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吴江区辖镇,位于吴江市中部,其区域面积13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2万。下辖20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平望镇西新街8号。
平望镇地势平坦,属太湖平原区。地形微有起伏,东北较高,逐渐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适中,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平望先民在龙南市、唐家湖等地从事渔猎耕织。平望之名始于西汉年间。自三国吴至唐,平望为秀州属地。唐代时,平望建驿,兼水马二站,属湖州府乌程县。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属隆平府。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明大将常遇春伐张士诚破平望城,自此设平望镇。清雍正四年(1726年),吴江区县分设吴江、震泽镇两县,平望以运河、烂溪为界,东属吴江,西属震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平望区。1953年,平望镇升为县属镇。1959年,平望镇并入平望公社,1965年,恢复县属镇建制。1985年,镇乡合并设立平望镇。2003年12月,平望镇、梅堰镇合并为平望镇。
截至2022年,平望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11亿元,同比增长7.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67190元,同比增长8.5%。2024年1-10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4亿元,同比增长4.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55亿元,同比增长1.5%。
平望镇有超过20种的地方手工艺、风俗、传说和戏曲。其中平望灯谜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3年,平望镇的吴江中鲈工业园入选第二批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朗电机器人荣膺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港虹纤维5G,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5G工厂名录》。其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中国纺织织造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在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中列第97位。
名称由来
平望之名始于西汉建平年间(公元前6年—公元前3年),钱林为谏大夫,时王莽专政,遂弃官隐居于平望乡陂门里。东晋初年,镇守江东的振威将军陆晔以讨伐华轶有功,封为平望亭侯,南宋废帝皇后江简圭生母王氏为“平望乡君”。相传隋唐以来,平望之地“淼然一波,居民鲜少,自南而北止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此平望之所以名也”。
历史沿革
先秦
平望先民在龙南市、唐家湖等地从事渔猎耕织。
秦汉至南北朝
西汉建平中(公元前6~公元前3),钱林为谏大夫,不满朝政,弃官隐于平望乡坡门里。陆晔因讨江州刺史华轶有功,封为平望亭侯。宋废帝江后母王氏,封平望乡君。
隋唐至宋元
唐开元年间(713~741),在平望建驿站。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平望已成镇的雏形。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平望设巡检司署,元、明、清三代均在此设巡检司(署)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据平江路(苏州市),筑城于平望下塘,周三里,东早门,南北西三门水陆并通。属隆平府。元代分设水、马站,水站设安德桥南,马站设通安桥西。元吴元年(1367),平望建镇。
明清
清雍正四年(1726),吴江区县分设吴江、震泽镇两县,平望以运河、烂溪为界,东属吴江,西属震泽。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平望属吴江县,称平溪乡,设乡公所。民国38年5月3日,平望解放,设平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平望区。1953年,平望镇上升为县属镇,农村设平北、平东诸乡1959年,平望镇并入平望公社,1965年,恢复县属镇建制。1985年,镇乡合并设立平望镇。实行镇管村体制,下辖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和33个行政村。
地理
位置境域
平望镇位于吴江区中部,距市区23千米,东接黎里镇,南邻盛泽镇,西连横扇镇,北与松陵镇八坼相依。平望镇定位北纬30°58'58"~30°59'04",东经120°34'13"~120°38'02"。1986年,行政区面积80.43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1.07平方千米。2008年,全镇行政区面积133.5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7.6平方千米。
气候
平望镇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适中,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3℃,平均降水量1151.3毫米,冰雪不多,无霜期200~240天。
地质
平望地处太湖—钱塘褶皱带,是扬子古陆的一部分,境内原有构造几乎全部沉陷,均为第四系地层覆盖,据钻探资料,下优基岩主要有震旦系、侏罗系、白系、第三系等地层。在新构造作用下,沉积较厚的第四纪松散层,一般厚度150~200米,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基底构造影响,地质环境较为简单。境内均为黏性土与砂性土交替堆积的疏松土层,深度在50米以上普遍分布着软土层。软土地质在境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平望地区的软土厚度大于3米。
地形地貌
平望镇地势平坦,属太湖平原区。地形微有起伏,东北较高,逐渐向西南倾斜。镇区地面高程4.1~4.8米,镇郊田面高程3.12~3.3米,镇西部围星田高程1米左右。境内湖荡密布,河纵横,主要河道有大运河、太浦河、塘、烂溪,主要湖荡有莺湖、唐家湖、草荡、长荡大龙荡等。
水文水利
水文
平望北靠太浦河,属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区,水系与杭嘉湖平原脉络相连,是承受客水过境、地势偏低的水网圩区。区内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塘、烂溪、新运河和横草路等:周围湖泊有北麻漾、长漾、雪落漾、大龙荡、莺胆湖等62个。该水系的主要水源有两路,分别由頔塘、烂溪两大干流承输。顿塘西受湖州市东苕溪分流之水和西太湖出水;烂溪南受浙江乌镇市河和横泾塘来水。两河之源同出天目山区,共会于莺湖后分为三股,一股由京杭运河南行至大坝港东泄;一股由翁沙路、雪湖、杨家荡入太浦河;一股由京杭运河北行至太浦河。该水系的东泄通道主要是太浦河。
平望镇境内主要湖荡有莺胆湖、草荡、雪湖、唐家湖,尚有与邻镇相连的大龙荡、张鸭荡、杨家荡、长荡西下沙荡、南万荡、东下沙荡、前村荡等。
平望古运河
平望大运河自北向南从苏州市市区、吴中区而来,经吴江区、八坼街道、胜墩古村等节点,穿过太浦河,流经平望古镇区,再穿过莺湖东侧水面,往东南去盛泽黄家溪和浙江王江泾镇、嘉兴市,此为古运河即江南运河东线。70年代,交通部门为避免苏杭水道航线通过平望古镇区而产生堵塞,大运河至太浦河往西折向南,在平望镇西新开短河(平望人称之为新运河),通至草荡,连接起始点为竺光桥的烂溪(亦名澜溪),通往杭州,此为江南运河中线。另起点为平望安德桥的江南运河西线荻塘经过梅堰、太湖通至0572。因此,平望有三条运河流经镇境,加上镇北有太浦河自西向东通过。
土壤
平望镇境内土壤北部为黄泥土,南部土质以青紫泥为主,中部以黄泥土、灰底黄泥土居多。
生物多样性
1986~2008年,平望镇境内的野生及人工养殖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类、哺乳类;无脊椎动物有节肢类、软体类、环节类等,共8类140多种。平望镇境内的植物有种子植物和菌类植物两大类,种子植物有草本、木本植物之分。两大类植物共,220多种。
行政区划
1987年起,平望镇街道和行政村区域经历几次调整。2003年7月,平望镇设13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12月,平望镇、梅堰镇合并为平望镇,下辖21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截至2024年4月,下辖20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08年,平望镇总人口82831人,其中镇区28266人,农村54565人。人口密度620.46人每平方千米。其中男性40917人,女性41914人。男性比女性少997人,男女性别比为,97.62。截至2024年4月,其常住人口约12万。
民族
截至2008年,全镇有15个少数民族,人口86人,其中蒙古族6人,回族19人,苗族2人,彝族5人,壮族11人,布依族18人,朝鲜族1人,满族7人,侗族1人,白族5人,土家族5人,傣族1人,黎族2人佤族1人,土族2人。
经济
截至2022年,平望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11亿元,同比增长,7.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67190元,同比增长8.5%。
截至2023年,平望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6亿元,同比增长23.0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4,亿元。
平望镇2024年1-10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4亿元,同比增长4.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55亿元,同比增长1.5%。
第一产业
截至2024年7月,平度镇的平均亩产约343公斤,总产量超1.35万吨。夏种工作有序推进,水稻规划面积3.96万亩,2024年,机插秧比例持续保持在90%以上。平望镇运河农业产业园,对虾基地引进青虾新品种“太湖3号”一代苗750斤,上半年积极开展一代苗的培育及二代苗的孵化,7月已逐步上市推广,预计总产量近2万斤,在吴江区辐射推广面积超2500亩。平望镇海美家庭农场引进沙鳢6万尾,上半年成功实现沙塘鳢批量繁育,成为江苏省首家沙塘鳢繁育试验示范点,共培育出1.5厘米以上的沙塘鳢规格苗150万尾。同时,平望镇引进中国首个螺蛳新品种环棱螺“蠡湖1号”600斤。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平望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90亿元,同比增长4.22%,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346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392亿元。
平望镇2024年1-10月,工业投资完成24.75亿元,同比增长23.2%;工业总产值完成450.77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7.79亿元,同比增长7.0%;工业用电量28.52亿度,同比增长3.83%;实际利用外资1864.47万美元,同比增长1.05%。
第三产业
截至2023年,平望镇外贸进出口总额37.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完成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750亿元完成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27,亿元。
平望镇2024年1-10月,外贸进出口总额37.65亿元,同比增长19.5%;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846.04亿元,同比增长27%;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23.60亿元,同比增长6.6%;跨境电商完成2372万元。
经济功能区
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
平望高效农业示范园内建设区级蚕桑科技示范园,占地面积约286亩。建设桑基鱼塘古桑园约60亩,种植50年至100年树龄的古桑33棵,10余个古桑品种超2万棵,坚持种植与养护相结合,桑树成活率超95%。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08年9月,平望镇中心幼儿园18个班,幼儿681人;教职工67人;梅堰社区中心幼儿园10个班,幼儿373人,教职工36人。全镇有实验小学2所,班级87个,小学生3634人,在职教职工305人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生1499人,初中生,2114人。
卫生健康
1958年,平望公社医院成立,1969年,生产大队普遍成立卫生室,形成公社、大队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1997年,平望镇被评为苏州市卫生镇。1999年,平望镇被评为江苏省卫生镇。2006年,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成为江苏省首家县级惠民医院。2008年,平望镇预防保健所成立。
科技
截至2023年,平望镇的吴江中鲈工业园入选第二批G60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朗电机器人荣膺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港虹纤维5G,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5G工厂名录》,中鲈科技、美山子荣获省五星上云企业,3家企业通过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培育遴选,新增3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预计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8亿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企申报量、通过率均创历年新高。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平望镇的溪港村获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京杭大集打造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村上·长漾里获评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安德桥入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贝氏痔科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乐旅社旧址列入省级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国好人”陆鸿成功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2023,江苏“最美诚信之星”。其成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9场次。
体育事业
2019年,平望镇举办了2019中国·吴江区首届长三角“运河名镇”国际龙舟平望邀请赛;2020年,其举办吴江区第二届城市定向挑战赛(平望站)暨平望镇第十届广场舞比赛、江苏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龙舟比赛暨2020运河名镇龙舟平望邀请赛、2021年“迎端午佳节 赞百年华章”吴江区“运河杯”首届龙舟赛、2022年中国·平望大龙荡首届生态年鱼节、“龙在东方·耀未来”2023运河名镇平望亲子龙舟邀请赛等比赛。2023年,平望镇参与区第十四届体育运动会,团体总分列乡镇第一。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平望镇实现27个村(社区)社区慈善基金全覆盖,累计发放困难人群各类生活救助(补贴)金1259.81万元,群星村获评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城镇新增就业2481人。
人居环境
截至2023年,平望镇空气质量为PM2.5,平均浓度24.8微克/立方米。其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4.9%。完成劣V类河道市级销号5条市区两级河湖“一事一办”清单四乱整治58处,建设幸福河湖12条。
交通
平望镇是江浙沪皖的水陆交通枢纽。京杭大运河、太浦河、烂溪、荻塘和苏嘉杭高速公路、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524国道交会于此。平望镇227省道、苏嘉杭高速公路和梅坛公路分别在镇西、镇东穿越南北。318国道、沪苏浙高速公路及太浦河横贯东西。
文化
习俗
衣着
民国时期,平望镇商人、士绅、店员、教员、医生等一般都穿旗袍,工人、农民上身穿对襟短衫、短袄,下身穿折叠式大腰裤,女性多穿大襟服。农村妇女腰系蓝布围身,头包毛巾。知识界女性穿裙子,有的穿旗袍。劳动人民穿的衣料以土布为主,富有者用的衣料有直贡呢、叽、织锦缎、真丝、纺绸、香云纱等。市镇男性除穿长衫外,亦有穿西装、中山装,并戴大沿帽、持手杖为时髦。平望的市镇居民和农民一般都穿自己缝制的布鞋。而农村中编制草鞋很普遍,其中一种椭圆形芦花蒲鞋冬天保暖,老年农民很喜欢穿。雨天人们则穿钉鞋、套鞋或赤脚。棉纱袜生产前,人们均穿布袜,用白布衲底、袜帮及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穿旗袍、马褂、折叠大腰裤逐渐减少。50年代初,流行列宁装。到,60年代起,化纤织品进入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城乡居民穿布鞋、草鞋还很普遍。雨天城镇居民一般穿胶鞋、球鞋,而农民则穿高帮套鞋或赤脚。70年代,流行“的确良”衬衫,涤卡中山装。改革开放后,衣料颜色多样,服装款式不断翻新。绒线衫、腈纶衫、羊毛衫普及男女老少,滑雪衫、牛仔服、夹克衫、西装、羽绒衫风靡城乡。青年、中年衣着已无明显城乡差别。80年代后,城镇居民和农村青年流行穿皮鞋、运动鞋,鞋子的式样也不断翻新。随着城乡道路的改善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套鞋和球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布袜逐渐被棉纱袜代替。以后,流行穿尼龙袜、氨纶袜和全棉袜,布袜已绝迹。90年代,流行皮风衣、羊毛衫、金属棉衬衫、休闲服、职业服和各式男女时装等。
发型
清代,男子前半头剃光,后半头留发梳辫子。女子以长发编髻。民国时期,男子剪掉辫子理成短发,流行分梳及半平头,有些老人剃光头。女子有的留齐耳短发,有的蓄发编髻,时髦女子烫卷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镇居民留长发编发髻的逐渐减少,一般改成留齐耳短发。而农村妇女依旧编发髻。“文化大革命”时流行“游泳头"和“青年式”。改革开放后,女子留长发,烫卷发者日益增多。中老年男性的发型变化不大,仍以短发、平头为主。青年男性的发型较时尚,有的染成棕黄色,有的留长发,极少数扎辫子等。
艺术
平望扬歌发起于明末清初的平望七生社,根据扬歌传承人倪春宝介绍,倪氏堂门演唱的扬歌至今传过12代,传承能演唱的曲目有《金堂七相》《卖鱼娘子》等中长篇叙事扬歌和仪式歌共20多部,内容大致为辟邪驱魔、祈求安福等,凡渔民喜宴,做寿、经商、婴儿满月、生日等均有扬歌演唱,流传甚广。
文物古迹
平望有唐家湖遗址、龙南村落遗址、袁家埭遗址三处文化遗址,将其历史又大大推前。胜墩村南、大运河西侧有唐家湖遗址,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4万余平方米,为一处留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文化遗存的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典型黑皮陶罐、灰陶罐以及石器等,还出土有印纹陶罐等商周时期的器物。
龙南村落遗址
龙南村落遗址发现于1984年,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1987年12月至1989年1月,苏州博物馆和吴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了两次发掘,揭露挖掘的面积约800平方米,从发掘成果来看,其文化堆积不仅包含了良渚文化早期,还包含了此前的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过渡期和此后的良渚文化时期。
司前街
平望镇沿江南运河西线荻塘而建的司前街,沿江南运河东线即古运河而建的南前街、北前街,沿后溪即平望市河而建的北大街、南大街和河西街等都较好地保持着昔日的风貌。镇东南的安德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的文物遗存,初建于唐朝大历年间(766—779年),该桥跨度大,桥孔高,气势雄伟。唐代文学家、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市刺史时,曾来平望,写下了《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中有“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曾作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之句。
安民桥
平望镇北的安民桥,俗名北渡桥,又名北大桥,现存之桥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望镇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七个,其中平望灯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贝氏痔科为苏州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望辣油辣酱制作技艺、平望乳黄瓜制作技艺、平望冰雪糕制作技艺、平望麦芽塌饼制作技艺和平望扬歌等也都具有较久的历史。其中,平望麦芽塌饼的传承生产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精细,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制作技艺流程,具有健脾润肺的功能。
平望灯谜活动历代颇盛,清末民初已相当普及。新中国成立后,每年春节期间,平望镇文化站在原平望印刷厂旧址举行灯谜展猜,平望的灯谜活动日趋活跃。改革开放后,平望镇文化站组织下开始恢复节日灯谜展猜活动,每年都要举行。原创灯谜、乡土特色是平望灯谜的两大特点。1986年,平望业余灯谜兴趣小组成立。同年创办谜刊《莺湖谜语》。1994年莺湖灯谜协会成立。1996年谜刊《鲈风》创刊,旨在加强平望灯谜与全国谜友的联系和交流。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春节、国际劳动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平望都要举办灯谜活动。2008年,莺湖谜会更名为平望灯谜协会。2015年平望灯谜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产品
平望辣酱
平望辣酱始于民国初年,由镇上的达顺酱园生产。在选材上采用“佛爪辣椒”和“鸡爪辣椒”,肉质厚而辣性淡于北方椒、川湘赣辣椒。2024年,平望辣酱制作技艺列入第八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平望酱菜
平望酱菜讲究“鲜、嫩、脆、甜”,其酱黄瓜,只选有手指头长短、色泽黄嫩的带花小黄瓜,度过三个月的腌制后,捞出清净后加入蜂蜜、糖等调料蜜渍。
风景名胜
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
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是“苏州运河十景——平望·四河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0.23平方公里。景区内古运河穿镇而过,安德桥、司前街、莺湖等散落沿线;有“京杭大集”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生动诠释运河一日生活剧场。
安德桥
安德桥的南边矗立着一座的庙宇——小九华寺,该寺初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为近现代名僧释太虚的出家之地。安德桥南原有元真钓矶,相传为唐代诗人张志和垂钓处。附近又有望仙亭,一名平望亭。望仙亭建于宋咸淳年间,明成化年间,殊胜寺僧宗式重建,下临莺脰湖,景物颇胜。嘉靖十三年(1534年),吴江知县张明道题亭匾额曰:洗天浴日。
平望酱文化园
平望酱文化园位于太浦河与古运河交汇处的平望酱文化园,设置了殊胜发韧、货高望众、躬行归心三个展厅,专用于黄豆酱日晒夜露的晾晒场、重现传统制酱工艺的制酱工坊、记录并展示企业文化与发展历程的历史展馆、体验百年酱艺的空间等多个功能区。
苏嘉铁路遗址文化展览馆
苏嘉铁路百年历程展览馆是平望镇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馆内,序章、清末前生、使命担当、正式现身、至暗年代、重建历史、圆梦时分、尾声等8个板块。
代表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聚焦镇人代会丨一文看懂平望《政府工作报告》.平波台.2025-01-10
平望镇.江苏市吴江区人民政府.2025-01-10
江苏政务服务.国家政务服务平台.2025-01-10
古镇古村系列——吴江区平望镇.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25-01-10
平望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平望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2025-01-10
平望镇1-10月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解读.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2025-01-10
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25-01-10
说古道今 | 话说运河古镇平望.方志苏州.2025-01-10
领导分工.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2025-01-10
平望镇: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2025-01-10
喜报!平望镇获评第三批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平波台.2025-01-10
乘高铁,寻味吴江“舌尖上”的非遗.苏州吴江发布.2025-01-10
且听大运vol.10 | 平望辣酱,一抹苏州红里的江南辣味.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2025-01-10
景区概况.景区概况.2025-01-10
跟着高铁游吴江 | 今日推荐:平望.吴江文体广旅.2025-01-10
重磅:2024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出炉!昆山市玉山镇持续领跑全国.凤凰财经.2025-03-22
全国镇域投资竞争力500强榜单出炉,四川上榜11个.新浪财经.2025-04-28
吴江平望镇首次进入“中国百强镇”榜单 以更强作为提升强镇“成色”.海棠花红 苏州先锋网.2025-01-10
苏州562家单位获省级文明称号!吴江上榜单位有.吴江电台动感891.2025-01-10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卫健委网站.2025-01-10
吴江7镇全部上榜.江苏大小事.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