弹未直接命中但近炸。艾拉特号断成两截后沉没,全舰199名船员47人遇难。此役是反舰导弹首次登上实战舞台,使海战进攻武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舰炮航空炸弹的地位逐渐由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代替,反舰导弹正式成为海战进攻中的主角。

印巴冲突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同样引进了装备苏制“冥河”导弹的导弹快艇。1971年12月4日,印度海军组织三艘苏制205型黄蜂级导弹艇突袭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使用苏制“冥河”反舰导弹击沉巴基斯坦海军开伯尔号驱逐舰(英制战斗级驱逐舰加的斯号D-79)、沙贾汗号驱逐舰(英制C级驱逐舰善心号R-29)和穆哈菲兹号扫雷艇(美制援手级扫雷艇)。随后在1971年12月8日,印度海军再次组织四艘苏制205型黄蜂级导弹艇卡拉奇南部海域击伤巴基斯坦海军德卡号扫雷艇(英制班戈级扫雷艇奥德号J-245),击沉金星挑战者号运输舰。这是反舰导弹在亚洲的首次实战运用,印度无一损失,取得了重大胜利。

马岛战争

1982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装备了数型法制飞鱼反舰导弹,给英国军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982年5月4日,皇家海军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法制超军旗攻击机发射AM39飞鱼反舰导弹命中,沉没;1982年5月25日,英国皇家海军应征货船大西洋运送者号被阿根廷超军旗发射AM39飞鱼反舰导弹命中,沉没;1982年6月12日,皇家海军郡级驱逐舰格拉摩根号岸基MM38飞鱼反舰导弹命中,受损。马岛战争中被击沉的英军舰船不乏专业应对空中威胁的防空驱逐舰,但此前的防空建设主要围绕应对苏联战略轰炸机等大型高空目标,对于反舰导弹的低空来袭应对能力不足,促使各国就如何有效地防御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的问题展开了研究,许多国家因此加强了各种低空和超低空点面防御系统的建设,拦截反舰导弹的海上防御系统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锡德拉湾

1986年3月,美国海军以演习为名越过利比亚划定的“死亡线”进入锡德拉湾,诱使利军先开火,然后借口自卫,转而对其进行惩罚性袭击。位于锡德拉湾东南岸锡德尔镇的利比亚岸舰导弹阵地对美舰实施导弹攻击,美EA-6“徘徊者”舰载电子干扰飞机施放电子干扰,使导弹在偏离目标1.5公里的海面入海。美航母编队迅速发动反击,A-6入侵者式攻击机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巡洋舰使用AGM-84反舰导弹击沉了利比亚海军一艘“战士2”型巡逻艇和一艘“纳努契卡”Ⅱ型导弹艇。这是美国海军使用反舰导弹的首次实战记录。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中,在波斯湾执行护航的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斯塔克号(FFG-31)于1987年5月17日被伊拉克空军幻影F1战斗机的两枚飞鱼反舰导弹命中,受损。伊拉克随后解释称这是误击事件,并对涉事飞行员进行了处分。但斯塔克号当时舰上装备的“标准”防空导弹系统、“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多管近防航空武器系统、Mark 36 SRBOC干扰系统、Mk 75 76毫米舰炮以及雷达系统均未能及时作出应对,美国海军调查委员会最终认定斯塔克号的指挥员存在松懈和渎职行为,舰长、战术官等多名指挥员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1988年4月,美国护卫舰塞缪尔-罗伯茨号在波斯湾航行时触发了伊朗的一枚水雷,导致舰体严重受损。美国立即对伊朗发起名为“祈祷螳螂”行动(Operation Praying Mantis)的报复性攻击。行动中,佩里级的辛普森号(FFG-56)与友军温赖特号导弹巡洋舰(CG-28)用舰炮摧毁了一座伊朗的海上钻井平台,随后与一艘伊朗战士-II级导弹快艇约珊号(Joshan)交战,两艘美舰没有使用反舰导弹,而是利用雷达半主动制导舰空导弹也能够攻击海面目标的特点,发射了总共4枚标准1舰空导弹,将该艇击沉。此外,美国海军航空联队的A-6E攻击机还使用AGM-84反舰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击沉伊朗海军萨姆级护卫舰萨罕德号(英制外销型Mark V级护卫舰),击伤萨巴兰号。

黎以冲突

在2006年黎以冲突中,以色列海军萨尔5型轻型护卫舰“哈尼特”号被真主党导弹击中,舰体严重受损,4名水兵阵亡。该型舰是当时以色列最为先进的水面作战舰艇。装备有2套巴拉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20毫米6管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近防炮,其对空防御能力远超同级别的其他护卫舰。经调查,真主党使用的反舰导弹可能是伊朗仿制的中国C-802反舰导弹,且“哈尼特”号没有有效应对导弹并非舰船本身技术上的缺陷,而是缺乏操作准备。当袭击发生时,舰上80多名船员都在餐厅参加“安息日”前夜宴会。仅有的几名值班员错误地估计了备战状态下电子战探测的重要性,使被动防御系统处于备用状态,实际该系统应该在高警报模式时工作。

经典型号

发展趋势

反舰导弹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有以下方向,其一,提高基于超远程的防区外攻击能力,随着现代战舰防御能力的提升,舰艇防御范围得到很大拓展,反舰导弹要在防区外对目标进行打击才能保证自身安全,为此,现在的很多反舰导弹经过升级后,打击范围已由原来的几十千米,扩展到了几百千米。其二,提高基于超高速的突防能力,反舰导弹突防能力主要取决于舰艇对空中来袭目标的反应时间和拦截效能,而提高反舰导弹的速度,则可大大压缩目标舰艇发现反舰导弹的距离,降低其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和抗击效能。因此,如何通过增加反舰导弹的速度、提高其突防能力,将是未来反舰导弹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三,提高基于超隐身的突防能力,提高反舰导弹的隐身能力,也是反舰导弹能够成功打击目标的关键之一。

参考资料

俄制反舰导弹的“彩虹基因”.光明网.2023-07-25

防御反制海上狙击,美国研发新型反舰导弹.人民网.2023-07-25

三院“鹰击”家族换新来袭 珠海航展亮点抢先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023-07-25

反舰导弹的外军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军网.2023-07-25

今年欧洲海军展有何看点.中国网.2023-09-19

反舰导弹.洛阳日报.2023-09-14

反舰武器的两大杀手锏——反舰导弹和鱼雷.科普中国网.2023-09-14

反舰导弹:迈入“多元”新阶段.中国军网.2023-06-01

美军能拦截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吗?.澎湃新闻.2023-09-14

东风-26射程覆盖第二岛链 专家:打海上目标或超东风-21D.新华网.2023-09-14

В обойме – «Сармат», «Кинжал», «Авангард»... .俄罗斯红星电视台.2023-09-14

美军标准-6导弹“兼职”反舰 弹头较小威力不足 .新华网.2023-09-14

..2023-09-17

战争之言 一位年轻的飞行员深刻地体会到了伟大胜利所付出的个人代价。.二战博物馆.2023-09-17

简析二战德国海军战略.中国军网.2023-07-26

Fritz X:来自过去的未来武器 .Jetsprops.2023-09-17

..2023-06-15

二战德国黑科技——战争史上制导炸弹首次用于实战.百家号.2023-06-01

深度:中国50个岸防导弹部队深藏岩洞 一型号可灭航母.新浪军事.2023-06-01

反舰导弹迈入“多元”新阶段.光明网.2023-06-01

全球反舰导弹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财经晚报.2023-06-02

高清:“航母杀手”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 .新华网.2023-09-19

反舰弹道导弹,航母怕你吗?.新华网.2023-09-19

校场:无师自通的伊朗反舰弹道导弹能否击沉美国航母_高清图集_新浪网.新浪网.2023-09-19

印度航母杀手,新烈火-P型导弹到底能不能打?丨军事.人民网.2023-09-19

【V观】海防利器:鹰击-83K空舰导弹和鹰击-62A岸舰导弹.央视网.2023-09-19

疑似鹰击18曝光:中国反舰导弹跨入垂发时代(图).人民网.2023-09-19

深度解读歼16:定位多用途 “心脏”不再是问题.新华网.2023-09-19

Unlike most anti ship missiles the Harpoon can also be launched from submarines.Weaponsystems.2023-09-19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东风-26弹道导弹.新华网.2023-09-19

官宣: 鹰击-12反舰导弹 最强超音速反舰导弹之一,可直接粉碎美航母-世界热消息.亚太时报网.2023-06-02

反舰导弹发展及使用.延安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民防居.2023-06-02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反舰导弹战斗部的前世今生.2023-06-02

一枚导弹的各个分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二)“一颗强壮的心脏,让导弹更快更远”——动力系统.科普中国.2023-09-19

一枚导弹的各个分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二)“一颗强壮的心脏,让导弹更快更远”——动力系统.光明网.2023-06-02

深度:中国鹰击12与俄反舰弹比孰优孰劣 一性能处劣势.新浪军事.2023-09-18

专家:海军在南海或发射鹰击-12导弹 突防能力很强.人民网.2023-09-18

反舰导弹迈入“多元”新阶段 海上“猎鲨”武器弹药升级.人民网.2023-09-18

海鹰-2号反舰导弹.百家号.2023-07-25

1971 War: The First Missile Attack on Karachi.印度国防评论.2023-09-18

Indo-Pakistani War of 1971 .全球防务.2023-09-18

空袭利比亚 .人民网.2023-09-18

对1987年斯塔克号袭击事件的正式调查报告.美国海军作战部.2023-09-18

战争边缘:海湾地区八十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冲突.半岛电视台.2023-09-19

24年前美伊海上交火:一颗伊朗水雷引发美国"祈祷螳螂"行动.新浪财经.2023-09-18

中国新型导弹驱逐舰海试 可能编入航母战斗群(5).中国新闻网.2023-09-18

“小艇扛大炮”,不怕“友鹤事件”重演? .中国军网.2023-09-18

伊朗造C-802导弹立新功 重创战舰令以海军蒙羞.福州新闻网.2023-09-18

以海军指出萨尔5战舰受C802攻击是人为造成[图].央视网.2023-09-18

欧美空舰导弹(下).今日头条.2023-07-25

俄T-50战机将成为“军舰杀手”:可秒杀各种吨位军舰.新华网.2023-07-25

反舰导弹:由海到陆实现“一专多能”.百家号.2023-07-25

反舰导弹的外军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军网.2023-07-25

反舰利器,我国“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今日头条.2023-07-25

现场公布!俄军试射超音速反舰导弹,摧毁日本海上“敌对目标”.今日头条.2023-07-25

俄军核潜艇在北极演习潜射“航母杀手”导弹,攻击上百公里外假想敌大型舰艇.今日头条.2023-07-25

反舰导弹的外军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军网.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