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
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宛城区)人。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
何进出身屠户家庭,因同父异母的妹妹被选为刘宏的贵人,何进被任命为郎中,后接连任虎贲中郎将、任颍川太守。光和三年(公元180年),他的妹妹被立为皇后,何进因此拜为侍中、将作大匠和河南尹。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他作为大将军,率领左右羽林军镇压黄巾军起义,因功升任慎侯。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逝世,他扶立刘辩为帝,此后独揽朝政大权。并借天下百姓痛恨宦官之由,策划诛杀了反对自己的宦官蹇硕,还与袁绍商议召集董卓率兵入京,以彻底清除宦官势力。事情败露后,何进被宦官所杀。
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郝经则认为,他与宦官势力勾结,他没有接纳公义之言,也忽视了贾诩的劝告,最终招致了自己的覆灭和朝廷的混乱;曹操在《薤露行》中评价何进为“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人物生平
成为外戚
何进是南阳郡人,出身于屠户家庭。何进早年丧母,其父又娶 舞阳君,生下一女,即何皇后。
因妹妹被选入刘宏的掖庭,成为贵人,何进被任命为郎中。随后,他晋升为虎贲中郎将,并被派往颍川担任知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妹妹被立为皇后,史称何皇后,何进因此被任命为侍中、将作大匠和河南郡。
立功封侯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军起义爆发,何进被晋升为大将军,奉命驻守于都亭(今洛阳市内),统领左右羽林军的五个营,守卫京师。黄巾军首领张角的同党马元义策划起义洛阳,被何进率兵镇压,事后何进因功被进为慎侯。
中平四年(公元187年),荥阳市地区发生暴动,中牟县县令被杀。朝廷下诏派遣何进的弟弟何苗(担任河南尹)前往镇压。何苗成功攻破了起义军,平定了局势,何苗被授予车骑将军的职位,封为济阳区候。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有术士预言京师将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导致两宫流血。大将军司马许凉和假司马伍宕建议何进利用《太公六韬》中关于天子统帅军队的原则来威慑敌人。何进上呈刘宏后获得汉灵帝的准许,何进得命领兵。
此外,汉灵帝还设立了八校尉,由宦官蹇硕监督司隶校尉以下军队。蹇硕心中对何进有所忌惮,与诸常侍共同商议,派何进西征边章和韩遂。汉灵帝采纳了蹇硕的意见,此事被何进得知。何进请派袁绍出兵,等待着袁绍回援后,才发动行动,以拖延时间。
诛杀宦官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皇帝病重,将太子刘协托付给蹇硕。因蹇硕忌惮何进,故计划引诱何进进宫将其杀死,计划遭到泄露被何进得知,何进声称生病不入宫,蹇硕预谋未成。四月,汉灵帝去世,何进立年仅14岁的皇子刘辨为少帝。何太后代为临朝听政,而何进则以国舅的身份专断朝政,并被任命为大将军参录尚书事。
何进任用袁绍和袁术,还广泛招募了二十位有智谋的人才,包括荀攸和来自河南省的郑泰,自己为北军中侯,荀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亲信。蹇硕认为何进对他们造成威胁,欲要联合宦官中常侍郭胜等人处决何进。赵忠与中常侍郭胜等人商议后,拒绝了蹇硕的计划,并将蹇硕的信件透露给何进。何进命令黄门逮捕蹇硕并处决他,同时接管了他指挥的禁军。
袁绍向何进提出废除中官统领禁省的规矩,何进对此表示支持并计划诛杀宦官。何苗劝何进应与宫中之人保持友好,但何进不听,仍计划诛杀宦官,并逮捕他们的亲属。
被杀宫门
何进诛杀宦官的计划遭到泄露,宦官们开始担心并采取行动,张让通过妻子向太后告发了何进的计划,太后下令让所有中常侍重新回到宫中侍奉。
光熹元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五日,何进进入长乐宫向太后请求杀死所有中常侍,事后走出殿门时被埋伏再殿门下的尚方监渠穆斩杀。随后渠穆写下诏书任命其他人担任重要职位。尚书卢植对诏书感到可疑,并请求何进出来商议,但中黄门将何进的人头扔给了他,并声称何进已被处死。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曹操在《薤露行》中评价何进为“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慕容皝评价何进为“窦武、何进,好善虚己,贤士归心,虽为阉竖所危,天下嗟痛,犹有能履以不骄,图国亡身故也。”
南朝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中讲到,“武生蛇祥,进自屠羊。惟女惟弟,来仪紫房。上下,人灵动怨。将纠邪慝,以合人愿。道之屈矣,代离凶困。”认为是他的行为偏离了正道,导致了国家陷入困境和动荡。
唐朝诗人王勃在《三国论》中对何进进行了评价。他认为,如果何进能够接纳公义之言而不追随董卓,郭汜能够放弃贾诩之策而不报王允,那么东京就不会发生焚城的灾难,关右地区也不会陷入混乱。汉朝的皇帝不会在河上受到尘土的困扰,天子也不会露宿于曹阳,百官不会饿死在墙壁上,六宫妃嫔也不会流离失所。所有这些灾难都是因为何进没有明智的判断和贾诩的劝告被忽视所致。
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郝经对何进进行了评价。他认为何进是导致乱局的关键人物,他与权臣戚宦勾结,损害了汉室的利益。郝经认为,窦武和何进依仗母后的势力,依赖元舅的支持,掌握武力和权力,统领英雄豪杰,希望清除宦官的秽乱。然而,最终他们以身殒命、家族灭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命运,以乱治乱的愿望未能实现。何进不仅固执地违抗忠言,最终还招致外敌入侵,导致了自己的覆灭和朝廷的混乱。郝经认为何进本质上是一个屠夫,借助权力控制宫廷,他的智谋虽然小,但却导致了巨大的灾祸,他的身亡还给他的家族带来了灾难。
康熙帝在阅读《资治通鉴》时对此进行了批注。他指出宦官张让等人肆意违反法纪,如果何进能够阻止他们,并上奏处决首要罪犯,事情就可以了结。然而,何进却想要将他们全部杀光才能满足心意,这样的做法过于极端,所以太后不允许这样做。而且,何进还召集外来的兵力加速引发混乱,这种行为非常愚蠢和荒谬,不会给他带来好的结果,反而会加重灾难的发生。
研究书目
《后汉书》
《资治通鉴》
《二十五别史》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何进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第二回“张飞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中。小说中的何进形象是基于历史上真实的何进进行了重塑,作者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改造和删减来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得何进的形象完美地融入了小说的情节之中。在整个小说中,正是因为何进召董卓入京的决策,导致了董卓的入京和军阀之间的混战,进而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后汉书(全十二册).豆瓣读书.2024-04-27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4-27
二十五别史.豆瓣读书.2024-04-27
貂蝉 (1988).豆瓣电影.2023-11-05
三国演义 (1994).豆瓣电影.2023-11-05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1996).豆瓣电影.2023-11-05
曹操 (2013).豆瓣电影.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