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何国宗

何国宗

何国宗(?—1767年),字翰如,直隶顺天府大兴区人,清代大臣。康熙五十一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升任大学士、国子监算学总裁,署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受命编辑《律历渊源》。雍正年间担任内阁学士,巡视黄河、运河,并督修运河河道,建议疏浚七里河、百泉等,修筑高家堰石堤、北运河减水坝及张家庄等挑水坝,皆得准,并主持工程,任工部侍郎兼山西省河道总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统一准噶尔之战部后,奉命与努克三等率钦天监西洋人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测绘学天度图。测定东西南北里差,实测各直省及蒙古诸地高度偏度,奏准载入时宪书一并颁发。又奉爱新觉罗·弘历命率西洋人艾启蒙等往伊犁,自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分西北两路,实测新疆纬度,并绘以图。参与编修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地理图说》等。授礼部尚书,坐事夺职,终礼部侍郎。乾隆三十一年卒。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与早年经历

何国宗生于天文世家,顺天大兴(大兴区)人,生年不详。自康熙六年(1667 年)至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 年)的 172 年间,何氏家族有七代二十余人先后在钦天监供职。

其父何君锡自康熙十年(1671 年)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于钦天监时宪科任五官正,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何君锡曾在钦天监监正南怀仁去世后被礼部推荐为接任者。

何国宗自小受到良好的数理天文教育,青年时期凭借优异的算学才能受到康熙帝赏识。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钦赐进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同年五月,何国宗与其弟何国柱跟随康熙皇帝进入避暑山庄学习算法,并在宫廷内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理天文知识。

参与科学工作

《律历渊源》编写: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五月,何国宗参与由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的《御制律历渊源》编纂工程。在编写过程中,他担任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持讲学士,担当汇编重任。《历象考成》是该书的重要部分,何国宗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应用于历书编写,促进了中西科技交流与融合。

历象考成后编》编写:乾隆二年(1737 年),梅瑴成担任总裁,何国宗担任协同总裁,开始负责编纂《历象考成后编》。该书于乾隆七年(1742 年)完成,采用了约翰尼斯·开普勒、牛顿、卡西尼等人的研究成果,有较大进步。

玑衡抚辰仪” 研制和《仪象考成》编写:乾隆九年(1744 年),何国宗担任 “玑衡抚辰仪” 研制的协理职务。同年,为纠正《灵台仪象志》中的错误并补充新内容,爱新觉罗·弘历批准编写《仪象考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完成。

《皇舆全览图》测绘学:何国宗可能参加了康熙时期全国性的地貌测量和地图绘制工作,他丰富的数理天文知识在地图测绘中起重要作用。

《乾隆内府舆图》测绘:乾隆二十年(1755 年),准噶尔汗国被平定后,乾隆皇帝下令勘测新疆西北部并绘制地图。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正月,何国宗奉命前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勘测并绘制地图,此次测绘主要由他领导,除个别西洋人参加外,大都是本国技术人员。

增筑戴村石坝:雍正三年(1725 年)三月,何国宗被提拔为内阁学士,七月奉命与齐苏勒共同治理黄河。雍正四年(1726 年)正月,他提议增高加筑戴村石坝,后被指责勘工有误革职。

处理漕运与农业用水之间的矛盾:雍正三年五月,何国宗上疏请求疏通东昌城(今聊城市)南的七里河等河流排放民田积水。同年九月,他提议疏通百泉并分为三渠,较好地处理了漕运与农业用水之间的矛盾。在治理洹河时,利用石桥涵洞数目分水,实现一分灌溉三分漕运。

北运河减水坝和疏浚引河工程:雍正八年(1730 年)正月,何国宗奉命同侍郎牛钮监督修缮北运河减水坝和疏浚引河工程。

书法造诣与晚年生活

何国宗对书法有很深的造诣,著名书法家梁巘曾向他请教。晚年的何国宗喜欢与人交流算学,对学习算学的后进给予极大支持,讲解算学时通俗易懂,被广为称赞,有梅文鼎之遗风。

何国宗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休致,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

成就及荣誉

乾隆初,起充算学馆、律吕馆总裁。九年,赐秩视三品。寻授左副都御史。十年,兼领饮天监正。十三年,迁工部侍郎。二十一年,命国宗偕侍卫努克三、哈清阿率钦天监西洋人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分西北两路,测天度绘图。既还报,命署左都御史。二十二年,授礼部尚书。以京察举弟国栋,坐徇庇,夺官。寻授编修,直上书房。二十八年,复授内阁学士。是岁,上以诸回部悉定,复遣尚书明安图等往测天度绘图,是为乾隆内府皇舆图。二十六年,迁礼部侍郎。二十七年,以老休致。三十一年,卒。

参考资料

..2024-08-25

..2024-08-25

何国宗.ChineseTextProject.2024-08-25

18世纪西洋人在测绘清朝舆图中的活动与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