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布素
萨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世居约克通鄂城(今吉林市境内),第一任黑龙江将军,抗俄名将。
萨布素行伍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升任黑龙江将军辖区。康熙帝二十四至二十六年(1685年-1687年),萨布素奉命率兵两次打败入侵雅克萨城的俄罗斯帝国军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萨布素领侍卫内大臣赫舍里·索额图率清朝使团赴尼布楚与俄方代表谈判,萨布素为使团成员之一,率军严密布防,保障使团人员安全和给养。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1689年9月7日),中俄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萨布素任黑龙江将军达18年,驱逐沙俄,为巩固东北地区边防打下了基础。萨布素修城筑镇,扩充兵源,发展生产,建学兴教,筹建旗屯官庄,促进了黑龙江省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物生平
武将世家
萨布素出生于军人世家,由四世祖充顺巴本开始,世代为岳克通鄂城长。充顺巴本有一名叫哈木都的后代率部归附努尔哈赤,被派往屯驻吉林市,在那里定居下来。
萨布素最初任职骁骑校,后迁协领。
康熙十年(1671年)冬,康熙帝亲自到东北阅边,检查防务。令宁古塔将军善布教化、招抚沿边各族内迁吉林省。萨布素等积极推行康熙的移民政策,使很多人免遭沙俄蹂躏,宁古塔地区抗俄士气愈加高涨。
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帝派觉罗武默讷率领大臣瞻领长白山,萨布素奉宁古塔将军巴海之命支援他们。任务完成后,次年萨布素被晋封为宁古塔副都统。
抗击沙俄
康熙二十年(1681年),沙俄侵占额尔古纳河地区,强行在中国境内抢劫牲畜、毛皮,掠夺银矿,修筑城堡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沙俄又出兵侵犯黑龙江省下游地区,大肆烧杀抢掠。康熙帝命令萨布素与郎坦等将领共同率兵侦察雅克萨及附近地区情况。巴海与萨布素引一千五百人在黑龙江边建造两座木城,分别名为黑龙江及呼玛镇。
康熙帝二十二年(1683年),萨布素向朝廷上疏,申请在战船建好后立即攻打雅克萨。在北京的官员同意申请,但康熙帝没有批准。不久康熙帝颁令巴海回守吉林市,萨布素跟另一名宁古塔副都统瓦礼被改派往额苏哩驻守。萨布素调动兵力往额苏哩耕种,又向朝廷申请以宁古塔的军队轮更驻守。康熙帝不希望士兵过于劳苦,于是命令在黑龙江省建城,新设黑龙江将军辖区、副都统等职位。
康熙钦定任命“为人甚优”的萨布素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自此开创了东北地区划分为沈阳市(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三个行政区的格局。萨布素肩负重任,戍守黑龙江流域,整饬边防,筹画屯田,造船备炮,构筑土墙,挖掘深壕,加固旧瑷珲城作将军官署,使之成为具抗御能力的城堡。他指挥清军,配合黑龙江两岸各族人民,扫荡雅克萨周围各个据点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并将黑龙江下游俄罗斯帝国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节节败退,清军士气大振。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四月,栋鄂·朋春、萨布素率领清军自珲出发,携战舰、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爱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五月二十二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当即向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通牒。托尔布津恃巢穴坚固,有兵450人,炮3门,鸟铳300支,拒不从命。清军于五月二十三日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击。陆师布于城南,集战船于城东南,列炮于城北。二十五日黎明,清军发炮轰击,侵略军伤亡甚重,势不能支。托尔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栋鄂·朋春同意后,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撤至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清军赶走侵略军后,平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俄罗斯帝国侵略军被迫撤离雅克萨后,贼心不死,继续拼凑兵力,图谋再犯。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当获知清军撤走时,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率大批沙俄侵略军再次窜到雅克萨。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年初,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俄罗斯帝国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俄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军,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罗斯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康熙帝二十八年(1689年)夏,萨布素奉命率1500名清军,驾船驶往尼布楚,参加中俄边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萨布素向清使团提供了黑龙江流域各种自然和历史的准确情况,以及俄罗斯帝国入侵的罪恶行径,争取了主动。最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迫使沙俄暂时停止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条约签订后,萨布素曾建议驻兵屯田,开发和保卫边疆。
累有功勋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萨布素往北京述职,得到康熙帝的优待:他获得优厚的赏赐,并获准与内大臣同坐。随后萨布素获委任总管索伦等部的贡物,他上疏陈述各部日常生活、风俗、游牧狩猎等情况,并制订相关规例。所有建议都获康熙批准施行。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奏请于墨尔根(今嫩江市)两翼各立一学,设助教官,选新满洲及锡伯、索伦镇、达斡尔族每佐领下幼童一名,教习书艺,设立满洲学房——龙城书院。为黑龙江省建学之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萨布素随从康熙帝征葛尔丹,奉命为东路总指挥,统领东北地区八旗兵及科尔沁区蒙古兵,自索岳尔齐山进剿,拦截准噶尔汗国军,锐不可当,再立战功。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召萨布素还京。
由于官场上明争暗斗,萨布素晚年被人弹劾诬陷降职。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萨布素因积郁成疾,在黑龙江将军辖区衙门去世。
家族成员
四世祖:充顺巴本
曾祖父:哈木都
祖父:哈尔苏
父:随哈纳
子:常德
史书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列传六十七》
人物评价
萨布素治军严明,深得民心。任黑龙江将军历时18年,驱逐俄罗斯帝国,开拓疆土,保家卫国,为巩固东北地区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修城筑镇,扩充兵源,发展生产,建学兴教,发展旗屯官庄,促进了黑龙江省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市等城镇迅速兴起。
吴兆骞《奉赠副帅萨公》:彤樨诏下拜轻车,千里雄藩独建牙;共道伏波能许国,应如骠骑不为家;星门昼静无峰火,雪海风清有戌茄;独臂秋鹰飞控出,指挥万马猎平沙。
《盛京通志》:萨布素谙练明敏,得军民心,其平罗刹及黑龙江兴学,有文武干济才云。
《清史稿》:俄罗斯之为罗刹,译言缓急异耳,非必东部别有是名也。初遣兵敌,郎坦主其事;取雅克萨城,栋鄂·朋春、萨布素迭为将,而郎坦与玛拉实佐之。尼布楚盟定,开市库伦旗,是为我国与他国定约互市之始。用兵当期必克,我苟草率,彼益猖狂,圣祖谕萨布素数言,得驭夷之要矣。
后世纪念
纪念碑
萨布素去世后,其子常德于雍正五年(1727年)任宁古塔副都统,将萨布素遗骨移回宁古塔祖坟。乘船途中至三姓(今依兰)正遇牡丹江水暴涨,萨布素灵抠落水遗失。常德在宁安城南月牙河旁为其父安葬一座“衣冠冢”,并立石碑纪念。当地地百姓称“衣冠冢”谓“将军坟”。该纪念碑,已经宁安县文物管理部门移至渤海故宫博物馆(今渤海镇兴隆寺前广场)供旅游人们瞻仰参观。
纪念广场
萨布素广场于2013年修建,位于宁古塔大道与镜泊东街交叉口处,南连宁古塔大道、西接镜泊东街,北通牡宁公路,占地面积为7854平方米。
参考资料
著名人物.黑河市人民政府.2024-12-06
雅克萨之战 中华网引用日期20140310.military.china.com.20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