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环非,1976年出生于沭阳县,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拥有哲学博士学位和博士后资格。

人物经历

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08年入选浙江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13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知识论学会理事,浙江省哲学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

学习简历:

1998.9-2001.3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5.3-2008.6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2010.3-2013.4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2.6-2012.7 美国Calvin College 访学。

2013.6-2014.6 美国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哲学系访学。

先后在外资企业、银行从事管理工作数年及中国美术学院教学。

研究方向

科学哲学、当代知识论、应用伦理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等。

主要贡献

研究项目

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

译著或编著

《认知科学的哲学应用》(Philosophical 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Alvin Goldman 著,方环非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知识之路:可靠主义的视野》,方环非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当代西方哲学思潮》,方环非、郑祥福冯昊青、张小琴 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西方思想经典选读》(A Selected Reading from Western Classics),乔国强何辉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4月,参与编注。

《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丛杭青 沈宝基等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参与翻译。

《高等教育成本管理论》,陈敬良等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参与撰写。

发表论文

《反实证主义的自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月26日。

《范例,德性与道德实践》,厦门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的重构——一个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6期。

《新马克思主义的城市空间构想》,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20日。

《阿尔都塞与维特根斯坦:意识形态与语言的治疗性分析》(译文),P.卡兹玛奇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5期。

《大数据:历史、范式与认识论伦理》,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批判与困境——兼论作为解决策略的关怀伦理》,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范例及其道德认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14日。

《知识基础的追问:为何笛卡尔与基础主义皆陷入困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第3期。

《知识与人类的旨趣:一个普遍的视角》(译文), J. 尤尔根·哈贝马斯,世界哲学, 2015第2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版2015年第5期转载)

《阴谋论的认识论审视》,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直觉、自然主义与认识论——H.科恩布里斯教授访谈》,世界哲学,2014年第4期。

《扎格泽博斯基的德性知识论:问题与前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年第4期。

《科恩布里斯用实在论祛魅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26日。

《关怀伦理: 道德冷漠的可能解决方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科学版),2014年第1期。

《塞涅卡宗教倾向的伦理学及其意义》,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求真主义:知识、真与实践》,哲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内在的相容与张力——论以赛亚。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6期。

《知识、知识论与怀疑主义》,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13年12月)。

《认知、伦理与世界观——认识论视域中的阴谋理论》,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视角转换中的社会可靠主义》,哲学研究,2012年第3期。

《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践观及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碎片的道德——后现代伦理透视》,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谣言的认识论新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14日,被光明网等媒体转载。

《可靠主义的普遍性难题与出路》,哲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论知识学视野下的怀特海内省理论》,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对立抑或融合的选择——也论确证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25卷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科技哲学”版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坚持传统抑或走向改良——当代可靠主义述评》,哲学动态,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

《\u003c老子\u003e管理思想探微》,人才开发,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版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认知障碍的教育学意义》,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第3期。

《改良的可靠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23卷第10期。

《知识论中的“回溯问题”与“确证”的回应》,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29卷第4期。

《论知识管理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因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卷第2期。

《论管理伦理中的公正性认知与人力资源的效用》,科技与管理,2006年8卷第3期。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天人合一”视角——溯源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学术前沿,2006年49卷第1期。

《优先权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从默顿的“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理论说开去》,科学研究,2005年23卷增刊。

《和谐社会的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化视角》,上海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27卷第3期。

《论儒家的“仁学”思想与中国古代德育教育基本框架》,上海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23卷第1期。

获奖记录

1、《知识之路:可靠主义的视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荣获浙江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扎格泽博斯基的德性知识论:问题与前景》,原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年第4期,荣获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对立抑或融合的选择——也论确证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原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3期,荣获浙江省金华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