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 priset,英语:Nobel Prize)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cs)、诺贝尔化学奖(Nobel Prize in 化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诺贝尔文学奖(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和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1969年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及经济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上六种奖项通常会在每年10月公布,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举办颁奖典礼,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授奖仪式。
诺贝尔奖1901年开始首次颁奖仪式。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德国记者奥西埃茨基,开创了此奖“干涉内政”的先例;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设立经济学奖,此后再无增设奖项;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禁止向已知的过世者追授诺奖;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对疟疾治疗的新发现”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20年,诺贝尔的颁奖仪式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改由线上举行,并于同年将诺奖奖金增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美元)。
2024年10月7日至14日,2024年诺贝尔奖逐步揭晓。1901年至2024年间,诺贝尔奖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央行经济科学奖共颁发了627次,颁发给了1012个人和组织,由于有些人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共有976名个人和28个组织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见证了为科学界带来重大变革的各领域研究成果和为人类创造伟大精神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全球性的表彰仪式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文明的进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项。心理学家伯顿·费尔德曼评价诺奖已经成为权威的化身和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奖项历史
奖项设立
设立人
诺贝尔奖的设立人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于1833年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在炸药行业颇有建树的诺贝尔家族中的一员。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炸药”,即硝酸甘油炸药;1887年,诺贝尔又发明了无烟火药,也是无烟线状火药的前身。在炸药方面的贡献使得诺贝尔在化学史、科学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也令他成为19世纪70年代时欧洲最著名的巨富之一。
遗嘱实施
1895 年 11 月 27 日,年迈的诺贝尔在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署了他的第三份也是最后一份遗嘱。他遗嘱中规定,他的全部剩余财产应用于“向那些在过去一年中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颁发奖品”,授予物理奖和化学奖的责任交给瑞典科学院,授予生理或医学奖的责任交给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将领发文学奖的职责交给瑞典文学院,而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五人委员会选出;并打消了将大量遗产分赠亲友的决定。当诺贝尔去世后打开并宣读遗嘱时,遗嘱在瑞典和国际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遗嘱由两名瑞典土木工程师鲁道夫·利耶奎斯特和拉格纳·索尔曼执行,但各界依旧对其法律性和实施产生怀疑。同时,诺贝尔的遗产分散在多个国家,各国家不同的遗嘱法也令其执行难度大大增加。但经两个执行人的不懈的努力,这份遗嘱最终得以实施。
成立基金会
1900年,瑞典国王在瑞典议会上宣布成立诺贝尔基金会。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选出的董事在1900年9月27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并选出由董事会监管的管理理事会,负责基金会的基金和盈利的管理。基金会的工作按照一定的实施章程运转。该章程规定,诺贝尔基金会的组织机构包括:
1. 诺贝尔基金会及其理事会和董事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2. 瑞典皇家科学院、皇家卡罗林斯卡学院、瑞典文学院和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委员会等四个诺贝尔领发机构作为诺贝尔奖项的颁发机构;
3. 由每个颁发机构设立的五个分别负责各个奖项事务的诺贝尔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并由所属机构指定任命委员。每个委员会可以召集所属奖项相关的专家进行推荐和评议的工作,并负责为相应的奖项颁发机构进行筹备工作和提供咨询意见;
4. 由每个奖项颁发机构设立的四个诺贝尔学会作为方便诺贝尔奖颁发的执行与相关调查的进行,以及督促完成基金会的决定的机构。这些学会下设了不同的分支机构,如自然科学院诺贝尔学会下设物理学部和化学部,卡罗林斯卡学院诺贝尔学会下设生物化学学部、生理神经学部和细胞研究与遗传学学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学会下设诺贝尔现代文学图书馆,挪威诺贝尔学会下设关于和平与国际关系方面书籍的图书馆。
诺贝尔基金会的主要职责是妥善运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产,确保诺贝尔奖的财务稳定与可持续性。基金会支持并保障颁奖机构在评选获奖者过程中的独立性,使其能够不受资金压力或外界干扰。此外,基金会还负责管理和拓展诺贝尔奖品牌及其无形资产,历经百余年的积淀,为这一著名奖项的地位赋予更多的权威与认可。同时,诺贝尔基金会还致力于维护整个诺贝尔组织的共同利益。
自此以后,诺贝尔奖走向了更加正规化的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为了激发和传播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已经开展了一些外展活动。
历史沿革
首届颁奖
1901年10月,诺贝尔奖进行了首次颁奖,物理学奖的获奖人为发现伦琴射线的威廉·伦琴,化学奖的获奖人为发现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的范霍夫,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人为成功研究出白喉的血清疗法的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文学奖的获奖人为法国现代诗人苏利·普吕多姆,和平奖的获奖人为让·亨利·杜南和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奖变动
1905年,因挪威解除与瑞典的联盟关系,和平奖的章程进行了重写:和平奖委员会仍然由挪威议会选出,但会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运作,不再将其决定提交给议会或诺贝尔基金会批准。
一战二战期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弗里茨·哈伯因固定氮而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19年颁发),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令无数人死于毒气,一些科学家对哈伯的获奖资格提出疑问。期间由于战争原因,物理学奖在1916年,化学奖在1916、191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在1915、1916、1917、1918年,文学奖在1914、1918年,和平奖在1914、1915、1916、1918年均未颁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1-1945年),诺贝尔和平奖于1936年被授予德国反战主义记者卡尔·冯·奥西埃茨基(Carl von Ossietzky),希特勒认为颁发给卡尔·奥西茨基的和平奖是一种侮辱,不允许奥西埃茨基本人去奥斯陆领奖,并于1937年颁布法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和平奖颁发给政治犯,开创了此奖“干涉内政”的先例。此后,阿道夫·希特勒又禁止三位德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库恩、阿道夫·布特南特和格哈德·多马克接受诺贝尔奖,这三位获得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但也因此未获得奖金。此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1939年未颁发和平奖,1940-1942年未颁发奖项,1943年未颁发文学与和平奖。
颁奖/宴会地点变动
1926年,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建成,成为了颁发诺贝尔奖的新舞台,在此之前(1901年-1925年)在旧的瑞典皇家音乐学院举行;1930年起,宴会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此前则在斯德哥尔摩大酒店(the Grand Hotel)举行。
增加经济学奖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在成立300周年设立了一项新的奖金,命名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因其颁发条件与诺贝尔奖完全一致也被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科学院的诺奖委员会评估并确认出最终获奖者,奖金由该银行永久承担。
首次拒绝领奖
1973年,诺贝尔委员会因当时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黎德寿与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谈判达成越南停火而将和平奖颁发予二人,但黎德寿因后者违反了停战协议而拒绝领奖,成为第一位真正拒绝诺贝尔奖的获奖者。
禁止追授过世者
1974年,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规定禁止向已知的过世者追授诺奖。在此之前,若被授予获奖者亡故,其诺奖奖金、金质奖章和奖状可由其法定继承人代为领取并处置。诺贝尔奖只被追授过两次:达戈·哈马舍尔德(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和埃利克·卡尔费尔德(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
新增奖项未遂
1979年,瑞典集邮家雅各布·冯·乌克斯库尔(Jakob von Uexkull)希望能复制“经济学奖”旧例,增加两个诺贝尔奖项:环境奖和贫困奖,被诺贝尔基金会拒绝。1980年,冯·乌克斯库尔由此创立了“正确生活方式奖(The Right Livelihood)”,或称"另类诺贝尔奖(Alternative Nobel Prize)"。
中国学者获奖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对疟疾治疗的新发现”,与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文学院性丑闻
2018年5月4日,由于性丑闻风波影响,瑞典文学院宣布将不会在2018年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并决定将该奖项保留至2019年一同颁发。
疫情影响与奖金变动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取消原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获奖者将不会按惯例被邀请至斯德哥尔摩,而是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同年9月24日,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1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万美元),至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美元)。2023年,诺贝尔奖金额定为每届诺贝尔奖1100万瑞典克朗。
最新进展
2023年10月,诺贝尔奖进行奖项颁发,其中: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吕利耶因“建造超短光脉冲获奖而使深入研究电子成为了可能”而获得物理学奖;考里科·卡塔林和德鲁·魏斯曼因“在核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使得开发有效的针对COVID-19的mRNA疫苗成为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蒙吉·巴文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因“对量子点的发现与合成”获得化学奖;挪威籍作家、诗人、剧作家乔恩·福斯(也译作乔恩·福斯)获得文学奖;伊朗女记者纳尔吉斯·穆罕默迪获得和平奖;克劳迪娅·戈尔丁因“对促进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理解的研究”获得经济学奖。
2024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于同年10月揭晓。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授予2位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鲁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10月8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J. Hopfield)和多伦多大学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 Hinton)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为推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10月9日,大卫·贝克(David Baker)、戴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江珀(John M.Jumper)获得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计算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10月10日,韩江(朝鲜语:한강,英语:Han Kang)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日本原子弹氢弹爆炸受害者团体协会获得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表彰他们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所做的努力,以及不断通过亲历者的证词向世界表明绝不能再次使用核武器的举动。10月14日,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詹姆斯·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获得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他们研究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繁荣。
奖项概况
设立宗旨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奖项类型
定位及标准
诺贝尔奖的定位旨在表彰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和平或经济领域获得成就突出的人或组织,以激励全球各界投入更多精力并取得更丰富成果,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文明的进步。诺奖并非是终身成就奖,这也促使全球范围内科学思想的传播与科学方法的普及,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从而使具备科学素养的人群得以不断壮大、成长。
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唯一标准是成就价值的大小。
评选流程
时间安排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诺贝尔奖评委会开始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诺贝尔奖委员会和机构通常在每年10月的第一周宣布获奖者的名字。12月10日,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诺奖颁奖仪式。
提名推荐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爱奇艺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评选考核
诺贝尔奖的评选原则遵照诺贝尔生前的遗嘱,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对于诺奖的评选结果,文学委员会会将建议直接提交给瑞典文学院;在科学方面(如物理),物理学委员会首先将其决定提交给科学院的物理学部分,然后将投票结果提交给科学院全体成员进行全体会议批准,其他科学亦然。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评选机构
瑞典皇家科学院
该学院成立于1739年。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一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自1969年以来,该学院还颁发了瑞典央行经济科学奖,以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学院成员资格是对成功研究成果的独家认可。学院任命诺贝尔委员会(工作机构)的成员,任期三年。
卡罗林斯卡学院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直由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大会颁发。诺贝尔大会有50名有投票权的成员,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医学教授组成。其工作机构是诺贝尔委员会,从其成员中选出,任期三年。
瑞典文学院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一直由瑞典文学院颁发。瑞典文学院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于1786年创立。学院由18名成员组成,任期为终身。该学院现任成员包括杰出的瑞典作家,语言学家,文学学者,历史学家和法学家。其工作机构是诺贝尔委员会,从其成员中选出,任期三年。有资格获得提名的有学院成员、其他有类似职责的学院和社区成员、文学和语言学学科教授、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代表本国文学创作的作家组织主席。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和平奖一直由诺贝尔奖委员会颁发。和平奖与其他奖项有两处不同:第一,和平奖可授予个人,也可授予机构;第二,和平奖的评审和颁发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而不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研究所主任盖尔·伦德斯塔德(Geir Lundestad)认为,诺贝尔考虑到1905年之前挪威与瑞典联合,又受到19世纪90年代著名的和平活动家比昂斯滕·比昂松(Bjørnstjerne Bjørnson)的影响,以挪威比瑞典更倾向于和平和民主为由将和平奖的颁发交予诺贝尔奖委员会。
瑞典央行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央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于1968年,正值瑞典央行成立300周年之际,而奖项颁发时间、地点等内容基本与科学类奖项相同。
荣誉奖励
证书
每一个诺奖证书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作品,其尺寸为23x35厘米,证书左侧是一幅图画,该图通常以年度主题为特征;右侧是获奖者的姓名,并附有对其成就的说明。文学奖证书是写在羊皮纸上的,这种对皮革的特殊处理技术与中世纪的图书插画家相同。其他奖项的证书则是用特别订购的手工纸制作。除了和平奖,各奖项的证书都书写了评选机构决定颁发予的获奖人姓名及颁奖原因的引文。
证书是放在由山羊皮制成的皮革活页夹上,物理学证书的皮革封面为蓝色,化学和生理学或医学是红色,经济学和文学是棕色。此外,证书和放置证书的盒子上还有书法家为每一位获奖人设计的金色花押字。证书盒是由灰色编织纸板制成的外壳和猪皮绒皮内衬组成。诺贝尔奖委员会负责设计颁发给和平奖获得者的证书,从1990年开始,和平奖证书都是根据每位获奖者单独设计的。
奖金
在颁奖典礼上,获奖者会得到一份注明奖金数额的文件。根据诺贝尔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每年的奖金数额可能会有所不同。奖金具体金额会因为诺贝尔基金会当年的收入而变动。多于一位获奖者的情况下,奖金会平分,或是其中一人得一半,另外二人各得四分之一。如果当年没有获奖者,则奖金保留至下一年。
1900年,诺贝尔基金会成立,最初的资金为3100万瑞典克朗(今天约17.94亿瑞典克朗)。该笔资金用于投资,投资收入将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前一年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从首届开始,诺奖的单项奖金整体上呈递增态势:1901年15万克朗,1980年100万克朗,1991年600万克朗,2000年900万克朗,2001年1000万克朗。如果单人获奖,那么他就独自拥有全部奖金,比如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独享了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750万人民币;如果是两人共享一个奖项,则获奖者平分全部奖金;如果是三人得奖,奖金则按照2:1:1的比例分配。比如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获得了400万瑞典克朗,另外两位科学家平分剩下的400万。2022年诺贝尔奖单项奖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2023年提高为1100万瑞典克朗。
奖章
1901年获奖者似乎每人都获得了一枚"临时"奖章——一枚印有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肖像的奖章作为纪念品,而"真正的"奖牌由瑞典雕塑家和雕刻师埃里克·林德伯格设计,在1902年9月才完成并确认。初期的诺贝尔奖章约重270克,内含黄金,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图案。不同早期的诺贝尔奖章用23K金制成,金含量是大约96%。到1980年,奖章变成了18K金,外镀24K金的镀层,重量降为175克。
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
物理学奖、化学的奖章背面图案为:代表着自然伊西斯女神从云层中出现,怀里抱着丰饶之角(Cornucopia),右边的是科学女神,正掀开伊西丝的面纱。在西方文化中,“掀开伊西斯的面纱”指代破解神秘现象的科学研究。奖章上的铭文是:Inventas vitam iuvat excoluisse per artes,即通过发现的艺术改善(人类)生活是有益的——这些话改编自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第6卷第663行:Inventas aut qui vitam excoluere per artes。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刻在数字下方的铭牌上,文字“REG. ACAD. SCIENT.SUEC“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章背面为:代表医学者的人在膝盖上拿着一本打开的书,收集从岩石中涌出的水,为生病的女孩解渴。铭文与物理学、化学奖章相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刻在数字下方的铭牌上,文字“REG. UNIVERSITAS MED. CHIR. CAROL.”代表卡罗林斯卡学院。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奖章背面图案为:一个坐在月桂树下的年轻人,他着迷,听并写下缪斯女神的歌。铭文与物理学、化学奖章相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刻在数字下方的铭牌上,文字“ACAD. SUEC.”代表瑞典文学院。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的奖章与其他奖章相比,正面的诺贝尔人物形象略有不同,他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被移到了奖章边缘处。背面的图案则是三个人互相搭在对方肩膀上,展现着兄弟一样的友情。奖章上的铭文为“为了人类的和平与兄弟情谊”。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章由瑞典艺术家和雕塑家贡沃尔·斯文森·伦德奎斯特(Gunvor Svensson-Lundqvist)设计,与根据诺贝尔遗嘱设立的五个奖项的奖章有所区别。正面诺贝尔头像下面有两个交叉的丰饶之角,边缘环绕文字字样是“瑞典皇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968年”(Sveriges Riksbank till Alfred Nobels Minne 1968)。奖章背面为象征着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会徽,边缘刻有获奖者的名字。
颁奖典礼
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在每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和文学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和平奖则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由于诺贝尔是于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这一有特殊意义的做法一直沿袭下来。每年出席颁奖仪式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同样是为表达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 。在颁奖典礼上,除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颁奖、挪威国王监礼外,其他奖项均由瑞典国王亲自授予,每位得主会获颁发一份证书、一枚奖章和一份记载有奖金金额的文件。
历届得主
1901年-1968年
按照诺贝尔先生的遗嘱,最初的诺奖共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及诺贝尔和平奖。
1969年-2024年
1969年起,诺贝尔奖在历年的五项颁奖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学奖。
数据统计
奖项统计
具体统计
影响意义
诺贝尔奖从1901年至2022年间,已经颁奖共计615次,其旨在授予“那些在前一年中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获奖发现包括X射线、放射性和苄青霉素,为科学界带来重大变革;获奖作品包括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多丽丝·莱辛的《草在唱歌》让无数读者叹服,创造了丰富且积极的精神价值。诺贝尔奖也因此被认为是其囊括领域(物理、化学、文学、生理、医学或经济等)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奖项。
马萨诸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伯顿·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在他所著《诺贝尔奖——一部关于天才、争议和声望的历史》一书中认为:诺贝尔奖已经不仅仅关联的颁奖的六个独立领域,它更是权威的化身,一个神圣的仪式。它从备受争议到被世人接受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的秩序的一部分。
争议
文学奖争议
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有着100余名获奖者,但只有少数人仍享有盛名,包括列夫·托尔斯泰、爱弥尔·左拉、马克·吐温等知名作家。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如莱纳·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等被忽略。自1945年起,诺奖开始表彰现代主义者,如托马斯·艾略特、海明威等。自1970年起,该奖项开始追赶仍在事业发展中作家,如贝克特、巴勃罗·聂鲁达、托妮·莫里森等。但也有许多伟大作家因已故而无缘诺奖,比如科莱特等。当T.S.艾略特、安德烈·纪德或海明威等获得奖项时,他们大多已经非常有名,艾略特讽刺地将这一时段的文学奖描述为对作者棺材的一个钉子。
同样因为语言和文字差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多为欧洲几种的主要语言,印度文学作品只获得过一次荣誉,而中国作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未获得过该奖项,两位日本的作家却因出色的翻译成为了获奖得主(1968年-川端康成,2017年-石黑一雄),其中石黑一雄还是日裔英籍。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2024年,韩国作家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亚洲女性作家。
和平奖争议
1959年3月9日,据西藏地方政府传出的谣言,有达赖喇嘛即将前往军区观演,而汉族正图谋将其劫持。为应对这一情况,西藏地方政府要求每家均需派人前往达赖喇嘛寓所罗布林卡请愿,从而引发3月13日以“西藏独立国人民会议”名义的叛乱武装,却也不完全否认其武装和暴力的特点。1989年,达赖作为当年暴力武装的始作俑者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在之后频繁出现于西方公众面前,教唆境外势力参与其对中国领土完整性的破坏行动。西班牙《起义报》等国际组织及各界人士对此表示,现今的诺贝尔和平奖与诺贝尔遗愿背道而驰。
诺奖故事
诺奖获奖人共有多少
1901年至 2024年间,诺贝尔奖和瑞典央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了627次,授予1012名个人和组织。由于有些人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总共有976名个人和28个组织。
为何没有诺贝尔数学奖
关于诺贝尔基金会不设立数学奖,其中有一个流传较广的民间传说是诺贝尔的妻子与一位名叫雷富勒(Mittag-Leffler)的数学家有外遇,所以诺贝尔本人遗嘱中不设置诺贝尔数学奖。不过这个说法显然不实,因为诺贝尔根本没有结婚,较可能的是因为时代原因,当时的数学仅是一种尚未对人类生活形成一定改变的学科。
追授诺贝尔奖
除1974年之前,达戈·哈马舍尔德、埃利克·卡尔费尔德被追授诺奖外,在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宣布后,人们发现其中一位医学获奖者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在三天前去世了。诺贝尔基金会董事会审查了章程,得出的结论——因为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大会宣布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却不知道他的死讯,因此拉尔夫·斯坦曼应该继续保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份。
何为诺贝尔桂冠获得者
诺奖获得者又被称为诺贝尔桂冠获得者(Nobel Prize laureates),这是因为“桂冠”一词指的是由月桂花环表示的。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神头上戴着月桂花环。月桂花环是由月桂(拉丁语:Laurus nobilis)的树枝和叶子制成的圆形王冠。在古希腊,桂冠被授予胜利者作为荣誉的象征——无论是在体育比赛中还是在诗歌比赛中。诺贝尔奖也采取了这一传承。
遗嘱全文
原文
补充遗嘱
参考资料
诺贝尔奖: 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奖项.市场星报官方微博.2023-10-08
Nobel Prizes and Laureates.www.nobelprize.org.2023-10-08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ies.Nobelprize.2023-10-04
All Nobel Prizes.Nobelprize.2023-10-03
诺贝尔奖:世界最大殊荣.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官网.2023-10-04
Facts 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The Nobel Prize.2022-11-08
Nomination and selection of literature laureates.The Nobel Prize.2022-12-21
诺贝尔奖的由来.中国科学院.2023-10-03
鲜为人知的诺贝尔奖.世界科学.2023-10-03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Nobelprize.2023-10-03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Nobelprize.2023-10-03
今年诺贝尔奖奖金将增加到1000万瑞典克朗,颁奖仪式因新冠疫情改为线上举行.北晚新视觉.2023-10-03
2024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今日头条-快讯.2024-10-10
科学家心中的诺贝尔奖:最高奖项还是最高奖赏?.中国科学院.2023-10-04
Great minds think differently. The Nobel Prize is a celebration of excellence..Sweden.2023-09-24
Alfred Nobel.Britannica.2023-09-29
Alfred Nobel’s life and work.Nobelprize.2023-09-29
Alfred Nobel’ s will.Nobelprize.2023-09-29
The Nobel Foundation.Nobelprize.2023-09-24
Fritz Haber - Explore Biographical.Nobelprize.2023-10-22
诺奖盛宴:狂欢与危言(图文).新浪新闻.2023-10-22
Konserthuset under uppbyggnad, 1924-1926..Stockholmskallan.2023-10-17
From the first Nobel Prize award ceremony, 1901.Nobelprize.2023-10-22
The Nobel Peace Prize 1973.Nobelprize.2023-10-03
Our Founder.Rightlivelihood.2023-10-03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政府网.2023-10-03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中国政府网.2023-10-03
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停发 惊天性丑闻和泄露评选结果是起因.北晚新视觉.2023-10-03
美国和加拿大两位科学家获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4-10-08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4-10-09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获殊荣.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4-10-09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4-10-09
2024年诺贝尔奖即将揭晓!花落谁家?这几个“风向标”或许暗藏线索.百家号.2024-10-03
202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头条快讯-今日头条.2024-10-07
2024诺贝尔和平奖:日本核爆受害者团体协会获奖.懂球帝-今日头条.2024-10-11
诺贝尔和平奖明日揭晓,哪些候选人是获奖大热门?.澎湃新闻.2024-10-11
Nobel Peace Prize 2024 – Nihon Hidankyo.nobelprize.2024-10-11
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快讯-今日头条.2024-10-14
诺贝尔遗嘱全文.中国科学院.2023-10-03
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你应该知道这些知识.人民号.2023-09-13
The Nobel Prize awarding institutions.Nobelprize.2023-10-04
Full text of Alfred Nobel’s will.The Nobel Prize.2023-09-13
Akademiens Historia.KUNGL.VETENSKAPS-AKADEMIEN.2023-10-10
Jan Lindsten.Nobelprizemedicine.2023-09-24
Historisk översikt.Svenskaakademien.2023-10-10
Nobelpriset i litteratur.Svenskaakademien.2023-09-24
The 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Nobelpeaceprize.2023-09-24
Why Norway?.Nobelpeaceprize.2023-09-24
A work of art in the form of a diploma.诺贝尔奖委员会.2023-09-20
The Nobel Prize amounts.The Nobel Prize.2022-11-17
prize amounts since 1901 .The Nobel Prize.2022-11-17
Financial management.Nobelprize.2023-09-13
诺贝尔到底留下了多少钱,为何发了120年奖还没发完?.极目新闻.2023-09-13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长安街知事.2023-09-13
The Nobel Prize medal in physics.Nobelprize.2023-09-13
Facts on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THE NOBEL PRIZE.2023-07-02
俄首富475.7万美元拍得诺贝尔奖章 后物归原主.中国新闻网.2023-10-04
金灿灿的诺贝尔奖牌背面,刻的……这都是些啥?.凤凰网.2023-10-04
The Nobel Prize medals in physics and chemistry.Nobelprize.2023-09-13
Sina Visitor System.科技日报官方微博.2023-09-13
这笔遗产的分配受全世界瞩目:诺贝尔奖面面观.中国新闻网.2023-09-18
The Nobel Medal for Physics and Chemistry.The Nobel Prize.2022-11-17
The Nobel Prize medal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Nobelprize.2023-10-03
The medal for economic sciences.THE NOBEL PRIZE.2023-07-02
A work of art in the form of a diploma.The Nobel Prize.2022-11-17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69.THE NOBEL PRIZE.2023-07-01
三名科学家共享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环球网.2023-10-04
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三位科学家获奖.澎湃新闻-今日头条.2023-10-04
202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今日头条.2023-10-02
2023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快讯-今日头条.2023-10-05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约恩·福瑟获奖.新京报-今日头条.2023-10-05
Laureates.Nobelpeaceprize.2023-10-10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界面快讯-今日头条.2023-10-09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10-08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4-10-09
韩国女作家获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今日头条.2024-10-11
Nihon Hidankyo.nobelprize.2024-10-11
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快讯-今日头条.2024-10-14
外媒盘点诺贝尔奖十位最年轻得主 最"老"32岁.参考消息-今日头条.2023-10-08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拒绝领奖.新浪网.2023-10-08
【德奥头条】奥地利将于2023年陷入衰退.网易.2023-10-10
Nobel Prize laureates and research affiliations.www.nobelprize.org.2023-10-08
Israel’ s twelve Nobel laureates.www.jpost.com.2023-10-08
21年拿21个诺奖,这个国家实力不容小觑.岷县发布-今日头条.2023-10-08
诺奖之后:李政道的中国关怀.知网空间.2023-10-08
杨振宁迎百岁寿诞,提好友心生感悟:我能自信地告诉他,我们共同途.虹新闻-今日头条.2023-10-08
作家莫言: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人民网-今日头条.2023-10-08
屠呦呦:不慕浮华 醉心青蒿.新华网.2023-10-08
诺贝尔文学奖历届得主:亚洲作家仅5位 这两人拒领.光明网-今日头条.2023-10-08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获2017诺奖 村上赞其从不让人失望.凤凰网文化.2023-09-29
莫言获奖令中国文学界沸腾 作协官员谈意义.中国新闻网.2023-09-29
韩江成为第一位荣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女性作家.今日头条-界面新闻.2024-10-10
达赖喇嘛的谎言和用心.中国青年网.2023-09-24
他为何判若两人 ——回顾西藏和平解放初期达赖之言行.中国法院网.2023-09-24
与诺贝尔遗愿背道而驰的和平奖.中国法院网.2023-09-24
Why is there no Nobel Prize in Mathematics?.Almaz.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