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以下简称《传略》)的编出版工作,是由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在1986年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率先倡导的。其宗旨是以近现代中国杰出科学技术专家为主线,昭彰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弘扬他们高尚的道德风范,记述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实,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介绍中国近、现代科技人物为主线,反映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史实性文献。本卷《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之一,本卷收录的59位中国近、现代天文学家的传略,史以实为据,名从实而传。专家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为祖国天文事业鞠躬尽的高尚情操,将流芳千古,嘉惠莱兹。

[编辑本段]目录

总序

前言

高 鲁(1877-1947)

王应伟(1877-1964)

蒋丙然(1883-1966)

朱文鑫(1883-1939)

高平子(1888-1970)

余青松(1897-1978)

刘世楷(1897-1966)

李珩(1898-1989)

赵却民(1899-1982)

陈遵妫(1901-1991)

张钰哲(1902-1986)

赵进义(1902-1972)

陈展云(1902-1985)

龚惠人(1904-1995)

李鉴澄(1905- )

程茂兰(1905-1978)

徐汇平(1907-1967)

戴文赛(1911-1979)

程庭芳(1911-1968)

龚树模(1915-2001)

容寿铿(1920-1970)

贺天健(1920-1972)

韩天芑(1923- )

冯克嘉(1923- )

王绶?(1923- )

陈彪(1923- )

蔡章献(1923- )

李元(1925- )

李春生(1926- )

卞德培(1926-2001)

赵先孜(1926-1996)

席泽宗(1927- )

叶叔华(1927- )

章振大(1927- )

陈晓中(1928- )

叶式辉(1928- )

刘 辽(1928- )

李竞(1928- )

郭权世(1929- )

李林森(1930- )

易照华(1931 )

陆埮(1932- )

胡宁生(1932- )

张家祥(1932- )

杨世杰(1933- )

李德培(1933- )

朱含枢(1933- )

黄润乾(1933- )

吴守贤(1934- )

黄长春(1934- )

钱志瀚(1935- )

罗先汉(1935- )

须同祺(1935- )

张培瑜(1935- )

王德?(1935- )

李正心(1935- )

何妙福(1935- )

吴鑫基(1935- )

许胤林(1935- )

徐培源(1935- )

后 记

书摘

高鲁,字曙青,号叔钦,1877年5月16日生于福建省长乐区龙门乡。1947年6

月26日卒,享年70岁。

高鲁幼从父亲师廉攻读,陪同在叔父肖家、子吉、梦旦左右。1897年毕

业于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铁路测绘学及建筑技士。1905年被公派赴比利时

学,1910年获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工科博士学位。留学期间,他在法国参加同盟会

,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次年,他随孙中山先生回国,任

南京临时政府秘书,1913年任北京中央观象台台长,主持编制新历,创办《

气象月刊》、《观象丛报》,并执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大学

高鲁在欧洲求学期间,专习机械,喜数学、天文。他曾借鉴欧洲现代天

文观象新知,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自编《长春历书》,力图改变中国天文机

构长期以来仅为授时编历的传统,在中央观象台内设历数、气象、天文、磁

力四科。他对天文的爱好和学识,得到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重视。

1913年5月,高鲁赴日本考察天文、气象,宣讲中央观象台现代化计划

,引起国际同行对中国天文气象学界的重视。1915年,他藉李石曾在温泉村

设立中学之便,建温泉测候所,乘中国银行在库伦设分行之机,在库伦建测

候所,又建议政府在北平西山建国家天文台,并报送设计图样及预算,后因

时局变化等因素而未果。同年,出版《图解天文学》译著。这是高鲁为传播

科技新知、启迪民智所翻译的第一本科普著作,后陆续经中央观象台出版《

中央观象台之过去与未来》、《图历浅说》和译著《推定彗星轨道法》等著

作。

1918年,高鲁赴法国参加巴黎国际时辰统一大会,同时被任命为中国留

欧学生督监。1921年任期届满,奉蔡元培令,作为国家代表,赴德国将被八

国联军于1900年劫掠至柏林的浑天仪收回并护送回国;后又奉命将被法国军

队掠至法国驻北京公使馆的简仪收回。

1922年,高鲁复任中央观象台台长后,发起成立中国天文学会,并在1922年

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大会上当选首任评议会会长。高鲁从第一届起曾

十一次担任中国天文学会评议会会长或副会长(8次为会长,3次为副会长)。

是年,经由中国天文学会出版《相对论原理》,对于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作

出了贡献。

1924年,高鲁代表国家接收德国青岛市建立的青岛观象台,并推荐蒋丙

然任台长。1927年,国民政府广州市迁至南京。高鲁赴南京出任国民政府大

学院秘书,同时担任江苏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

国立中央研究院筹委。其间,他曾向中央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