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洋畲族村位于斜滩镇西南部,东临奖禄村徐家池自然村,西接青垅后林自然村,北毗凤阳乡北山村,南靠楼下村渡船头自然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约10公里,离县城大约42公里。该村总面积约为3,000亩,平均海拔约460米,共有143户,人口总数为635人,其中包括少数民族390人。辖区内的自然村包括外洋、莲花垱、上粗坑、下粗坑以及泗坑。外洋畲族村原名“义阳”,源于早期定居于此的游姓始祖与后来成为村里最大姓氏的叶姓始祖之间的结盟,象征两姓族人的友好关系如阳光般持久。后来因为方言发音相似,被更名为“外洋”。
历史沿革
外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个世纪以前,村民中有汉族和畲族两个主要族群。主要姓氏包括游、叶、雷、钟、涂和兰等。游姓始祖来自柘荣县黄柏乡,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叶姓始祖则源自寿宁县新溪仔,迁移至此已有两百多年;雷姓始祖是从福安市版中乡后门坪村迁入,同样也有两百年的历史。涂姓始祖从广东省下浦村来到泗坑村,至今近三百年;莲花垱村的兰姓始祖则来自福安县穆阳乡溪鹤村,至今约有一百五十周年。清嘉庆六年(1801),外洋村的叶其奉考中了进士,现存有御赐的“文魁”匾额。村内各民族和睦相处,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很少发生争端和犯罪事件。
经济发展
外洋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林木资源,主要包括竹林、针叶林和阔叶林。村内耕地面积约736亩,其中水田占532亩,农业用地204亩,森林覆盖面积达到1200亩,茶园面积约为340亩。传统产业包括水稻、茶叶、畜牧业和孟宗竹生产。近年来,村内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包括乌龙茶、铁观音、新型农作物以及多种畜禽养殖和果蔬种植。主要经济来源为茶叶生产,年产量可达40吨,年产值超过160万元。此外,毛竹和山苍籽油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村内设有茶叶初制厂和砖瓦厂等企业。1983年,全村实现了生活用电的普及,外洋主村还建设了自来水设施,解决了村民饮水困难的问题。
社会事业
教育
外洋村重视教育,村内设有小学,提供基础教育服务。
医疗卫生
村内设有医疗站,负责基本医疗服务。
文化体育
村内有多处文化活动场所,供村民开展文体活动。
主要景点
外洋村拥有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包括莲花池、千年红豆杉、还山和古民居等。这些地方不仅展现了村庄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节日习俗
外洋村的畲族居民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他们的传统节日包括分龙节、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此外,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重要的祭祖日。在婚礼仪式中,畲族有特殊的礼节,如新娘要送给公公一双鞋子,送给婆婆一件衣服,向太公献上一只猪蹄。当家中有人去世时,家人会在遗体前轮流唱歌悼念。除夕,每家都会在炉火中烧着干柴,直到第二天早上,这被称为“隔年火种”。破五节,村民们会清理并集中一周以来未打扫的垃圾,然后在早晨敲锣打鼓集合队伍送到当年有利的方向,以此来驱除不祥之物,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正月初八,同宗同姓的男女老少会聚集在聂氏宗祠,一起观看祖图,合唱“祭祀歌”,并在祭房享用“姜子牙饭”。
行政区划
外洋畲族村管辖5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为635人。这5个自然村分别是外洋、莲花垱、上粗坑、下粗坑和泗坑。
参考资料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斜滩镇外洋村.博雅地名分享网.2024-08-30
寿宁县外洋畲族村:镇里安家 山上创业.宁德网.2024-08-30
寿宁外洋:多彩壁画勾勒畲村美好图景.宁德网.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