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屯镇
鲁屯镇,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北部,地处兴义市国家地质公园腹地,总面积64.45平方公里。鲁屯镇是一个具有军屯文化历史的古镇,古民居主要建于明清时期。鲁屯镇建制成立于1992年,由兴义市以鲁屯乡为基础正式组建。2014年,鲁屯镇列入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的《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兴义市城市功能区之一。鲁屯镇东与安龙县龙广镇、安龙县龙广镇接壤,南与安龙县龙广相邻,西与郑屯镇毗,北同万屯镇相连。截至2019年末,鲁屯镇户籍人口为24632人。
明代,鲁屯镇属于普安卫右所。1984年,鲁屯镇改为鲁屯镇。1992年,鲁屯乡的七一村并入鲁屯镇。截至2021年10月,鲁屯镇辖2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鲁屯社区。2019年,鲁屯镇有3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
历史沿革
贵州省兴义市鲁屯镇平均海拔1330米,年降雨量1268毫米,无霜期265天,年平均气温15—18℃,全镇总面积64.45平方公里,距南昆铁路郑屯火车站6.5公里,辖9个行政村,82个村民小组,4786户20318人。居住有汉、布依族、回、苗等多个民族群体。
兴义市鲁屯镇有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的古镇,据考古出土文物和《兴义府志》、《兴义县志》以及当地《李氏家谱》记载,早在殷商时期鲁屯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明朝初年形成集镇,清康熙时期达到了极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厚重的军屯文化。
兴义市鲁屯镇是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喀斯特土地,在群山环抱中这片丘陵盆地显得格外别致,这里山清水秀,古迹繁多,地灵人杰。1997年,贵州省考古队就在此发现了殷代出土的片(玉石的一种),认定是春秋时期的陪葬品。说明早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以前属夜郎。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了开发云南省、贵州,决定用兵西南,并于1381年(洪武十四年)派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率军30万南征,历经8年平定滇黔,建千户所于鲁屯。
明洪武二十二年(1439年)各族人民起义,普安扬屯(今楼下镇)之千户所遂移至此,洪武二十三年(1440年)置安南守御所于此,筑城于扬拉山(今东北地区境的七孔塘),并命名为“鲁屯”,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年)四月,守御迁徙普安。
在明清时期的鲁屯,人烟辐、车水马龙、经济繁荣、商贸发达,鲁屯赶集一周两次。明清时期,军屯制把江南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思想观念带到了鲁屯。
清中叶时期已发展成了一个人口稠密,文化、经济较为发达的集镇,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两广、两湖、四川省和云南省等都有商人云集这里,还在鲁屯集资修建了“江西会馆”、“四川庙”、“湖广庙”、“城隍庙”、“关帝庙”、“文阁”和“观音阁”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末有吏部天官,清代有武略将军、台湾道道台、汀洲府知府,以及辛亥革命的众多将领等。
嘉庆道光在北京殿试考取的进士十余人,翰林之多为兴义之冠,如李明心,李国忠,李华等贤士在《兴义府志》中都有记载。民国三年,顶效街道、马鞍山等地成为兴义市县辖区,鲁屯划归兴义。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兴义辖7区、6镇、71乡,鲁屯属于第七区,
1953年,鲁屯属兴义县郑屯区,
1956年,鲁屯属兴义县顶效区;
1958年,兴义县顶效区改为顶效人民公社,
1959年,兴义县设鲁屯乡;
1966年,改称鲁屯公社,
1984年,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辖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寨。
1992年,兴义市人民政府正式组建鲁屯镇。
2014年,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鲁屯镇被列入兴义市城区规划范围,纳入兴义都市圈。
文化
地名渊源
洪武二十三年(1440年)置安南守御所于此,筑城于扬拉山(今东北境的七孔塘),并命名为“鲁屯”,“鲁屯”这一名就一直沿用。到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年)四月,守御所才迁徙普安。
洪武14年,朱元璋命博友德为征南大将军,沐英、篮玉为副将率兵30万征讨云南省元朝梁王。把匝尔汗和普安土府普旦。淮安市进土李文明系太祖姐之子,时任南京兵部副郎兼锦衣卫掌印官,亦随沐英南征。洪武十五年载普安土府置普安卫摘自《兴义府志》卷二135页。置卫员设前后左中右五千户所。中右所千户第一任掌印官为李文明。
盘县文物管理所仍保存—普安卫中右千户所百户之印。文印是鲁屯千户所辖区的官防。百户印的发现提供了鲁屯千户所的历史证据。
鲁屯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康熙帝二十六年裁卫归普安府李文明承掌右所锦衣掌印千户职,原驻杨屯后洪武二十二年鲁屯夷人骚乱,遗驻鲁屯遂世居焉,右所千户的1200明军,入驻鲁屯后,普安卫右所千户这个军事机关也留驻鲁屯,战事平息后,朱元璋施行军屯制,南征的几十万部队留住在云南和贵州。
鲁屯地势平坦野平畴,梁茂草丰宜于屯兵,普安卫右所千户遂于洪武二十二年在七孔塘之南修建衙门、营房、跑马场、所城、街市,右所千户在鲁屯有300年的卫所史,鲁屯很多地名与屯堡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
古镇鲁屯风光秀丽。怪滩、险滩、巍峨连绵的白马山、茶叶冲山脉,还有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属,风光明丽的晏家湾水库,古朴典雅的石牌坊群,重修后的荷花月牙池,为抗战时期在鲁屯牺牲的烈士而建的烈士陵园,神奇的七孔塘等,是待开发的理想旅游胜地。
1998年,在李乃瑞、张国昌、何国鼎等的倡议和主编下,一本以追溯鲁屯文明史,保留文化遗产,宣传和弘扬精神文明建设,鼓励今人,激发后人的《鲁屯诗文选》出版。《鲁屯诗文选》收录了近三百篇文学作品,有耄老翁诗歌,有领导干部的撰文,也有农民群众的作品,可谓雅俗共赏。那时,一镇出一本诗文选,在兴义市是第一个。2004年月日12月,又一本关于鲁屯的书《古镇鲁屯》继《鲁屯诗文选》后出版了,收集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0余名作家文人关于鲁屯的100余篇散文随笔。
镇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共投入资金3991.4万元,修建水利及排污渠道25.5公里,新建改造提灌设施11座,新修改造村组公路20公里,油化郑鲁公路6.5公里,硬化城镇道路4公里,新建行政、教育、卫生、烟草等部门服务楼11100平方米,拓展城镇外延0.1平方公里,绿化、美化、亮化了营上大道,新建了客车站和农贸市场,开通了9个村河北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和7个村的数字程控光缆,新建7个地面卫星接收站和8个移动通信机站。随着城镇功能、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推介工作,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走进鲁屯,感触厚重的古镇文化。
旅游
鲁屯石牌坊
鲁屯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中后期建成的石牌坊三座,它是鲁屯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屯堡文化”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典型代表。
“李汝兰之母百岁坊”建于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公元1839年)。
“李锦章百岁坊”建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
“黄健勋之母李氏节孝坊”建于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
三座牌坊均系四柱三门五楼氏。铆榫结合构造,坊座坚固,坊体楼高各7米,坊底为束腰须弥座。石柱下边有顽狮护鼓,鼓面分别浮雕着各种古代的神话故事,“有月光花”、“钟鸣逐鹿”、“麒麟戏鹤”、“吴刚伐桂”。石牌坊一楼中间有长2.5米的石匾,书有“贞寿之门”、“志同冰质”、“节比松操”、“升平人瑞”、“国瑞家祥”等大字,每块牌坊的门柱上都有对联,这几块匾是几件书法精品。融书法篆刻为一炉。书法笔力遒劲、潇洒处如行云流水,有一泻千里之势;凝重之处如力顶千斤,力穿石背,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感。三楼用碗口粗的石柱镶成三格,中间镶有“圣旨”二字,方匾两边雕有“二龙抢宝”的石柱护卫着,二楼雕有“三足金蟾吐丝”,每座牌坊的边角均镶有“鱼翘尾“。三牌坊顶端雕有大篆、小篆的“寿”,很像南极仙翁老人抚须自笑,具有很高的艺术感。
鲁屯烟子洞
鲁屯烟子洞是古镇人近年来发现的一个神奇的溶洞,它位于镇政府五公里处的七一村岩上组。烟子洞深数百米,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下有阴谭、暗河,碧水莹莹,深不可测。
洞中有可容纳千人左右的“大殿堂”;有阡陌交错的“仙人田”;有十二干支的“间歇滴钟”;有人情味浓郁的“秦琼双石锏”;有传说中的“龟兔赛跑”;有近似“杭州市奇观”的潮涨潮落;有一对让人望而生畏的“黑白无常”;有无数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石花、石笋。
在这些景观中,最神奇的要算在阴谭边看似于“钱塘奇观”的潮起潮落。阴谭长约80余米,宽约30余米,潭水莹莹,谭面如镜。涨潮时犹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潭水暴涨数米,稍倾潮退,潭水平静如初。这是国内少见的神奇景观,是大自然赐给古镇的一个瑰丽的旅游,明珠。
古墓
鲁屯是明清屯堡文化的重镇,屯堡文物多不胜数,保存下来最出名的文物除了石牌坊外,还有鲜为人知的就是近年来不断发现的明朝千户指挥官墓群。
区内还有一些清代的古墓,书法刻工俊美,这些古墓具有像洛阳市兵马俑一样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是军屯文化的实物佐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学价值。
晏家湾
诗人樵叟游罢晏家湾水库,写了游晏家湾的一首七律诗,可以说把晏家湾水库的景色写得入木三分“白马山高白云飘,晏家湾里好逍遥。青山四围滢滢水,碧水一泓累累桃。绿树丛中来浪哨,青波湖里去撑篙。最是一年春秋秀,携手执竿把魂销。”
西出鲁屯二公里,一幅“四面云山三面水,一泓碧水半山桃”的图景就展人们的眼前。水库可容水110万立方米。四季波光粼粼,常有丹顶鹤、野鸭、鸳鸯嬉游于湖中。晏家湾四面远山环抱,周围松林叠翠。山色苍茫,如诗如画、其旖旎的风光,绰约的风姿,为游人凭添一股游兴。乘小船到湖中游,那更是为一番情趣,小船犁开一道银波,浆儿荡起无数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破了的碎银,如闪闪的星光,只见倒映在水中的青山在颤颤的摇曳;浆声惊动鱼儿,惊飞白鹤,白云苍狗在纷来杳去地幻化,构成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鲜活画面,那情景简直让人感觉身在天水之间。阳春三月,仁者、智者、喜山者、玩水者、嗜钓者或三或五地来晏家湾水库里,饱览这里的风光,垂钓这里的鲤鱼,观赏这里的桃花。一大片桃树远远望去,象天上落下的一片红云,近看则象一丛丛、一簇簇、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把晏家湾妆点得极为艳丽,红霞与嫣红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这里半山红透、极为壮观。晏家湾水库,一年四季,碧波荡漾,山美、水美、树美,引来无数游人在此消夏,休闲。有人这么说:“你到六百年古镇鲁屯去看石牌坊,而没有去看晏家湾那真是一个遗憾。”
能看到晏家湾水库的水之美,是一种享受。如果说晏家湾水库对面有个白马山是它的灵魂的话,那山巅空蒙的岚气,一会涨上山腰,一会儿流向空谷,丛丛缕缕,幻有幻无。云烟迷蒙、山岚飘荡,迷蒙的云烟与晏家湾水库的碧波绿树交相辉映绘成一幅“山色空蒙烟雨奇,山青水灵添秀色的画面”,让人留恋往返。晏家湾水库是鲁屯镇一张旅游名片,是小镇人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人们消夏,游玩的好去处。它还有一个扑朔迷离的“神龟戏水”的自然景观,让游人一睹,横生妙趣。晏家湾水库边有座当地人称的乌龟坟,坟主人的所有情况,小镇人谁也说不出一个一二三。原因是乌龟坟埋葬在一个小溪旁,后来小溪流淌成一个水塘。从此乌龟坟被淹没在水中,枯水季节也只能露出一小半截浮出水面,水涨时乌龟的头又潜没水中,小镇人说是“神龟戏水”,因水库百年来仅仅干过两次,故神龟戏水的奇妙景观很难见到。
人口
2021年6月,兴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发布,鲁屯镇人口数为22869。
参考资料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批复(黔府函〔2017〕229号).兴义市人民政府.2021-06-15
兴义市统计局 - 兴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兴义市统计局.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