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永登县相邻,西至玉门石油河脑,南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为邻,北部紧依河西走廊,东经97°23'34"~103°45'49",北纬36°29'57"~39°43'39"。地跨3市8县(区)。保护区总面积198.72万公顷,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50.41万公顷。

1986年10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向原林业部请示,呈请将祁连山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10月2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祁连山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1990年,甘肃省林业厅批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属单位,1992年批准成立山丹龙首山自然保护站并划归祁连山保护局管理。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进行调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调整后的相关信息,东大山、昌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龙首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被整体纳入。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祁连山保护区是西北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遗传基因库,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1980年,国务院确定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国家重点水源涵养林区。1995年,保护区被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委员会批准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0年,保护区被确定为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历史沿革

1986年10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向原林业部请示,呈请将祁连山保护区划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10月2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祁连山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标志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之一。

1990年4月25日,甘肃省林业厅批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属单位的自然保护站(古城、东大河西营河等21个保护站、东大山、昌岭山自然保护区名称不变)。1992年2月3日,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山丹龙首山自然保护站,划归祁连山保护局统一管理。2002年12月24日,甘肃省林业厅批复东大山、龙首山、昌岭山自然保护区加挂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大山、龙首山、昌岭山自然保护站牌子的批复。

2014年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河北衡水湖等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国办函〔2014〕55号),同意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进行调整;同年10月8日,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发布河北衡水湖等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通知》(环函〔2014〕219号),发布调整后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区划,明确以附图为准、文字描述作为参考。按照发布后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件和坐标范围,东大山、昌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龙首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已整体包含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2018年4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常务会会议纪要(十三届第4次)审议,原则通过注销东大山、昌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龙首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省环保厅已于4月22日将拟注销的3个自然保护区有关情况上报生态环境部备案。3个自然保护区注销后,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不发生变化;只是将3个自然保护区从全省自然保护区名录中注销,3个自然保护区原管理范围全部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一负责。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祁连山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甘肃省境内祁连山北坡中东段,东起乌鞘岭永登县相邻,西至玉门石油河脑,南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为邻,北部紧依河西走廊,东经97°23'34"~103°45'49",北纬36°29'57"~39°43'39"。地跨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3市8县(区),包括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部分地区和古浪县永昌县、凉州、山丹县、甘州、民乐县(区)的部分地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间断分布在石油河以东诸河流上游区,包括古城、华隆、夏玛、乌鞘岭、哈溪、祁连、十八里堡、昌岭山、上房寺、东大河大黄山、龙首山、山丹马场、大河口、东大山、寺大隆、西营河、马蹄、西水、康乐、隆畅河、祁丰等22个自然保护站管辖区。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8.72万公顷,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50.41万公顷,缓冲区38.74万公顷,实验区109.57万公顷,设有外围保护地带666000公顷。现有林地87.4万公顷,在林地中,有林地16.86万公顷,疏林地1.41万公顷,灌木林地57.49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43万公顷,无立木林地0.28万公顷,宜林地3.9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8.8%。

地质地貌

祁连山脉位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属中纬度北纬带,介于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拗陷之间,由祁连山褶皱带沿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形成的平行山脉组成,山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海拔在3000~3500米以上,相对高差1000米以上,主峰素珠连峰高达5564米。

祁连山森林主要分布于海拔2300~3300米的阴坡、半阴坡,常以带状或块状与草原、沼泽、水域等交错分布,构成山地复合生态系统。主要森林类型为青海云杉林,还分布有大面积的灌木林和少量的祁连圆柏桦木、山杨林等。湿地主要有高山沼泽化草甸、高山沼泽化灌丛草甸、河流、水库等。草原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

土壤

祁连山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有山地草原栗钙土、山地森林灰褐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等十多种。

平均海拔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呈现出规律性垂直分布的明显山地特征,自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升,地带性土壤类型依次为山地灰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灰褐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以及高山寒漠土,其中适宜本区森林生长的土壤是山地灰褐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祁连山植被类型呈典型垂直分布,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祁连圆柏林、高山灌丛林、青海云杉林和中低山阳性灌木林生态系统为主体。

气候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跨越暖温带和寒温带,远离海洋,属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受西风气流控制,具有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特征。本区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其中60%以上集中在每年6~9月份,年蒸发量1200毫米,相对湿度50%~70%,无霜期为90~120天,年均日照为2130.5小时,日照率为48%。年气温-0.6~2.0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36.0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28.0摄氏度,大于10.0摄氏度积温200~1130摄氏度,7月份平均温为10.014.0摄氏度。温度降水具有明显的垂直梯度和水平差异。

水文

祁连山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发育着的现代冰川2859条,面积约1972.5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3.4%,冰川储量为954亿立方米,年均融水量11.6亿立方米,占全国冰川融水量的2%。北坡甘肃省境内有内陆河源头多达2194条,形成黑河疏勒河石羊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每年山地表径流达72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已查明保护区分布区内分布维管植物95科451属1311种,其中,分布有发菜冬虫夏草图瓣鳞花科红花绿绒蒿羽叶点地梅属山莨菪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兰科有12属16种。

动物

已查明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有28目63科286种。其中,鸟类196种、兽类58种、两栖爬行纲13种。其中,雪豹白唇鹿蒙古野驴野牦牛马麝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14种;甘肃马鹿猞猁蓝马鸡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39种。

森林资源

保护区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为优势树种,其中青海云杉林面积、蓄积量分别占有林地总面积、蓄积量的72.56%、89.14%,祁连圆柏林面积、蓄积量分别占14.72%、4.96%。在东段零星分布有桦木山杨油松落叶松小片林。灌木树种丰富,类型多样,是构成祁连山脉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灌木林中分布最多的为金露梅,占灌木林面积的45.3%,其次为柳类占14.1%,锦鸡儿占11.7%,杜鹃占11%,珍珠猪毛菜占9.1%。还分布有小面积的日本小檗银露梅等灌木树种。

重要景点

文殊寺旅游景区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境内,距酒泉市嘉峪关市二十余公里,是一处佛教石窟群。文殊寺石窟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殊寺石窟群始建于东晋司马绍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文殊寺院,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意即“文殊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传说和《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很多中外佛教著作中都有记载。随着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个千年古刹又呈现出勃勃生机。文殊寺石窟群全境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区域,是藏、汉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活动处所,由文殊寺、百子楼、白台寺莫高窟,万佛塔、五百罗汉堂、观音洞,等七部分组成,有魏、晋、隋、唐、(西夏)、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洞窟三十余个,保存有珍贵佛像500余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分布绵延在数十里蜿蜒的文殊菩萨山间。

豹子头森林公园

豹子头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以南28公里处,属祁连山脉山地,是永昌县境内唯一的森林公园,沿途有骊轩遗址、蛤蟆泉、炒铁台、照子洼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点。区内高差悬殊,海拔2400米~3900米,形成了集森林、草原、冰川等陆地生态系统为一体的山地高原森林景观。

马蹄寺景区

马蹄寺景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蹄寺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1600多年历史,“三十三天”石窟造型独特。马蹄寺也是中国河西走廊重要的佛教圣地。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莫高窟、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景区规划面积109.78平方公里,核心面积13.85平方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管理机构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健全30多项管理制度,成立了省森林公安局祁连山分局、林政稽查大队、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管理局现有办公室、计划财务科、防火办、资源科、天保办、科研室、林调队、产业科等13个职能科室,实有职工56人。

保护区环境与资源保护实行管理局—自然保护站—管护站(点)、检查哨卡三级管理体系。保护区下辖22个基层保护站,172个资源管护站,18个森林派出所,5个木材检查站,由所在县林业主管部门与保护区管理局双重管理,以地方为主。加强与保护区所在地地方政府的密切联系,建立了涵盖保护区8县(区)的森林防火联防委员会。

开发保护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4月13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委、省政府反馈督察意见时指出,祁连山脉区域现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内,带来的水生态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督察组还指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设置采矿、探矿权144宗,2014年国务院批准调整保护区划界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仍然违法违规在保护区内审批和延续采矿权9宗、探矿权5宗。大规模无序采探矿活动,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塌陷等问题突出。

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责成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向党中央作出深刻检查。两办发布通报4天后的7月24日,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条例(修订草案)》增加了7类禁止性活动,形成了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10项禁止性活动。

2017年7月25日,甘肃省公开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方案细化分解出62项问题,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督导单位和270项整改措施,建立台账、挂账销号,挂牌督办、跟踪问效,多方面推进整改任务落实。

2017年12月19日,从古浪县政府了解到,按照国家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浪段)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整治工作要求,由环保部遥感监测和当地自查出的7个方面的14个问题日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县级验收和市级复核验收。

2018年9月,从甘肃省人民检察院获悉,针对专项巡查指出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威段一水电站存在生态环保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情况,检察机关已介入调查。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巡查组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威段神树水电站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整治情况开展巡查,发现并反馈河道建筑垃圾清理不彻底、弃渣未治理等整改不到位问题。

反馈情况引起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9月5日,武威市人民检察院就神树水电站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向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发出督办函并派出督导组,要求对“绿盾2018”巡查组指出问题展开调查。天祝县人民检察院已抽调业务部门骨干成立调查组开展工作,从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部门调取相关资料,对神树水电站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共利益的问题及相关行政单位履职情况展开调查,重点调查核实主管神树水电站的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到位、神树水电站审批手续证照是否齐全、河道内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是否清理完毕等情况。

获得荣誉

1980年,国务院确定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国家重点水源涵养林区。1995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委员会批准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1997年甘肃省人大颁布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2000年,保护区被确定为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区。2004年,保护区森林被认定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2008年,在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将祁连山脉区确定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将“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列为全国50个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之一。

2022年11月,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价值意义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河流、湖泊、沼泽、草甸等天然内陆湿地和水库、拦河坝等人工湿地约19.6万公顷,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祁连山保护区是西北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遗传基因库,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关事件

2024年12月,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只狼试图袭击西藏野驴母子,却被母藏野驴成功驱逐。野生动物调查队员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震撼人心的瞬间。

参考资料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2024-12-11

华丽转身 从自然保护区到国家公园.科普中国网.2024-12-11

官方调查祁连山环保问题:23人被问责追责.新华网.2024-12-11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 .张掖市人民政府.2024-12-11

武威市人民政府.武威市人民政府.2024-12-11

关于注销东大山、昌岭山和龙首山3个自然保护区名称的公告.关于注销东大山、昌岭山和龙首山3个自然保护区名称的公告.2024-12-11

文殊寺旅游景区.肃南裕固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12-11

文殊山 媲美敦煌的“小西天”|文章|中国国家地理网.中国国家地理.2024-12-11

豹子头森林公园.永昌县人民政府.2024-12-11

甘肃金昌夏日周边自驾游完美攻略.微信公众平台.2024-12-11

A级景区.张掖市人民政府.2024-12-1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期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2024-12-11

甘肃复核评估祁连山保护区水电项目.人民网.2024-12-11

祁连山古浪段生态环保14个问题项目完成整改,通过复核验收.澎湃新闻.2024-12-11

甘肃检察机关介入调查祁连山保护区一水电站整改不到位情况.中国政府网.2024-12-11

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4-12-11

惊险又勇敢!母藏野驴斗狼护崽.百家号.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