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鄂·朋春
栋鄂·朋春(?—1700年),满洲正红旗人,清王朝康熙帝时期的重要将领和抗击俄罗斯帝国入侵的民族英雄。他是董鄂·何和礼的四世孙,和硕图的孙子,哲尔本的儿子。朋春在康熙九年(1652年)袭封爵位,并参加了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他还与郎坦一起视察被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雅克萨一带的形势。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朋春与郎坦、何佑、林兴珠等将领一起围攻雅克萨。沙俄将领托尔布津被迫投降,朋春释放了战俘并拆毁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城堡,最终迫使沙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康熙帝二十九年(1690年),朋春参加了清统一准噶尔之战部噶尔丹的叛乱,并随费扬古一起破坏了噶尔丹的势力于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清军还师后,朋春因18名护卫骁骑战死而未能收回他们的遗骸,因此被清廷交给刑部审判。然而,由于他的功绩,他最终被免除了罪名。
朋春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因病辞去职务,次年(1700年)病逝。他的墓地经过多次迁葬,现位于辽阳博物馆碑林所在的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北的东阿氏墓园内。
人物生平
巡视东北
朋春是哲尔本之子,其曾祖父董鄂·何和礼因助清太祖创业有功,为后金五大臣之一,娶长公主东果格格,死后被追封为一等公。
顺治九年(1652年),朋春袭封一等公。康熙十五年(1676年),加太子太保衔,被授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调本旗满洲。他曾参加了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战功卓著。
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命朋春偕同郎坦一起率兵到黑龙江视察罗刹(俄罗斯帝国)军队的形势,并赐给他御用裘服、弓矢。与郎坦归来之后上奏康熙帝那里的情况,建议康熙帝修建战船。康熙帝命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萨布素在黑龙江省、呼玛镇等地修建木城,调取所部兵马一千五百人前去驻守。又命尚书伊桑阿亲赴宁古塔督造战船。很快清廷提拔朋春为正红旗满洲副都统。
北击沙俄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 熙帝下诏遴选八旗军以及安置在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三省的福建省投诚的藤牌兵,将他们交付给左都督何祐然后率领他们前往沈阳市,命朋春统领他们进剿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以副都统班达尔沙、副都统衔玛拉、銮仪使建义侯林兴珠、护军统领佟宝参赞军务,何、林兴珠等人都是台湾郑氏来降的将领。
大军出发之后,康熙帝派遣侍卫关保去黑龙江省传谕说:“抗俄之战兵凶战危,朕以仁治天下,向来不嗜杀。以我们兵马的精强,器械的坚利,俄军肯定不敌我们,必然会献地归诚。当时候勿要妄杀一人,让他们都能回到故土,以显示朕的怀柔区之意。”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朋春带领清军逼近雅克萨城,派人前去劝降,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不从。清军分水陆两路,列营夹攻俄军,又将红夷大炮排列在城前,在城下堆满柴火,表示将要烧城。俄军头目额里克舍亲自到清军大营乞降,清军宽宥了他们的罪行,释还俄军俘虏,额里克舍带领着六百多人离去,清军毁掉俄军木城,还把已经归附的巴什里等四十五户以及被俄军劫掠的索伦、达斡尔族百余户安插在内地。
平叛西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厄鲁特蒙古与喀尔喀部发生摩擦,康熙帝命爱新觉罗·福全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边剿噶尔丹,以朋春与都统苏努参赞军务。苏努率领左派的兵马,朋春率右派兵马,到达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依山列阵抗击清军,朋春所部人马被泥淖所阻,苏努督兵冲击噶尔丹,大破准军。噶尔丹假装向清军乞和,在夜里自大山逃走。朋春因为此事被夺官罢职,康熙帝下令宽宥他,降级留任。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命朋春解职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前管理军队。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再次被授为正红旗蒙古都统。很快清廷就以费扬古为抚远大将军,朋春仍然参赞军务,朋春带兵出西路,在昭莫多之战中大破噶尔丹的军队。
晚年逝世
大军讨伐噶尔丹回军之后,朋春因为本队十八名护军骁骑战死之后未收拾其遗骸,下部议罪。但是因为西征准噶尔汗国有战功,特免其罪,仍然他的保留着战绩,增注敕书。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朋春因病解职。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逝世。
家族成员
祖父:和硕图
父亲:哲尔本
儿子:栋鄂·增寿
人物评价
《清史稿》:俄罗斯之为罗刹,译言缓急异耳,非必东部别有是名也。初遣兵敌,郎坦主其事;取雅克萨城,朋春、萨布素迭为将,而郎坦与玛拉实佐之。
艺术形象
•《御前四宝》高玉庆饰朋春
主要成就
史书记载
《清史稿·列传六十七·朋春传》
参考资料
彭春.华夏经纬网.2024-09-06
董鄂·何和礼:26岁代替屯珠鲁当上栋鄂部部长.董鄂·何和礼:26岁代替屯珠鲁当上栋鄂部部长.2024-09-06
中俄尼布楚条约.故宫博物院.2024-09-06
辽阳市博物馆.辽阳市博物馆.2024-09-06
彭春.汉程网.2024-08-24
朋春传.虚阁网.2024-08-24
《清史稿·列传六十七》.国学网.201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