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墓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的桑浦山状元埔,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潮州府科举史上唯一一名文科状元林大钦的墓地。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20日晋升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墓葬。
基本简介
林大钦墓在桑浦山状元埔。林大钦(1511一1545),字敬夫,号东莆,明海阳县东莆都(即今潮州市金石镇山兜村)人,幼聪颖,喜读书,十二岁时随父进湘桥区,在书肆中见苏洵的《嘉佑集》,爱不释手,要求父亲购回,日夜攻读。后又熟读苏轼,苏辙文章,并加以融会贯通,故做起文章来,屈注奔腾,酷似三苏,尤以工诗善对闻名遐迩。十八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境更为贫寒,但他仍安贫乐道,发奋攻书。二十岁参加乡试,其文《论李纲十事》,“崇论议、证例充实,文惰慷慨激昂,读来忠愤感交”,巡按吴麟赞叹道:“此苏公笔墨,必魁天下”。
历史记载
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他在《廷试策》中直指时弊,指出“昏混衰世之政”可概括为“三冗”,即冗员。冗兵、冗费。又提出了八项治国利民的建议:即“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被誉称为“根极政要之说,明切时务之论”,朱厚熜深爱林大钦之策论,遂钦点为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嘉靖十四年(1535年),母病乞归侍养。此间,他“结讲堂华岩山(今桑浦山宝云岩),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嘉靖十九年(1540年),母逝,他哀伤过度,大病一场。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年仅34岁。林大钦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著述甚丰,后人为他编结集为《东莆失生全集》。
林大钦归葬于桑浦山东山湖附近状元埔。墓为封土堆,朝向西南。有碑亭,高约3米,亭内的藻井刻八卦太极图,横额刻“东莆佳城”四字。碑面正中书“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东莆林公墓”,右下角小字刻“孝子天继泣血立石”。墓前有一对雕刻精细,高1.25米,长1.60米的仁立石马和一对形象生动,卧高0.66米,长1.05米的岩羊。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简介
林大钦古墓位于潮安区的桑浦山状元埔,林大钦是明朝海阳县东莆都人,即今潮安县金石镇人,生于1511年,是省内五位文状元之一,潮汕地区历史上唯一一位文状元。
据家谱及当地隶书记载,明嘉靖十一年,即1532年,林大钦摘取了文科状元桂冠,年仅21岁,随后,林大钦被授翰林院修撰。林大钦墓面向西南,由封土堆、碑亭和石雕组成,碑亭内藻井刻八卦太极图,额刻“东莆佳城”四字,造型独特,有文史专家认为,林大钦墓保存较完整,文物价值较高,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据介绍,墓前的所有陈列品,包括墓前的仁立石马、岩羊均已被盗贼窃走。古墓被盗现场还发现了疑为作案遗留下来的几只手套和两支钩。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的时候,又在洞穴外面发现了手指骨,并发现了一面明代的铜镜。随后,管理部门因条件限制,经上级部门请示后,尸骨和墓中被盗出的衣服缝好放回原处,并对棺木进行封胶并填上封土。
据有关资料记载,位于桑浦山状元埔的林大钦墓是一座“衣冠冢”,但这次在被盗的林大钦墓穴现场却发现了古骨,这些古骨是不是林大钦的遗骸?有关专家表示,他们将作进一步鉴定,来揭开民间一直流传的林大钦衣冠墓之谜。
参考资料
千古功名若浮云——潮州状元林大钦的身前身后事_博闻周刊_新浪博客.新浪.2021-07-06
黄俊仁风水团队考察潮汕唯一一位封建朝代文科状元林大钦墓.知乎.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