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谅

杨谅

杨谅(575~605年),原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宗室大臣,杨坚独孤伽罗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同母弟。

隋朝建立后,杨谅被封汉王,官至上柱国、并州刺史、左卫大将军。仁寿四年(604年),杨谅不满隋炀帝杨广夺嫡即位,起兵造反。不久,杨谅为楚国公杨素击败,幽禁至死,时年三十。

人物生平

受父宠爱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封杨谅为汉王。开皇十二年(592年),杨谅被任命为武威郡牧,加授上柱国、右卫大将军。开皇十三年(593年),转任左卫大将军。

开皇十七年(597年),杨谅出任太原市总管,杨坚巡幸温汤时亲自送他到并州赴任。领地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国,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的五十二州,隋文帝很宠爱杨谅,特授杨谅遇事不必拘于律令限制,可自行行事的特权。

不利而还

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率骑兵一万多人进扰辽西地区,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二月,隋文帝命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进攻高句丽。九月,强渡辽水又时逢雨季,军中疫病流行,军队不利而还。

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侵犯隋朝边境,杨坚任命杨谅为行军元帅,想让他率兵攻打突厥,但杨谅最后未去临阵统兵。

暗生异心

杨谅自认为住在天下精兵之地,又因长兄太子杨勇被进谗言而遭废黜,平时常怏怏不乐,私下里有了反叛的图谋。他于是劝隋文帝说:“突厥正强大,太原市即为重镇,应加强防备。”隋文帝听从了他的话。于是大发民工劳役,修缮兵器,贮存在并州。又招纳亡命之徒,和身边的无户籍之人,将近数万人。任命南梁将军王僧辩的儿子王頍为咨议参军,和重用以前是南陈的将军萧摩诃

起兵谋反

仁寿二年(602年),杨谅的四哥蜀王杨秀因罪被废,使得杨谅心里更加不安。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驾崩,后隋炀帝车骑将军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召杨谅回朝。杨谅知有异,不听从遂起兵反叛。总管司马皇甫诞劝谏不可,杨谅大怒,囚禁了皇甫诞。王頍劝杨谅说:“大王手下将领士卒的家属们,都在关西(函谷关以西),如果用他们当主力,就应该发动攻击,长驱直入,直接夺取京师,是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如果只打算占据北齐旧有疆域(杨谅管辖地),则应任用东方(函谷关以东)人。”杨谅不能决定,于是兼用两种策略,宣称“杨素谋反,要诛杀他,以清君侧。”

战略谋划

裴文安向杨谅提出建议,主张利用其在山西和山东的军事优势,采取迅速而秘密的行动,直取京师。他建议老弱残兵驻守险要,精锐部队则迅速攻占蒲津关,进而挺进霸上,认为这样可以迅速控制咸阳以东地区。裴文安还表示愿意担任前锋,而杨谅则率主力跟进。杨谅采纳了裴文安的计划,派遣了数位大将军分别从不同方向出发,准备对京师发起攻击。然而,在行动即将开始时,杨谅突然改变主意,命令停止前进并破坏黄河大桥,转而采取防守策略。裴文安对此表示失望,认为失去了出其不意的机会,大事难成。杨谅随后对参与此次行动的将领进行了封赏和任命,但裴文安的失望和担忧表明,杨谅的犹豫和改变计划可能已经影响了军事行动的成功率。

囚禁而死

隋炀帝派遣杨素带领五千骑兵攻击王聃和纥单贵防守的蒲州,并成功将其攻破。随后,杨素率领四万步兵和骑兵向太原进军。杨谅派遣赵子开守卫高壁,但被杨素击败。得知这一消息后,杨谅感到恐慌,亲自率大军在蒿泽布阵抵抗。由于下大雨,杨谅考虑撤退,但王頍劝阻,认为杨素军队疲惫,建议杨谅亲自出击以取得胜利。然而,杨谅未采纳此建议,选择撤退至清源。杨素随后发起攻击,双方发生激战,杨谅损失惨重,最终退守并州。杨素包围并州,杨谅无计可施,最终投降。隋炀帝虽有心宽恕,但最终决定剥夺杨谅的贵族身份并囚禁他至死。同时,杨谅的儿子杨颢也被囚禁,后来在宇文化及发动政变时遇害。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杨坚

母亲:独孤伽罗独孤伽罗

哥哥

大哥:废太子房陵王杨勇

二哥:隋炀帝杨广

三哥:秦孝王杨俊

四哥:蜀王杨秀

妻子

王妃:豆卢氏,豆卢勣之女

儿子

杨颢,江都之乱时,被宇文化及杀害

传记文献

隋书》卷45,列传第10

北史》卷71,列传第59

影视形象

杨谅在2006-2007年SBS电视剧《Yeon Gaesomun》中,由Jung Wook饰演。

人物评价

《隋书》《北史》:“谅起晋阳之甲,成兹乱常之衅,盖亦有以动之也。”

参考资料

封建王朝兴衰启示录 隋炀帝文辞奥博行事荒淫--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11-29

杨谅.博雅人物网.2024-08-14

《皇甫君诞碑》:欧阳询为甘肃的忠臣孝子而写.今日头条.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