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英语:Xiamen University,缩写:XMU),简称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主校区),成立于1921年,由中国著名爱国企业家陈嘉庚先生创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先后经历过私立和国立两个阶段。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高校,省部市共建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926年,厦门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同期开始向全国公开招收国学研究院研究生两名,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1937年,厦门大学改为国立。1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确立厦门大学为全国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56年,厦门大学成立华侨函授部,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海外教育机构之一。至1960年,海外函授生达3676人,遍布21个国家。1963年,被列为当时中国26所国家部属重点大学之一。1995年,厦门大学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预审,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厦门大学共计拥有四个校区,分别是思明校区(主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校区,总计占地9700余亩,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35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及17个研究院,拥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职教师近3000人,两院院士35人;在校生4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00余人。学科体系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5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9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厦门大学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24名,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62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151-200名。

学校历史

私立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正式成立于1921年4月6日,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校址为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建校初期,陈嘉庚先后聘请邓萃英、林文庆为校长,通过建设,厦门大学成为了一所包含文、理、法、商、教育五个学院21个系的多学科大学。

1921建校之初,厦门大学即设立生物海洋学科,对中国山海资源进行开发保护;1922年,设立植物、动物两科,并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来校执教。1923年,厦门正式设立化学系;

1926年10月10日,厦门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国学院聘请了林语堂、鲁迅、沈兼士、顾颉刚等当时中国国学界名士。同期,厦门大学开始向全国公开招收国学研究院研究生两名,由此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

国立厦门大学

1937年,陈嘉庚因无力继续厦大办学将厦门大学无条件捐赠给国家。同年7月1日,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1937年9月,受日军侵华战争影响,厦门遭日军袭击,厦门大学被迫迁至闽西山城长汀县办学,成为当时离战区最近的国立大学;内迁长汀期间,学校面对经费不足压力,努力开源节流,加强学科建设;1938年8月,设立土木工程系,1940年秋,设立机电工程系,1944年,增设航空工程系。

1940年初,根据福建教育厅的意见,国民政府将新办的福建大学并入在长汀办学的厦门大学,同期就改名为“福建大学”一事产生争议,同年四月,陈嘉庚就此提出三点批驳理由,得到当局批复,此事作罢。

1945年12月,厦门大学在厦门鼓浪屿复课,成为在收复沦陷区上课的全国最早的大学。复员厦门市期间,学校对院系及学科设置进行了调整,增设海洋学院;商学院增设国际贸易学系;将理工学院分设为理学院、工学院;将机电学系分为机械、电机两个系;文学院复办外国语文学系。全校发展为五个学院十八个系,形成了文、理、工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格局。1946年7月,厦门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1947年5月,厦门大学成立历史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后的厦大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1950年5月,王亚南教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厦门大学校长。1952年7月,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成立,张玉麟担任首任厦大党委书记;同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确立厦门大学为全国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1963年9月,厦门大学被列为当时中国26所国家部属重点大学之一。

1956年10月1日,厦门大学成立华侨函授部,函授部是中国国高校最早设立的海外教育机构之一。华侨函授部主要培养东南亚华侨教师,先后设立数学、物理、化学和中文、中医五个专业。至1960年,海外函授生达3676人,遍布21个国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大学与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多次开展共建项目;1983年8月,厦门大学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合办厦大艺术教育学院和政法学院;1993年3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发动外贸企业支持厦门大学办学活动;1994年5月,国家教委与厦门市政府签订共建厦门大学和厦大工学院的协议书,厦门大学成为第一批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实施”共建“的直属高校;1996年。福建省与厦门大学共建海洋与环境学院。

1978年,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制度恢复;1981年,厦门大学招收了首届博士研究生;1986年4月,厦门大学获国家教委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4月,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挂牌。

1995年,厦门市大学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预审,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行列;2001年,厦门大学进入“985工程“高校行列;2015年10月,厦门大学响应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不断完善内部制度,系统规划,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新世纪的厦大

2001年4月,厦门大学举办漳州校区奠基仪式,2003年漳州校区投入使用;2011年4月厦门大学举办翔安区校区奠基仪式,2012年翔安校区投入使用。

2012年11月,受马来西亚提出的建校邀请,厦门大学积极推进马来西亚分校的建设,成为中国首个在国外建设分校的大学。2015年4月,学校整合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和自动化系等学科组建成立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2016年2月22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举办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办学;马来西亚分校位于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校园占地150英亩,首期计划设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与环境、经济与管理、中国语言与文化、医学共五个学院。

2017年2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8月,被确定为“十三五”期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文公布,依托厦门大学建设国家天元数学东南中心。

2019年3月,学校整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人口研究所、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人类学研究所组建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12月,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合办的“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2022年,厦门大学将原人文学院下设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系调整为学校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中国语言文学系、哲学系分别“独立”,历史系变为“厦大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成立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下设历史学系、考古学系。

2023年11月26日,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12月,发起成立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联盟。

2024年3月,厦门大学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运动训练本科专业; 3月9日,厦门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4月,厦门大学首个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厦门市大学下设电影学院、人文学院、新闻转播学院、外交学院、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等共计6个学部、35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包含10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

学院与专业设置

注:以上数据来源,截至2023年10月

全校共有104个本科专业(四年制97个,五年制7个,带“★”号标志的专业为五年制);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学院)、艺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方向)专业、经济学院的保险学专业、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医学院的护理学专业2023年暂未招生。非新高考省份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与医学类)大类,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4个专业;新高考“3+1+2”模式省份设置理科试验班(生命科学与医学类)大类,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基础医学3个专业。

附属学校与医院

截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拥有6所附属学校及11所附属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设有博士后流动站3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8个;同时设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

截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2015年,厦门大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1%,全球第100强;截至2016年1月,厦门大学共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教学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4门课程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已先后为国家输送了50多万名优秀人才。现有在校学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博士研究生5700余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2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8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1个专业(1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6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7个专业(类)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学校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46名教师入选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12月,厦门大学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74%。厦门大学共有两院院士15人(含双聘1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84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254人次;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已与境外270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4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牵头发起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校贯彻落实中央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第一家园”,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42所附属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2013年9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获批建设,成为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由中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校园、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办学的海外分校,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3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专业、6个博士专业,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校生71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现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研发中心1个。

厦门大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入选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学校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唯一入选高校。现学校有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以上表格资料来源于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厦门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1年,总面积10.3万平方米,其中思明校区拥有一座2.6万平方米的总馆,另有法学、艺术、经济与管理、海韵学生公寓4个分馆;翔安校区拥有面积达7.3万平方米的德旺图书馆。总分馆之间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截至2023年12月,馆藏总量达1416万册。其中,纸本馆藏约486万册,电子馆藏约930万册,数据库计193个。纸本馆藏涵盖各个领域,哲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文献尤其丰富,在东南亚和台湾研究的资料建设方面颇具优势。馆内还藏有大量古籍线装书、缩微平片等资源,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厦门大学图书馆服务辐射至全国高校,参与图书馆馆际资源共建共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主要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学科中心馆,福建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此外,与国内外多家大学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和出版物交换关系,是环太平洋研究图书馆联盟(PRRLA)成员馆。教育部在此设有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此设有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厦门大学传习所,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授牌机构。

学术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26年创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厦门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是我国自然科学学术论文期刊。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所刊载的论文分三大类型:(1)“综述”,报道某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2)“研究论文”,刊载理工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3)“研究简报”,刊载内容新颖、实用(或阶段性)的成果。自1926年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校内外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后,办刊质量得到迅速提升。1994年以来,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居全国综合类高校前列,先后被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为刊源,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厦门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厦门大学学报》的前身为《厦门大学季刊》,创办于1926年4月。1931年12月,《厦门大学学报》正式创刊,是“以介绍世界学术,发表研究成果为宗旨”的学术刊物。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学报》于1952年7月复刊,成为解放后全国最早复办的大学学报之一。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0年版)的数据,2009年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总被引3122频次,复合影响因子1.692,位居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第7位。2018年总被引频次3291次,复合影响因子1.592,位居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的第8位。此外,根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文科学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2001-2006年做的统计报告,本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转率在全国文科学报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转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本刊先后被选为全国各种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种评估系统的来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南京大学)等。在各类期刊评比中,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全国高校文科学术期刊评优中均获得最高奖项,多次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获评“福建省十佳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王亚南于1958年提议创办,经试刊一年后由中宣部批准在1959年正式创刊。先后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1998)、《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2008)、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2014)。2021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由傅衣凌教授创办于1982年,是当时全国惟一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经济史学术季刊,也是目前国内经济史学界最负盛名的两大刊物之一。本刊为季刊,每期112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5-1023/F。

科研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逐年增多,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108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0.88亿元,由厦门大学牵头的“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认定,取得一批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截至2023年1月,厦门大学人文社科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学术论文,230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截至2023年1月,厦门大学理工医科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40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七五”以来,厦门大学人文社科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3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13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总数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第七名和第六名;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695项,其中,“十二五”期间教有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日立项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名:福建省社科规划项日995项,厦门市社科规刘项日144项(2006年以来)。此外还承担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3219项。

成果奖励

参考资料:

论文著作

参考资料:

专利技术

厦门大学专利技术申请数量由2016年的713件上升到2021年的1210件;授权数量由2016年的528件上升到2021年的897件。

学校排行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厦门大学位列第362名。

2024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厦门大学位列第392名。

2023年,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厦门大学位列第422位,在中国内地⾼校中名列第22位。

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23年,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厦门大学位列第151-200名。

2022年,在软科世界⼤学学术排名中,厦门大学名列第151-200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2022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大学位列第26名。

2023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大学位列第24名。

2024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大学位列第24名。

2025年,在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厦门大学位列第24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2024年,在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厦门大学位列第301-350名。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

厦门大学校徽是林文庆任厦门大学校长时设计制作的:大圆内上方是繁体的“厦门大学”,下方是拉丁文的“厦门大学”;小圆内部的三颗五角星代表着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三才”,也就是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小圆内的城墙和城门是厦门的标志,同时寓意大学敞开门户;小圆内的“止于至善”是厦门大学的办学目标,也是厦门大学的校训。

学校校训

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学校精神

"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味着永远执着追求,永不歇止,蕴含着雄健浩然之气,体现了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和气概。

学校校歌

厦门大学校歌为《厦门大学校歌》,由郑贞文作词,赵元任作曲。

学院院徽

学校校区

思明校区(主校区)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学校占地约2500多亩,两边分别是南普陀寺和海滨。建筑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翔安校区

翔安校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南路4221号;是厦门大学最大的校区,总计占地3654亩。

漳州校区

漳州校区位于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滨大道300号;三面环山、东向大海,与思明校区隔海相望。校区于2001年4月6日开工建设,2003年9月投入使用。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南郊雪兰莪州雪邦沙叻丁宜。由厦大全资设立,是厦大的海外直属分校,该校区占地900亩,总建筑面积为47万平方米,是马来西亚建设标准最高的校园,被央媒誉为“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该分校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3个国家和地区。

校园环境

嘉庚楼群

以陈嘉庚先生的姓名命名。该楼为厦门大学建筑系师生自主完成设计,由五个连在一起的楼组成。嘉庚楼群采取了西式的风格,颂恩楼通过对称表现出壮观雄伟,楼下圆柱上书有校训。楼群位于芙蓉湖畔,景色秀丽,是厦门大学的标志建筑之一。

鲁迅纪念馆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是目前国内唯一设在高校的鲁迅纪念馆。初设于厦门大学集美楼二楼,原鲁迅先生任教时居住的房间。截至2023年4月,纪念馆有5个展室,第一室简要回顾鲁迅的人生轨迹及思想历程;第二室陈列鲁迅在厦门市时的历史文物资料;第三室是“鲁迅与许广平”专题展览;第四室为各界人士参观纪念室;第五室为鲁迅故居,室内摆设按鲁迅当年居住时的原貌布置。

厦门大学图书馆

厦门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1年,总面积10.3万平方米,其中思明校区拥有一座2.6万平方米的总馆,另有法学、艺术、经济与管理、海韵学生公寓4个分馆;翔安校区拥有面积达7.3万平方米的德旺图书馆。总分馆之间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杰出校友

学术界

企业界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福建厦门市民反映称,已启用四年时间的厦门大学访客中心,所处地块本是教育科研划拨用地,却在地下建了上百个商铺对外招租。

厦大访客中心建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演武运动场下面,地下共三层,整体采用“下沉式”设计。B3层全部为停车场;B1和B2层中间区域为停车场,四周为访客中心的商业街区。厦大访客中心是一个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据厦门大学官网介绍,厦大访客中心于2020年元旦正式投入使用。它和地下停车场都建在厦大演武运动场的地下,共三层,深度达17.5米。1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包含地下停车场7万平方米,访客中心近3万平方米。所有厦门大学预约参观人员统一由访客中心进入校园。除用于游客统一入校通道外,厦大访客中心内的建筑空间主要为商业店铺,类型以餐饮居多,也有美容美发、酒吧、数码、校园文创、咖啡休闲、健身房等业态,还有美甲、纹身、维修等流动摊位。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到的相关审批文件,该项目位于划拨的厦门大学校园用地范围内,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直属分局的相关文件还提到,截至3月27日,建设单位尚未向我局申请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无法核实该项目是否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复要求进行建设。

2024年3月28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瑞全回应称市局要对该项目进行实地调查,拿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厦门大学也回应称学校已会同相关单位启动规划验收的申报工作。下一步,学校将加快推进项目规划验收,进一步优化完善该项目的建筑功能和空间布局,更好地服务师生学习生活。

参考资料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2023-05-04

厦门大学2023年本科招生章程.厦门大学招生网.2024-05-27

厦门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厦门大学教务处.2024-05-16

学校简介.厦门大学.2024-05-09

现任领导.厦门大学.2024-04-16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2024-06-06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软科.2024-05-08

厦门大学重点学科一览表.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025-03-05

厦门大学2022年本科专业设置.厦门大学教务处.2023-05-04

厦门大学章程.厦门大学.2024-05-09

厦门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目录(2023年).厦门大学信息公开网.2025-03-05

两院院士.厦门大学人事处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04

厦门大学网上展馆三.厦门大学网上展馆.2023-05-04

我校获“111计划”首批建设项目立项.厦门大学新闻网.2024-05-27

教育部办公厅 中央政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名单的通知.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2024-05-27

我校9个工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厦门大学新闻网.2024-05-27

展厅展示 >> 校史展览馆 >> 第一展厅.厦门大学网上展馆.2023-05-04

厦门大学网上展馆二.厦门大学网上展馆.2023-05-04

厦门大学网上展馆五.厦门大学网上展馆.2023-05-04

厦门大学网上展馆四.厦门大学网上展馆.2023-05-04

厦门电视台:厦大成立航空航天学院 顶尖航空引擎专家任首任院长.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厦门大学网上展馆六.厦门大学网上展馆.2023-05-04

我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我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我校六项目获教育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认定”.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所高校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新华网-人民网.2024-05-27

9所双一流高校获国防科工局共建,共建名单增至50所.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024-05-27

我校获批建设“国家天元数学东南中心”.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福建日报:厦门大学成立社会与人类学院.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获批.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厦门日报:厦大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揭牌成立.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厦门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打造中国东南国际传播研究学术高地.中国新闻网.2024-01-19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联盟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4-05-27

厦门日报:5所在厦高校增加8个本科专业.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厦门电视台:[厦视新闻] 厦门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福建日报:厦门大学首个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揭牌.厦门大学新闻.2024-05-27

厦门大学2024年专业设置.厦门大学教务处.2025-03-05

厦门大学2023年专业设置.厦门大学教务处.2024-04-16

组织机构-附属单位.厦门大学.2024-05-27

厦门大学2024年博士后招收启事.厦门大学博士后.2024-05-27

学校简介.厦门大学招生网.2023-05-04

厦门大学2022年博士后招收启事.厦门大学博士后.2023-05-04

厦门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学科目录.厦门大学信息公开网.2023-05-04

厦门大学4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厦门大学招生网.2023-05-04

我校26个专业入选第三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厦门大学招生网.2023-05-04

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再添两席.厦门大学招生网.2023-05-04

厦门大学44门“金课”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厦门大学新闻网.2023-05-04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04

标 题: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 发文机关: 教育部.中国政府网.2023-05-04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04

关于公布2021年厦门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023-05-04

课程建设.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2023-05-04

数学科学学院精品课程名单.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3-05-04

关于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推荐名单公示的通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023-05-04

师资队伍.厦门大学.2024-04-17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人事处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04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厦门大学人事处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0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人事处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04

国家级教学名师.厦门大学人事处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04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厦门大学人事处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2023-05-04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人事处.2023-05-04

学术科研.厦门大学.2023-05-04

国家级平台.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处.2024-05-27

部级平台.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处.2024-05-27

省级平台.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处.2024-05-27

关于我们.厦门大学图书馆.2023-05-04

学报简介.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5-04

期刊简介.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23-05-04

期刊介绍.中国经济问题.2023-05-04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简介.中国知网.2023-05-04

厦门大学2023年度成果汇总.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处 .2024-05-27

论文著作.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处.2024-05-27

专利技术.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处 .2024-05-27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4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4-04-03

QS世界大学排名.qschina.2023-05-04

厦门大学跻身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200强!.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4

厦门大学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2024-06-07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08

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2024-10-18

学校标识.厦门大学.2023-05-04

学院院徽.厦门大学.2024-05-27

校区介绍.厦门大学漳州校区.2023-05-04

嘉庚楼群.厦门大学新闻网.2023-05-04

厦门大学网上展馆鲁迅纪念馆.厦门大学网上展馆.2023-05-04

张荣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宗益任厦门大学校长.今日头条.2023-06-21

历任领导.厦门大学.2023-05-04

药学院张晓坤郑立谋喜获“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厦门大学新闻.2023-05-04

海西晨报:在实干有为中激扬巾帼之志.厦门大学新闻网.2023-05-04

厦门日报:八栋新落成大楼昨由捐赠者命名.厦门大学新闻网.2023-05-04

经济学院就业赋能站启动“企明星计划”.厦门大学新闻网.2023-05-04

厦门大学被指利用教育科研用地建百个商铺.央广网.2024-03-27

厦门大学回应教育科研用地建百个商铺:将优化完善项目功能和空间布局.央广网.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