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万岁(公元549年-600年11月20日),男,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隋初著名战将。
史万岁自幼好读兵书,擅长骑马射箭,并精通天文气象观测和占卜。15岁时,他随父亲史静从军征战,开始显露军事才能。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他的父亲在平齐之役中战死,其因父亲的功绩受任开府仪同三司,继承太平县公爵位。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征讨叛军尉迟迥,在战场冲锋在前,十分英勇。平叛后,史万岁因立下战功,升为上将军。杨坚登基后,鲜卑贵族、大将军尔朱勣不满隋王朝的统治,举兵造反,此事涉及史万岁,他被革职到敦煌市戍边,之后声名传扬于边塞。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军行至敦煌时,史万岁请求参加作战,凭借此次参战所立的功劳,他被授予上仪同、车骑将军。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举兵灭陈,史万岁从军参战,立功后被加封为上开府。后平定江南之乱有功,晋升为左领军将军。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春,南宁(今云南曲靖西北)山区古彝族起兵叛乱,史万岁以行军总管领兵讨伐,但其因收贿私放敌军首领爨玩,受到王建杨秀弹劾,被罚革除官爵,而后恢复官爵,出任河州刺史,兼领行军总管。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达头可汗率兵进犯隋边,史万岁多次迎战突厥。击退突厥后,史万岁被隋朝尚书左仆射、宰辅杨素嫉妒诬陷,于公元600年11月20日被杨坚杀害。
唐建中三年(782年),史万岁被追封为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之一(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并在社庙中举行祭祀供奉仪式。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史万岁被列入宋武庙七十二位名将中。此外,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他也位列其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因受家庭影响,自幼好读兵书,擅长骑马射箭,同时还精通天文气象观测和占卜等知识。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北周和北齐在洛阳城北面的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发生战争,15岁的他随父从军征战,作战中两军还未交锋,史万岁就预见周军在此战中必败,于是命令左右士兵撤离,果然周军大败,其父对他此番举止倍感惊讶。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北齐,史万岁的父亲史静在平齐之役中战死,史万岁便以父功拜开府仪同三司,袭爵为云中县公。
征讨尉迟迥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宇文赟宇文赞病死,宇文阐宇文衍年幼,无法亲自处理国家政务,所以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左丞相杨坚手中。北周大象二年六月,相州(今河北省临漳西南邺镇)总管尉迟迥(宇文泰宇文恭外甥)害怕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发动兵变。史万岁随行军总管梁士彦前往征讨尉迟迥。
史万岁军队到达冯翊(今大荔县),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发弓射去,大雁随着弓弦发出的声响而掉落下来,三军见史万岁射技如此高超,无不心悦诚服,史万岁以此树立威严,便得到重用。之后军队在到达河北时,与尉迟迥军队相遇,史万岁在作战中冲在最前面,勇敢的程度在全军中首屈一指。此后邺城遗址(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之战,史万岁的军队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十分危急,史万岁亲自带头冲在士兵的前面,骑着马奋勇地向敌人发起攻击,连续击杀了几十名叛军,此时士兵的战斗意志重新振作起来,迅速扭转了战局。平叛后,史万岁因为立下战功而被授予上将军官职。
涉事革职
杨坚登基后,鲜卑贵族、大将军尔朱勣不满隋王朝的统治,举兵造反。此事涉及史万岁,他被革职到敦煌市戍边。当时敦煌戍主英勇无比,胆略过人,常单骑深入突厥作战,故此很矜负,多次辱骂史万岁。史万岁为显示自己的本领,单枪匹马独闯突厥数百里,缴获牲畜数百只。从此,敦煌戍主对史万岁另眼看待,并引为亲信,俩人常结伴出入突厥,声名传扬于边塞。
大破突厥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命天水市(今甘肃天水)总管窦荣定率9总管、步骑兵3万由武威郡(治今甘肃武威)道北击突厥。隋军行至敦煌时,史万岁主动来到军营门前,请求参加战斗。窦荣定听闻他在塞外的威名,便允许史万岁从军效命。之后史万岁与突厥交战时单骑出击,砍下敌军大将的头颅,大挫了突厥的士气,使敌人不战而退,他也凭借这次参战所立的功劳,被授予上仪同、车骑将军官职。
平定江南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坚为实现全国统一,对南陈发起军事进攻。史万岁参加军队作战,凭借战功被加封为上开府。全国统一后,江南婺州(今浙江金华)的汪文进,越州(今绍兴市)的高智慧又起兵反隋。右仆射杨素奉命前往镇压,史万岁以行军总管率兵2000随同作战。史万岁率领将士自婺州单独进军,翻山越岭转战千余里,经过大小七百多次战斗,历时一百多天,但与主力大军失去联系,于是他叫手下人将书信战报装在竹筒,放入江中,漂流而下。驻在下游的主力军士兵挑水时得到了战报,杨素方知史万岁的战绩,上报隋文帝后,史万岁被晋升为左领军将军。
受贿放敌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春,南宁(今云南曲靖西北)山区古彝族起兵叛乱,史万岁以行军总管领兵讨伐。经过数十次战斗,攻破夷族三十多部落,俘获两万余人,其中包括叛军首领爨玩。各个少数民族部落或周边国家听闻此消息感到害怕和畏惧,于是派遣使者前来请求投降,并进献珍贵的珠宝等物品,同时还树立石碑,在上面刻字来歌颂隋朝的圣明和仁德。此后史万岁派人回奏隋文帝,计划将叛军首领爨翫押回京师,但爨翫却暗地以金银珠宝贿赂史万岁,于是史万岁放归了他,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返回营地。当时在益州(今四川成都)的王建杨秀得知此事,派人前去索取受贿的宝物。史万岁听闻后十分气愤,将全部金银珠宝抛掷江中,杨秀因没有得到珠宝,怀恨在心。史万岁回朝后,以此次平叛之功,官职晋升为正二品柱国。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古彝族再次发动叛乱,杨秀趁机诬陷史万岁,说他因为收受珠宝等贿赂,所以放走了叛军首领,导致边境的祸患又一次发生。杨坚查清受贿一事,并质问史万岁为何接受贿赂,此时隋朝大臣高颎等人也替他说情,于是隋文帝杨坚诏命将史万岁削籍为民。过了几年之后,史万岁重新被起用,恢复他原来的官爵,担任临夏回族自治州(今甘肃临夏)的刺史,同时兼任行军总管这一职务。
屡战突厥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突厥阿史那·雍虞闾被部下所杀,其部落大乱。为挽救突厥颓势,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四月率兵进犯隋朝边境。隋文帝命令晋王隋炀帝、左仆射杨素为一路,汉王杨谅、行军总管史万岁为一路,分头出兵抵御突厥。于是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国、大将杨义臣等人参加作战,在与敌军相遇时,步迦可汗看见史万岁的军队,望风而逃,不敢迎战。史万岁率兵追杀一百多里,斩杀数千名敌军,把突厥赶进了沙漠。
被害枉死
杨素因没有遇到步迦可汗的军队,对史万岁的战绩十分嫉妒,便私告杨坚说突厥本是来称臣降服,但史万岁却发兵击走了突厥,史万岁虽然多次上表陈述实情,但终究被埋没了战功。不久,隋文帝听信谗言,废了皇太子杨勇,改立隋炀帝为太子。公元600年11月20日,隋文帝问及史万岁为何未到朝堂,杨素乘机污蔑他,称史万岁在杨勇宫中。隋文帝大怒,命史万岁立刻入宫。史万岁不知内情,入宫后仍为其将领申功请赏,隋文帝杨坚盛怒之下,下令斩杀史万岁于宫中。
家族成员
主要影响
史万岁追随杨坚历经北周、隋朝两朝,勇敢抵御外敌侵扰,并在“征讨尉迟迥”“平定江南叛乱”“平定诸夷叛乱”“大破突厥”等战争中立下了显著的功绩,对隋朝统一和稳定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他与韩擒虎、贺若弼、杨素并称隋朝四大名将。史万岁之死在当时引发震动,《资治通鉴》记载其被处死后,“天下士庶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反映了民间对其功绩的认可。此外,史万岁所在的隋朝推行府兵制改革,军事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将领的自主权被削弱,史万岁被杨坚杀害,加剧了将权与皇权的冲突。
后世纪念
史万岁的事迹被记录在《隋书·史万岁列传》《资治通鉴·隋纪》《北史·史万岁传》等书籍中。此外,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史万岁也位列其中。
唐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李适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并为他们在社庙中举行祭祀供奉仪式,其中包括“柱国太平公史万岁”。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史万岁。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为将,不治营伍,令士卒各随所安,无警夜之备,敌人亦不敢犯。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号为良将。万岁实怀智勇,善抚士卒,人皆乐死,师不疲劳。北却匈奴,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域。论功杖气,犯忤[wǔ]贵臣,偏听生奸,死非其罪,人皆痛惜,有李广之风焉。”
历代评价
隋朝宰相高颎、元旻:“史万岁雄略过人,每行兵用师之处,未尝不身先士卒,尤善抚御,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
贺若弼:“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李世民:“隋朝史万岁打败达头可汗,有功劳不加赏赐,因罪遭致杀戮。”
徐钧:“征南轻仆孔明碑,想见生平暴可知。一死虽因奸计陷,亦由廷辩忿招疑。”
参考资料
史万岁.学习强国.2025-03-30
史万岁.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官网.2025-03-30
隋书.国学网.2025-03-30
博南道为何被徐霞客称为“迤西咽喉”?.今日头条.2025-03-30
尉迟恭监造龙兴寺.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