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德昭(1700~1762年),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曾孙,豫宣和亲王爱新觉罗·多尼孙,爱新觉罗·鄂札第五子,母为喜氏。
康熙帝四十五年(1706年),袭封多罗信郡王。雍正二年(1724年),授宗人府左宗正。四年,管理正白旗都统事务。五年,授宗人府右宗正,管理上三旗都统事务,十年,解除宗人府右宗正。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谥号为。爱新觉罗·弘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以多铎战功为开国诸王之最,追封多铎和德昭为和硕爱新觉罗·裕兴,并以德昭第十五子爱新觉罗·修龄袭封豫亲王。
人物生平
仕途生涯
爱新觉罗·德昭(1700-1762),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曾孙,豫宣和亲王爱新觉罗·多尼孙,爱新觉罗·鄂札第五子,母为喜氏。康熙四十五年(1706),袭多罗信郡王。此时他年仅七岁,由于年幼并未立即参与到政治中。雍正二年(1724),授宗人府左宗正。开始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四年,管理正白旗都统事务。次年授宗人府右宗正。旋命管理三旗都统事务。十年,解除宗人府右宗正。
虽然德昭在雍正年间有所建树,但他的主要仕途还是在乾隆。他继续担任朝廷要职,为清朝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德昭去世,享年六十三岁。朝廷赐予他“悫”的谥号,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品德。
后世追封
追封爱新觉罗·多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爱新觉罗·弘历以爱新觉罗·多铎的战功为开国诸王之最为由,追封多铎和德昭为和硕豫亲王。这一追封不仅是对多铎和德昭功绩的肯定,也体现了清朝皇室对家族成员的尊重和厚爱。
袭封爱新觉罗·裕兴:德昭被追封为豫亲王后,其第十五子爱新觉罗·修龄被袭封为豫亲王,继续传承着这一显赫的爵位。
家庭成员
父亲
爱新觉罗·鄂扎,是德昭的父亲,是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的孙子,曾被封为信郡王。他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去世,之后德昭继承了他的爵位。
母亲
喜氏,德昭的母亲。
妻妾
嫡福晋董鄂氏,巡按鄂凯之女,是德昭的正妻。
侧福晋张姓,张全保之女,是德昭的侧室之一。
庶福晋陈氏,陈天祥之女
庶福晋韩哀侯,拴住之女
庶福晋赵姓,赵紫贵之女
庶福晋朱氏,朱天禄之女
庶福晋慧贤皇贵妃,佐领高宗空之女
妾李姓,李朝之女
妾张氏,张禄之女
妾李氏,李授之女
妾姚氏,姚英之女
妾李氏,李惠之女
妾吴氏,吴盛之女
妾马氏,马成风之女
妾周氏,周云保之女
子嗣
长子:赫龄,母庶福晋陈氏,陈天祥之女
次子:华龄,已革奉恩将军,母庶福晋韩桓惠王,拴住之女,后革去奉恩将军。
三子:伊龄,母庶福晋陈氏,陈天祥之女
五子:萃龄,母庶福晋赵姓,赵紫贵之女
六子:慧龄,母妾李氏,李朝之女
七子:卓龄,母庶福晋韩氏,拴住之女
八子:寿龄,母妾张姓,张禄之女
九子:兴龄,母妾李姓,李授之女
十子:成龄,母庶福晋赵氏,赵紫贵之女
十一子:霆龄,母嫡福晋董鄂氏,巡按鄂凯之女
十二子:佛龄,母庶福晋朱氏,朱天禄之女
十三子:贵龄,母妾周氏,周云保之女
十四子:庆龄,母庶福晋慧贤皇贵妃,佐领高宗空之女
十五子:爱新觉罗·修龄,和硕豫良亲王,母侧福晋张氏,张全保之女,,后被封为和硕豫良亲王,是德昭被追封为爱新觉罗·裕兴后,袭封豫亲王爵位的人。
十七子:茂龄,母庶福晋朱氏,朱天禄之女
十八子:瑚龄,母妾周氏,周云保之女
十九子:玉龄,母庶福晋高氏,高宗空之女
世系
第一代: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第二代:豫宣和亲王爱新觉罗·多尼
第三代:豫亲王 爱新觉罗·鄂紥
第四代:豫亲王 爱新觉罗·董额
第五代:豫悫亲王 爱新觉罗·德昭
第六代:豫良亲王 爱新觉罗·修龄
第七代:革豫亲王 爱新觉罗·裕丰
第八代:革豫亲王 爱新觉罗·裕兴
第九代:豫厚亲王 爱新觉罗·裕全
第十代:豫慎亲王 爱新觉罗·义道
第十一代:豫诚亲王 爱新觉罗·本格
第十二代:豫亲王 爱新觉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