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溥

王溥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五代祁县人。历后汉、后周、北宋三朝,是五代至宋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王溥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自幼好学,手不释卷。后汉刘承祐年间,王溥成为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周太祖郭威时任枢密副使、枢密使,率军平河中叛乱,辟为幕僚。郭威称帝后。广顺四年(954年),王溥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显德四年(957年),世宗南征胜利,挥师西征,王溥举荐向拱为将帅,再次取得胜利。王溥被加授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与宰相范质并参知枢密院事。宋朝开国,王溥进位司空。乾德二年(964年),王溥罢相,改太子太保。乾德五年(967年),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969年),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封祁国公。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八月,王溥病逝,赠侍中,谥“文献”。王溥主持修成《唐会要》一百卷,编成《五代会要》三十卷,其他著述收入《王溥集》二十卷和《翰林酬唱集》一卷,均散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溥,后汉乾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任秘书郎。当时李守贞占据河中,赵思绾京兆反叛,王景崇凤翔区反叛,周祖带领部队讨伐他们,任命王溥为从事。河中平定后,得到叛贼的文书,里面有很多朝中大臣及藩镇互相勾结的话。周祖记下他们名字,准备按察审问他们,王溥谏阻说:“鬼魅这些东西,趁夜黑而出,一旦日月光明,就自动消灭。请把这些东西都烧掉,以安君主旁边的反贼之心。”周祖照办。部队回师,王溥升任太常丞。跟随周祖镇守邺地。

辅佐世宗

广顺初年(公元951年),王溥任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迁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加官户部侍郎,改任端明殿学士。周世祖生病,召学士拟旨,任命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诏后,周世祖说:“我没有忧虑了。”当日去世。

柴荣准备亲自征讨泽、潞二地,冯道极力谏阻,只有王溥赞成。部队凯旋还师,加任王溥为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周世宗曾经从容问王溥说:“后汉丞相李崧用蜡封书信送给辽朝,有人还记得书信言辞,这件事可信吗?”王溥说:“李崧是大臣,如果有这事,怎么肯轻易让外人知道?这是苏逢吉诬蔑他罢了。”周世宗才醒悟,诏令追赠李崧官职。周世宗打算讨伐秦、凤二地,向王溥求元帅,王溥推荐向拱。战事平息后,周世宗在宴席上酌酒赐给王溥说:“替我选择元帅成就边疆功业者,是你啊!”后跟从皇帝平定寿春,皇帝诏令给他加阶进爵。

重新起用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遭父丧。守丧未满三年,被朝廷重新起用,四次上表,请求守丧满期。柴荣大怒,宰相范质上奏解救他,王溥惧怕,入朝谢罪。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夏天,任命他为参知枢密院事。

柴宗训继承帝位,加王溥为右仆射。这年冬天,王溥上表请求编写《世宗实录》,于是上奏建议史馆修撰、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右司员外郎、知制诰张淡,左拾遗王格,直史馆、左拾遗董淳,共同修纂,诏令照办。

宋初重臣

宋初,进位为司空,罢参知枢密院职。干德二年(公元964年),罢去他职任太子太保。旧制,一品官班位在台省官之后,赵匡胤因为看见王溥,对身边的人说:“王溥是以往的丞相,应当超常尊宠他。”就下令分台省官班位为东西二向,成为定制。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遭母丧。守丧期满,加任太子太傅。

加官进爵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升为太子太师。中谢日,郭威对身边的人说:“王溥任丞相十年,三次迁升一品,官福之盛,近世没有可与比拟的人。”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封为祁国公。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八月,去世,终年六十一岁。朝廷停朝两天,赠侍中,谥文献。

文学成就

王溥的著作有《王溥集》二十卷,《翰林酬唱集》(王溥与李昉徐铉等唱和之作)一卷,均已散佚。

王溥虽屡居高位,但仍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在唐朝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根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

王溥在历史学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创出了会要的新体例。可能有人认为王溥乃续成苏冕等的旧作,不能认为是他所创。要知苏冕等是仅开其端,而完成这个体例的乃是王溥,故仍应归功于王溥。

自王溥创出这个体例以后,继以者有宋朝特设“会要所”官修的《宋会要》;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清代姚彦渠的《春秋会要》;孙楷的《秦会要》;杨晨的《三国会要》;龙文彬的《明会要》等,这都是基于王溥的倡导。

轶事典故

王溥任宰相时,王祚宿州市防御使官衔居家,每有公卿到他家,一定先去拜见王家,王祚摆酒宴庆寿,王溥穿着朝服侍奉左右,坐客不敢安坐,都起身回避。王祚说:“这是我养的豚犬而已,不必麻烦诸君起避。”王溥劝王祚请求退休,王祚认为朝廷不会同意,得到朝廷批准后,王祚大骂王溥说:“我体力未衰,你想保固自己的名位,而断我的官路。”举大梃想打王溥,亲戚们劝阻他才作罢。

历史评价

元·脱脱等《宋史》: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颇吝啬。溥好学,手不释卷。赞曰:五季至周之世宗,天下将定之时也。范质、王溥、魏仁浦,世宗之所拔擢,而皆有宰相之器焉。宋祖受命,遂为佐命元臣,天之所置,果非人之所能测欤。质以儒者晓畅军事,及其为相,廉慎守法。溥刀笔家子,而好学终始不倦。

家族成员

父:王祚,汉祖即皇帝位,擢升他为三司副使。在后周代随州市刺史。宋初,左领军卫上将军任上退休。

子:王贻孙、王贻正、王贻庆、王贻序。王贻孙字象贤,宋初,升为金部员外郎,赐给紫衣,历升右司郎中。淳化年间,去世。王贻正官至国子博士。王贻庆任比部郎中。王贻序,考中景德二年进士,后改名王贻矩,官至司封员外郎。

孙:王克明,王贻正的儿子,与赵光义女郑国长安公主结婚,改名王贻永,令他与父亲同辈。

参考资料

王 溥.晋中市人民政府.2024-10-25

廉吏王溥文言文注释及翻译.豆丁网.2024-09-06

卷二百四十九 列传第八.国学网.201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