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荣
天津北塘(原宁河北塘)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爱国将领,李恩荣的业绩在许多东北地区的志书、史料中被描述。
边关立功
徐世昌任东北三省总督期间李恩荣在其麾下任职。李恩荣在东北任职期间,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侵略我国吉林省边境,制造所谓的“间岛”问题之时。所谓“间岛”,就是指中国境内图门江边一块十里长,一里宽,大约两千亩的滩地。日本人打着解决所谓中朝界务的幌子,提出所谓“间岛”问题,妄想利用所谓“间岛”问题,进而向吉林扩张,向中国扩张侵略。
一九零七年(光绪三十三年)夏季,周维桢和李恩荣做为吴禄贞将军的助手,受朝廷之托,去延吉市办理边务。他们带着六名测绘员由吉林省城出发。一小队轻骑带着朝廷的使命,携着勘测工具,昼夜兼程,一路颠簸,来到东部边延吉调查吉林市界务。他们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带长白山上,图门江畔,野兽出没的地方,冒着酷暑,顶着蚊叮虫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历时七十三天,行程两千六百多里,进行了实地考察、测量,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画绘好多地图草图,证明和确认中韩国境线,最后绘制了《延吉边务专图》。李恩荣当时主要负责测绘学和制图,那张边务图倾注了他的心血。他还参与了吴禄贞主持编写的长达十余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书》,并和日本人进行针锋相对的领土交涉。以延边地区的历史、地理资料,证明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一九零九年我国与日本在北京签定的《图门江中韩界务条款》提供了重要依据,那次谈判是中国近代史上仅有的对外交涉成功。吴禄贞、周维桢、柏文蔚、李恩荣等人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立下功劳。
三年后,吴禄贞和周维离开东北。李恩荣一直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做事,官至统领。后来,因为身体不佳而告退。“间岛事件”以后,李恩荣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他当年参与辑写、绘制和收藏的大量关于《延吉边务专图》、《延吉边务报告书》的草图、手稿、勘测仪器等带到哪里,并视同自己的生命一样。
晚年生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恩荣从吉林回到家乡天津北塘时,几千里外带回来的物品绝大多数是他所珍爱的当年的图稿、手稿、勘测仪器和与“延吉边务”有关的书籍资料。
李恩荣回到天津北塘后,在住宅中滕出三间房屋专门用来放置自己保存二十来年的爱物。这些物品在其房间内整齐的,有条理的摆放着,家人一般不许进其房间。自己每天要到房间内巡视,清理,翻阅一番,并亲手把多台望远镜、罗盘、数把自己使用过的战刀一一擦拭干净,拂去书稿、图稿上的灰尘。这些物品他不但珍爱,还引以为自豪。
回家乡没几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李恩荣因病故去。在李恩荣去世以后,家人把他的所有遗物分别放在两处四间房间里,并加了封。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华北,侵略了天津市。家人知道李恩荣的遗物中有大量关于“间岛事件”的物品,日本侵略者见到会比较敏感,生怕惹出麻烦来,家人在害怕的心理压力下竟然遗憾地决定把这些遗物毁掉。当年北塘地区生火做饭都烧柴草,于是,李恩荣遗留下来的这些珍贵资料便代替了烧火柴。家人四、五天的每日三餐竟然付出了先人几十年的心血,整捆整捆的手稿、资料、书籍被焚之一炬。当时被毁的还有李恩荣使用过的战刀和勘测仪器(包括罗盘、望远镜等)。那一把把战刀被家人悄悄地用锤砸断成一节节毁掉了。李恩荣还留下不少在东北地区任职时的老照片,其中有一、二十张“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时期的,李恩荣同吴禄贞、柏文蔚、周维桢等同盟会会员、朝廷官员在一起的珍贵照片。又一个遗憾是这些照片在“文革”期间由于家人的“革命行动”,全部被烧毁。另有部分李恩荣当年的遗物(顶戴、肩章、绶带、胸章等)在“文革”前上交当地公安部门,也已下落不明。至此,李恩荣收藏的自己辑写、收集的与近代史上那次胜利有关的原物一件也没保留下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