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庄镇
军庄镇,北京市门头沟区下辖镇,位于东经116°03'45″~116°10′09″,北纬39°58'59″~40°02′04"之间。地处门头沟区东部偏北方,东北与海淀区苏家坨镇相接,东南与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毗邻,南临龙泉镇,西接妙峰山镇。镇域面积33.温泉镇。
1949年以前,军庄地区属宛平街道第十六区。1953年,设军庄乡。1958年,属门头沟人民公社。1962年,成立军庄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0年,乡改镇。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军庄镇常住人口有16128人。截至2019年10月,军庄镇下辖3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军庄镇西杨坨村。
2011年,军庄镇财政总收入37060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166万元,比上年增长31%。一般预算收入6725万元,比上年增长51.7%。其中镇级财政收入1266万元,比上年增长30.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84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28万元,车船税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59%、45%。
历史沿革
1949年以前,军庄地区属宛平街道第十六区。
1953年,设军庄乡。
1958年,军庄乡属门头沟区人民公社。
1962年,成立军庄人民公社。
1984年,军庄公社改乡。
1990年,军庄乡改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军庄镇位于东经116°03'45″~116°10′09″,北纬39°58'59″~40°02′04"之间。地处门头沟区东部偏北方,东北与海淀区苏家坨镇相接,东南与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毗邻,南临龙泉镇,西接妙峰山镇。镇域面积33.温泉镇。
地形地貌
军庄镇地形分为永定河岸平坦的河滩地、较大的东沟和北沟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位于猴山,海拔435米。
气候
军庄镇气候特点是干湿交替,四季分明,干湿冷暖变化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5℃。年降水量为580毫米,降雨一般集中在每年7月至8月。
水文
军庄镇境内河道属永定河、北运河两大流域。主要河道有永定河、北运河2条。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永定河,长3千米,流域面积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立方米/秒。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军庄镇下辖3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军庄镇西杨坨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军庄镇有户籍人口有11885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军庄镇常住人口有16128人。
政治
党委办公室
组宣纪办公室
政府办公室
财政科
居民民政科
计划生育文教办公室
农林工作办公室
经济工作办公室
安全生产管理科
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社会保障事物所
农村文化服务中心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办公地址
办公地址:门头沟区军庄镇西杨坨村
经济
农业
军庄镇共有耕地面积464亩,人均0.04亩;林地面积2.8万亩,园地面积0.3万亩,是京白梨生产基地。
2011年,军庄镇农业总产值达到2665.4万元,比上年增长36.3%,农业增加值706万元。
军庄镇粮食作物以玉蜀黍属、薯类为主。
2011年,军庄镇生产粮食306.8吨,人均244千克,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62亩,产量223.6吨,薯类播种面积155亩,产量30.8吨。主要经济作物以花生为主,2011年播种面积17亩,产量2.1吨。蔬菜种植面积128亩,产量210.5吨,主要品种白菜、黄瓜,其中结球白菜148吨,黄瓜15.5吨。
军庄镇畜牧业以猪、牛、羊、鸡饲养为主。
2011年,军庄镇生猪饲养量644头,年末存栏306头;羊饲养量351只,年末存栏216只;牛饲养量11头,年末存栏6头;家禽出栏3.4万羽,年末存栏2.2万羽,其中蛋鸡存栏1.7万羽,肉鸡存栏0.5万羽。
2011年,军庄镇生产肉类29.5吨,其中猪肉26.3吨,牛肉0.8吨,羊肉2.4吨,禽蛋51.累计;畜牧业总产值289.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8%。
截至2011年末,军庄镇累计造林1万亩,其中经济林1117.6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1万株,林木覆盖率67%。
2011年,军庄镇水果种植面积2471亩,产量259.5吨,主要品种有京白梨、鲜杏、鲜枣,其中京白梨164吨,鲜杏39吨,鲜枣22.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864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军庄镇共有5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1个,综合市场2处,职工568人。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
财政金融
2011年,军庄镇财政总收入37060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166万元,比上年增长31%。一般预算收入6725万元,比上年增长51.7%。其中镇级财政收入1266万元,比上年增长30.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84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28万元,车船税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59%、45%。
五大园区
根据门头沟区"四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军庄镇利用自身地理和资源等优势,确定了"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和"五个园区"发展规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镇为主线,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以经济开发为重点,积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以京白梨为主的精品农业,鼓励和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多渠道、多途径使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专业户760户。其中养殖户160户;种植专业户143户;运输专业户230户;工商私企250户。全镇8个行政村全部进入小康村行列,其中两个村达到了小康示范村标准。去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679万元,人均收入4417元。
新型建材园区
根据区委"建材兴区"的总体思路,针对地区资源特点,军庄镇积极兴建了以新型建材为主导产品的新港工业小区。新港工业区北倚将军山,西临永定河,环境优美,区内有从事建材行业镇、村企业12家。
根据军庄地区页岩、煤矸石储量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军兴盛业建材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年产6500万块标砖承重空心砖生产线,现已经投入试生产。达产后,年预计实现收入1600万元。加快了新型建材业的建设步伐,合理的利用了废旧资源煤矸石,也解决了本地区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该砖厂将申请有关质量认证,并计划与有关村加强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西杨坨村应积极进行煤矸石加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东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军庄镇农工商联合总公司与北京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和美国东和公司三方共同投资140万元注册的合资企业,该公司开发生产的球铁螺纹管件出口美国、加拿大等国。企业引进美国uv模式管理,开发生产一百多个品种、规格的螺纹管件,被美国uv公司列为免检商品,该企业199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质量认证,几年来企业滚动发展,总产值达到了600多万元,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500吨,年产值近千万元,成为区内的龙头企业。为使企业管理质量更上一层楼,该公司申报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为企业产品占领广阔的国际市场拓宽了道路。该企业今后将继续在竞争中发挥优势,在巩固现有国际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开发新产品,增加出口量。通过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开发,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村办企业天龙编织袋厂,引进温州市客商入股投资2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购置了国内先进的拉丝机、腹膜机,印字机等设备30多台,使年生产能力扩大
到1500万条,年产值达到一千多万元,成为北京市规模较大的编织袋厂。村办企业军庄黏土厂、固化剂厂,拥有固定资产80万元,企业生产粘土粉、陶土粉、烟煤粉、固化剂、耐火砖等十几个品种的铸造辅助耐火材料。年产值2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50万元。
区内台商独资企业--大洋生物有限公司,投入资金60万美元,引进了生物肥生产线,研制开发的"田力宝"牌生物肥,畅销东南亚各国。
北京华伟顺毛织品有限公司,租赁镇内厂房场地,投资80万元,加工生产毛织品,现已开工生产。预计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
此外,区内共有23家家具厂,企业间进行内部分工,各自生产不同品种的家具,产品品种多样,既丰富了市场,又减少了企业间的竞争,共同发展,形成了规模。
据统计,2001年全镇工业产业总产值达到了2822万元,成为该镇经济的龙头产业。另外,镇内的工业园区需要不断地注入新项目、新内容,扩大其规模,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镇内还有大量的闲置厂房场地,希望有意人士投资使用。
新兴住宅园区
军庄镇根据门头沟区卫星城北区建设思路,实施了"新兴住宅园区"的建设规划,加大了村镇建设力度,以军庄村的旧村改造为契机,建立新型住宅园区。一栋栋、一排排的小白楼,让人看着心里就舒服,你禁不住要感慨:这儿的变化太大了。
这两年,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等多种原因的限制,军庄村有近300户村民的住房申请未能审批,占农民总数的30%,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开展。
根据军庄镇"五个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军庄村提出了"全面实施旧村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把百姓的住户摞起来"的建设方案。"旧村改造"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建设四层结构点式单元楼房9栋,建筑面积7479平方米,解决了85户村民的住房实际问题。目前,该村的"旧村改造"二期工程正在运作之中,力争奥运会之前基本形成"新兴住宅园区"。
军庄镇特别重视环境建设,坚持"以建设促整治"的原则,下大力气进行了环境改造,并与荒山造林紧密结合,大搞街区及庭院绿化工作。建造花园绿地二万平方米,花园里蜿蜒的甬道,美观的花池,豪华的村标,气派的国旗底座,鲜艳的国旗升上了旗杆,200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活动场所建造在花园中,这里是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的乐园。此外,镇政府还投资在109线国道、军温路两侧新建了花池,栽上了黄杨球、路旁栽上了龙爪槐和侧柏,拆违拆旧、建绿透绿,彻底清除了"白色污染"。军庄村因此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和首都文明村。为地区人民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环境,为八方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特色林牧园区
军庄镇的"特色农牧园区"建设在东片的五个行政村。其主要内容是发展精品农业,打响品牌战略。几年来,在党的"科技富民"政策的指导下,努力恢复历史悠久的名特优果品京白梨。军庄镇是驰名中外的北京水果特产京白梨的故乡,《果品佳话》一书中称京白梨为"秋子白梨的佼佼者","果实扁圆,小巧玲珑,果色嫩黄,果肉细腻,多汁味甜,香气袭人"。京白梨果实呈扁圆形,一般单果重75--250克。成熟后果皮为黄白色,光滑皮薄,果肉白色,酸甜适口,果肉中含石细胞少,品质极佳,是历史上唯一带有"京"字的果品,历代均作为朝廷的贡品,新中国成立后上过国宴。有400年历史。京白梨含糖量高,可达13%以上,皮薄香脆,是极为高级的绿色食品、安全食品,是北京果品市场上的抢手货。极高的品质和文化底蕴使其具有坚挺的竞争优势,也是军庄镇未来与世界接轨,占领国际市场一席之地的拳头产品。
第一个京白梨基地正式立项于1997年,被列为该镇的"书记工程",属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几年来,基地累计投入资金516万元,共整修梯田1000亩,新发展京白梨870亩,建苗圃25亩,新建田间路6000米;产量在2001年达到了10万公斤,经济收入150万元,"军山牌"京白梨在世博会上获得了银奖。
为了贯彻落实市政府建设高效农业园区的精神,军庄镇按照"特色林牧"园区的建设规划,在东山千亩京白梨基地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第二个千亩京白梨基地,基地西起西杨坨老虎头沿南山台向东延伸至东山四天地,规划面积1100亩,计划种植果树850亩,更新改造果园150亩,开垦荒地400亩,修建田间节水工程800亩,建设集雨工程4处,及打井、修路等工程。在果园的建设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本着高标准、低投入的原则,建设一个高效果园。目前,已经嫁接果树500亩,补植果树730亩,新发展果树200亩。据悉,此项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工。完工后可安置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也可改变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2001年梨秋,军庄镇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京白梨采摘节"。采摘节上北京市民蜂拥而至,梨没出果园就全部销售一空。由此可见,京白梨的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另外,随着京白梨种植面积及产量的不断提高,同时也为使京城市民在冬季也能品尝到味道鲜美的京白梨,军庄镇京白梨基地投资18万元,建设了低温保鲜储藏冷库240立方米,解决了京白梨的储藏问题,使京白梨的"寿命"延长到春节前后,收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军庄镇着力改变农户各自为战的局面,引导农民依靠国家的水利富民政策,扩大种植、养殖规模,走产业化道路。调整了农业的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农业精品,灰峪村发展精品石榴"大红玉"15亩,香峪村种植香椿24亩,枣30亩,东山村引进树莓50亩,发展设施农业7.5亩,发展苗圃35亩。帮助37户农民引种畜牧草906亩。西杨坨村的赵全志承包了村中一片即将灭绝的老果园,整修梯田100亩,修建了一座310立方米的蓄水池,建起了一座种养结合的养殖小区。孟悟村的安兴林承包了30亩几乎荒芜的果园,精心管理,开垦荒地,使果园面积达到了60亩,栽上了树苗,使京白梨获得丰收。灰峪村的刘淑华将承包的10亩老果园改种大石榴,并间种蔬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军庄村的陈连秀在承包的100亩土地上全部实行了机械化,走上了富裕之路。以水利富民为龙头,带动大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富民工作的确为全镇基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拉动了农林牧等产业的发展。
调整了畜牧业养殖结构,积极鼓励农民兴建特种养殖小区,到目前为止,除发展京白梨生产外,镇政府结合当地饲草资源丰富的情况,为25户农民引进小尾寒羊1121只,雷克斯兔养殖小区2个,火鸡养殖小区1个,肉狗养殖小区1个。另外,新发展了土元、蝎子、黄粉虫等共计17个小区,带动农户410户,使镇内特种养殖形成了规模,为畜牧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经过重组转制,与北京红都酒业集团合作,捐资200万元,发展特种养殖。引进七彩山鸡、兔、鹿等品种,固定资产达到400多万元。特种养殖的饲养户数、规模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饲养业已成为镇内农民家庭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旅游园区
果园办大了,工厂办多了,四面八方的客人慕名而来。于是,镇政府引导农民依托果园开发观光休闲产业,鼓励农户利用闲置土地、住房大力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各村农民积极响应,踊跃投资,建起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农家乐"。东山村的李振东投资在第一个千亩京白梨基地内建设具有南方特色的"农家园",引进南方竹艺,兴建竹楼,竹亭,竹餐厅和农家小院,将农家乐建成了集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竹雅农业园"。去年,该园仅观光、采摘和吃住三项就实现收入51万元。东杨坨村韩春芳和新村马士伦的两处农家园,去年"国际劳动节"至今,共接待游人3600多人,纯收入近6万元。
军庄村的"千亩生态旅游园区"正在积极的运作之中,吸引北京昊通金龙缘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入区投资开发建设,将在109线国道以西建设高档次的水上旅游项目,开发大规模的农家乐园、高尔夫球场等高档次旅游项目,以妙峰山、灵山、百花山、永定河等旅游景点为依托,与龙泉宾馆、龙泉山庄形成一条风景线。按照规划,该公司将开发具有独特风格的农舍10栋,共1000平方米,计划修建包括:727立方米的垂钓园,6个蔬菜大棚和800亩果园等与之配套的辅助设施。目前,该公司建设的高档次"金龙缘"饭店已经投入使用。游人可以在此吃农饭、干农活、住农屋,体味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
综合商贸园区
军庄镇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带动辖区内109线国道两侧综合商贸园区的建设,开发体现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农副产品、农家自制的手工艺品等。去年军庄商业街--天弘农副产品市场已正式交付使用。商业街总投资300万元,建设营业用房12000平方米,可容纳经营摊位近千个。商业街的建设不仅为军庄镇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军庄地区的繁荣,还起到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稳定了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快捷的交通条件,现代化的通讯设施,优惠的经济政策,政通人和的稳定局面以及坦诚的合作态度使军庄镇成为吸引高品位投资项目的可靠基地,成为军庄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军庄镇政府愿意与海内外各界朋友,在各个领域真诚的合作!勤劳友好的军庄镇人民真诚的希望国内外有识、有志之士光临指导,更加欢迎国内外朋友取道军庄,投资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共同开发这块宝地,使永定河畔这颗璀璨的明珠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化
地名由来
军庄镇因驻地军庄村而得名,军庄村地区自汉代以来长期驻军,故得名军庄村。
地方特产
京白梨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它的“故乡”是军庄镇孟悟村、东山村,至今当地仍保有300余株200年以上的老梨树县。自明代起,京白梨就是皇家贡品,到了清乾隆始建御梨园。
京白梨在清代末期即已闻名于世,据《宛平杂谈》记载:京西白梨自清代同治年间即为宫廷贡品,叶赫那拉氏临朝更是朝中必备。因曾经是贡品,且其口感好,后逐渐被认同并繁殖推广到各地栽培。正式把东山白梨,命名为“京白梨”,是1954年东山贡梨(京白梨)参加了北京梨品品种评比会,以其无暇的品质在梨中夺冠,荣获最优产品,就在白梨前面冠以“京”字,由此得名。在1959年国庆10周年大庆市,东山贡梨(京白梨)被送上国宴餐桌,备受中外人士喜爱,被专业人士公认为是秋子梨系统中最好的品种而后闻名全国。
2012年3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京白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风情
悠久的历史为军庄古老的土地留下了独特的风土民情和民间艺术,可谓:风情多姿多彩。评剧、大秧歌、民间手工艺品无不精彩绝伦,显示了军庄镇所独具的浓郁的文化感染力。
军庄人民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军庄镇村村都有一、两支秧歌队或字花队伍。该镇共有业余文艺队伍33支。各村都有文化室和图书室,唱歌、跳舞、下棋、扭秧歌等各项活动红红火火。400人的“威风锣鼓”队阵容庞大,演员动作花样多,锣鼓震天响,古朴热烈、震人心魄、铿锵有力、气魄宏大。已成为门头沟区众多民间花会中的佼佼者,并独具特色。参加了“迎接五十年大庆市”、“庆祝澳门回归”、“北京市第十一届农民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的表演”,还参加了电影《詹天佑》的拍摄、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擂鼓助威等活动。为首都农民扬了威,为京西儿女喝了彩。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军庄镇,认识了军庄镇的名牌文化产品"威风锣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那震天的锣鼓声代表着军庄镇人民富裕起来的喜悦心情,表现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同时也预示着明天的军庄镇更加美好。
同时,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东杨坨传统大秧歌、军庄村清朝过街楼等,都为军庄镇的文化底蕴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交通运输
六环路与109线国道穿军庄镇而过。铁路有一个寨口站,日均有2列客车停靠。公交车有383路、961路2条公交线路。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军庄镇共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0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1所,在校生358人,专任教师5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2人,专任教师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160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军庄镇共有文化艺术团体12个,会员300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职人员65人,剧场1座,座位500个,每年演出68场次,观众达5510人次;村数字电影放映单位10个,年放映1057场次,观众达23500人次;俱乐部1所,文化站8个,建筑面积2134平方米;农家书屋8个,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藏书3万多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2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灰峪村文化艺术团、东山村文化艺术团、香峪村文化艺术团3个,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威风锣鼓、军庄锣鼓2项。
2011年末,军庄镇共有体育场地10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1956年7月开通军庄公社广播站,乡镇到村1720杆/千米,村以下1268杆/千米;1956年8月开通军庄公社广播电台。现有广播喇叭24只,入户率86%,通响率91%。1999年4月开通军庄地区歌华有线电视。
2011年末,军庄镇共有北京、山东省等电视台的183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36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军庄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其中卫生院1所;固定资产总值39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1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3人。
2011年,军庄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9万人次。
2011年,军庄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25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军庄镇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4户,人数270人,支出145.3万元,比上年增长9.3%,月人均448.5元,比上年增长9.5%;城市医疗救助14人次,共支出3.2万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户,人数36人,支出13.4万元,比上年增长60%,月人均310.7元,比上年增长46%支出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支出7201.3元,比上年增长9.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人,支出9936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医疗救助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36人次,共支4437.7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653人,救灾支出1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1.1万元。社区服务站10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8张。新增就业人员405人,有19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全年共帮助14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2011年,军庄镇共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369人,参保率96%。
获得荣誉
2021年4月1日,被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2020年度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_统计公报_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2021-06-15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8
光荣榜!2020年首都绿化美化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公布.北京日报.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