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阎相师

阎相师

阎相师(1691年7月27日-1762年),男,字锦苏,又字渭阳,出生于甘肃省高台镇夷堡(今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一个官宦家庭,曾任肃州镇总兵、瓜州县提督、甘肃提督等职。

阎相师自幼好文爱武,弱冠之年便随父从军,至雍正七年(1729年)38岁时才升为把总、千总(六品)。乾隆七年(1742年),阎相师调任安西前营游击将军。乾隆十七年(1752年),阎相师升任瓜州营参将。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廷再次开启了与盘踞在新疆、青海省一带的蒙古族部落准噶尔汗国的战争,随军征战的阎相师显露锋芒。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廷与蒙古和硕特汗国的战争中,阎相师率五百人歼敌四千余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阎相师以军功晋升为肃州(今酒泉市)镇总兵,赏“孔雀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西部的平叛取得了胜利,阎相师接到谕令前往京城,受到了爱新觉罗·弘历的接见,得重金赐赏,为他记了三等的功劳,并且命令有关部门将阎相师的画像绘制在紫光阁。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阎相师因身患疾病向朝廷上奏请求离职回家休养,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同年,阎相师病逝于黑河下游的高台正义峡畔的阎府,享年71岁。清廷为表彰阎相师身前功绩,乾隆皇帝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谥曰“桓肃”。并下旨:“树碑撰文,将其功绩立传,载入国史。”

阎相师为官期间,生活俭朴,在地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调理民事纠纷,规劝游手好闲之辈,德高望重,深受乡里尊重,他个人所得俸禄,除养活家小外,常扶持兴办学校,发展地方事业。2016年,省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高台县阎相师家族墓及碑楼榜上有名。

人物生平

1691年7月27日,阎相师出生于甘肃高台镇夷堡(今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一个官宦家庭。阎相师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侍奉母亲极为孝顺。阎相师自幼好文爱武,耿直刚勇,弱冠之年便随父从军,至雍正七年(1729年)38岁时才升为把总、千总(六品)。乾隆七年(1742年),阎相师调任安西前营游击将军。

乾隆九年(1744年),阎相师升任大通协都司。乾隆十年(1745年),阎相师被调任到安西称守营任职。乾隆十一年(1746年),阎相师升任瓜州参将。乾隆十二年(1747年),阎相师迁任凉州镇中军游击。安西提督李绳武认为阎相师长期在长城以外地区任职,熟悉少数民族的情况,上奏朝廷让他留任原职,等待有职位空缺时再补任更高的官职。

乾隆十四年(1749年),阎相师补任安西提标前营的职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阎相师升任瓜州营参将。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廷再次开启了与盘踞在新疆、青海省―带的蒙古族部落准噶尔汗国的战争,随军征战的阎相师显露锋芒。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廷与蒙古和硕特汗国的周旋中,阎相师率五百人假装迷路进入沙克都尔曼吉营地,乘蒙古将士在宴席上喝醉不备之机,半夜发动突袭,尽歼四千余人,成为阎相师年老为将的成名之战。不久,阎相师随从副将丑达率1000人开赴鲁克察克(今鄱善县鲁克沁镇),同额敏和卓逐莽阿里克有功,升任肃州镇金塔协副将衔屯田吐鲁番市。因屯田有功,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阎相师以军功晋升为肃州(今酒泉市)镇总兵,赏“孔雀翎”。领绿营兵参与剿灭叛军霍集占的战斗,阎相师为领队大臣。攻克阿克苏市后,正黄旗将军乌雅·兆惠留阎相师在阿克苏驻守。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阎相师先是被授予瓜州县提督的职位,后来又被授予甘肃提督的职位,他率领军队转移到库车市进行驻防。皇帝下旨让他前往乌鲁木齐市负责办理屯田的事务。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西部的平叛取得了胜利,大军得胜归来。阎相师接到谕令前往京城,受到了爱新觉罗·弘历的亲自接见,得重金赐赏,为他加了三等的功劳,并且命令有关部门将阎相师的画像绘制在紫光阁,还让著名的文人撰写赞赏他的文章,对他进行大力的宣扬。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阎相师因身患疾病向朝廷上奏请求(离职回家休养),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因阎相师在任职期间战绩卓著,虽然已经卸下铠甲(离职),但朝廷特别破例让他享受全额俸禄,同年,阎相师病逝于黑河下游的高台正义峡畔的阎府,享年71岁。朝廷为表彰阎相师身前功绩,爱新觉罗·弘历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谥曰“桓肃”。并御赐白银一千两办理丧事,同时御旨:“树碑撰文,将其功绩立传,载入国史。”

个人生活

阎相师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侍奉母亲极为孝顺,等到长大成人后,他身材高大强壮,武艺超出众人。在阎相师地位显贵之后,他常年在战场上奔波作战,想到父母却不能在跟前尽赡养之责,每当吃饭时就会难过落泪。阎相师在为官期间所得到的俸禄,大多都给了兄弟们,也不过问钱财的支出和收入情况。

家庭关系

主要成就

战绩卓著

阎相师一生战绩多在西陲边疆,先后征哈密市、部善、吐鲁番市库车市阿克苏市叶尔羌汗国等处,参与大小战役数百,在新疆平息过莽阿里克的叛乱,管理过吐鲁番的民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月,授瓜州县提督,驻守喀什噶尔,旋改甘肃提督,移驻库车。后来,爱新觉罗·弘历命令他到乌鲁木齐市屯田,又建新功。凯旋归职后入觐,帝命图其像于紫光阁。

以少胜多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廷与蒙古和硕特汗国的周旋中,阎相师率五百人假装迷路进入沙克都尔曼吉营地,乘蒙古将士在宴席上喝醉不备之机,半夜发动突袭,尽歼四千余人,成为阎相师年老为将的成名之战。

发展地方事业

阎相师为官期间,生活俭朴,在地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调理民事纠纷,规劝游手好闲之辈,德高望重,深受乡里尊重,他个人所得俸禄,除养活家小外,常扶持兴办学校,发展地方事业。阎相师祖辈世居高台天城村,对这里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至今天城村仍是一片绿树葱笼,水足粮丰,群众也有较好的尊重文化教育的心态。

人物轶事

阎相师官职高、地位尊贵,在他声名显耀的时候,有同僚劝他抛弃自己曾经共患难的妻子,再娶个小妾,(阎相师)直接言辞拒绝了(这种提议)。阎相师说:“我怎么敢忘记自己在贫贱时(的经历和与妻子的感情)呢,况且我既然已经把自己的身心都奉献给了国家,又怎么敢因为沉迷于美色而让自己受累呢?”

朝廷赏赐阎相师孔雀翎,奉谕进京,被爱新觉罗·弘历亲自召见,重金赐赏,功加三等,并特命宫廷画师为其绘制画像,并悬挂在中南海紫光阁,其画赞为:“薄库车门,石著於额,屹不为动,观者舌咋。叶羌之役,虚捣亢批,雄姿伟干,足郑屠。”

阎相师任甘肃提督时,一次视察河西各处军防,顺便回家省亲。当时他的老家天城连续下了几天大雨。进门刚坐定,其大哥阎相尚说:“今夏雨多,山水暴涨,冲毁了渠口,连渠道都淤实了。眼下正是浇水的时节,可这清淤修渠口用工又用钱,渠官也发愁。”阎相师说:“用人了,他渠官想办法去。水规大似军规嘛!用钱了,家里再挪个三二百银子,没问题吧?”“没问题是没问题,可是这银子可都是你的官俸,那可是你提上头挣来的!”“没事儿,皇帝给的,再给万民,哪里来的哪里去嘛!”阎相师看到高台的学子上完私熟后,要到上百里外的肃州求学,除了极个别大户人家的孩子能继续读书成才,大多数人家都嫌路远花销大,就让孩子辍学在家。阎相师为了家乡能多出人才,用自己的俸禄在天城新建了学堂,请老师来教书。天城人因此特别崇尚文教,自清代至末,考取进士举人、秀才的有数百人。

人物评价

阎相师擅长武略,足智多谋,作战勇敢。他忠守军职,苦练武技,为人沉着稳重,智谋深远。带兵打仗时,阎相师善于用兵,常出奇招以少胜多,屡建战功。(《史志学文存》评)

阎相师自幼聪颖好学,秉性耿直,在家族祖辈影响之下,尚文好武,弱冠之年便投军从戎,守卫边疆。阎相师恪尽职守,英勇善战,屡建殊勋,尤其创下西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受到朝廷嘉奖,广为世人称道。阎相师为官清正,生活俭朴,德高望重,深受乡里尊敬。(张掖市文旅评)

阎相师戎马一生、恪尽职守、效力边陲,为祖国统一贡献毕生,贫贱不相欺,富贵不忘亲,兴义学、修水利,捐俸禄造福乡梓,在古代垂范同僚楷模故里,在现代镜鉴高风亮节。阎相师碑楼是为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文物遗存。(东方收藏杂志 评)

后世纪念

阎相师墓碑

阎相师祖辈世居高台天城村,对开发这里的农林牧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开拓文化教育事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如今的天城村仍是百业兴旺,田园丰饶,社会和谐,人民乐业。群众世世代代相传阎相师爱学习、爱劳动、互敬相爱的高尚风气。沧桑历变,但矗立在正义峡的阎相师墓,至今仍被乡亲们完整地保存在天城。墓碑上爱新觉罗·弘历御赐的碑文,虽经二百三十多年风雨的剥蚀,然其溢美之词仍清晰可辨,成为一处有名的文物古迹。

阎相师碑楼

阎相师碑楼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六月,坐东南向西北,由阎相师之孙阎溥修建。碑楼位于长4.5、宽 4.5米的正方形台明之上,碑楼高5.4米,青砖仿木结构,砖雕三踩斗拱,单檐歇山顶。

2010年2月,高台县人民政府将阎相师家族墓及碑楼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阎相师碑楼及其家族墓地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9月,高台县文物局对阎相师家族墓及碑楼进行了修缮保护,2020年12月竣工。该修缮工程对缺失的楹联及装饰艺术构件缺损部分进行了补配,仿木构架断裂、残损和屋面脊件、瓦面残损、塌陷及漏雨现象均得到有效的修缮保护,解决了墙体病害以及冲沟对建筑和墓地的威胁,并修筑了石砌踏步台阶。阎相师碑楼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利用。

乾隆御赐碑龟趺碑座

乾隆御赐墓碑竖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为青石材质,碑身高1.98、宽0.83、厚0.14米,面积约1.6平方米,圆额碑首,龟趺碑座(图29),镶嵌于碑楼券洞之中。碑阴受峡口风沙侵蚀,文字漫漶不清,无法辨识。碑阳圆额碑首(图30),镌刻篆额“皇清”二字,浮雕双龙戏珠海水江崖纹,碑身上方中央阴刻双龙拱楷书“特旨”牌并书满文,碑身四周阴刻框线,框线外侧两边饰有线刻旭日祥云纹和行龙纹各三组。2020年5月,高台县文物局对县志上的碑文进行勘误订补。碑文首题“原任甘肃提督加赠太子太保阎相师碑文”。

爱新觉罗·弘历御赐碑文正文内容:“朕惟虎臣作镇,必资保障之材;麟阁铭勋,每悼宣勤之佐。是故生则锡之鞶带,没则赐以嘉名,所以示国恩,励臣节也。尔原任甘肃提督加赠太子太保阎相师,素娴武略,从任戎行。生长秦中,悉边陲之形势;奋身卒伍,有专阃之规模。方协镇于平凉市,韬钤益展;逮建牙于湟陇,扬历恒多。属回部之归诚,佐军营而宣力。从征戈壁,威行帕米尔高原之西;跃马崦嵫,勋策凌烟之上。何期疢疾,淹逝忽闻。特晋宫衔,并优恤典。谥曰‘桓肃’,肖厥生平。呜呼!听鼙鼓而兴思,眷怀弥笃;抚版图之式廓,克壮其猷。用纪贞珉,表兹华碣。钦予时命,贻尔后人。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十八日。”

阎桓肃公神道碑

兰州五泉山太昊宫内立有《阎桓肃公神道碑》,此碑由刘尔炘依照阎相师后人阎须敬带来的行状撰写碑文,进士阎士璘书写,山西文水人王学尹写碑首篆字。

相关文物

乾隆皇帝曾命人为阎相师画《领队大臣甘州提督阎相师》像,悬挂于中南海紫光阁,现该画像流落于日本奈良大和文华馆。

参考资料

..2025-04-17

兰州五泉山:神秘的甘肃提督神道碑,原来是他的.今日头条.2023-12-20

..2025-04-17

..2025-04-17

..2025-04-17

..2025-04-17

高台县阎相师家族墓及碑楼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今日头条.2025-04-17

这位功臣的画像曾悬挂于紫光阁,他是谁?.微信公众号.2025-04-17

心系桑梓阎相师.甘肃纪检监察网.2025-04-17

【文化】闫相师:河西古往出名将.今日头条.2025-04-17

兰州五泉山:神秘的甘肃提督神道碑,原来是他的.今日头条.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