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吴禄贞

吴禄贞

吴禄贞(1880年3月6日-1911年11月7日),字绶卿,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辛亥革命先烈,民族英雄。

吴禄贞幼年随父读书,尚侠喜武。1897年,他考入湖北武备学堂。1898年,吴禄贞被选派日本入士官学校深造,留学期间加入“兴中会”。1900年,受孙中山委派,秘密回国参与谋划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又潜回日本士官学校继续学习。1902年,吴禄贞毕业归国,在张之洞的军队里任职,同时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吴禄贞与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省发动组织华兴会。1904年,清廷调吴禄贞任练兵处军学训练科马队监督。1907年,日本打算侵吞中国延吉疆土。吴禄贞就职延吉边务大臣,期间绘成《延吉边务专图》,并撰写了10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成为后来对日谈判之重要文献。1909年5月,吴禄贞升延吉市边务督办,并任陆军协都统,次年初,他被调回北京。清廷于1911年11月4日委任吴禄贞为山西省巡抚,命其率兵镇压山西革命军,吴禄贞佯为接受,于6日赴娘子关会晤阎锡山。吴禄贞扣留了清政府接济袁世凯在湖北镇压革命军队的一列军火。并与阎锡山、张绍曾等人议定组织“燕晋联军”起义的计划。1911年11月7日,吴禄贞遇刺身亡。

吴禄贞对东北地区延吉地区保全及解决间岛贡献巨大。1907年,日本欲借“间岛”名目吞并延吉市部分地区,吴禄贞调查边务,因准备充分、部署得当,让斋藤一撤出边境。之后吴禄贞耗时73天、行程2600多里考察边区,绘制《延吉边务专图》,撰写10万字《延吉边务报告》,成为中方谈判重要依据,清政府据此迫使日方签《图们江中韩边界条约》,确认延吉属中国领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六年正月二十六日(1880年3月6日),吴禄贞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城西郊吴家台子。他幼年一直随父读书,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满兴趣,性格豪爽,勤奋聪敏,少有大志。8岁时,吴禄贞曾写下对联:“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除了读书外,吴禄贞还尚侠喜武,熟读兵书,常诵岳飞的《满江红》词以抒胸臆。

1895年,吴禄贞考取秀才,在仕途上迈出重要一步;同年,他的父亲染病,医治无效去世,这对他的家庭打击很大,失去父亲的支撑,家道开始衰落,吴禄贞也不得不放弃求学求仕,进士及第的升迁之路,15岁时,他到湖北织布厂做童工,缓解母亲的压力,后因痛打侮辱女工的工头离开工厂。时逢湖广总督张之洞招募新建陆军,吴禄贞因年龄问题不能被录取,他赋诗一首,表达自身精忠报国之志,诗中云:

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写从军赋;

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

这首诗传到张之洞耳中,张之洞看到吴禄贞的报国之志和过人的才华,被张之洞破格录用,进入湖北武备学堂。

求学时期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战败,中国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中日两国的差异,开始寻学习日本经验,尤其是武备经验,吴禄贞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选送日本深造的。1899年初,继浙江省率先向日本派出4名军事留学生后,张之洞从武备学堂和两湖书院精心挑选了吴禄贞、傅慈祥等19名学生,加上其长孙张厚琨共20人,以官费派赴日本学习。到达日本后,吴禄贞等先入东京成城学校(现成城中学高等学校),进行预备学习,毕业后分入联队见习。1900年底,吴禄贞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简称“陆士”),成为该校的第一期中国学生。后来吴禄贞与张绍曾蓝天蔚成为著名的“士官三杰”。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吴禄贞在苦学军事理论、军事知识的同时,还参与政治活动,日本中国留学生中,吴禄贞是坚定的革命党人,成为支持孙中山的主要人物,正如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篡委员会所撰《吴禄贞传》所载,“从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成立保皇党,一时邪说横兴,留日华侨和学生被诱惑盲从的很多,兴中会中也有部分同志被动摇,独禄贞与戢元丞,沈翔云冯自由等坚信国父,不为所动,后来同志中的动摇者渐趋觉悟,兴中会的基础得以重固,不能不说是禄贞等中坚分子的力量。”

鉴于对西方资产阶级共和思想的推崇和理解,吴禄贞参与建立了留日学生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该会虽对国家没有什么具体政见,主要是要求大家以联络情感、激励志气为宗旨,但也是中国留学生组织的较早的学生组织,对于此后纷纷成立的各种社团有着促进作用。随着对西学的不断学习和理解,吴禄贞不断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开始筹划改变这一形式,推翻晚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孙中山已经在日本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筹谋反清之举,于是吴禄贞开始与孙中山接触,在横滨市拜访了孙中山,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加入了兴中会,吴禄贞的爱国救国思潮,其以后的事业,可以说是奠于这个时期。

参加革命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孙中山决定在珠江、长江流域乘势起义,派吴禄贞、傅慈祥秘密回国,与唐才常共同谋划自立军起义。吴禄贞和秦力山指挥的自立军前军为庚子年长江流域大举中唯一发难者,吴禄贞虽率部苦战,但由于补给不力,全军覆没,遭到惨败,唐才常等被捕惨遭杀害。自立军起义失败后,为免于政治迫害,吴禄贞返回日本,继续在士官学校学习。

张之洞派人暗中调查得知吴禄贞领导了大通起义,在捕杀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汉口起义人士后,又通过湖北汉黄德(汉阳府、黄州府、德安府)兵备道岑春蓂照会日本驻汉口领事,告以有“吴禄贞一名,闻其托故潜行回华,并未回到湖北,曾在大通滋事,现又潜回日本学校。……万万不可教训,应请日本学校查明,即行斥逐,勿再容留”。奇怪的是,日方虽然收到了照会,但并未开除吴禄贞的学籍,而是让他顺利毕业回国,返湖北报到,并被委以武昌武普通学堂会办等职。究其原因,是因为正在创办新建陆军张之洞深感需才孔亟,对这位留日武备生中的佼佼者深怜其才,不忍见其学业中废,使国家错失栋梁之材,加之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监督福岛安正等也为吴禄贞说情,张之洞最终网开一面,令其改过自新,完成学业,回国报效。

在张之洞的信任下,1902年,吴禄贞毕业归国,任鄂军学务会办将士学堂总教习、护军总教习、武备学堂会办等职。吴禄贞出任武昌武普通学堂教习、会办。吴禄贞感激张之洞对他的宽贷和信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革命事业,而是利用新军教官的身份,积极推动新建陆军的革命。湖北辛亥革命前辈李书成、耿伯钊、朱和平刘静庵等人,都是在其影响和传带下病走上革命道路,并最终成为革命分子。同年5月,吴禄贞在湖北武昌花园山组织革命青年聚会,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秘密组织“花园山聚会”,倡导“秀才当兵”,吸纳知识分子加入新军,秘密翻印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书刊,散发到学堂、军队,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他和众多革命志士的努力下,“江汉士风,为之一变。”

借权夺柄

1903年,吴禄贞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在湖南省发起组织华兴会,协助黄兴制订在长沙起义的计划,推进湖北革命形势的发展。1904年5月,因他的留学经历,恰逢清廷整练新建陆军,吴禄贞被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好友爱新觉罗·良弼举荐,被诏令调往北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他“初不欲往,同志中谓君为当道注目,与其在外无所建树,不若投身中央,伺隙而动”,吴禄贞接受了劝告。在京期间,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关注湖北的革命发展,此间,革命志士刘静庵被捕,吴禄贞利用手中的关系,积极加以营救。

1906年秋,吴禄贞邀好友周维桢河南省,向陕甘。过华山,吟诗:“手把三尺剑,砍断仙人峰。问我何为者?恨汝无神功。西陲正多事,汝独如痴聋。不能诞英灵,为国平西戎。累我天行路,长征雁塞风。既辜生灵望,未免负苍穹。待我奏凯旋,再拜告天公。”至兰州市,以便服谒见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言辞之间未能谦和逊顺,为升扣留,诬其“冒充钦差”,沿途“需索供应”。穆尔察·铁良奉旨查办,电升放其回京,撤去监督差使。武昌日知会遭破坏,吴禄贞为之奔走,得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幕僚程家柽以亲王名义电张之洞“和平了结”。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4月9日,吴禄贞与宋教仁蓝天蔚张绍曾徐镜心等同在沈阳市省内的同盟会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北方部辽东支部。

间岛英雄

1861年后,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停止,大批移民涌入中国东北,朝鲜半岛民众为躲避天灾人祸,开始移入这一区域,并向东北政府缴纳租赋,并没有任何异议。后朝鲜移民私挖沟渠,使其成为江中之岛,朝鲜官员借机发难,意欲指为朝鲜领土,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对。后经中朝交涉,朝鲜已经承认该土地为中国领土。19世纪初期,日本正筹划侵略中国东北延吉市疆土,炮制所谓的“间岛”问题。“间岛”实际并不存在,只是图们江下游一块滩地,与中国陆路相连,位于光霁峪(今龙井市开山屯镇光昭村)前,纵十里,宽一里,约二千余亩,俗称“间岛事件”。

日本谎称称东北地区鸭绿、松花、图们三江发源之处,即图们江以北、海兰河以南之地实为“间岛”,均是朝鲜领土,并代表朝鲜与中国交涉,试图夺得这部分中国领土,挑起了“间岛”交涉事件。1906年,伊藤博文就任朝鲜统监后,并以斋藤一季治郎任统监府派出所所长,总管所谓的“间岛”事务。清政府十分重视,派徐世昌经办“间岛”交涉,为此,吴禄贞提出“筹边之道,贵在知边”,为徐世昌所接纳,被派往延吉市调查边务。1907年7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吴禄贞随行任军事参议。

吴禄贞来到东北后,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又秘密联络绿林中的朋友,以为将来之用。日本炮制“间岛”问题后,吴禄贞奉命随同徐世昌经办边务,前往延吉调查期间,他所结交的胡匪张作霖汤玉麟冯德麟等人,知道他的使命后,就写信给盘踞延吉夹皮沟、光济峪一带的韩登举,代为绍介,让韩登举提供方便。吴禄贞携信前往,率领周维桢李恩荣测绘学生十余人启程。到了夹皮沟,报上名号后,受到当地团练、匪徒的争先招待。吴禄贞十分想借用这些地方武装的力量抗击日本。为此,吴禄贞想看一下他们的实力,改变一下他们的涣散作风,谎称:“我原本是南方盗首,手下有三四万人,枪械齐全,团聚山寨。不像你们散漫,没有纪律,并且大半徒手,不能成就大事。”群匪受不了吴禄贞的讽刺,于是召集手下弟兄集合,展示实力,各股势力加一起,人约三千人,马约千匹,看到他们的实力,吴禄贞便拿出银钱犒赏他们,并购牛羊赏给他们大吃一顿,群匪从此就感激佩服吴禄贞,与吴禄贞也越来越亲近。

随着“间岛”问题不断推进,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吴禄贞向韩登举他们不断灌输爱国主义情感,他言道:“我们为匪,必须爱国。现在日本强占咱们的土地,为什么不同心协力抵抗他,一定要等国家的保护呢?”群匪说:“吴大哥既然不怕日本的军队,我们还怕他吗?但是我们抵抗日本,惹出祸来,将来徐总督要剿灭我们,向日本谢罪,那时怎样呢?”吴禄贞说:“我们大家保卫祖国土地,立功边疆,徐总督也不能这样丧心病狂,我现在虽然为匪,徐总督旧日同我很有交情,大胆地说,敢保你们安然无事!”众匪还不相信,吴禄贞就把他所带的军服佩刀龙旗各样重要的物品,通通拿出来。群匪看见身着军装,威仪凛然的吴禄贞,众匪叩头一直表示,“我们今天才知道吴大哥不但是南方的豪杰,又是徐总督的老友,一致情愿听从命令。”

1907年8月斋藤季治郎带领日军进入中国延边地区,并建立非法组织,试图实现占领事实。同月,吴禄贞和韩登举检阅了桦甸夹皮沟的3000乡勇,“一人一枪、马约千匹”组织绿林好汉、乡勇,前赴延吉市,配合间岛谈判。吴禄贞一方面与斋藤季治郎进行交涉,一方面携科员2人,测绘学学生6人进行实地踏查,由吉林省省城出发,经敦化市、延吉厅、珲春等地,沿图们江至长白山、夹皮沟,再折回省城,行程纵横2600余里,耗时72天。详细勘察了中国东部边境的山川形势,河流流向,绘成了第一张五十万分之一比例的《延吉边务专图》,这张地图成为中国对日谈判的有利证据。吴禄贞同时撰写了《延吉边务报告》,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归属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这一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一事实。同时,还组织当地民团,让日本侵略者看到中国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使得在同日本交涉过程中居于主动。在交涉中,同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斋藤季治郎都不得不佩服吴禄贞,慨叹曰,“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日本看到无机可乘,终于彻底退出了间岛地区。

1908年11月,吴禄贞回京不久,日人又开始制造纠纷,清廷再次调吴禄贞前往延吉市。1909年9月4日,在反复交涉的基础上,日本终于承认中国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的主权,韩国也承认中韩以图们江为界河的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吴禄贞在国家领土主权的维护上,实地踏查,据理力争,做出了贡献,是“间岛”交涉中国胜利的主要功臣。1909年5月,吴禄贞因督办延吉边务有功,升任延吉边务督办,同时出任陆军协都统。

北洋新贵

1910年初,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为了削弱袁世凯军权,调吴禄贞回北京,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派赴德、法两国考察军务。因此,吴禄贞受到袁世凯的怨恨。回国后,为便于从事革命活动,在同盟会的活动之下,吴禄贞调任袁世凯的嫡系部队陆军第六镇统制。第六镇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原由段祺瑞担任统制,协统李纯周符麟及各标统都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小站旧人,他们对非北洋派的吴禄贞心怀不满。吴禄贞一上任就试图通过人事调换控制军队,先任命同盟会会员、留日士官生张世膺为参谋官,又以“烟瘾甚重,行同盗贼”为由将周符麟撤职,各级军官“无不人人自危,各怀去志”。不久,他呈请任命李书城为标统,陆军大臣荫昌不予批准,他写信指责荫昌“只知作官,不尽职守,有负国家委任”,语气凌厉。荫昌怀恨在心,派陆军部检查官到第六镇秘密查访,罗织罪名,企图撤他的任。他“觉得第六镇无法整理,将来对革命也发生不了大作用,遂萌退志”,从此常住北京,与蒋百里、李书城等饮酒赋诗,“借以消胸中的积闷”。

滦州兵谏

1910年12月,吴禄贞得知第六镇将参加河北省秋操的消息,即到滦州与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二混成协统蓝天蔚秘密协议,筹划乘机举行兵变。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举国震动。武昌起义爆发后,陆军大臣荫昌调第六镇李纯所部南下,吴禄贞请求随军南下却被清廷拒绝。他多方奔走,秘密筹划,谋助革命军,请命南征。然清廷生疑,要他驻保定市待命,并将吴部第十一协抽走。吴禄贞只能再赴滦州联络张绍曾合攻北京,以期“南北呼应”,推翻清室建立共和国。

张绍曾在滦州举行兵谏,要求南北双方停止内战,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清廷对近在京师咫尺的滦州兵变十分惧怕,马上调动吴禄贞的第六镇前往镇压。吴禄贞看到这是一个可乘之机,马上前往,但不是镇压,反而要求张绍曾仿照武昌模式,揭竿而起,策应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彻底推翻清王朝。

被刺身亡

就在“滦州兵谏”进行的同时,山西革命也已爆发,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革命军都督。忙于灭火的晚清政府马上调吴禄贞率第六镇前往山西省剿杀革命。吴禄贞一面调兵,一面与阎锡山、张绍曾等人商谈,议定组织“燕晋联军”;由吴任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张二人任联军副都督。同时决定由山西起义军即日抽调三营兵力开赴石家庄市,与第六镇会师起义,举兵反清。一切安排妥当后,吴禄贞旋即赶回石家庄,连夜制定夹攻北京之作战计划。

1911年11月2日,吴禄贞向清廷谎称山西民军已接受招安,并以“消弭战争”为由在石家庄扣留了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并电奏清廷,要求停止进攻汉口。清廷怀疑他为革命党,但又不敢贸然将他撤换,特授予署理山西省巡抚以笼络,一面密谋除掉吴禄贞。11月6日晚,在石家庄车站往东不远的电报局楼上,吴禄贞正在主持六镇中级以上军官会议。会上,他公开宣布了将于翌日举行起义的计划,其内容为:“我们要采取革命手段,明日清晨就直接奔赴北京,同时给大家分发白布臂箍,每个人都要缠在手臂上,以此作为标识,要是有不服从命令的人,就按照军法来处置。”结果当场便遭到反对。

在这一阶段,吴禄贞能够直接节制的兵力颇为有限。就北洋军的编制而言,其从大到小依次为镇、协、标、营、队、排、棚,其中每镇包含步兵两协,而步兵协往下,每一协又下辖步兵两标,每标再辖三营,每营辖三队,每队辖三排,每排则辖三棚。从兵力规模来讲,北洋新军一镇所拥有的兵员数量大概在12000人左右。时任清军咨府特派员的孔庚在其回忆录中提到,他与吴禄贞在石家庄市碰面之时,了解到当时第六镇里有一协的兵力已经被派往汉口了,并且,虽说清军第一镇的一标在名义上归吴禄贞节制,可由旗人组成的第一镇,实际上却成为了暗中对吴禄贞起到牵制作用的一股势力。

1911年11月6日深夜,身为燕晋联军大都督的吴禄贞,在设于火车站站长办公室的司令部里,同参谋长张世膺、副官长周维桢紧张地筹划着第二天的起兵事宜,处理着繁忙的公务。据车站司令官谢良翰回忆称:“至夜半始有官长反对独立之说。”吴禄贞听闻后表示:“明日犒赏后,让全军列队站好,我亲自去演说大义,应当不会有其他变故。”没过多久,吴禄贞听闻有人要暗杀自己,当时他虽有心躲避,可又不敢贸然外出,无奈之下,便与张世膺、周维桢一同躲到了站长室室后的花圃内。凶手第一次前来搜寻时,并未发现他们的踪迹。待吴禄贞等人返回室内后,凶手们循着踪迹再次找来。此时,清政府(一说袁世凯)正密谋暗害吴禄贞,用2万元赏金收买了第六镇骑兵营长兼警卫队长马蕙田。

7日凌晨一点钟,吴禄贞和参谋长张世膺、副官周维桢仍在紧张工作。马蕙田带人闯进,口称:“大人高升,向大人贺喜!”随即拔出手枪射击,吴禄贞、张世膺、周维桢遇难。办公桌上展放着张绍曾来电:“我军整装待发,请与山西省义军前来会师。”吴禄贞复电:“愿率燕晋子弟一万八千人以从。”墨迹未干。

吴禄贞的卫队长马蕙田,带着参谋夏文荣、连长吴云章以及排长苗得林这三名下级军官,手持红帖来到吴禄贞处,声称是来恭贺吴统制升任山西巡抚。吴禄贞听闻后,便让他们进来了。马蕙田等四人进入门内后,一边口中说着恭喜吴统制高升的话语,一边朝着吴禄贞打恭下跪。就在吴禄贞回礼打恭的当口,马蕙田等人突然拔出手枪,朝着吴禄贞就开枪射击,紧接着,参谋长张世膺、副官长周维桢也被他们开枪打死。而张之洞之孙、参谋张厚琬则趁着混乱逃出,躲避到了英美烟草集团楼上。随后,马蕙田趁着场面混乱,割下了吴禄贞的首级,旋即逃离了现场。

车站司令官谢良翰与吴禄贞居住的地方仅隔着一堵墙,听到枪声后,他立刻起身,赶忙前往救援,却遭到凶手的伏击,不幸受伤。而彼时,那些凶手们还在车站上朝着空中鸣枪,使得整个车站的气氛陷入了混乱的状态。因为吴禄贞遇害,使得六镇中的革命党人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呈现出“士兵逃亡大半,秩序紊乱”的局面。原本刚刚抵达石家庄市的山西民军,在当夜就急忙往回退,一直退到了获鹿镇以西的地方。直到第二天天亮了,山西民军才又折返回到车站,把之前截留的军火以及吴禄贞的尸体一同装上列车,然后撤回了太原市。当地的居民听闻“吴大人被杀”这一噩耗后,好几天的时间里都处于惊慌的状态之中。

何遂孔庚等革命者随同山西省军队将吴禄贞的尸体运往娘子关,为吴禄贞做了一个木制的脑壳入殓,草草停厝。1911年11月9日,清政府派员到石家庄接掌六镇军权。武汉前线得知噩耗,革军将士大震,拨剑斫地,在阵地上树起“为吴禄贞报仇雪恨!”的旗帜,请求出师北伐。

身后哀荣

悼文

孙中山悼文

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窫窳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追悼会

吴禄贞于1907~1910年曾在延吉市戍边任边务督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百姓闻噩耗后,立即自发地在延吉北山学堂开追悼会,以感谢他“为边务督办遗爱在民”之恩。当日,人们披麻戴孝,涌向灵堂。大家高举着“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长;白山郁郁,黑水汨汨,我公之悲,山摧海泣!”;“一疏救民身不保,三年出塞爱长留!”和“延(吉)珲(春)赖公以存,凶闻相传,半壁河山齐下泪;英烈为国而死,招魂痛哭,百灵风雨尽增愁!”等横幅挽联。

吴禄贞的悼念会,还同时在太原举行,各省均有代表参加,与会军民达上万人之众。主祭台上的会标为“燕晋联军大将军吴公绶卿追悼会!”两侧为黄兴的大幅挽联:“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绶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罗斯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吴禄贞夫人携子女亲临大会,并作演讲。

吴禄贞被刺的次年春天,黄兴等人发起在上海清园为他开追悼会,时间定于1912年3月14日,即农历正月二十六日一吴禄贞的诞辰日。吴禄贞追悼会上,孙中山亲笔写下悼词“盖世之杰”,以缅怀吴禄贞。

抚恤令

孙中山特颁第一号抚恤令,谥吴禄贞为大将军。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吴禄贞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曾祖父吴鼎元爱新觉罗·旻宁庚戌年(一八五〇年)进士,曾任江南常州府知府。祖父吴道亨,优贡出身,先后在湖北省黄陂、公安两县担任过教谕。父亲吴利彬,秀才出身,一生以教书为主业,早年“幕游四方”,暮年定居武昌。母亲彭梅仙,云梦南乡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通诗文,熟女红。吴禄贞的弟弟叫吴祜贞,吴禄贞在武昌任职时,其弟弟做过他的随行教官。

婚姻生活

1902年夏初,22岁的吴禄贞,学成回国。他与云梦北乡楼子景村名门淑女景静淑结婚。

子女生活

1904年4月15日,吴禄贞的长女吴忠华出生;1907年5月18日,长子吴忠黄出生;1909年6月12日,次女吴忠敏出生;1911年11月14日,三女吴忠瑛出生。吴禄贞被刺时,长女吴忠华8岁,儿子吴忠黄5岁,次女吴忠敏3岁,幼女吴忠瑛在吴禄贞被刺后一周才出生,后来侨居加利福尼亚州

吴忠黄有二子二女,大儿子吴厚培,参加过湘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春体委离休;小儿子吴厚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金融家。大女儿吴怡,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学教师;小女儿吴厚婉,现居武汉,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人物作品

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亚人文情报学研究中心,收藏着《沿途日记》(不分卷)的钞本,共计2册。这部钞本并未署上作者的姓名,而且至今也未曾公开出版过,其原稿的作者信息有所缺失。不过,经过相关考证之后,可以确定其作者为吴禄贞以及周维桢二人。吴禄贞所撰写的《沿途日记》,其内容涵盖了当时中国北方诸多方面的情况,像气候状况、地理环境、风俗民情以及经济生活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该日记的原稿是采用手写体的形式留存下来的。

吴禄贞著有《尤绪丁木延吉边务报告》《戍延草》《吴绶卿先生遗诗》二卷等,其中《光绪丁未延吉边务报告》内容丰富,考证翔实,系统全面地论述延吉厅的中朝界务,亦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历史、地理,经济、民族诸方面的实录信史,诚为详备的对日交涉文献全书,为研究东北边疆史和延边地方史提供了史料。今人整理出版的作品有《吴禄贞集》。

主要影响

中国东北延吉市地区最终得以保全,间岛得以解决,吴禄贞功不可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到东三省任军事参议时,正逢日本强立“间岛”名目,妄图吞并延吉厅所属龙峪、光霁峪等地。吴禄贞被徐世昌派往延吉调查边务。他与日本头目斋藤季治交涉当日,因做好充分调查准备,并进行必要的人马布署,使斋藤不敢轻举妄动,下令撤出中国边境。此后吴禄贞历时73天,纵横2600多里,考察边区山水村寨,记载21种图例,绘成《延吉边务专图》,并主持撰写10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成为后来中方谈判重要依据。清政府根据吴禄贞调查报告,迫使日方签订《图们江中韩边界条约》,确认延吉市为中国领土。

人物争议

刺杀吴禄贞的幕后指使人一直不清楚,不仅新闻报道和人们传言五花八门,而且许多当事人的追记与回忆也众说纷纭,再加上凶手还割下吴禄贞的首级,至今下落不明,故而成为双重无头案。截至2025年3月,此案共存有多种说法,史学界多数人依据此案导致的结果对谁最有利来推断凶手,倾向于清政府和袁世凯为最终主使。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是谁直接指使了此次暗杀,但是,袁世凯培植的私人武装在此次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明显的。当然,也不排除是由六镇反动军官们在没有得到外部指使的情况下,共同发动的旨在反对吴禄贞举兵计划的一场突发兵变。

辛亥时为陆军部司长且与吴禄贞熟悉的蒋作宾回忆:“清廷知吴禄贞有异志,任为山西省巡抚,以示羁縻。爱新觉罗·良弼等认吴等革命性成,非杀之不足以资镇压;余等潜知其消息,即遣王、何等到石家庄市,劝他速去山西,以避暗算。翌晨,王、何等至京汉铁路西站购车票不得,知良弼等已运动吴之协统周符麟暗杀吴于石家庄矣。”

另一位目击吴禄贞被杀的陆军部科员孔庚回忆,蒋作宾11月4日对他说:“糟了,吴火炮不知自己的地位如何,总是开大炮,不估计估计自己的力量,却把政府接济打革命军的枪炮子弹扣了,遭了清廷之忌,清廷非杀他不可。昨天军咨府会议,议决,表面上放他山西省巡抚,好使阎锡山与他火并,一方面派人暗杀他,这一计划非常毒辣。”

几天后,孔庚赶回石家庄市,把蒋作宾说的话以及周符麟要车到石家庄的话,都告诉吴,请他小心防备。“他听了,毫不在意地说,“满洲”气数已尽,这些小孩子当权,有何足怕。”出事就在当夜。

买凶弑主

11月22日,上海市时报》刊登要闻《吴禄贞被刺之始末缘因》称,爱新觉罗·良弼先发制人,特用2万余金买通吴的部下统领李某及守卫军士16人,刺吴于石家庄站。次日早晨,良弼到军咨府,问石家庄有急电到否,众答无电到,良弼形色仓皇,行止不定。这时电报到了,他将电译出,即大呼“吴禄贞在石家庄市被刺”,并电告陆军部,捏造吴在石家庄大杀旗兵,现已被刺。此电遂秘而不宣。

吴禄贞去山西省前,摄政王给他一个小匣子,嘱他回家看,尽是检举他为革命党的告密书信。他将京中未了手续托人料理,兼程赴晋。他对彭家珍说,在日本因种族之间与爱新觉罗·良弼是死对头。这次解除兵柄,都是其主谋。彭家珍分析,吴禄贞的死肯定是良弼所为,因为清廷没有杀吴意图,有心示好,小匣子便是明证。彭家珍决心报仇,除去良弼。

动手杀吴的马惠田就是吴的卫队长,有人说他行凶后,割了吴的头颅,“到京后向良弼领得赏银三万两。”马的背后则是周符麟,因吴禄贞撤去周协统职位,周要报复。(阎锡山回忆,孔庚等人说,吴禄贞之死乃清廷以2万两银子买通其部下吴鸿昌所图,与一般所传刺吴将军者为周符麟微有出入)。

起初,清军谘使爱新觉罗·良弼和吴禄贞两人表面上关系挺不错,相处得很友善,可实际上,良弼心里非常嫉妒吴禄贞的才能。到了这个时候,良弼察觉到吴禄贞有了不一样的心思(暗指革命等想法),于是就拿出重金去收买吴禄贞部下的第十二镇统领周符麟,让他去暗中刺杀吴禄贞。

良弼是吴的平生知己,不能够公然下手买人杀吴。

吴禄贞和良弼一同在日本留学,两人关系很不错。吴禄贞潇洒豪爽,不受常规约束,良弼则常用礼法自绳。吴禄贞喜言革命,良弼必折之,常常面赤声嘶,相持不下。不过,他俩意气相投,吴禄贞亦昵于爱新觉罗·良弼以自全。1904年5月,清廷成立练兵处,吴禄贞调到北京,担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此次调动,吴禄贞颇得力于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良弼。

1906年6月,良弼推荐留日同学张绍曾担任新设贵胄军事学堂学监。他明知吴禄贞的革命思想,还是对他说二人如同兄弟,“如携手练兵以御外侮,左提右挈,天下事大可为。尊主庇民,何必革命”?吴禄贞在练兵处任职时,曾巡视蒙古、陕甘等地边防形势,在驻军中鼓吹革命,遭到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的构陷,幸有爱新觉罗·良弼在京城进行营救活动,才免于一死。由于良弼在爱新觉罗·载涛面前大力保荐,吴禄贞得以在1911年出任新军第六镇统制。

军咨府大臣载涛回忆,良弼曾向他大力称誉吴禄贞,举荐为第六镇的统制。他没有同意,不料吴既善于钻营,又有良弼做靠山,走爱新觉罗·奕劻的路,以二万两如愿以偿。他认为“既非袁之所为,亦非清政府所干,仅系由于个人的私仇,致酿成适逢其会的凶杀而已。”

丢官报复

有一种说法称,马蕙田的背后是周符麟,因吴禄贞撤去周协统职位,周要报复。

清廷暗杀

清政府暗中谋划对吴禄贞进行谋害,拿出了2万元赏金,收买了第六镇骑兵营长兼警卫队长马蕙田。

李炳之有一天回军咨府,看见吴禄贞满面怒容,神态颇不正常。“因为吴禄贞曾经扣留枪械,事情发生之后,就有人怀疑是清政府派人暗杀的。但据我了解,清室并没有这个计划。”

袁世凯忌惮

就在吴禄贞与山西义军联合起义,准备成立燕晋联军的时候,袁世凯暗中指使他的死党周符麟,拿出二万元收买了吴禄贞部下的马蕙田以及其他几名军官,而后通过他们对吴禄贞实施了暗杀。彼时,袁世凯刚刚被授予内阁总理这一职位,而吴禄贞处在京汉路上,对袁世凯构成了直接的威胁。那种“只要吴禄贞在,袁世凯就没办法顺利到京,有吴禄贞就没袁世凯的立足之地”的形势是十分明显的。吴禄贞策划燕赵联军,他们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切断京汉铁路,防止袁世凯北上。

李炳之听说是袁世凯指使段祺瑞派人下手的。“段曾任第六镇统制,人事较熟,暗使马队管带马蕙田下手杀吴。马外号赛吕布,这个人翻脸无情,唯利是图。”1912年秋,李书城随黄兴到北京,吴禄贞秘书张志潭告诉他:“杀吴禄贞的是袁世凯;袁不杀吴禄贞,就不能来到北京,袁的全盘计划就无从实现。”1924年,段祺瑞长子段宏业在北京与何遂闲谈,大大称赞马蕙田:“是英雄,够朋友,他的行动省了不少不少的事。”从小跟随袁世凯的贴身随从唐天喜,对他的家庭教师任芝铭说,袁派什么人去贿通周,给了多少万两银子,在哪一个银行拨款,连人名、银行名和钱数目都有。可惜时间久了,任芝铭都忘记了。袁世凯儿子袁克文和幕僚王锡彤记载,虽未指出袁指使,却都认定与袁有关。

如果说是出于袁的指使,袁在哪个时期还没起用,尚不能知吴之“异志”,尤其是不能知道吴的起义密谋已迫在眉睫,况且鞭长莫及,如何能这样得心应手?

陈其采告密

还有一种说法是据爱新觉罗·载涛回忆的。载涛提到,在清廷军咨府任第三厅厅长的陈其采,当时想寻找吴禄贞,为自己另谋出路。等他到石家庄市见到吴禄贞时,吴禄贞因为正在枕戈待旦的紧急关头,心中非常不自在,始终未敢深信他相求之意。“就在这个时候,吴遇刺了,陈遂光着脚逃出,钻入一辆煤车回北京”,并将此事告诉了自己。

载涛主使

还有一种说法是载涛主使杀吴,与吴禄贞交厚的冯耿光说不是载涛。载涛、爱新觉罗·良弼与他都好,袁的起用,以为亡清必袁。他们密议过,他的腹稿,他们不能尽知,倒袁则相同。他被刺电到,爱新觉罗·载涛大恫计划失败。“总之辛亥之役,吴果布置就绪,整旅入京,中枢皇皇,立时瓦解,倘其成功,决非如袁到京后之局面。”

相关作品

戏曲

电视剧

人物评价

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罗伯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黄兴 评)

公有千秋名,国有儒将;生为万人敌,死为鬼雄。(程振奇 评)

以时势论英雄,即今还我河山,鼓声不死;为国民谋幸福,做个后来榜样,剑气犹生。(黎元洪 评)

杀公不敢居其名,虏廷未脱盗贼行径;当时若勿及于难,将军必为世界英雄。(汤化龙 评)

戕公者实成公名,公乎何恨;谋国者果为国计,国其庶几。(庄蕴宽 评)

我认为在辛亥革命史上,吴禄贞既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更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关键性之一,是吴禄贞在庚子大通起事失败,重赴日本复学后,经过深思熟虑,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确立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以屈求伸,借权夺柄的策略思想。关键性之二,是吴禄贞最早就看透袁世凯是个野心家,是封建堡垒的实力代表,是民主革命的最危险的敌人。不幸的是正当吴禄贞专心策划打进北京的关键时刻,疏于戒备,竟被袁世凯用重金收买刺客行刺,遇害以死。这不仅是吴禄贞个人的不幸,而且是中国全局的不幸。如果吴禄贞不死,举兵入京,底定大局,必不容袁世凯有投机活动的余地,更不会有袁僭位窃国称复帝制的可能。(谈瀛 评)

名著九边,能洽斯民欢心,能得军卒死心,能戢强邻野心,爱士更多情,生不用封万户侯,荆州愿识;冤沉千古,谓敌杀未临战,谓贼杀未逮雠,谓国杀未明罪,为公进一解,未敢竟兴三字狱,天理犹存。(程士壮 评)

子颜隐若敌国莫须有;道济坏汝长城将毋同。(郭甲观 评)

绶卿被刺石家庄市,无论识无不识,皆痛惜之。佥谓绶卿不死,京、津大局,必早底定,武汉南北两军,必不致激成恶战。然则绶卿死而因之死者,且千万人。语云:‘死有重于泰山’,其绶卿之谓矣。”(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 评)

后世纪念

塑像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纪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5年7月19日上午,在延吉市原“戍边楼”前,举行了爱国将领吉林边务督办吴禄贞塑像揭幕式。此次仪式,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州文联、州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州档案馆、州政协文史办主办。吉林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福有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副州长金基浩,为塑像揭幕。

墓地

吴禄贞墓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公园内西北侧的小土山上,占地约150平方米。吴禄贞被杀害后,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下令对吴禄贞以陆军大将军特例赐恤,并将其遗体安葬在他殉难的石家庄站院内。1982年3月墓迁,建于长安公园内。墓地前部,是用砖石垒砌的长12米、宽6米的墓塔基石,台上矗立3座坐西向东的汉白玉墓塔。正中一座镌刻“故燕晋联军大将军绶卿吴公之墓”14个镏金大字。

纪念园

1991年,“吴禄贞纪念园”在湖北省云梦县建成,园前的路命名为“吴禄贞路”。2009年,纪念爱国将领吴禄贞建造戍边楼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延吉举行。同年11月27日,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了爱国将领吴禄贞将军“去思碑”奠基土回归故里交接仪式。当日下午,云梦县政协在吴禄贞纪念园隆重举行了迎接吴禄贞捍卫国土回归故里安放仪式。2013年,湖北省云梦县政府将吴禄贞纪念园搬迁至“黄香大道”凤栖路南200米处,重新命名为“吴禄贞园”。

参考资料

孙中山与孝感辛亥志士的友情.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03-12

以推翻帝制为己任的“新军高官”吴禄贞.southcn.2025-03-10

宋教仁吉林之行.jlcity.2025-03-10

1911:梁启超的宫廷政变计划.光明网.2025-03-11

一场刺杀改变辛亥格局.光明网.2025-03-11

北洋新军统制吴禄贞曾欲进攻北京 发兵前遇刺.新浪军事.2025-03-07

第九章 石门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石家庄市人民政府.2025-03-11

吴禄贞:革命未捷身先死.chinanews.2025-03-11

一代枭雄北洋新军统制吴禄贞 曾欲进攻北京却遭刺杀.新浪军事.2025-03-11

一首令“天地嚎”的《诉衷情》(4).升华天下.2025-03-11

吴禄贞孙女带回“去思碑”的第一铲土.长江商报官方网站.2025-03-07

遥想将军当年,提兵燕蓟壮心未已.新浪网.2025-03-07

吴禄贞《沿途日记》(1).升华天下.2025-03-07

良弼:清王朝的最后一匹“良驹”.ifeng.2025-03-11

说客风云:天下待澄清 危难从来凭义士.升华天下.2025-03-12

楚剧《大将军吴禄贞》正式亮相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孝感市人民政府.2025-03-06

武昌首义.豆瓣电影.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