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祖籍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身于陈郡谢氏,为豫州刺史谢弈之子,太保谢安之侄,东晋名将,军事家。
谢玄年少聪慧,有经国才略,深受叔父谢安器重。东晋朝廷屡次征召,没有前往。后被大司马桓温征召为府掾,深受桓温的赏识;转任征西将军桓豁司马、领南郡相、监北征诸军事。前秦统一北方后,派兵侵扰东晋边疆,尚书仆射谢安举贤不避亲,推荐侄儿谢玄主持北方防务;谢玄被授予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谢玄出镇扬州市(今江苏扬州),招募江北移民骁勇之士,经过严格选拔与训练,组建“北府兵”。太元四年(379年),谢玄奉命救援徐州市大破前秦军队,因功晋升为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爵封东兴县侯。太元八年(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大军攻打东晋,谢玄出任前锋都督,与叔父谢安、堂弟谢琰等统帅八万晋绥军对抗前秦军队;先派部将刘牢之夜袭清洛(今安徽洛水),后用计诱使前秦军队后撤,于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前秦军队。次年,趁前秦国内不稳,谢玄统军北伐中原,先后收复兖州、青州市、司州、河南省等地。
东晋朝廷认为应罢兵休养生息,命谢玄回镇淮阴,后患病请求辞职,朝廷不许,调任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于太元十三年(388年)病逝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终年四十六岁。东晋朝廷追赠其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献武”。谢玄知兵善战,淝水之战大败苻坚百万大军,李适时期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谢玄出身于“陈郡谢氏”,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门阀士族。陈郡(今河南周口附近)谢氏家族始祖为东汉三国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家族真正崛起源于第四世的尚书仆射谢尚,获取世袭领地,拥有了领兵的资格,谢玄为家族第五世,其父谢弈担任都督豫司冀并四州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叔父谢安官至太保,成为东晋的宰相。谢玄年少聪慧,深受叔父谢安的器重,曾爱好佩戴香囊,为叔父赌取而焚烧。
北府建军
谢玄成年后拥有经国才略,面对朝廷屡次征召却没有前往。后与王珣一起被大司马桓温征召为府掾,并受到桓温的礼遇和器重;后转任征西将军桓豁麾下担任行军司马,同时兼领南郡相,都督北征诸军事。此时北方的前秦逐渐强大起来,前秦天王苻坚在宰相王猛的辅佐下,初步统一了北方,不断派兵攻打东晋边疆。东晋朝廷感觉形势严峻,寻求文武良将镇守北方抵御前秦的进攻。尚书仆射谢安举贤不避亲,推荐侄子谢玄应举,于是征召谢玄返回京城,授予其为建威将军、兖州刺史、同时兼领扬州市相,都督江北诸军事。
太元二年(377年),谢玄出镇广陵,为抵御前秦强大的军事压力,大力招募江北移民中骁勇之士,刘牢之与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和孙无终等猛将应征入选。谢玄经过严格的选拔与训练,任命刘牢之为参军,统领精锐担任前锋,组建了战斗力强大的“北府兵”。
崭露头角
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天王苻坚派遣征南大将军苻丕围攻襄阳市,车骑将军桓冲率部抵御。谢玄奉命征召三州兵员,派遣徐州市内史何谦进军淮泗,形成支援襄阳的态势。襄阳城破后,前秦苻坚的部将彭超领兵攻打驻守彭城(今徐州)的龙骧将军戴。谢玄统领东莞太守高衡与后军将军何谦屯兵于泗口,欲派遣使者密报镇守彭城的戴逯,朝廷救兵已经到来,却找不到前行的道路。谢玄的部将田泓请命前往,于是通过河水潜入,将要进入彭城前,为前秦军队抓获。前秦军队重金收买田泓,让其前往彭城传递援军已经战败的消息。田泓假装答应,转而告诉彭城的晋绥军“援军将至“的消息,然后被杀。前秦将领彭超将重粮草屯于留城(今江苏沛县),谢玄佯装派遣部将何谦攻打留城,彭超获悉消息后,率军返回留城保护辎重粮草。谢玄派遣部将何谦迅速统兵救援徐州市。
次年,前秦将领彭超再次统兵南下,苻坚部将句难与毛当自襄阳市南下与其会合,前秦集合六万军队于三阿围困幽州刺史田洛。司马曜司马曜下诏谢玄叔父征虏将军谢石率领水军进驻涂中(今江苏涂河),右卫将军毛安之、游击将军河间王昙之、淮南市知府隋炀帝、宣城市内史丘准等部进驻堂邑(今江苏六合)。不久,盱眙城被前秦攻破,高密市内史毛藻战死,毛安之等部撤兵,东晋朝堂为之震动。谢玄统兵自广陵出发征讨前秦武将惧难并救援三阿,派遣部将何谦击败前秦军队,为幽州刺史田洛解除围困;接着进驻白马,再次大败前秦,斩杀敌将都颜。谢玄统兵持续攻打前秦军队,斩杀敌将邵保,再次大破敌军。秦将彭超、惧难率部撤退,谢玄率领部将何谦、戴逯、田洛全力追击前秦军队,于君川(今盱眙县北)大破敌军。谢玄派遣部将参军刘牢之率部攻破秦军的浮航舟船,都护诸葛侃和单父县令李都截断秦军运输船。彭超与惧难等秦将向北逃走,只身逃出险境,谢玄统兵攻占徐州市(今徐州)与邳州市(今江苏邳州),后率部返回扬州市,因功晋升为冠军将军和徐州刺史,爵封东兴县侯。
淝水破敌
太元八年(383年)九月,前秦发兵攻打东晋,号称“百万之众”。宣昭帝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率领张蚝、慕容垂等三十万大军担任先锋率先进驻口(今颍上县),秦将梁成与王显屯兵于清洛;苻坚亲率大军屯兵于项城,凉州兵抵达咸阳市,蜀地的军队顺流而下,幽州和太原市的秦军也陆续抵达。司马曜下诏以谢玄为前锋,统领徐州市、兖州、青州市及扬州晋陵和幽州燕国等地的军队,与叔父征虏将军谢石、堂弟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统帅八万晋绥军抵御前秦军队。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率军攻克寿春,谢玄等统兵于洛涧二十五里外驻扎,苻坚获悉前秦攻占寿春,亲率八千骑兵赶往寿春,并派遣尚书朱序劝降谢石、谢玄等人;朱序建议谢石、谢玄要趁秦军尚未集结完毕,率先猛攻前秦军。十一月,谢玄派遣部将扬州市相刘牢之带领五千北府兵偷袭清洛,大破前秦军,斩杀秦将梁成与其弟梁云。前秦军崩溃,争相渡过淮河,死伤一万五千多前秦兵,刘牢之带兵追击,擒获前秦将领梁他和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人,获取大量军需物资。
谢石与谢玄等晋军水陆并进,达到寿春城外。苻坚沿淝水列阵,谢玄等晋军不能渡河。于是谢玄为求速战,派遣使者游说苻融,让前秦军后撤,放晋军渡河,一决胜负。苻坚赞成,打算趁晋军渡河后立足不稳,率领骑兵彻底杀死谢玄所部晋军。于是苻融下令撤军,军令发出后,原晋军降将朱序高喊“秦军败矣”,前秦军自乱阵脚,苻坚等人不能制止。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统帅八千晋军精锐渡过淝水攻打前秦军。谢石攻打张蚝,不胜而退;谢玄与谢琰统兵与前秦军决战于淝水南岸;苻坚身中流矢,临阵斩杀主将苻融。谢玄等部乘胜追击,攻打到青冈;前秦军大败而逃,自相踩踏及投河而死者不计其数;其余前秦军抛弃盔甲连夜逃跑,听闻风声与鹤鸣,都认为是晋军追杀而来,一路风餐露宿不敢休息,外加挨饿受冻,死伤者十之七八。谢玄统帅晋军俘获苻坚的云母车,其他如仪服、器械、军资和珍宝不计其数,牛马驴骡及骆驼十余万头。战后孝武帝加封谢玄为前将军、假节,谢玄辞让不肯接受,后被赐予百万钱与千匹彩段。
北伐中原
淝水之战胜利后,谢安上表认为应趁苻坚惨败的有利时机,出兵攻打前秦。太元九年(384年),谢玄被任命为前锋都督,统领冠军将军桓石虔等部北伐,经略旧都洛阳市。谢玄统兵再次攻占徐州市(今江苏徐州),后派遣参军刘袭于鄄城县(今菏泽市)战胜前秦兖州刺史张崇,并命令部将刘牢之镇守。平定兖州后,谢玄担忧水路运粮不畅,采用督护闻人奭的计谋,修筑水坝拦截吕梁市河水,疏通河道,解决北伐运粮的难题。随后,谢玄统兵攻打青州市(治所今山东益都),派遣淮陵知府高素带领三千兵马攻打广固,破降前秦青州刺史苻朗。谢玄趁胜攻取冀州,派遣龙骧将军刘牢之、济北太守丁匡镇守碻磝,济阳区太守郭满据守滑台,奋武将军颜雄渡河后安营扎寨。苻坚之子苻丕派遣部将桑据镇守浚县(今河南鹤壁),谢玄派遣刘袭夜袭黎阳,大破前秦守将桑据;苻丕派遣使者欲投降,谢玄允许;苻丕遣使告知城中缺粮,谢玄送给其二千军粮。又派遣晋陵县太守滕恬之率部渡河镇守黎阳,晋绥军声威大震,三魏之地全部归降。
谢玄率部平定兖州、青州市、司州和河南省等四州之地,元修加封其为都督七州诸军事。谢玄上表认为北方刚刚平定,幽州和冀州应派专人管理,司州(今洛阳市附近)偏远,应归属豫州(治所今淮阳区)管辖。后谢玄因功被封爵为康乐县公,不久,再次派遣部将大破据守魏郡的申凯。随着晋军占据大片疆域,谢玄欲任命豫州刺史朱序镇守南梁,谢玄亲自镇守徐州市,这样可以北面固守河北省,西面可以支援洛阳,对内守护东晋朝廷。东晋朝廷认为对外战争已久,应休养生息,退兵防守边疆。于是孝武帝派遣使者命令谢玄回镇淮安市(今江苏淮安),朱序镇守寿阳县。恰逢翟辽起兵攻占浚县,生擒滕恬之,泰山知府张愿反叛,谢玄认为其处理不当,请求解除所有职务;孝武帝下旨犒劳谢玄,命令其回镇淮阴,以朱序代其镇守彭城。
抱憾而逝
谢玄返回淮阴后,感染疾病,于是上书请求解除所有职务,孝武帝没有允许;后谢玄又上疏解释,担忧因不能履行职责,恐怕会荒废军务,孝武帝下旨让其镇守东阳城(今浙江金华)。谢玄上任途中,又一次上书请求解除职务,孝武帝派遣医士为其诊病,让其返回镇江市(今江苏镇江)治病。谢玄奉命返回京口,病情长时间没有好转,继续上书请求辞职。谢玄前后十余次上书,都没有得到孝武帝的回复;后朝廷任命其为散骑常侍、左将军和会稽内史。谢玄带病上任会稽(今浙江绍兴),最终于太元十三年(388年)病逝于任内,卒年四十六岁,东晋朝廷追赠其为车骑将军和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献武”。
后世地位
天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奏请设立武庙,配享古今六十四名将,其中便有“东晋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另一位入选的东晋名将为太尉长沙公陶侃。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依照唐朝惯例,为武成王庙配享从祀,为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奠享,其中便包括谢玄。
人物评价
谢玄去世二百余年后,唐朝宰相房玄龄等人在《晋书》中为其作传,认为东晋自建元之后,权臣横行,社稷的存亡谢氏居功至伟,康乐公谢玄文武兼备,心存匡扶社稷的志向,淝水之战打得前秦土崩瓦解,统兵北伐席卷中原大地。欲西取洛阳,北击幽燕,可惜功败垂成。
同时期的东晋大司马桓温认为,谢玄四十岁时,一定能够统兵假节,实现人生抱负;书法家郗超虽然与谢玄不和,在谢安举荐谢玄负责北方防务时,郗超认为谢玄才华出众,必然能够担当重任,高度称赞谢安举贤不避亲的行为。
唐僖宗李儇认为,“谢玄破苻坚于淝水,裴度平元济(吴元济)于淮西,未必儒臣不如武将!”天宝诗人罗隐在诗歌《淮南送工部卢员外赴阙》中称赞道,“隋邸旧僚推谢掾,汉廷高议得蔺相如”,其中谢掾便指东晋名将谢玄。晚唐文学家余知古通过侧面评价东晋桓温来赞赏谢玄,认为桓温镇守地方三十年,选用提拔的人才有习凿齿、袁宏、谢安、王坦之、王珣、郗超、顾恺之等人,都是天下奇才,他非常敬佩桓温的识人之能。
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认为,两军对战军队不一定众多,士兵服从军令就能取胜;士兵也不必全都善于战斗,只要拼死就能克敌制胜。古代武将有领兵多而失败的,也有因为兵少而获胜的,王寻与王邑以百万之众战败于刘秀的三千精锐,曹操八十万大军赤壁之战败给周瑜三万吴军,苻坚统帅百万前秦大军却败给谢玄的八千北府兵。辽国官员耶律昭认为,他听说古之名将,安边立功,在德不在众。所以谢玄率领八千晋军大破前秦苻坚百万之众,耶律休哥击败曹彬十万宋军,皆因他们以恩情团结士兵,士兵才能拼死力战。
南宋学者徐钧写诗赞美谢玄,“战败苻坚百万兵,晋家宗社赖而存。”认为谢玄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护了东晋的江山社稷。明末文学家陈子龙认为,“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同时还认为“陆逊、诸葛亮、温峤、谢玄、裴行俭、裴度、虞允文,身为儒生,却能统兵建立军功,作为虎臣怎能不可胜数?”
个人作品
据《晋书·谢玄传》记载,谢玄因病上疏十余次,仅留存两首,即《疾笃上疏》与《病久不差又上疏》;《全晋文》共收录谢玄作品十篇,除《疾笃上疏》与《病久不差又上疏》外,还有《请旌表故梓潼太守周疏》《上疏经略河北》《为戴逵上疏请绝召命》《与姊书》《与兄书》《又与兄书》《与妇书》《书》。
典故轶事
芝兰玉树
据《晋书·谢玄传》记载,谢玄年少聪颖,深受叔父谢安的器重,谢安曾经告诫约束谢家的子侄们,问道:“我们谢家的子侄们并不需要入仕参与政事,为何每个人还要更有才华与能力呢?”众多子侄没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谢玄站了起来说道:“就像芝兰玉树一样,要让它生长在阶梯前庭院落中。”谢安听到侄子谢玄的回答非常高兴。
愚子慧孙
谢玄的儿子谢瑍(huàn)早卒,曾经担任秘书郎的官职,谢年少之时并不聪慧,一副愚笨的样子,但他的儿子谢灵运文采与才情却华美超逸。谢玄曾经说过,“我生了不太聪明的谢瑍,谢瑍怎么生下谢灵运如此有才华与灵气的孩子呢?”
谢玄文
据《晋书·谢玄传》记载,北伐中断后谢玄返回南方,不久便生病了,于是上书请求辞职;皇帝没有应允,谢玄只能带病赴任,途中再次上书请求解除所有职务,前后一共上书十余次,皇帝都没有允许。后世便将谢玄上疏请求辞职的疏文,称为谢玄文,后来用“谢玄文”的典故代指去职归山。
南北二玄
当时吴兴知府晋宁侯张玄之与谢玄一样,都以拥有才学而闻名。他从吏部尚书调任地方,与谢玄同年一同前往会稽郡任职,张玄之的才名不如谢玄出名,当地人称呼他们二人为“南北二玄”,后论者都以此称赞二人的美誉。
谢掾四十
王珣二十岁成年后与陈郡谢氏的谢玄一起被大司马桓温征召,担任府掾的职务,两人都被桓温器重,但桓温曾经评价两人:“谢玄四十岁后,一定能够统军持节,走向人生巅峰;王珣一定会年少成名而位居高位,两人都不会被浪费的。”
墓葬与纪念
谢玄墓
据《南史》与《陈书》记载,谢灵运将父祖谢瑍与谢玄并葬于始宁县,附近建有故宅。另据宋版《嘉泰会稽至》中记载,东山位于上虞区西南四十五里,曾是晋朝太傅谢安的居所,东山以西一里有始宁园和谢灵运别墅。谢玄墓位于浙江县东北25公里游谢乡车骑山麓,墓侧有谢玄之子谢瑍墓。
谢公庙与谢玄山
谢公庙位于浙江嵊县东10公里康乐向过港村,专门为纪念谢灵运而兴建;谢玄山又名东骑山,位于浙江上虞市上浦乡东山西1公里,相传为东晋名将、车骑将军谢玄当年居住与游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