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中国小说史上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小说描写了从刘宏司马炎之间共一百多年的历史,用宏阔有致的笔触勾画出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古典文学巨著的代表。其中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的情节故事,一直受到中国百姓的喜爱,也是诸多学者长期研究课题。罗贯中一生漂泊江湖,饱经烽火战乱,晚年隐居著书立说,终成大作,被后人称为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三国演义》是部“世代累积型”作品。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是曹操旧部,掌握曹操很多第一手材料。他的《英雄记》中,连同董卓吕布等都收集整理书中,是世间出现最早“三国故事”的书籍;晋朝史官陈寿的《三国志》,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又撰写了《三国志注》,极大丰富了三国的故事。历史学家只梳理当时的“势”,小说家却需设置具体的“事”。罗贯中采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手法,从隔朝越代的正史、野史、传说、轶闻和评话中反复推敲,加上以印刻在民间的三国故事来反哺艺术架构,于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最伟大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丰富的思想意蕴、壮丽的战争画卷、复杂的权谋智慧,以及杰出的艺术手法,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代民间说书中已有专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门艺人。金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据记载,当时扮演的三国剧目达60多种。三国故事的讲史话本,有元代至治年间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和近年在日本发现的《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以上两书的故事轮廓与《三国演义》大体相同。元末明初,伟大作家罗贯中以《三国志平话》为框架,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综合民间传说、戏曲和话本,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彪炳千秋的煌煌巨著。《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晋朝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起自黄巾军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集中描绘了三国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政治集团的相互争夺,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第二部分,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第三部分,主要写三国的衰落,并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

精彩书摘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丁原,馈金珠李肃吕布

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曹操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进乃暗差使命,密诏星夜往各镇去。

却说前将军、乡侯、武威郡刺史董卓,先为破黄巾无功,朝议将治其罪,因贿赂十常侍幸免;后又结托朝贵,遂任显官,统西州大军二十万,常有不臣之心。是时得诏大喜,点起军马,陆续便行;使其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省,自己却带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望洛阳市进发。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进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进曰:“汝多疑,不足谋大事。”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进使人迎董卓于渑池,卓按兵不动。

张让等知外兵到,共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入告何太后曰:“今大将军矫诏召外兵至京师,欲灭臣等,望娘娘垂怜赐救。”太后曰:“汝等可诣大将军府谢罪。”让曰:“若到相府,骨肉粉矣。望娘娘宣大将军入宫谕止之。如其不从,臣等只就娘娘前请死。”太后乃降诏宣进。

进得诏便行。主簿陈琳谏曰:“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进曰:“太后诏我,有何祸事?”袁绍曰:“今谋已泄,事已露,将军尚欲入宫耶?”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后可入。”进笑曰:“此小儿之见也。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绍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青琐门外。绍与操带剑护送何进永寿宫前。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

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让厉声责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后人有诗叹之曰;“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第二章 谋董卓曹操献宝刀

第三章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第四章 王朗巧施连环计

第五章 陶谦三让徐州郡

第六章 曹孟德许都称雄

第七章 吕温侯辕门射戟

第八章 曹孟德败师水

第九章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十章 祢正平击鼓骂曹

第十一章 关羽千里走单骑

第十二章 孙权坐领江东

第十三章 战官渡袁绍败绩

第十四章 徐庶回马荐诸葛

第十五章 刘备三顾茅庐

第十六章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十七章 赵云大战长坂坡

第十八章 共抗曹孙刘联盟

第十九章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二十章 用奇计孔明借箭

第二十一章 苦肉计黄盖诈降

第二十二章 周公瑾火烧赤壁

第二十三章 曹操败走华容道

第二十四章 甘露寺刘备招亲

第二十五章 诸葛亮三气周瑜

第二十六章 卧龙吊丧荐庞统

第二十七章 曹孟德割须弃袍

第二十八章 猛张飞计擒严颜

第二十九章 马超大战葭萌关

第三十章 关羽单刀赴会

第三十一章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三十二章 甘宁百骑劫魏营

第三十三章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第三十四章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三十五章 诸葛亮智取汉中

第三十六章 关云长水淹七军

第三十七章 关羽大意失荆州

第三十八章 关云长兵麦城之战

第三十九章 传遗命曹操寿终

第四十章 曹丕废帝建魏国

第四十一章 急兄仇张飞遇害

第四十二章 陆逊火烧连营

第四十三章 刘备托孤自帝城

第四十四章 诸葛亮七擒孟获

第四十五章 姜维归降孔明

第四十六章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四十七章 马谡拒谏街亭之战

第四十八章 空城抚琴退仲达

第四十九章 诸葛亮伐魏出祁山

第五十章 木牛流马建奇功

第五十一章 上方谷智困司马懿

第五十二章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第五十三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第五十四章 承遗志姜维伐魏

第五十五章 曹髦驱车死南阙

第五十六章 走阴平邓艾灭蜀

第五十七章 假投降姜维捐躯

第五十八章 再受禅司马炎晋朝

第五十九章 灭吴国三分归一统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起点中文网.2024-02-20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山西举行——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2-18

大著经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今日头条.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