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润乾

黄润乾

黄润乾(1933年12月5日—2013年10月10日),男,出生于北京,籍贯湖南衡山,中国共产党党员,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润乾1958年毕业于德国席勒大学。曾担任甘肃科技大学物理教研组组长,云南天文台恒星理论研究组组长,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等职务。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

黄润乾长期从事恒星物理研究。提出了星风冲击波理论,发现了关于星风物质损失以及对流对恒星演化的一些重要效应。出版了《Stellar Astrophysics》《恒星物理》《恒星的结构和演化》等著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天文学会首届张钰哲奖、2007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33年12月5日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籍贯湖南衡山。1945年初就读云南曲靖一中。1945年9月转入昆明天祥中学。1951年毕业,同年从昆明市坐汽车到广西柳州,然后又坐火车进北京赶考,被清华大学气象系录取,在清华大学学习了一年,随后由政府派遣到德国留学,就读于德国席勒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58年回到中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科技大学,兰州物理研究所等处工作。

工作经历

1958年8月黄润乾毕业回到中国,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安排在甘肃科技大学工作,被任命为物理教研组组长。1961年夏被重新分配到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所,从事真空技术研发,期间研制的大型金属增压泵获评中国科学院一等奖

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润乾研究的工作被打断。1964年起先后两次被派往“四清”工作队工作,黄润乾将自己撰写的学术文章寄送给在德国的同学而被莫须有地诬陷为“里通外国”,被关进了牛棚。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研究了双星中有物质损失和角动量损失情况下的各种复杂物理过程。1971年和夫人前往甘肃天水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长城控制电器厂,从事可控硅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1976年调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980年12月,黄润乾收到了德国汉堡天文台台长阿·魏格特教授的邀请,赴德国汉堡天文台进行合作研究,这为黄润乾在研究上的突进提供了契机,在汉堡天文台的两年,黄润乾不停地学习,与此同时又深入地比较了德国的恒星结构和演化程序和他自己编写的程序在哪些物理问题上的差异,不断地吸取国际上在这20多年中的重要发展,迅速地将20多年的差距缩短。1983年云南天文台恒星理论研究组成立,黄润乾任组长。1985年晋升为研究员。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晋升为研究员;同年分别在科学出版社和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和《恒星大气理论》两本书。1989年,黄润乾和李炎,研究了有星风物质损失的恒星演化和振动性质,证实了星风物质损失对于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没有影响,并且在国际核心天体物理刊物《A\u0026A》上发表了这项结果。

1990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与博士研究生李炎合作,撰写出版了《恒星振动理论》。1998年撰写的《恒星物理》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大奖;同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杰出贡献教师”奖;受聘为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参与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年轻教师培养等工作。

人物逝世

2013年10月10日8时31分黄润乾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市逝世,享年80岁。2013年10月16日黄润乾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昆明殡仪馆举行。

主要成果

超高真空技术

黄润乾带领团队研制出无油超高真空系统和无油镀膜机,借鉴当时国际上最新的离子溅射技术,突破了溅射离子泵的关键技术。

恒星物理研究

黄润乾先后建立了有物质和角动量损失的双星非守恒演化理论、有转动效应的双星演化理论,建立了星风激波理论。星风激波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紫外线和X射线卫星的大量观测结果所证实。

双星非守恒演化理论

各类双星,不论质量大小,只要有物质损失和角动量损失,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共同关键问题:两星间的引力作用、辐射作用及系统转动作用对双星星风物质损失的影响如何;双星系统的物质损失与角动量损失的关系如何;在有质量损失、角动量损失和物质交换等复杂情况下双星轨道参量如何变化,以及辐射压对物质交换的影响如何等等。这些都是奠定双星非守恒演化理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黄润乾从理论上解决了以上难题,并在国际核心天体物理刊物A\u0026A上发表论文四篇,对于奠定双星非守恒演化理论起到了重要关键作用。

提出碰撞星风冲激波理论

观测发现,在许多大质量双星中,在两颗星之间存在射电辐射、X射线辐射或出现特殊的发射线。此外又发现,在一些巨星的周围会出现弓型波状的结构。黄润乾和 Weigert最先提出了碰撞星风冲激波理论,并用星风和星风碰撞,或星风与星际气体碰撞产生激波来解释上述观测现象。在A\u0026A上发表论文两篇。提出的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紫外卫星,X射线卫星的大量观测结果所证实。

星风物质损失对恒星振动性质的影响研究

天体物理中,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可用来测定星系的距离。星风物质损失是否会影响造父变星的振动性质和周光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但一直没有人通过严格的理论计算来澄清它。李焱和黄润乾通过严格的理论计算,证实了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不受星风物质损失影响,并且在A\u0026A上发表了这项结果。1991年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天文报告》中有两处、两段总结了这项工作的意义。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黄润乾共发表论文48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黄润乾有撰写专著五部,成为了中外天文研究生主要教材之一。主要专著有:《Stellar Astrophysics》《恒星物理》《恒星的结构和演化》《恒星大气理论》《恒星振动理论》(与李焱合著)。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黄润乾曾给学生开设普通物理等课程。先后培养了9名博士研究生、14名硕士研究生。代表性学生有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的创新工程的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学术委员会李炎,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的首席科学家罗国权,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的首席研究员韩占文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蒋苏云等。黄润乾曾三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杰出贡献教师”奖。

影响与后世纪念

黄润乾星

国际天文联合会曾于2008年12月12日将120569号小行星4179正式命名为“黄润乾星”。

黄润乾院士奖励基金

黄润乾院士奖励基金于2017年12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委托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曲靖市第一中学签署基金捐赠协议设立。

黄润乾院士事迹报告会

黄润乾院士事迹报告会于2019年5月23日由国家天文台党委主办。

人物评价

中国国家天文》表示:“黄润乾的一生是追寻真理 ,报效祖国,献身科学的一生。”

曲靖一中校长李晶表示:“黄润乾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淡泊名利,勤奋拼搏,将他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天文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挽联“殚精竭虑探寻星河演化润雨滋桃李,呕心沥血致力科技腾飞乾坤满胸襟”。

中国新闻网表示:“他(黄润乾)是我国天体物理学界的杰出学者,是我国开展恒星结构与演化研究的先驱者,在双星演化理论研究领域做出奠基性贡献。他爱党爱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求实,淡泊名利,严于律己,长期扎根边疆,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天文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天文学人才。”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黄润乾.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23-03-27

著名天文学家黄润乾院士逝世.科学网.2023-03-27

黄润乾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昆举行.中科院云南天文台.2023-03-27

黄润乾.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3-27

凝望宇宙的湖南人:天体物理学家黄润乾的科学之路.华声在线.2023-03-27

天文学家黄润乾院士逝世 享年80岁.中国新闻网.2023-03-27

天文学家黄润乾获300万元云南科技大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3-03-27

黄润乾:看星星的人.科普中国网.2023-03-28

黄润乾.中国知网.2023-03-27

黄润乾.国家图书馆.2023-03-27

曲靖一中举行第四届“黄润乾院士奖励基金”奖颁奖仪式.中科院云南天文台.2023-03-27

国家天文台举办黄润乾院士事迹报告会.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