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时迁

时迁

时迁是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于第四十六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拚使三火烧祝家店》首次出场。上梁山前以偷盗为业,上梁山后为梁山好汉108将之一,排行第一百零七位,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号“地贼星”。

时迁为高唐州人氏,以偷盗为业,甚至偷坟盗墓,能飞檐走壁,人称“鼓上蚤”。时迁曾在州府因偷盗惹下官司,被蓟州两院押狱杨雄救下,二人因此结识。后来,时迁盗墓时亲眼目睹杨雄、石秀杀害潘巧云;时迁因不想一直以偷盗为生,对于杨雄、石秀二人想要投奔梁山县的想法表示赞同,于是时迁和杨雄、石秀二人共上梁山。路经郓州祝家庄时,时迁因偷吃店家的报晓公鸡,与店家发生口角被捉,杨雄、石秀二人要人未果,只能先上梁山向宋江求救,从而引出梁山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呼延灼征讨梁山期间,时迁到东京徐宁家盗取雁金圈甲,并引诱徐宁上梁山。在后来的火烧翠云楼、攻击曾头市中,火烧济州城西草料场等行动中,时迁皆有功劳,征方腊返程途中因肠绞痧发作病死于杭州市,追封义节郎。

时迁是水浒世界中一个独特的人物,他轻功极好,即使出身贫寒却仍然不卑不亢,靠自己独特的偷窃技巧为梁山做出贡献;在梁山县的多次行动中,他靠侦查获取敌人许多宝贵军事信息,为梁山数次战役的胜利提供信息支援;但他的一生充满悲剧性,出身贫寒,地位低下,职业卑贱,备受忽略,最终在征讨方腊时从九死一生的前线回来,却因肠绞痧发作丧命。明朝出版家袁无涯评价时迁:“军中得时迁辈数人为间谍侦探,何患不得敌情。” 后人为表示纪念,建有时迁庙,尊他为“贼神菩萨”。时迁的形象也被广泛衍生于诸多小说、电影、电视剧、邮票和戏剧等作品之中。

形象设定

身份设定

时迁,排名第一百零七位,星号地贼星,绰号“鼓上蚤”,职务为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四头领第二席。上梁山前,以偷盗为生,有时偷坟掘墓。书中提到:“姓时名迁,祖籍是高唐州人氏,流落在此,只一地里作些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

外貌特点

时迁其貌不扬,原文借杨雄与店小二之口描述“鲜眼睛黑瘦汉子,蹿房越脊,灵活敏捷但其貌不扬”。

姓名出处

时迁其人不见于宋元史料,也不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应属于《水浒传》小说的原创人物,也有研究者认为时迁形象可能取材自宋元话本《侯宝盗甲记》。

绰号研究

关于时迁的绰号,容与堂刊本、贯华堂刊本、映雪草堂刊本均作“鼓上蚤”,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芥子园刊本则作“鼓上”。程穆衡水浒传注略》:“原本作“鼓上皁”,皁古通蚤爪,木笋入牙处。”

“蚤”字通“爪”“皂”,是指车辐榫入牙中小的一头。《周礼·考工记·轮人》:“为轮,其绠,欲其蚤之正也。”郑玄注:“‘蚤’当为‘爪’,谓辐入牙中者也。”孙诒让正义:“车辐大头名股,蚤为小头,对股言之与人手爪相类,故以蚤为名。”时迁的绰号“鼓上蚤”,是指鼓边上起固定鼓皮作用的铜钉,取其身小而善于钻入的意思。

学者王利器认为,“鼓上蚤”是“鼓上鼜”之误。“上鼜犹言上更,言已起更戒严。时迁乃于是时大做其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故称为‘鼓上鼜’。”

武功绝技

时迁虽武功低微,但练就一身好轻功,能攀高走壁,盗墓做贼,江湖上人称“鼓上蚤”。

性格特点

时迁为人热心忠诚,卢俊义石秀深陷大名府时,他主动向吴用提出潜入翠云楼,放火为号,里应外合,成功将卢俊义和石秀二人救出;时迁胆大心细,在偷取雁翎甲时,他静侯时机,模仿老鼠叫来掩盖解甲声,最终趁城门大乱成功逃离现场。

人物经历

投奔梁山

时迁是高唐州人氏,以偷盗为业,甚至偷坟盗墓,善能飞檐走壁,人称鼓上蚤,他曾在蓟州府惹下官司,被蓟州两院押狱杨雄救下。后来,时迁在蓟州东门外二十里的翠屏山中盗墓时,目睹杨雄和“拼命三郎”石秀杀死杨雄之妻潘巧云的全过程(潘巧云与僧人裴如海勾搭成奸,石秀将此事告知杨雄),杨雄和石秀二人商讨去投奔梁山,时迁觉得自己偷鸡摸狗不是长久之计,便从墓中现身与二人相见,讲明自己想要投奔梁山的愿望,于是三人相约共上梁山。路经郓州祝家庄时,时迁偷吃店家报晓公鸡,与祝家庄的人发生争斗,时迁在逃跑途中被庄客用挠钩活捉,石秀和杨勇通过李应李应向祝家庄要人,无果。二人只得先奔赴梁山,向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求救,此后引出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时迁被救后加入梁山,被派到北山酒店,招纳江湖上的英雄好汉。

偷盗宝甲

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呼延灼征讨梁山时,以连环马甲为阵,使得梁山众好汉束手无策。时迁受军师吴用之命前往东京徐府盗取宝甲,时迁在徐府附近先是踩点,而后又经过伏柱卧梁、吹火灭灯、猫叫鼠鸣等一番操作,成功取到宝甲,并将之交给前来接应的山寨总探听情报头领戴宗。而后在众人配合下,将京师金枪班教头徐宁引入梁山。在徐宁的帮助下,大破呼延灼连环马。

火烧翠云楼

宋江和吴用商量要打北京,吴用准备趁着元宵节机会,先在北京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破城救人。时迁主动请缨,约定正月十五日夜在翠云楼放火为号,以此引起骚乱,让吴用趁机劫牢。时迁进入城内后并先后指出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伪装乞丐的漏洞。而后时迁拿着装有硫磺、引火工具等物品躲进翠云楼,按约定放火为号,城中大乱,指引梁山好汉发起进攻,太师蔡京女婿梁中书发现四个城门冲不出去,被迫从南门夺路而走。最终梁山智取大名府。

摸底曾头市

走报机密步军头领段景住与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杨林石勇的马匹被险道神郁保四抢走,送到曾头市,宋江得知后大怒准备攻打曾头市,大军出发之前,吴用命时迁先去查探底细,时迁详细的掌握了曾头市的陷阱地点和埋伏士兵的数量,吴用得到情报后引兵前进。曾头市为首的郁保四(绰号险道神,霸据险道的恶神)并没有出来交战,吴用便交代时迁再次打探敌军不战的真正意图以及核实所有陷坑数量等。后郁保四派人求和,吴用将计就计让宋江假意与郁保四讲和,时迁又与步兵第五位头领李逵、原芒砀山寨主樊瑞、步军将校项充、原芒砀山寨主李衮五人一同到曾头市作人质,一行人被关押在法华寺中。而后时迁爬上钟楼,撞钟为号,与梁山军里应外合,攻破曾头市。

火烧蓟州城

征讨辽朝时攻打蓟州城,时迁又主动献计说自己和石秀熟悉蓟州城,可以假扮败逃的辽兵混进城内,作为内应,并与宋江约定放火为号。时迁和石秀二人混入场内,藏身于宝严寺,时迁负责放火侦查,石秀专职送饭蹲守。时机成熟之后,时迁安排石秀到衙内南门紧要的地方放火,时迁自己在宝严寺的塔上、佛殿、山门连放三把大火,令敌军不战自乱,宋江大军得以一举拿下蓟州

火烧盖州城

宋江统领兵马,分五路进发,攻打盖州。吴用又派遣时迁、石秀等人混入城内,趁乱放火,用来扰乱敌军以及作为发起总攻的信号。时迁和石秀二人进入城内一座神祠,并杀了里面的道士用乱草盖住其尸体。之后时迁在神祠南边发现了敌军草料场,与石秀取了火种,二人分头点火烧了草场,又带着火把烧了不少房屋,在城内引起骚乱。城外梁山众人见城内火起,知道时机已到,加紧攻城。最终成功攻下盖州城。

独闯昱岭关

征讨方腊时,副先锋卢俊义领兵进军杭州市,逼近通往杭州的最后一个关隘:昱岭关。在折损了六员大将之后,军师朱武派遣时迁去探路。时迁带了少许干粮,走了半日,在晚上走到了一座庵堂。在庵内老僧的指点下获知有条小路可以过关。时迁将此情报汇报给卢俊义,朱武又命时迁带一人前去放火放炮,时迁表示自己可以飞檐走壁,带人不方便行事,于是他自己前往昱岭关,通过小路绕道关后,烧了两堆柴草并点着火炮,又爬到关上屋脊去点着。关上众将,不杀自乱。最终帮助梁山大军攻克昱岭关。

征途病逝

平定方腊后,时迁随军班师,路径杭州市时患绞肠痧而死。后追封义节郎。

关系设定

形象溯源

据说《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平素痛恨偷鸡摸狗的人,最初时迁在施耐庵的笔下是一个无能且可恶的人。有天施耐庵的芦花鸡被东庄的李大在其眼皮下偷走。施耐庵问李大偷鸡的原因,李大表示偷鸡视为了孝敬自己的老母亲。施耐庵听后不仅让人安排饭菜给李大食用,并与李大做了一个约定,施耐庵用红纸包了五两银子放在房梁上,如果李大能够偷走,则对偷鸡的事儿既往不咎,并且银子也归李大所有。夜里施耐庵的老婆全程盯着房间,防止银子被偷,到了后半夜困倦之下睡着了,此时房间里响起几只老鼠的叫声,李大像跳蚤一样窜到房梁上,将银子偷走,只留下红纸包。这一切都被施耐庵看在眼里,天亮时李大拿着银子归还给施耐庵。施耐庵让李大将银子拿去奉养老母,李大感动的放下银子含泪而去,施耐庵派人又给李大送去了五斗米。施耐庵老婆不解其意,施耐庵解释说李大本来不是贼,是生活所迫将其逼上梁山。从此以后,施耐庵把《水浒传》中关于时迁的章节全部推到重新写了一遍,并为其起了个“鼓上蚤”的绰号。

形象分析

不卑不亢的神偷形象

时迁是水浒世界中一个独特的人物,他以胆小、形象猥琐的形象出现,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身手敏捷、胆略过人、有勇有谋的神偷。他的出身贫寒,地位低下,职业卑贱,但从未因此看轻自己,凭借自己的特长和不懈努力,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闯荡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第四十五回中,他和杨、石二人的对话,表现了他对自己的小偷身份早已感到不满。然而,当梁山需要时迁再次施展偷窃技巧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和梁山的其他兄弟们一样,有着一颗忠诚的心。他用他的偷窃技巧为梁山义军做出了贡献。

忠诚无私、积极奉献

在大破连环马、 火烧翠云楼、 攻打曾头市、 火烧高造船厂的战役中,时迁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时迁的侦察任务虽然没有直接决定全局走向,但他牢记敌人的战略部署,无疑为梁山的士卒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伤亡率。在攻打曾头市的后半段时,时迁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士卒们急切地想要返回本寨时,却发现曾头市内锣鸣炮响。原来是时迁悄无声息地爬上了法华寺的钟楼,敲响了钟声,这为梁山的士卒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援。

身世凄凉的下层英雄

时迁一直备受忽视,一生未曾得到世人的重视,是身世凄凉的下层英雄。他的盗贼生涯充满悲剧色彩,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107位,是只有在特定时间被需要时才会被想起的小角色;最终在征讨方腊时,宋江大军已经攻破方腊的大军,时迁已经从九死一生的前线抢得生机,却在返回的途中因绞肠痧发作而亡,直至最后他也未曾衣锦还乡。

人物评价

明朝出版家袁无涯:“军中得时迁辈数人为间谍侦探,何患不得敌情。”  

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时迁、宋江是一流人,定考下下。(时迁、宋江是最差的)”

明末清初王望如:“欲破连环马,须用钩镰枪,欲用钩镰枪,先偷雁翎甲。有知藏甲之汤隆,又有善偷甲之时迁,梁山泊人才如狄公之笼,参木挑李,无不辐揍。”

明朝画家陈洪绶:“生吝施与,死而厚葬。尔乃取之,速朽之言良不妄。”

明朝出版家余象斗:“观时迁盗此甲,真可谓穿窬之盗。”

清末藏书家丁立诚:“六人中谁善偷,时迁庙食城东楼;后世偷者奉为祖,月黑深宵具酒脯。但愿人家不闭户,黄金取尽青毡存;岁岁报祭官不捉,天上追踪东方朔。”

中国章回小说家张恨水:“王安石论孟尝好客,谓鸡鸣狗盗之徒,出于其门,而客可知。施耐庵之写时迁入水浒,亦正王荆公之意也。一百八人中有时迁一度,而正以证一百八人之未能超于鸡鸣狗盗耳。”

中国画家牛牧野对时迁曾有赞词一首:“窃国者侯,窃钩者盗。天下板荡,蒸庶无告。”

水浒传》里原文的赞诗如下: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鼓上蚤时迁。

学者潘锐评价:时迁不以摧城拔寨的直面冲阵见长,却是刺探情报、敌后破坏的特战高手 。他多次深入敌后“ 作战”,东京盗甲、火烧翠云楼、刺探曾头市、撞钟法华寺、火烧济州市、火烧宝严寺、卧底盖州城、火烧独松关、火烧昱岭关,他在诸多战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后世影响

盗贼们将时迁视为神明,并为他建造庙宇供奉,这些庙宇俗称“贼神庙”“时迁庙”“迁神庙”,雅称为“穆神庙”,在绍兴长庆寺对面就有供奉“贼神菩萨”时迁的祠庙。

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 时迁对后世武侠起到很大的启蒙作用。如《天下无贼》中强调的那样,小偷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简单粗暴,相反,他们需要极高的技巧。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塑造许多“神偷”形象,如《二刻拍案惊奇》中的“我来也”神偷、清朝《彭公案》中的杨香武、《大八义》中的赵不肖,以及中华民国的《燕子李三》中的李三等,也都被描绘成了正面的神偷形象。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戏剧作品

传统京剧中以时迁为主角的戏有三场,其在京剧行当中属于武丑。

盗王坟》((一名《金石盟》,湘剧、徽剧、河北梆子有《盗皇坟》))

《巧连环》(一名《时迁偷鸡》,川剧、汉剧、徽剧、豫剧秦腔、同州梆子均有此剧目)

《雁翎甲》(一名《时迁盗甲》,湘剧、汉剧、河北梆子都有《盗甲》,滇剧有《盗金甲》)

此外,在《大名府》《翠云楼》《法华寺》等剧目中,时迁都有登场。

文学作品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小说家俞万春对明代小说《水浒传》的续写,又称《结水浒全传》或《结水浒传》。全书紧接着《水浒传》第七十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的故事,《荡寇志》与《水浒传》“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思想未免煞风景”,其中时迁结局为被康捷擒获,解赴京师正法。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中,时迁参与抗金,奉种师道之命潜伏在燕山府。

邮票作品

1993年10月,第四组《水浒传邮票中的“时迁盗甲”发行,邮票票面为30分,一经发行,便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的目光。设计者巧妙地捕捉到了时迁倒挂金钟的一瞬间,这一刹那展现出了他高超的身手和独特的技艺。他犹如一只敏捷的猴子,攀爬在梁上,而下方则安静地放置着徐宁家的传世珍宝——那闪烁着金光、独特图案的雁翎圈甲。

参考资料

水浒传.猫眼电影.2023-05-20

林冲.猫眼电影.2023-05-20

鼓上蚤时迁.猫眼电影.2023-05-20

水浒传.猫眼电影.2023-05-20

金毛犬段景柱.猫眼电影.2023-05-20

玉麒麟卢俊义.猫眼电影.2023-05-20

水浒传.猫眼电影.2023-05-20

鼓上蚤时迁.猫眼电影.2023-05-20

龙虎山客栈.猫眼电影.2023-05-20

武松().新浪娱乐.202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