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四寇
《征四寇》一般认为,此本为罗贯中所撰,书商余象斗评点,刊刻出版。故又名《续水浒》。全名《新增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传》。
介绍
《征四寇传》,即115回本简本《水浒传》的后半部分。一般认为,此本为罗贯中所撰,书商余象斗评点,刊刻出版。故又名《续水浒》。全名《新增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传》。
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记载:『中胜堂藏板本,内封正中为“征四寇传”,右栏上方为“续水浒”,左栏下方为“中胜堂藏板”。卷端题“新增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传”“圣叹外书”。目录叶题“新增绣像水浒后传”,板心题“第五才子书”。首叙,谓“闲阅《水浒》一书,见其榜曰第五才子,则与《三国志》诸书同列,而非野史官所可同日语也,明矣。然自纳款倾葵之后,尊卑列序之馀,竟然而止,杳不知其所终,是与天地珍重生才之心,岂不大相庭哉。夫以群焉蚁聚之众,一旦而驰驱报国,灭寇安民,则虽其始行不端,而能幡然悔悟,改弦易辙以善其终,斯其志固可嘉而其功诚不可泯,倘不表诸简册,以示将来,英雄之志未免有不白,爰续是于卷后而付梓焉,使当日南征北讨荡平海字之勋,赫然在人耳目,则不独群雄之志可伸,而是书亦有始有卒矣,岂不快哉。”末题“乾隆壬子岁(1792)腊月赏心居士书于涤云精舍”。书自第六七回“柴进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宵节闹东京”起,至百十五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宋徽宗帝梦游梁山泊”。凡十卷。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三字。』【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内容简介
梁山泊,众英雄好汉排座次后,梁山泊大小头领正好108位,合了当年洪太尉所放走的魔王之数。众人会聚忠义堂,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立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山寨兴旺之后,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打算,林冲、武松、李逵、刘唐、鲁智深都坚决反对。到了年底,宋江要往东京去观赏元宵节的灯火,柴进、李逵陪宋江到了东京。很偶然宋江进了李师师的府邸,宋徽宗皇帝也在场,正当宋江要向徽宗讨招安诏书的时候,李逵在外边打人放火,城内顿时大乱。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单独行至荆门镇投宿时,听庄主刘太公说宋江抢了她女儿上山,李逵万分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黄旗,要拿宋江问罪。后来经过对证,乃是牛头山贼人冒名干的坏事。李逵负荆请罪,去牛头山杀了贼人,救回了刘煓的女儿。梁山泊的壮大,震惊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陈善保前往招安,太尉高俅、太师蔡京各派心腹跟随陈善前往梁山,因其飞扬跋扈,李逵接过招安诏书,一把撕得粉碎,招安失败。朝廷又派童贯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童贯逃回东京,高又调遣十节度兵力来攻梁山泊。宋江三败高俅,并将他活捉上山,以礼相待,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后,宋江又派燕青去东京,燕青通过李师师求得宋徽宗下诏,没过几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来宣读诏书,宋江领着众山好汉接受了招安,打着“顺天”“护国”旗帜,到东京接受徽宗检阅。
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市,占领幽州,兵围辽南京,辽主请罪投降。宋江班师回国,遵照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朝。破辽成功后,宋江等梁山军又奉旨平定了河北省田虎。在平定田虎的过程,宋江又收服许多降将。平定田虎后,又奉旨出征淮南西路王庆。出征王庆,仗打得十分惨烈,不少河北降将也因此牺牲了,其中包括卞祥、山士奇、安仁美、余呈等猛将也不幸牺牲,孙安等几员猛将也相继病逝。平定田虎、王庆后,河北降将乔冽、鄂全忠等将领相继向宋江辞别,归隐。宋江凯旋班师,皇帝又下诏令宋江去平定江南方腊。在平定方腊军的过程中,义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擒获了方腊,大功告成,但却阵亡59条好汉,回军途中,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盘膝打坐安然而死),残废的武松不愿回京,就在这里出了家。离开杭州市后,林冲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到了苏州市,李俊、童威、童猛又离去。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下27名头领(PS:梁山军共108将,5人留在京师没有出征(其中安道全在战斗中被调回京。),公孙胜战前离去,即102(不包括战斗中被调回京的安道全。)人参战,59人阵亡、10人病死、1人坐化,合计死亡70人,还有5人虽然在战斗中存活下来但是离开军队(其中1人出家。),回京的只有27人。)。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汞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花荣和吴用吊死宋江坟前,此后宿元景上书厚葬与宋江等人。葬于东平湖。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悲剧中结束了!
图书目录
百回本
选自明容与堂本,为现存最早百回繁本。
120回本
源于 明袁无涯刊本,现代之《水浒传》为多版本合并而成,其中田虎、王庆部分出自袁无涯本。120回本此本基本包含容与堂百回本所有回目。
但第26回名称变为“偷骨殖何九送丧,供人头武二设祭”,此外从第九十回起,插入从简本改写而来的田虎、王庆章节,从第90回起,回目名称如下:
百回本中的第91回,在120回中为第111回,此后回目依此类推。
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祖籍是泰州海陵县或苏州吴县阊门(今苏州市),(一说杭州市(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关于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其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罗贯中。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县、祁县、建阳区。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聂氏宗祠、纪念馆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