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侯赛因(阿拉伯语:صدام حسين عبد المجيد التكريتي;库尔德语:Seddam Huseyîn;英语:Saddam Hussein,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全名萨达姆·本·侯赛因·本·马吉德·阿尔·提克里特,出生于伊拉克萨拉丁省提克里特,伊拉克第五任总统。

萨达姆于1957年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后由于对伊拉克强权人物卡塞姆的暗杀失败而流亡埃及。1963年,伊拉克发生政变复兴党处决了卡塞姆,萨达姆返回伊拉克参加复兴党工作。同年11月,时任总统阿里夫趁复兴党内讧之际发动政变,复兴党被迫转入地下,萨达姆流亡叙利亚。不久,萨达姆返回伊拉克重组复兴党,谋划新的革命,期间因企图败露而被捕入狱,后于1966年成功越狱。1968年,由贝克尔领导的复兴党军事政变推翻了阿里夫政权,贝克尔就任总统,并组建了五人组成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萨达姆任副主席,负责政府日常事务。1973年,萨达姆升任中将,3年后,又晋升为上将。1979年,萨达姆接替贝克尔,成为伊拉克总统。

在任总统期间,萨达姆积极发展民族经济,一方面全面国有化外国石油公司,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行以石油工作为中心的“高速全面发展”的经济方针,促进了伊拉克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外关系方面,萨达姆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支持亚非拉的反帝、反殖民斗争。同时,萨达姆有着强烈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追求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通过不断扩充军备以确立自身在中东的领导地位,并发动了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萨达姆在巴格达沦陷后逃亡。同年12月13日,萨达姆在达瓦尔镇被美国军队抓获。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判处萨达姆绞刑,萨达姆于12月30日被执行绞刑。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937年4月28日,萨达姆出生于巴格达省提克里特县乌杰村(现属萨拉赫丁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中,萨达姆的父亲在其出生前便已去世,母亲苏卜赫·塔勒发哈(Subha Tulfah al-Mussallat)按照当地习俗改嫁给了萨达姆的叔叔易卜拉欣·哈桑(Ibrahim Hassan)。

10岁时,萨达姆离开家乡,前往提克里特投奔舅舅塔尔法(Khairallah Talfah),塔尔法做过教师,毕业于军事学院,参加过拉希德·阿里·盖拉尼(Rashid Aali al-Gaylani)领导的反英革命。在舅舅的帮助下,萨达姆在提克里特读完了小学和部分初中课程。1955年秋,萨达姆前往巴格达的埃尔·卡克(al-Karkh secondary school)中学求学,该中学是当时伊拉克学生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萨达姆在那里参加了阿拉伯复兴社会党(Arab Socialist Renaissance Party)的活动。

革命斗争

1956年10月,萨达姆加入反对亲英统治者的阵营并参加起义。

1957年,萨达姆加入了处于地下状态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次年7月14日,阿卜杜勒·卡塞姆(Abd al-Karim Qasim)与阿卜杜勒·阿里夫(Abdul Salam Arif)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费萨尔王朝,成立了伊拉克。但复兴党与卡塞姆政府之间矛盾重重①,期间,萨达姆因涉嫌杀害卡塞姆的支持者而被逮捕入狱,半年后,萨达姆被无罪释放。1959年10月,复兴党发动了针对卡塞姆的刺杀行动,萨达姆参与了这一行动,然而刺杀失败,萨达姆流亡叙利亚,不久又辗转到埃及,在埃及他受到了时任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的泛阿拉伯主义影响,并得到了埃及政府的资助,1961年他在开罗卡斯尔·艾尼(al-Qasr al-Aini secondary school)完成了中学学业,而后又进入开罗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期间他参加了复兴党在开罗支部的领导工作。

1963年2月,复兴党联合阿里夫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卡塞姆政权,阿里夫担任总统,复兴党领导人艾哈迈德·贝克尔(General Ahmed Hassan al-Bakr)担任政府总理,萨达姆得知政变消息后,即从埃及返回了伊拉克,在复兴党的“中央农民局”工作。同年11月,阿里夫借复兴党内讧之际发动政变,清除了政府中复兴党的势力,复兴党被迫转入地下,萨达姆流亡叙利亚,继续参加复兴党的活动,不久他又返回伊拉克,与贝克尔等人组成了复兴党的“临时地区领导”机构,并开始谋划推翻阿里夫政权。1964年11月,萨达姆政变企图败露,被阿里夫当局逮捕入狱,萨达姆在狱中度过了两年。1966年7月,萨达姆成功越狱,后被选为复兴党地区领导的副书记,负责党的改组工作,并兼管党的民兵组织。

执掌政权

1968年7月17日,由贝克尔领导的复兴党军官团联合纳伊夫(Abd ar-Razzaq an-Naif)青年军官团再次发动政变,推翻了阿里夫政权,复兴党重新执政,贝克尔担任伊拉克总统,纳伊夫任总理。政变后不久,复兴党决议驱逐纳伊夫,萨达姆领导了这次行动并开始负责党务工作,在军队和文官中大力发展复兴党势力。1969年11月,萨达姆被选为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副总书记、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在新政府中负责处理政府日常事务。1969年至1973年间,伊拉克政府通过赎买外国石油公司的设备和股份等方式完成了石油国有化。①1975年3月,在阿尔及尔欧佩克会议期间,为解决库尔德人问题,萨达姆与伊朗巴列维(Reza Pahlavi)国王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②1976年,萨达姆晋升为上将。1978年11月,萨达姆在巴格达主持召开了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讨论埃及以色列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会议达成了一致态度,谴责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Mohamed Anwar al-Sadat)、拒绝戴维营协议。①

萨达姆是贝克尔的侄子,颇受其信任,由于贝克尔年老多病,萨达姆实际上掌握了决策权。1979年7月16日,萨达姆发动政变,逼迫贝克尔宣布因病辞职,萨达姆接过权力,成为伊拉克总统,并兼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总理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地区领导机构总书记。掌权以后,萨达姆即开始排除异己,逮捕了100多名各级军官,并处决了21名高级官员,同时他也在军队中安插亲信和家族成员,任命自己的亲属担任政府机构要职。次年2月,针对阿富汗战争的行为,萨达姆发表了《民族宣言》,反对外国军事力量在阿拉伯领土上的存在,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支持。①

两伊战争

伊拉克与伊朗长期以来存在领土争端、民族和教派矛盾。1979年,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伊朗巴列维伊朗,建立了什叶派主导的伊斯兰共和国,随后开始向伊拉克输出革命,号召伊拉克军民起来推翻萨达姆政权,这激怒了萨达姆。萨达姆下令逮捕了伊拉克什叶派领袖,并支持伊朗反对派的行动。两伊关系进一步恶化,多次发生边界冲突。

1980年9月17日,萨达姆宣布废除关于两国边界划分的《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河主权。9月22日,萨达姆出动10万兵力、1000辆坦克,分3路在近1000公里的边界线上全面出击,打响了两伊战争。萨达姆采用的是突然袭击的作战方针,伊朗处于被动挨打境地。战争开始后,伊拉克相继占领了北起席林堡南至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朗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次年9月,伊朗局势逐渐稳定,并组织多次反攻,收复了大部分领土。1982年3月,伊朗发动数次大规模进攻,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6月初,萨达姆表示,只要伊朗同意停火,伊拉克军队即撤回国际边界,结束一切形式的武装行动,但遭到伊朗拒绝。29日,萨达姆宣布伊拉克已撤出所占伊朗全部领土,但伊朗不予理睬。次年2月,萨达姆向伊朗呼吁结束战争,再次遭到拒绝。此后,两伊战争处于僵持状态,双方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攻守战。1988年9月22日,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国实行了停火,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①

入侵科威特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元气大伤,遭受了至少2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还背上了800多亿美元的外债,其中欠科威特政府的债务为120亿美元。萨达姆政府试图说服科威特免除伊拉克的债务,声称如果不是他发动了战争,伊朗就会统治科威特,但遭到了科威特的拒绝,原本矛盾丛生的两国关系变得更加脆弱。萨达姆希望通过占领科威特,抢夺其境内石油资源,以缓解伊拉克面临的经济困境。1990年7月17日,萨达姆抨击了海湾国际超产石油的政策,指责科威特和阿联酋超产石油使伊损失890亿美元,并指责科威特盗采伊石油和在伊领土修建军事设施。③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出动10万大军入侵科威特,一天后,科威特全境沦陷。28日,萨达姆发布总统令,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①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美国等西方国家经过5个多月外交斡旋和紧张的军事调遣后,于1991年1月17日向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以色列沙漠之鹰0.50in手枪”的军事打击。2月24日,多国部队向伊拉克部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遭受重大伤亡后于26日宣布接受联合国自伊拉克侵略科威特以来通过的12项有关决议。2月28日零时,多国部队停止了一切进攻性行动,持续了42天的海湾战争结束。

伊拉克战争

海湾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开展了长久的经济制裁,联合国对伊拉克进行了频繁的武器核查,并销毁了伊拉克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生化武器,然而美国认为伊拉克仍藏有大量违禁武器,在武器核查问题上与伊拉克纠缠不休,最终发展到对伊拉克动武的地步。2002年10月,在美国表决是否对伊拉克动武的同时,伊拉克政府宣布举行全面公决,来决定萨达姆是否可以连任,伊拉克有1200万有投票资格的选民,萨达姆是唯一的候选人。16日,伊拉克官方宣布,萨达姆获得了100%的选票。2003年3月20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空袭后不久,萨达姆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呼吁伊拉克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翌日,英国参加对伊战争。4月底,巴格达沦陷,萨达姆失踪。同年7月,萨达姆·侯赛因的两个儿子乌代·侯赛因和库赛,和长孙穆斯塔法在与美国军队的枪战中被击毙。

被捕处死

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附近的达瓦尔镇被美军抓获。2004年1月,萨达姆被美国宣布为战俘。同年6月30日,萨达姆被移交给伊拉克临时政府。7月1日,伊拉克特别法庭开始对萨达姆进行审判。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萨达姆因报复杜贾尔村村民而犯有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12月30日,萨达姆被执行绞刑。次日,萨达姆的遗体在家乡奥贾村埋葬。

为政举措

政治政策

强化统治

萨达姆就任总统后,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对国内的反对派采取了铁血政策,一方面暴力镇压伊拉克的共产党人,另一方面打击复兴党内和军队内的异见者,在其统治的20多年间,前后有20多万持不同政见者遭到了残酷镇压。与此同时,萨达姆大力发展复兴党势力,要求政府公职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都须加入复兴党。在铁腕政策之外,萨达姆也比较注重采取安抚和笼络政策。在对“阴谋集团”案处理后,他随即在共和国宫举行盛大斋月晚宴,给政府官员、企业机关的雇员增加生活津贴,现役和退役军人也增加了薪酬。他释放了除参与“阴谋事件”外的所有政治犯,并特赦逃往国外的军人,保证给予他们原有待遇。萨达姆还分批接见了军烈属和在两伊战争中被俘士兵的家属,给予他们巨额抚恤金、小汽车、住房、分配宅基地等。入侵科威特后,他又对军队进行了嘉奖。

库尔德政策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支持库尔德自治区人对抗伊拉克政府,并于1983年帮助库尔德民主党武装占领了部分库尔德地区。为扭转不利局面,萨达姆政府选择与库尔德人中的另一派——库尔德爱国民族阵线(库爱盟)合作。1984年1月,萨达姆政府与库爱盟达成合作协议,给予库尔德人更大的自治权并加大对库尔德地区的财政支持,同时库爱盟需要帮助伊拉克政府对抗库尔德民主党。然而到了1985年,萨达姆政府迟迟未落实协议内容,双方关系破裂。库爱盟开始接近伊朗,并于库尔德自治区民主党达成合作,结成了伊拉克库尔德阵线,宣布要推翻独裁的萨达姆政权,为库尔德人争取联邦自治的地位。两伊战争后期,为报复伊拉克库尔德人与伊朗合作的行为,萨达姆政府加强了对库尔德人的镇压。1987年3月,伊拉克政府军对库尔德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并强制迁移了几十万库尔德人到靠近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的边境地区。在萨达姆的镇压下,产生了大量库尔德难民,加剧了伊拉克国内局势的动荡,两伊战争结束后,为稳定局势,萨达姆开始对许多库尔德领导和武装进行大赦。②

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趁萨达姆的军队主要打击南部的什叶派时发动起义,阿拉伯国家向美国等西方国家施压,要求其放弃对库尔德人和什叶派的支持,允许萨达姆镇压起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尔德人很快被萨达姆政府镇压下去,产生100多万难民,大量难民涌向土耳其边境,引发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1991年4月5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688号决议,谴责萨达姆的残忍行径,要求萨达姆政府立即停止镇压和进行政治对话,确保伊拉克公民的权利得到尊重。不久,美英等国军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开始建立安全区(后改称禁飞区),大部分难民返回伊拉克。5月,萨达姆宣布大赦库尔德自治区人,呼吁库尔德难民回国。8月,萨达姆被迫同意库尔德地区实行自治的协议,撤出在库尔德地区的行政机构。②

萨达姆政府撤出库尔德地区后,对库尔德地区实行了经济封锁,加之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库尔德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直到1995年联合国的介入,萨达姆政府才将部分石油收入拨给库尔德地区。尽管库尔德地区实行了自治,但库爱盟与库尔德民主党之间矛盾重重,双方于1996年8月爆发了大规模冲突。库尔德民主党开始寻求萨达姆政府的支持,萨达姆乘机派军队攻入库尔德地区,并夺取了埃尔比勒和库爱盟的控制区。后在美国的调解下,两党达成和解,并在萨达姆石油收入的支持下对库尔德自治区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伊拉克战争期间,萨达姆呼吁伊拉克库尔德人同英美联军作战,但没有效果。②

经济政策

萨达姆积极促进伊拉克经济的现代化,萨达姆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伊拉克的石油,石油工业国有化的政策使萨达姆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国内经济建设,并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石油工业,1979年伊拉克石油产量达到17500万吨,石油美元收入达210亿。在石油收入的基础上,萨达姆政府开始进行工业、农业、建筑和住房等多方面的建设,发展钢铁、水泥、汽车、纺织和食品加工等重、轻工业,并注重以工业支援农业,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水利、农业机械等支援,在1976—1980年伊拉克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投资为100亿美元,占总投资的22%。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萨达姆政府实行了一切为战争服务的战时经济政策,如压缩财政开支、停建或缓建大批工程、向公民发行战争债券、开展国内募捐活动等,以石油为核心的工业建议因战争遭受持续性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也被迫搁置。为维持军费开支和国内生产,大举外债,1981年伊拉克贸易逆差额达93.6亿美元。1987年,萨达姆政府实行了经济改革,以应对国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改组国有企业,给予企业更多自由权,将部分国有资产转给私人经营,以及放宽私人经营空间等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等多个国家对伊拉克实行了经济制裁,且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大量基础工业设施遭到破坏,伊拉克经济进入非常时期。1996年12月,萨达姆政府接受了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伊拉克被允许每半年出口20亿美元石油,用以购买食品、药品及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伊拉克的经济状况在此后逐渐得到改善。②

社会政策

萨达姆执政早期,强调发展有关保健、文化、新闻和青年方面的事业。1980年,萨达姆政府对医院、大中小学、幼儿园、儿童中心、娱乐场所、商场、饮水和下水道等建设投资比相较于1979年增加了75%。由于经济发展较快,伊拉克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979年伊拉克人均收入达七百七十八第纳尔(按当时汇率,1第纳尔约为人民币5.3元),相较于1969年增加了8倍。此外,伊拉克还全面实行免费医疗和国民义务教育制度。

两伊战争期间,为维持战争和人民生活,萨达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政策,扩大妇女就业和输入外籍劳动力。在政府部门中,妇女超过了就业人员的一半。对于外籍劳工,政府最初想限制其流入,以便节省外汇。到1983年,亚洲工人减少了50%,埃及工人减少了30%。但到1984年不得不放弃这一政策,相反还扩大外籍劳工的输入。另外,政府也废除了终身担任公职的法律。为保证商品供应,平抑物价。萨达姆政府规定,凡不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出售商品和囤积居奇者没收其财产,并处15年以下徒刑。同时还颁布法令,禁止外籍劳工出境时携带任何伊拉克产品和进口产品。⑤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受到了严重的经济制裁,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由于缺少医药和洁净的饮用水,超过1/3的婴儿患有营养不良症,1/5的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标准,婴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56‰上升至2000年的131‰。中小学有一半无法正常开课,大中小学的入学率从1980年的67%下降到1998年的50%。为应付制裁,伊拉克政府实行了配给制,每月向公民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和日用品,但只能满足1/3的需求,其余只能从黑市购买。④

军队建设

萨达姆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扩军举措,一方面扩大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一方面在军队内建立政治指导部,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两伊战争前,伊拉克陆军为20万人,编为12个师,作战坦克2750辆,装甲车2500辆,火炮1400门。至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军队以发展到63个师和22个旅,并有包括装甲兵、步兵、导弹兵、航空兵、工兵和特种兵在内的多个军种。此外,伊拉克还拥有500多架战斗机和43艘舰艇。同时,萨达姆还十分重视民兵的建设,在短短几年内使民兵数量扩充了数倍,他们组成了伊拉克的预备役部队,计有65万人。两伊战争期间,萨达姆大量购买国外先进武器,大力发展军工产业,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背负巨额债务,但萨达姆不顾民事经济的发展,将大量石油工业收益用于军工建设。③

对外关系

萨达姆有着强烈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反对超级大国对别国内政的干涉,遵从独立、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支持亚非拉国家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

与美国

1980年代初期,美国为了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和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开始拉拢伊拉克。两伊战争期间,美国虽然在表面上批评伊拉克入侵伊朗,实际上却对伊拉克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支持,包括向伊拉克提供战场情报、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支持联合国通过两伊停火决议,以及向伊拉克出售军民两用产品和提供军事技术等。为表达对美国的谢意,萨达姆答应对美国驻伊拉克代表视为大使对待,伊美关系开始解冻,并逐步走向“蜜月期”。1983年12月,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派特使访问伊拉克,此后美国开始为伊拉克提供军事情报和军援。1984年,美国同伊拉克复交。1988年3月,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使用化学武器镇压库尔德人起义,造成数千人死亡,美国参众两院即通过对伊拉克全面制裁的决议案,但里根政府为了维持与伊拉克的关系,达到在波斯湾的政治和经济目标,否决了该制裁提案。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美国开始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萨达姆对此发表讲话,号召伊拉克人民节衣缩食,以战胜外国的制裁。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要求伊拉克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核查,双方就此产生了多次摩擦。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拉克问题纳入“反恐”范畴,对伊拉克战略由“遏制与威慑”转变为“先发制人”。2003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联合盟友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与伊朗

1979年2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8年8月20日,两国全面停战,两伊战争历时近9年,共造成100多万人死亡,150多万人受伤,两国经济损失惨重。1990年4月,萨达姆致信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Akbar Hashimi Rafsanjani),提出希望两国首脑举行直接谈判,解决两国间的问题。8月,伊拉克宣布从伊朗撤军,交换战俘,在1975年《阿尔及尔协议》基础上解决两国边界问题,伊朗对此予以响应。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拉克于8月17日正式宣布从伊朗领土撤军,10月两伊恢复外交关系。海湾战争后,由于美国主导中东,对两伊采取“双重遏制”政策。面对美国的共同威胁,两伊开始相互靠拢,逐步走向和解。2000年10月,时任伊朗外长哈拉齐正式访问巴格达,受到萨达姆的接见。这是20年来伊朗外长首次访问伊拉克,使两国关系上升到两伊战争后的最高阶段。双方表示愿意消除发展两国关系的障碍,实现关系正常化。两国决定恢复执行《阿尔及尔协议》,同意就两国长期存在的问题恢复谈判,并达成一项允许伊朗穆斯林到伊拉克伊斯兰圣地参观朝拜的协议。双方还探讨了发展政治和经贸关系的途径。同月,伊拉克交通运输部长访问伊朗,双方讨论了有关允许外国飞机经伊朗领空飞往巴格达及连接两国铁路网等问题。

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朗采取了“积极中立”政策,即在反对美国打击伊拉克的同时,积极加紧军事准备,未雨绸缪。萨达姆政权垮台后,伊拉克什叶派主导政府,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于2004年09月恢复了外交关系。2005年5月19日,伊朗和伊拉克发表联合声明,指出1990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以及伊拉克国内反政府势力遭受的镇压也均归咎于前萨达姆政权。2006年11月7日,伊朗总统发言人戈拉姆-埃尔罕发表声明,要求伊拉克政府务必保证萨达姆被绞死,以免其侥幸逃脱罪责。萨达姆临行刑前曾遗言:“我希望你们团结,我警告你们不要信任伊朗盟友,因为他们很危险!”

与科威特

伊拉克与科威特是两个相邻的国家,两国都曾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1961年6月,科威特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1963年,伊拉克复兴党政府承认科威特独立,两国签署了伊科边界协议,但科伊之间仍有160公里长的边界尚未划定。

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表示了对伊拉克的支持,向伊拉克提供了150亿美元的贷款,同时还同意伊拉克修建通过科威特的输油管。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经济因债务问题陷入困境,萨达姆试图说服科威特免除其债务,但遭到了拒绝。萨达姆政权也迫切需要石油输出国组织做出减少石油产量然后提高价格的决定,以解决其经济问题,而科威特坚持自己的立场,违背了伊拉克的意愿,此外,萨达姆指责科威特利用先进的倾斜钻井技术窃取伊拉克石油,萨达姆认为这些立场等同于“敌对行为”。1990年7月,萨达姆派遣10万名士兵前往伊科边界,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个省,从而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危机。③

海湾战争结束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于1991年4月通过687号决议,责成伊拉克遵守伊科1963年签署的边界协议,并于同年5月成立了伊科划界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92年5月为两国划定了边界,但遭到伊拉克的反对。1993年5月,安理会又通过833号决议,强调伊科划界委员会划定的伊科国际边界是“最后的定案”。然而,伊拉克一直没有放弃对科的主权和领土要求,直到1994年3月才表示愿意同科方讨论“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边界、战俘以及战争赔偿等问题。

2002年3月,萨达姆政府表示将在尊重科威特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稳定和国际承认的边界的基础上,结束两国的对抗并实现关系正常化。同年12月7日,萨达姆就伊拉克在1990—1991年间占领科威特一事向科威特人民表示道歉,萨达姆表示:“如果发生在过去的这种情况(指占领科威特)……应由我们承担责任的话,我们向你们(科威特人民)道歉。”不过萨达姆在讲话中并未直接使用“侵略”一词。同时,萨达姆也指责“科威特领导人和美国以及伊拉克反动派联合对付伊拉克”。

与苏联/俄罗斯

萨达姆在1972年访问了苏联,并与苏联签订为期15年的《苏伊友好条约》。但随着1979年阿富汗战争后,萨达姆表示,“苏联干涉阿富汗是对阿富汗主权的侵犯,这种干涉使国际和平和安全受到威胁,使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伊苏关系出现裂痕。

两伊战争初期,苏联对伊朗一方表示了支持,并对伊拉克实行了武器禁运,这引起了萨达姆政府的不满,两国关系进入了低谷期,经济联系也相对减弱,伊拉克在1980年至1982年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量约为苏联的六倍。但随着两伊战争局势中伊拉克形势的恶化,萨达姆政府开始寻求恢复与苏联的关系,从1983年起两国访问交流逐渐增多。苏联方面开始加强对伊拉克的武器输送,从1983年初到1987年初,苏联向伊拉克提供的武器包括800多辆T72坦克和20多架米格-29型战斗机,以及其他类型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同时两国的经济贸易交流也回归正常,苏联于1984年向伊拉克提供了20亿美元的长期借贷。1987年5月,两国在巴格达庆祝了《苏伊友好条约》签订15周年并决定续约5年,伊苏关系进入两伊战争以来的友好时期。但由于苏联拒绝向伊朗禁运武器,伊苏关系出现了短暂了紧张时期,1988年初两国关系得到缓和。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苏联即反对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并支持美国推动联合国通过武力解决伊拉克的所有决议。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外交关系,并迎合西方政策,对中东地区采取了退缩政策。1993年开始,俄罗斯方面开始寻求与伊拉克关系的缓和,此后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交流逐渐增多。1998年英美发动“沙漠之狐”行动后,伊拉克同俄罗斯达成军火交易协议,俄向伊提供了包括米格-29战斗机在内的1亿英镑的武器装备。针对俄罗斯2003年计划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俄罗斯表示坚决反对。④

人物事件

杜贾尔村案

1982年7月8日,萨达姆访问巴格达北部80公里的杜贾尔村,在访问期间,一些年轻男子发动了暗杀萨达姆的行动,暗杀并未获得成功,萨达姆安全逃生。然而,暗杀发生几小时后,萨达姆的同母异父兄弟巴尔赞·提克里特带领大批军队赶到杜贾尔村,开始大肆抓人,9人被就地处决,148人后来被判处死刑。

萨达姆被捕后在法庭上否认制造了杜贾尔村事件,并继续采取拒绝与法庭合作的态度。他在开庭后质问法官:“你是谁?”萨达姆还说:“我保留伊拉克总统享有的宪法权利,我不承认这个所谓的法庭。”此外,萨达姆拒绝应法官要求正式确认自己的身份。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由于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而被判处绞刑。

镇压库尔德人案

1987年至1988年间,萨达姆政府指责库尔德武装勾结伊朗,袭击伊拉克安全部队,于是展开代号“安法尔行动”的报复措施,清洗库尔德武装以及该国北部与伊朗接壤地区的库尔德居民,并在那里建立“禁区”。根据幸存者回忆,许多库尔德村庄在行动中被夷为平地,无数年轻人失踪。据库尔德人统计,超过10万名库尔德人在这次行动中丧生,数万人被赶出家园。

2006年8月21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开庭审理萨达姆镇压库尔德人一案,他与其他6名前政权高官涉嫌在1980年代末发动安法尔战役,造成约10万库尔德人死亡。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萨达姆有过多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是萨吉达·海拉拉·萨达姆,她是萨达姆的表妹,两人于1958年结婚,育有五个子女,分别是长子乌代·侯赛因、次子库赛和大女儿拉格哈德、二女儿拉娜、三女儿哈拉。第二任妻子名为萨米拉·沙阿班达,她曾担任过伊拉克民航公司的总经理,两人于1985年结婚,育有一子,名为阿里。第三任妻子名为尼达尔·穆罕默德,两人于1994年结婚。第四任妻子名为伊曼·塔瓦卜,她是巴格达大学的高材生,两人于2000年结婚。2002年,萨达姆在巴格达娶了一位名为“加玛玛”的德裔女子。

萨达姆的长子乌代先后在政府部门主管过多项工作,曾掌管过伊拉克准军事组织“萨达姆敢死队”,还被萨达姆授予了中将军衔,一度被内定为萨达姆的接班人,后来乌代在一次暗杀事件中落下终身残疾,因而被萨达姆排斥出权力核心之外。次子库塞在乌代·侯赛因失势后逐渐接替了乌代的权力,后来成为伊拉克国家安全机构的负责人。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乌代和库塞在摩苏尔被美国军队击毙。

生活习惯

萨达姆在伊拉克各地拥有多处私人行宫,从来不在一个行宫里连续住两个晚上,但每个行宫都在运转,以准备他突然到来。萨达姆的食品大多是用飞机运送的,他的食品中有海鲜、牛排和新鲜羊肉,一般牛羊肉都要将肥肉剔掉。另外,他还喜欢吃酸奶、奶酪和橄榄,橄榄都是从戈兰高地采摘的。此外,他在进餐时喜欢喝点酒,不过很有节制。萨达姆喜欢游泳,有自己的专人泳池,在游泳后,跟随萨达姆的理发师会帮他修剪胡须和染黑头发,他用的染发剂来自巴黎,并且每一瓶都要经过严格检查,以保证不含毒素。染发以后,还有人为萨达姆修剪指甲,然后裁缝为他着装,一般他只穿野战服,但鞋底较软,因为他有轻微的关节炎

兴趣爱好

萨达姆阅读兴趣广泛,他喜欢阿拉伯历史和军事史,并推崇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萨达姆本人也发表了不少文艺作品,在出版前,萨达姆会暗中把书分给伊拉克的专业作家征求建议。萨达姆还喜欢看电视,以监督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同时他也喜欢看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萨达姆喜欢电影,他最为欣赏的两部影片是《教父》和《老人与海》。此外,萨达姆还喜欢马,曾为萨达姆当御用马医多年的巴克尔·法鲁克(Buckle Farouk)称,许多阿拉伯和外国政要名流都知道萨达姆的这一爱好,作为礼物送给萨达姆的宝马多达76匹,其中多为极纯正的阿拉伯马,每匹都价值连城,身价不菲。

个人作品

人物评价

萨达姆“说话像朗诵诗”,思路敏捷而有条理。(伊拉克作家贾布拉·易卜拉欣)

“我并不轻易恨一个人。但我恨萨达姆·侯赛因。我认为他是一个言而无信而且内心残忍的人。我心中对他除了恨没有别的。”(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尽管萨达姆是个独裁统治者,没有多少人喜欢他,仇恨他的人也许更多。但他在阿拉伯国家是个有名的政治人物,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是为数不多的敢于跟美国说‘不’、敢于和美国挑战的国家领导人。”(中东问题专家顾正龙

“评价萨达姆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但总体来说,他是‘过大于功’的。曾经的伊拉克富甲一方,但他发动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使伊拉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艰难困境之中。同时,他对国内敌对政党的镇压也是实数罕见的,我们更可以说他是伊拉克国内暴政的直接制造者。”(中国社科院专家余国庆

无论是当权还是失势,萨达姆·侯赛因都称不上一个政治家。他的发迹、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使其“英雄”形象毁誉参半,凭空增添了“无赖”和“暴君”的气质。(新民周刊)

参考资料

从里根到普京:各国领导人秀身材.人民网.2023-08-04

Saddam Hussein.Britannica.2023-08-04

伊前总统萨达姆被处绞刑 同父异母兄弟一道受刑.北方网.2023-08-04

生平篇:从1937年到2006年,萨达姆的一生.中国日报网.2023-08-04

萨达姆生平大事记.北方网.2023-08-04

Saddam.China.org.cn.2023-08-04

一段悲喜人生.重庆晨报.2023-08-04

萨达姆八个月亡命身心俱惫 末路天涯竟是一地洞.中国新闻网.2023-08-04

秦刚就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执行绞刑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2023-08-04

领袖名人的童年生活:萨达姆10岁把握命运[组图].中国经济网.2023-08-04

回顾萨达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日子.中国网.2023-12-23

资料:萨达姆其人其事.北方网.2023-08-04

背景资料:萨达姆与两伊战争.北国网.2023-08-04

背景:伊拉克与周边国家关系之一 伊拉克与伊朗.新华网.2023-08-04

资料:伊拉克经历的两场影响世界格局的战争.人民网.2023-08-04

他为何要入侵科威特?萨达姆·侯赛因的秘密文件之旅.半岛电视台.2023-08-04

08年伊拉克情况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8-04

“倒萨”中的萨达姆.央视网.2023-08-04

美军证实6小时激战打死萨达姆儿子(附二子简介).中国新闻网.2023-12-24

萨达姆被绞死:萨达姆家乡下葬(图).新浪网.2023-12-23

是是非非萨达姆(组图).长沙晚报.2023-08-04

美国入侵伊拉克之罪二十年难消.新华网.2023-08-04

政解|苏莱曼尼之死引发螺旋冲突 美国能全身而退吗?.新京报网.2023-08-04

动荡起伏的两伊关系:30年来两国双边关系大事记.中国新闻网.2023-08-04

伊朗伊拉克关系升温 发布联合声明谴责萨达姆.中国新闻网.2023-08-04

伊朗要求伊拉克务必处死萨达姆 报两伊战争之仇.中国新闻网.2023-08-04

最后遗言 老萨不忘夙敌伊朗.荆楚网.2023-08-04

背景:伊拉克与周边国家关系之二 伊与科威特.新华网.2023-08-16

萨达姆首次就伊1990年入侵科威特向科人民道歉.中国新闻网.2023-08-04

“杜贾尔村”案始末.中国日报网.2023-08-04

萨达姆在法庭上否认制造杜贾尔村惨案(图) .央视网.2023-08-04

萨达姆被伊高等法庭判处绞刑.光明网.2023-08-04

萨达姆安法尔案8月22日进入第二天审讯 .央视网.2023-08-04

伊拉克法庭开审萨达姆镇压库尔德人案.央视网.2023-08-04

《中华文摘》文章:萨达姆的家人哪去了.中国新闻网.2023-08-04

乌代和库塞命丧摩苏尔内幕 别墅主人向美军告密.北京晚报.2023-08-04

萨达姆的奢侈生活.深圳晚报.2023-08-04

主人遭遇厄运 爱马重又受宠.光明网.2023-08-16

领导人爱好面面观:小泉热衷摇滚 萨达姆爱好写作.央视网.2023-08-16

萨达姆被处决十周年,他的最后一部小说要出英文版.澎湃新闻.2023-08-04

两个家族恩怨的了结:老布什坦言对萨达姆只有恨.中国新闻网.2023-08-04

如何评价萨达姆?.法制晚报.2023-08-04

萨达姆的悲哀.新民周刊.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