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宝区

东宝区

东宝区隶属荆门市,地处湖北中部、江汉平原西北角,东临钟祥市,西接远安县、当阳市,南连掇刀区漳河新区,北靠南漳县、宜城市。东宝区得名于隋朝所建的东山宝塔,是荆门市主城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985年设立为市辖县级区。2022年,东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02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20.93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181.30亿元,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220.78亿元,同比增长4.0%。2022年末,全区总人口308287人。截至2023年,东宝区辖1个乡、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管工业园,39个社区居委会,124个村民委员会。

东宝区经济考核连续多年位列湖北省一类县(市、区)十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全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平安县(市、区)”,拥有“中国滑翔胜地”“中国绿色家居之都”之称。东宝区还是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中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历史沿革

商周,属若国。

春秋战国,属楚。

西汉,西境置编县(治所在今仙居集镇附近),东部属若县,南部属当阳市,南北分属南顺郡、若州郡。东汉,若州改为州。建安十三年(208年),西部为编县、南部为当阳县,属南郡;北部复鄀县属襄阳郡。建安十四年,南部当阳、西部编县同属吴南郡。建安十九年,当阳、编县归蜀汉。建安二十四年,当阳、编县重属吴,鄀县仍属魏。

晋朝沿吴制。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于编县置武宁郡,分编县北境立长宁县,分鄀县南境立乐乡县。东宝境内分属长宁、乐乡县。隆安五年(401年),于编县故城置长林县,长林县与武宁郡(后迁乐乡县)俱立。

南北朝时,宋、齐沿晋制。元钦元年(552年),在乐乡县设鄀州。北齐天保八年(557年),废编县入长林县。北周天和六年(571年),划归西梁,东宝全境属后梁。

隋大业元年(605年),废鄀州,复乐乡县,境北部属乐乡县,南部仍属长林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长林县属荆州,复鄀州,治乐乡县。贞观八年(634年),废鄀州,立荆门市,东宝全境属荆门县。

五代十国,东宝地域为荆南国高氏所辖。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在当阳市设荆门军,领长林县,属江陵府。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废乐乡,北境入宜城市,南境入长林县。东宝范围属长林县辖。

宋建隆三年(962年),长林县移治蒙山东(今属荆门城区)。开宝五年(972年),在长林县复置荆门军,领长林、当阳二县。绍兴十四年(1144年),废当阳县入长林县。十六年(1146年),恢复当阳县。本境大部属长林县,西南部属当阳县,同属荆门军。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天历元年(1328年),降府为荆门州。仍领长林、当阳。

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荆门州为荆门市,废长林县入荆门县。十三年,荆门县升为荆门州,改隶承天府。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司,领当阳市远安县。东宝境内属荆门州直辖。

民国元年(1912年),改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

1979年,分设荆门市(县级市)。东宝境内城区及近郊属荆门市,其他部分属荆门县。

1983年,撤销荆门县,并入荆门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

1985年,置东宝区,隶属荆门市。

1949年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市。1979年析荆门市城关镇及近郊置荆门市,属荆州地区。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县。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市,设立钟祥市。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市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1998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门市沙洋区,设立沙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沙洋镇

1996年,东宝区面积2228平方千米,人口约47.3万人。辖4个街道、6个镇、7个乡:龙泉街道、白庙街道、泉口街道、掇刀石街道、栗溪镇马河镇、盐池镇、子陵镇、烟墩镇、团林铺镇、何场乡、麻城乡、牌楼乡、姚河乡、仙居乡、石桥驿乡、安团乡,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荆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东宝区常住总人口583373人,其中(4个街道、7个镇、6个乡):龙泉街道78883人,泉口街道92532人,白庙街道92399人,掇刀街道58042人,栗溪镇13735人,盐池镇21708人,子陵镇38404人,漳河镇32504人,团林镇28295人,马河镇11319人,麻城镇25652人,姚河乡9377人,仙居乡26839人,石桥驿乡12842人,安团乡5933人,何场乡21107人,牌楼乡13802人。

2001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5号):将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2001年3月,撤销安团乡,划归漳河镇管辖;撤销姚河乡划归栗溪镇管辖;撤销何场乡,将原从烟墩镇划入的9个村划归漳河镇管辖,原从团林铺镇划入的15个村划归团林铺镇管辖。2001年6月,辖龙泉、泉口2个街道,栗溪、马河、子陵铺、漳河4个镇,仙居、石桥驿、牌楼3个乡。2002年,石桥驿乡、牌楼乡撤乡设镇。

2002年,石桥驿乡、牌楼乡撤乡设镇。2004年末,东宝区人口363721人,辖龙泉、泉口2个街道,栗溪镇、马河、子陵铺、漳河、牌楼、石桥驿6个镇和仙居县1个乡,共有35个居委会、169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东宝区常住总人口360984人,其中:龙泉街道办92280人,泉口街道办98912人,栗溪镇17779人,子陵镇40537人,漳河镇34355人,马河镇8579人,石桥驿镇28015人,牌楼镇20121人,仙居乡20406人。

2011年12月,荆门市设立漳河新区,漳河镇划归漳河新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宝区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5〞(马河镇易村沙滩河叉口)-112°21′15〞(牌楼乡杨冲村马家集),北纬30°46′02〞-31°27′58〞(仙居县太平村胡湾)。总面积1298平方千米。

地形地势

东宝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南峰峦连绵起伏,按自然地形分为:西北部低山区、东北部丘陵区、南部岗地。

地质

东宝区地处第三隆起带荆山弧形褶皱带交接地带,构造不连续。褶皱受断裂影响,不完全连续。地层发育较齐全,从震旦大学系至新生界均有出露。

气候

东宝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977.4毫米,年平均气温13.3~16.9℃,年平均湿度74%。年平均日照1910~199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46~255天。

水文

东宝区境内有汉江漳河两大水系。流入汉江中下游(汉江)水系的有仙居河、双河、象河、南桥河、竹皮河等河流。

土壤

东宝区有5大块成土母质:石灰岩、砂页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粘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黄棕壤土、生石灰(岩)土、紫色土等5个大类,13个亚类,43个土属,283个土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东宝区已查明东宝矿产资源矿种24种,其中开发利用的主要有煤炭、硫铁矿、石膏矿、水泥灰岩、制灰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硅灰石方解石等。煤炭保有资源储量14346千吨,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保有资源储量2271.77千吨,水泥大理石保有资源储量86446千吨,制灰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71797千吨,建筑石料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20600千立方米,硅灰石保有资源储量105千吨,方解石保有资源储量1457千吨。

土地资源

东宝区实际管辖土地总面积126674.86公顷,其中耕地29497.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3.29%。林地78109.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1.66%。园地657.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52%。草地90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7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119.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62%。交通运输用地194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5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685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41%。其他土地1592.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6%。

生物资源

东宝区林地面积12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45万方,盛产香菇、木耳、茶叶、柑橘属等特产。

水资源

东宝区共有大、中、小型水库79座。50万伏、22万伏、11万伏变电站5座,年供应量20亿千瓦时。

区划沿革

1949年,荆门市刘猴乡、董家集乡划归宜城市。

1950年2月,荆门县临漳乡划归远安县,5月,远安县栗溪区署划归荆门县。栗溪区盘龙、临漳县、小秦、西秦四村划归远安县。

1951年,钟祥市冷水区的牌楼、革集、黄集3个乡划归荆门县(1区)。

1960年4月,当阳市观音公社雄峰、新峰、三化、前峰、观峰、高峰6个大队划归荆门县烟墩公社。

1993年1月,东宝区划出掇刀石街道,设立荆门市掇刀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1年,撤销何场乡,原何场乡苏场等15个村和龙泉湖社区并入团林铺镇。原何场乡佘楼等9个村划归漳河镇团林铺镇麻城镇、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原白庙街道荆钟、革集、荣星、冯庙、花竹5个村划归牌楼镇。

2011年12月,荆门市设立漳河新区,漳河镇划归漳河新区。

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东宝区下辖2个街道、6个镇、1个乡:龙泉街道、泉口街道、栗溪镇子陵镇、漳河镇、马河镇石桥驿镇牌楼镇仙居乡,另有1个开发区:东宝工业园区。区政府驻泉口街道金虾路9号。

人口民族

人口变化

截至2019年,东宝区总人口33万,共有回族土家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23个、2513人。

2021年5月31日,荆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东宝区常住人口数为328088人。

2023年末,东宝区常住人口32.2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9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6.8%。全年出生人口1211人,出生率为3.94‰;死亡人口1356人,死亡率为4.41‰;自然增长率为-3.08‰。全区人户分离的人口52135人,其中流动人口50291人。

民族

2009年末全区除汉族外,还有土家族回族满族壮族苗族蒙古族侗族彝族畲族、布衣族、瑶族土族藏族白族、维吾尔族、朝鲜族黎族、僳族、独龙族傣族水族毛南族锡伯族等23个少数民族,2073人,占全区总人口373001的5.5‰,散居在全区各地。

政治

经济

综述

中央和省属企业落户东宝,全国特大型石化企业荆门石化总厂华中电网有限公司主力之一国家能源集团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荆门热电厂三峡大坝水泥定点生产企业葛洲坝水泥厂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所属的第六○五研究所等均在东宝境内。国家三条微波通道、四条光缆穿境而过,使东宝与全国各地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东宝电力设施完善、供应充足,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2亿元,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68亿元,增长36.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9亿元,增长16.2%;直接利用外资2948万美元,增长16.3%;出口总额5841万美元,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8亿元,增长9.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7元,分别增长13%、14%。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新区建设加快推进。高起点编制了新区规划,“四大组团”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将新桥、长岗村划归开发区托管。筹资7亿多元,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安栈口路、安栈口北路等道路及水、电等配套全面完工,泉水大道、华晟一路等8条主干道开工建设,新区骨架初步形成。完成荆襄大道绿化亮化工程。建成安置房700余套,搬迁农商户500余户,杨家桥大市场拆迁基本完成。双龙苑万人社区一期封顶,荆钟、革集新型社区建成入住。深入开展“脚手架大比武”、“项目建设挑战赛”等活动,新引进项目46个,新开工项目43个。华能热电、子陵风电、昊天山水城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福居家具、新缘机械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

2013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工业稳步转型。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电子、装备和机械制造、森工家具(居)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东宝经济开发区荣获省级开发区竞进提质“十佳”称号。全区净增亿元企业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湖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宝源”装饰地板、“雄丰”复混肥通过湖北名牌初选。子陵镇继续位列全省“百强乡镇”。农业提质增效。全力抗旱保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粮油高产创建和秋播生产经验在省、市推广,再次纳入全省产油大县;新建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12个,首次纳入全省生猪调出大县。新增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聚四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定点市场。“雷霆护绿”行动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8个。流转土地4.2万亩,登记注册家庭农场37家。建成温室育秧工厂一座。创办庄稼医院3家。服务业全面提升。引进荆门煤炭综合货场、百盟一马商业茂等一批重点项目,杨家桥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6家,改造升级村级综合服务社40家。马河青林寨关公园开园营业,成功举办中国农谷(东宝)第二届蜜蜂属文化旅游、首届红叶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66亿元。

2013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推行“1+X”马路局长管理模式,环卫保洁、城管执法、数字化城管等工作全面加强,“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完成7个城市社区提档升级,成功创建4条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街巷、2条精细化管理示范路段,对12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中心城区违法建设保持“零增长”。完成27个集镇改造项目,启动7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镇化率达到66%。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69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364.72亿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增长12.3%;实际利用外资4414万美元,增长9.6%;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亿元,增长12.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84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8元,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2.02%。

2020年,东宝区地区生产总值3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5亿元。

2020年,东宝区地区生产总值353亿元,可比下降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下降2.9%;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同比下降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亿元,同比下降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5亿元,同比下降19.04%。

2020年,东宝区外贸进出口总额8.82亿元,同比下降43.8%;直接利用外资2102万美元,同比下降61.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09元,同比下降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66元,同比下降4%;

2023年,东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4.69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41.7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5%。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5.2:38.6:56.2调整为5:38.5:56.5。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0年,东宝区粮食总产量14.4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7.8万亩,家禽饲养量增长10%。新增稻田综合种养3000亩,中华蜜蜂养殖3500群。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

第二产业

2020年,东宝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20亿元,同比下降4.3%。绿色建材和电子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8%、1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培育申报“隐形冠军”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0家。实施技改项目44个,技改投资32亿元。

第三产业

2020年,东宝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下降2.7%,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限上商贸企业10家。

文化

荆门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政权-权县(公园前106年)即诞生于此。世界文化遗产、三国遗迹和楚文化历史使荆门这座城市古色诱人。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是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帝陵,也是最大的单体帝陵,其最大特殊之处是一陵两冢,整个两周王陵占地180公顷,由30余处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组成,气势恢弘,风格独特,其布局之妙,石雕工艺之精美,是明、清以来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精品。三国文化在荆门也有很深的积淀,武圣关公治理荆襄九郡,扼守荆襄古道时,屯兵东宝,留下了“大架槽”、“响铃岗”、“城南纪山之南10公里处,因名纪南)建都400多年,王公贵族死后均葬于荆门纪山一带,其中最大的一座王陵即是著名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墓。1993年在郭店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郭店楚简”轰动海内外,其记载的《道德经》曾一度改写中国思想发展史,被誉为中国人文历史的大发现。

境内的最古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新时期时代(距今4600多年前)长江流域人类的聚集地屈家岭文化和沙洋马家院文化遗址。最具影响的历史遗迹是唐代新罗(现朝鲜半岛一带)太子墓、西汉绿林起义遗址。荆门市博物馆收藏各类文物精品近万件,有“中国第一湿尸”的郭家岗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郭家岗楚墓丝绸,中国最早的漆绘人物画-包山《迎宾出行图》,世界上最丰富的先秦楚简-郭店楚简等十余件中国第一的文物。荆门人杰地灵,在历史文化的长廊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贤。春秋时期(公元前6-5世纪)道家创始人老莱子隐居荆门市,躬耕讲学,斑衣娱亲;楚国神射手养由基百步穿杨的故事,楚辞赋家宋玉、民间歌舞家莫愁女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的千古绝唱,宋代(公元12世纪)理学大家陆九渊曾任荆门知军,并在荆门度过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岁月,岳飞曾在荆门筑城抗金,天宝陈子昂刘禹锡杜牧、宋代苏妃三父子、欧阳修等在荆门留下了许多诗章。

交通

焦柳铁路长荆铁路荆沙铁路浩吉铁路襄荆高速公路上海市—成都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207国道、347国道、皂当公路、荆潜公路、荆南公路,荆门市—荆州高速公路、襄荆宜高速铁路、沪渝蓉高速铁路穿过东宝区。

社会

有科研机构14所,从业人员2786人。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4项,专利授权量282项。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4个,各类藏书45万册,博物馆3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广播及电视人口覆盖率96%以上。社会文化和专业艺术表演分别获全国最高奖项。2007年,科技事业不断发展,连续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在中心城区建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个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免费为20多万名返乡农民工进行一次体检,并分村建立健康档案。扎实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居民31万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80.1%。

2007年,城镇社会保险扩面新增8.63万人;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7万名农村特困救助对象实现最低生活保障;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争取移民直补和项目扶持资金1.3亿元,柴湖移民区、漳河库区等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2007年,实施扩大就业工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7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649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97万人。

社会保障

2020年,东宝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资金2596万元。养老保险参保率94%,失业保险新增参保4115人。落实疫情防控“八类”人员临时性补贴892万元。发放退役军人各类抚恤和生活补助3584万元。

截至2023年末,东宝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374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3523人,增加50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0309人,增加153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106人,增加5216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5792人,增加3725人。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2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7876人,比上年末增加3625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523人,增加921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5353人,减少5593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0446人,增加3609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东宝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5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21所、幼儿园数41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50人,在校生1170人,毕业生578人。初中招生2540人,在校生8189人,毕业生2427人。普通小学招生3220人,在校生19571人,毕业生3503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608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

2020年,东宝区投资9422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和改建教学楼、学生公寓、运动场地7.58万平方米,完成5所小区配建幼儿园整治。

截至2018年,东宝区共有各类学校85所,其中幼儿园47所,小学25所(含4个教学点和1所民办学校),初中8所(含1所民办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含1所民办学校),职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数34868人,在职教职工2727人。发放助学金442.05万元,资助学生5816人次。

城市建设

规划区面积718平方千米,截止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8.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5万人),基本形成了南北双城、新老城区结合的城市格局。

医疗卫生

2023年,东宝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8家,其中医院8家,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7家,其中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个,门诊部(所)92个,村卫生室11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5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98人,注册护士64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285张,其中医院890张,乡镇卫生院294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88.98万人次,出院人数3.81万人。

2020年,东宝区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21亿元,建成1个镇中心卫生院PCR实验室,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及8个基层机构发热门诊用房全。

截至2018年,东宝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机构157个。其中,区人民医院1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个,乡镇卫生院6个,卫生分院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1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其他医疗机构7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248人(含区人民医院),其中乡村医生14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42(含区人民医院),注册护士525人,区、乡两级卫生机构共有床位数1208张。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28.56万份,电子建档率87.91%。

科学技术

2018年,东宝区专利申请量1076件,发明专利授权89件。征集技术需求83件,转化科技成果1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3.2亿。园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家。

文化事业

2020年,东宝区新建村级文体广场30个。

2018年,东宝区共有文化产业单位(法人单位及个体户)2559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出版物销售总额4201.74万元。举办文艺骨干培训9次,培训业务骨干754人,发展志愿者200人。各社区图书室平均藏书3000余册。新建村级文化广场30个,建有146个标准化农家书屋。

体育事业

2018年,东宝区培训注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35名,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名、一级127名、二级355名、三级947名,实现一村(社区)8~1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目标。

基础设施

完成投资15.3亿元。城区主干道长度306公里、路面积为63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16.53平方米,排水管网长度409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8.98%、人均公共绿地10.23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85.75%、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76%,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达到100%,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07标台,城市基础设施各项指标均提前达到或超过“十五”规划指标。荆门市城区在全省第二届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竞赛中夺得“楚天杯”奖,先后被评为中国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名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龙泉公园还被评为中国名园、国家AAA级旅游区。

市政建设

按照“完善西城区、提升东城区、扩展南城区”的总体思路,对城区道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新、改、扩建,共完成项目50多个,新增道路长度60公里、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在道路新建方面,为加强西城区、东城区、南城区三个组团的联系,拉通了207国道复线、象山大道南北段、阳关大道;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结构,新建了五一中路、广场路、天鹅路、月亮湖南路、葡萄园路、汇合巷和南城区深圳大道、关公大道、龙井路、凤凰大道、白石坡、及高新区区间道路。在道路改扩建方面,先后对西城区的白云大道、长宁大道、象山大道、中天街、海慧路、北门路以及南城区的阮家坪路、207国道等20多条道路进行了改、扩建。

园林绿化建设

实施了园林绿化配套工程,配套竹皮河综合治理,新建了月亮湖广场及苏畈桥、浏河岛、魁星阁等小游园;新建了凤凰旅游区服务中心、东宝廉政广场、石化广场;加强了象山、东宝山和城北防护林的规划和建设;高起点、高标准新建和改造了207国道城区段、白云大道、凤凰大道、龙井大道等16条城区主要干道的道路绿化。同时,新建了年生产花卉100万盆的2座花卉生产基地。

公用设施

采取招商引资的形式,与四川石油公司合资新建了供气5万户、日产汽车公司气5万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空混站和日供气能力20万立方米的城区天然气配气站,总用户可达7万户。城区主干道燃气管网的铺设基本完工,天然气用户已达8000户;第二垃圾处理场第一填埋库区建设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正在进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和垃圾处理设备的采购。漳河到城区的引水工程和取水泵房的建设正在推进,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基本完成。公交车辆一改原有面貌,绝大部分被替换为空调车或双层客车,城区7条线路公交车安装了语音报站、视频音像系统,实行了无人售票。城区广电通讯网络建设、公交站点(站棚)改造、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新、改、扩建力度加大。

生态环境

采取点源治理、水电站冲污、污水截流、河道整治和建设污水处理厂共五种工程措施对竹皮河城区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共完成河道整治15.51公里、新建5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沿线排污大户全部自行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了达标排放;龙泉渡槽和苏畈桥渡槽水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对竹皮河的综合整治,初步实现了“一河两管、清污分流;分段设坝、全河有水;两岸成街、花树成荫”的目标,改善了竹皮河水质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旅游

景区景点

巍然耸立的东山宝塔,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依然形态稳健,气势轩昂;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龙泉书院古朴典雅,学风浓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点缀其间的象山四泉(龙泉、蒙泉、惠泉、顺泉)闻名遐迩;以捉马洞、仙人岩为主的三国古战场遗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唐安古寺、洪山寺、莫高窟依山傍水,清新幽静;老莱子山庄、圣境山、九龙谷、白云楼等道教遗迹和名胜源远流长;形成于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龙洞内钟乳石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为“着力建设的10个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之一。

有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46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墓群和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1998年发掘出土的“战国女尸”,距今2300多年,仍保存完好,栩栩如生,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稀世国宝”;城区南郊的东宝石,曾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城区还建有隋朝的东山宝塔、建于清代的龙泉书院和“三台八景”,有依山傍水的蒙、龙、顺、惠四大名泉等。是湖北省精华旅游线路“世界文化遗产三国文化之旅”上的热点地区。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东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漳河和圣境山两个风景名胜区以及仙居乡村游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经专家实地调研、考察,全区旅游资源实体65处,大致可分为山水生态旅游、乡村游、红色旅游等三类资源。山水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漳河风景区圣境山,其中漳河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乡村游资源分布在仙居、栗溪、马河等乡镇,以寺沟瀑布、香龙洞为核心景点。红色旅游资源以罗集部队和北山革命根据地为主,此类资源以叶云会议旧址、阅兵场、防空洞、打靶场等为主景点。

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区已初步形成漳河、九龙谷、寺沟瀑布、香龙洞等景点,推出了城区至漳河、圣境山、仙居乡三条旅游线路。在“十一五”期间围绕打造“绿色东宝,乡村旅游”这一品牌,着力抓好三大旅游片区(漳河风景区、圣境山风景区、仙居乡村游风景区),重点建设10个旅游景点(九龙谷、真武观、龙凤潭、珍珠溪漂流、寺沟瀑布、香龙洞、沙滩河、仙人岩、北山红色旅游、漳河休闲观光),推出2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条是城区—子陵—仙居—栗溪—马河—漳河—城区的外环线路,另一条是城区—真武观—玉皇阁—团坊古道—土林奇观—城区的内环路线),形成特色鲜明、交通便利的旅游目的地,使旅游经济成为东宝区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东山宝塔

东山宝塔耸立在荆门市城区中部的东宝山主峰太平顶上。东山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七层飞檐,八棱翘角,隔面设窗,攒尖式塔顶。自底层有螺旋状青石阶梯上塔顶。古塔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七八十里外可遥望,领略它的壮丽、巍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东宝区为湘鄂西片区。

荆门市博物馆

荆门市博物馆,1993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馆舍面积20亩,建筑面积8409平方米,展览面积3500平方米,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6万余件,三级以上文物千余件,常设3个基本陈列。

本地特产

主要有漳河柑桔、荆门市仙居红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仙居红”系列旅游产品(包括麦酱、香菇、木耳、红萝卜白蜜土鸡蛋、茶叶等多种农副产品)、天台山有机茶、迎接有机茶、虹鳟、鳜鱼、银鱼荸荠、“山缘”牌香菇、木耳、八角雪枣挂面等。

漳河水库翘嘴鲌

漳河水库翘嘴鲌,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漳河湿地近地层为季风环境控制,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4℃,适宜翘嘴鲌生长。漳河水库翘嘴鲌,体长,甚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为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

2013年4月15日,原农业部批准对“漳河水库翘嘴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漳河水库草鱼

漳河水库草鱼,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荆门市东宝区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湿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适宜养殖草鱼。漳河水库草鱼体形延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而无腹棱,头中等大,较宽。体被较大圆鳞,侧线在体中部,略弯曲,已知最大个体重40公斤。

2013年4月15日,原农业部批准对“漳河水库草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代表人物

刘建章

刘建章,男,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武汉机械学院党委常委、湖北职工医学院图书馆馆长等职。

陈繁年

陈繁年,男,汉族,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掇刀区党委书记、东宝区委书记、荆门市民政局党委书记。

获得荣誉

2015年,东宝区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7年2月18号,东宝区入选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区。

2018年6月8日,东宝区入选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8年6月27日,东宝区入选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2019年3月6日,东宝区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04月12日,东宝区入选2018年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区。

2020年4月14日,东宝区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2020年6月30日,东宝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2月22日,东宝区入选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

2021年1月18日,东宝区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12月,东宝区入选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2024年11月19日,东宝区入选“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93位。

参考资料

【统计公报】2023年东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8-27

人口民族.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8-27

东宝区人民政府.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3-22

信息来源:东宝区人民政府.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3-22

东宝区人民政府.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3-22

东宝区人民政府.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3-2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区) 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3-22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4-03-22

荆门:东宝区多形式开展生育支持服务.湖北省卫健委.2024-03-22

政区沿革.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04-11

荆门概况.凤凰网湖北.2024-04-11

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设立荆门市掇刀区的批复.中国政府网.2024-04-11

东宝区历史沿革...2017-07-26

荆门市人民政府 统计数据 荆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荆门市统计局.2021-06-21

东宝概况.荆门东宝.2014-02-26

荆门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名单公布.今日头条·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2-02-17

沙洋、钟祥、京山、东宝、掇刀两会闭幕!最新选举结果来了.今日头条 荆门晚报.2022-02-09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4年1月12日在东宝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荆门东宝.2014-03-31

湖北荆门投3亿元建农业部定点水产市场 将于9月开业.凤凰网湖北.2024-04-11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荆门东宝政府网.2019-01-28

【统计公报】2023年东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宝区人民政府.2024-10-09

旅游.东宝公众信息网.2012-12-07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6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2021-01-29

年度计划及执行情况 关于东宝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东宝区人民政府.2022-02-13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在京发布.央广网.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