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

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11月,是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五大示范区之一,也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台商投资区,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九华经开区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九华人奋勇拼搏的精神,创造了经济连续多年年均增长近1倍的发展奇迹,已成为湖南省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工业园区,2017年,园区经济规模、经济总量已经身全省第3位。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园区简介

湘潭九华 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11月6日,成立之时名为湘潭九华经济区,2011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九华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五大示范区之一,也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台商投资区。

地理区位

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位于湘潭市北部,湘江之滨,处于湘潭、长沙市株洲市三市地理中心,东临湘江,与韶山相望,南靠雨湖区,西接姜畲镇,北界长沙市望城区,东西横宽16.5公里,南北纵长14.4公里,南距湘潭市中心5公里,北距长沙市中心27公里,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人;境内上瑞高速贯穿东西,长潭西线高速连接南北,湘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半小时车程,还有湘黔铁路湘潭,湘江生态经济风光带和建设中的沪昆高速铁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九华速度

创业八年,九华从一穷二白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从成立之初的“黑户口”到国家级园区,通过创业者们的艰苦奋斗渐渐崛起一座工业新城,九华的发展为之令人侧目,连续几年以年均递增几近1倍的速度向前跨越发展,不仅创造了湘潭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奇迹,更是几年来增长速度在全省园区中始终排在第一,九华的品牌引起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两度视察九华。短短八年时间全区总投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已开发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201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过1000亿,提前一年实现“千亿园区”目标,再创九华发展的经济奇迹。

发展规划

九华示范区由 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加坡裕廊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编制13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将九华示范区划分为三个组团,即产业新区40平方公里,滨江新城6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保护区38平方公里;确定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为三大主导产业。

打造湖南省最具优势的产业集群高地,建成“两型”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体系,建成“长潭硅谷”科技创新基地;打造最佳的人居创业环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把九华建设成为引领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以“两型”产业为依托的产业新区,以湘江风光为特色的滨江新城

发展历程

2003年10月19日,经中共湘潭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湘潭九华经济区。

2003年11月6日,12位创业者齐聚九华富洲路旁的一栋3层民房里,召开了九华经济区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主任办公会议

2004年3月5日,九华汽车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九华项目建设的序幕,更是拉开了九华发展的新篇章。

2006年4月,九华经济区正式设立财政金库,当年财政收入580万元。从此九华正式有了自己的财政收入。

2006年6月6日,九华经济区服务大楼正式奠基。

2006年12月25日,吉利金刚汽车在九华生产基地隆重下线,自此,湖南省告别了没有自产轿车的历史

2007年7月9日,韩国三星与九华经济区正式签约,这是九华也是湘潭市第一个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

2008年1月30日,九华经济区 管委员搬迁至九华大厦办公,结束了长期租房办公的历史。

2008年11月16日,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湘潭台湾工业园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

2009年6月7日,投资3.8亿美元的台资企业全创科技有限公司投产仪式在湘潭九华台湾工业园举行。

2010年10月,九华示范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1年9月25日,湘潭九华经济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华的发展迈上了新的起点。

2012年6月20日,九华经开区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河西先导区南进,湘潭经开区北上,两地相向发展将实现基础设施上的无缝对接、产业上的互补发展、生态环境上的共治共建,长株潭城市群融城发展将从这里实现突破。

2013年9月9日,湘潭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落户九华。

发展大事记

2003年10月8日,市委、市人民政府下发潭市发〔2003〕28号文件,决定成立昭山、九华经济区。11月6日,九华经济区管委会第一次办公会议召开,从此拉开了九华经济区全面建设的序幕。

2004年3月5日,九华第一个项目(汽车基地)开始三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九华村九华组村民戴伏初率先拆屋腾地。

2006年,吉利金刚汽车在九华基地下线。

2007年7月9日,三星电子落户九华

2008年12月28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九华示范区举行挂牌仪式。

2008年11月16日,湘潭台湾工业园在九华经济区隆重挂牌.

2011年12月23日,兴业太阳能总装机容量为20.8MW的全球最大屋顶光伏电站在湘潭九华并网运行。

2011年12月16日,国家级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授牌仪式暨发展动员大会在九华服务大楼隆重举行。

2011年8月24日,中国最大吨级矿用自卸车在中冶京诚下线。

2012年10月12日上午,我区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市委关于我区主要负责人调整的决定。喻湘任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谭浪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2012年9月6日,吉利、红旗、杉山、合山四大社区完成公园化改造。

2013年9月7日,湘潭综保区正式获批。

2013年8月16日,湘潭市首家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九华正式运营。

2013年7月15日,智慧九华综合指挥平台启动。

2013年7月15日,经开区举行重特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暨战高温夺高产项目推进大会,多个投资过10亿元,产值过百亿元的大项目落户九华或开工。

2013年2月22日,经开区召开2013年度经济工作会,确定了“建设美丽新九华”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转型发展、高端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

2013年1月23日,经开区与华拓数码签约,湘潭市首家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落户九华。

经济概况

截止2011年全区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已入园企业230家,已投产企业104家。法国佛吉亚、美国塔奥、韩国三星、日本美达王、日本原弘产、台湾联电、中国五矿、中国华电、吉利控股集团、中冶京诚美凯龙、中国兴业太阳能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区。

经济发展

2013年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53.2亿元,同比增长48.3%;三大支柱产业迎难而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152.3亿元,增长14.2%;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147.2亿元,增长35.5%;先进装备及其他制造产业完成产值173亿元,增长 32.0%;第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62.6亿元,增长52.2%;实现财政收入23.2亿元,增长22.89%。九华提前完成千亿园区目标。

基础及配套设施

到2011年上半年止,累计完成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建设投资150亿元,开发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拉通主次干道76公里,“三纵三横”的路网体系初步形成。河西中心港三个千吨级泊位、九华220KV变电站竣工投产。九华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总投资达70亿元的华电分布式能源项目一期将于2012年开工建设,将为园区工厂、学校、医院、办公场所及住宅区等用户高质量供应“电、热、冷”,实现能源梯级合理高效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区内的环境污染。实现了由工业新区向滨江新城建设方式的转变。

民生事业

今天的九华厂房林立,欣欣向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住房、交通、环境、就业、就学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人民幸福感普遍提高。2010年,九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6200元,是2003年农村人平纯收入2149元的2.9倍。

经济发展数据

产业布局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吉利汽车为龙头到2015年形成年产30万台整车30万台变速器30万台发动机生成能力并以法国佛吉亚、美国塔奥等战略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商的引进,实现汽车产业集群化,整车、关键配套零部件和关联企业同步发展, 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汽车制造、汽车物流、汽车贸易、汽车租赁、汽车运动基地及会所等相关产业协同配套发展的格局把九华成为湖南省经济型轿车和专用车以及零部件的生产基地,中部地区汽车零部件供应出口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5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借助湘潭市对台人脉资源优势,重点瞄准台湾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电子信息整机生产企业;坚持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逐步引进核心技术研发和配套关联企业,以发展壮大以兴业太阳能、全创科技、韩国三星爱铭、蓝思科技、时代软件等领军企业为突破口,引进配套关联企业,形成以物联网、汽车电子、手机电脑零配件、台商电子制造等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的示范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将积极对接央企,引进大企业裂变项目入驻;培养和引导一批在专业产品领域上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机械、冶金装备和矿山机械三大类龙头产品; 以泰富重工、中冶京诚、江麓重工、恒润高科等为龙头企业,注重产业配套发展,围绕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并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捆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产品消费企业,实现共同快速发展, 到2015年,实现产值300亿元。

产业发展数据

园区企业

截止2011年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入园企业230家,已投产企业104家。其中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区,以及发展潜力大具有竞争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中小型优秀企业。

2006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项目名称: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投资额:50亿

2006年湖南开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时代软件园——投资额:3亿

2006年湖南恒润高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恒润高科有限公司

2006年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韩国三星集团株式会社——项目名称:湘潭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投资额:2.3亿

2007年台湾欣兴集团等多家台资企业——项目名称:全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23亿

2007年中冶京诚湘潭钢铁有限公司——项目名称: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投资额:20亿

2008年湖南金海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金海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5.5亿

2009年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江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3.5亿

2011年利欧股份——项目名称:湖南利欧泵业有限公司——投资额:5亿

2011年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15亿

2011年北京桑德环保集团——项目名称:湘潭静脉产业园——投资额:60亿

2011年美国塔奥(上海)汽车技术服务公司——项目名称:塔奥地通金属构件生产基地——投资额:6亿

2011年中联重科和长沙鑫丰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泰富重工港口矿山成套装备生产基地——投资额:35亿

2011年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蓝思科技手机面板生产基地——投资额:72亿

2011年沈阳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沈阳人和机械制造项目——投资额:4亿

2011年海联金汇——项目名称:钢板、金件成套生产配送基地项目——投资额:2亿

1.

2006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项目名称: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投资额:50亿

2.

2006年湖南开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时代软件园——投资额:3亿

3.

2006年湖南恒润高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恒润高科有限公司

4.

2006年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

2007年韩国三星集团株式会社——项目名称:湘潭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投资额:2.3亿

6.

2007年台湾欣兴集团等多家台资企业——项目名称:全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23亿

7.

2007年中冶京诚湘潭钢铁有限公司——项目名称: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投资额:20亿

8.

2008年湖南金海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金海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5.5亿

9.

2009年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江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3.5亿

10.

2011年利欧股份——项目名称:湖南利欧泵业有限公司——投资额:5亿

11.

2011年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15亿

12.

2011年北京桑德环保集团——项目名称:湘潭静脉产业园——投资额:60亿

13.

2011年美国塔奥(上海)汽车技术服务公司——项目名称:塔奥地通金属构件生产基地——投资额:6亿

14.

2011年中联重科和长沙鑫丰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泰富重工港口矿山成套装备生产基地——投资额:35亿

15.

2011年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蓝思科技手机面板生产基地——投资额:72亿

16.

2011年沈阳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沈阳人和机械制造项目——投资额:4亿

17.

2011年海联金汇——项目名称:钢板、钣金件成套生产配送基地项目——投资额:2亿

领导关怀

九华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发展规划

九华示范区发展定位 为“工业新区、滨江新城”。到2015年,九华示范区将打造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和样板区。产业发展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财税收入60亿元以上,成为长株潭城市群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省领先的“千亿园区”之一;滨江新城建设到2015年实现建成区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30万人,全面实现与长沙市的快速对接,成为湘潭市的新城区、长株潭的新都心;城乡统筹发展到2015年初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九华特色的城乡统筹区。

经济区定位

“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以两型产业为依托的产业新区,以湘江风光为特色的滨江新城。

人口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为2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为30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为35万人左右,建设用地为40平方公里;

2030年城市人口为6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为64平方公里

城市结构

形成“组团格局、绿水环绕、和谐共生”的空间发展格局,即“一心八区”的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1、商务、商贸、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位于九华大道与奔驰路相交东北部区域,面积约为3.5km。

2、工业生产区:主要位于长潭西线以西,上瑞高速以北区域,同时还包括长潭西线以东现状建成工业区,面积约22.2km。

3、科技孵化综合配套区:长潭西线以西、奔驰路两厢,面积约为2.8km。充分利用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科技资源,为工业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科技创新力。

4、配套居住区:主要为上瑞高速以北,九华大道与湘江路之间区域;上瑞高速以南,九华大道江、南大道和滨江路之间区域;面积约24.5km。

5、物流园区:分成两部分,东部以现状湘江千吨级码头为依托形成的物流园区,将九华物流园与金霞、大托铺、石峰物流园共同形成长株潭的物流体系;西部将依托潭锰铁路形成铁路货运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总面积为3.0km。

6、高铁综合配套区:长潭西线以西,长城路两厢区域,面积为4.5km。结合沪昆铁路车站的建设,形成现代、高效的综合配套区。

7、旅游休闲服务区:湘江路以东区域,与昭山风景名胜区隔江相对,面积为4.5km。规划结合湘江风光带的景观节点“兴马洲”(幸运之岛)的建设,突出湘江风光带和昭山风景名胜区,发展高档次体育、休闲、娱乐性服务业,打造滨江乐园。

8、大学科教区:指湖南科技大学和规划实施中的湖南软件学院,面积为3.5km。

9、战略用地发展区:九华大道与长城路相交区域,面积为9.5km。规划将作为长株潭三市中心区的战略预留发展区。

交通结构

规划由主干路主通道形成“一路四纵五横”骨架路网。——“一路”指滨江路,为滨江景观游览道路。

——“四纵”:科大路、江南大道、九华大道、湘江路;

——“五横”:长城路、江山路、奔驰路、吉利路、学府路。

成本优势

运营成本

工业用水1.73元/吨,生活用水1.44元/吨;普通工业用电0.765-0.886元/度,大工业用电0.661-0.883元/度,生活用电0.588元/度。

人才成本

聚集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学院等大批院校,可为企业提供一大批企业管理、科研技术和市场营销人才。

土地成本

经济区内土地成本价为长株潭城市群中最低价。

政策成本

入园企业除享受高新技术开发区所有优惠政策外,还享受革命老区的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同时拥有一级财政和一级金库,具有较大的调控能力和空间。

人力成本

一般高级管理人员1500元/月;一般技术员工1000元/月;一般熟练工人700元/月,最低薪资500元/月。劳

动力成本低、素质高。

配套成本

经济区为便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行厂舍分离,由园区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员工宿舍,为企业提供一个园林式的生产和人居环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可减轻企业负担。

建设成本

厂房建设成本为300—600元/平方米,住宅建设成本600—800元/平方米。

交通成本

地处长株潭经济圈“核心”,东临常年通航的黄金水道湘江和京珠高速、北京—香港公路,南连市区,距湘潭市火车站5公里,北距长沙市仅27公里,西通320国道。区内上瑞高速纵横东西,长潭西线高速沟通南北,可为企业降低5%左右的运输成本。

投资环境

道路

区内采用网络式道路系统,5条主干道路幅宽40-62米,全部为黑色路面,两侧路灯、人行道、绿化带齐全。

平地

提供七通一平用地。

给水

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1000mm供水管直达区内,可满足区内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雨污

区内全部建设为雨污分流,排放依附道路排水系统,可控制性集中排放。

供电

区内已建有双回路110KV变电站,且正在另外兴建220KV变电站。

通信

电话及宽带网络主线容量有6万号线,建有移动和联通发射基站。

燃气

新奥集团输气管已直通区内。

陆运

京广、沪昆高速铁路通过市境,上瑞、长潭高速和107、320国道纵横贯通区内,且均设有出入口。

航运

湘江环东北角,四季通航,建有7个千吨级泊位的九华港。

九华的含义

关于九

甲:“九”作为数字

1、“九”数之最大,“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素问》。古人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故乾卦三横为阳,坤卦六横为阴,两卦合为九,故九为数之大者。

2、“九”阳数之大,见于《周易风水》,其爻辞为“初九……用九”,“九五,飞龙在天”;帝为龙,故称帝为“九五之尊”。其六爻为“上九”,综合之爻称“用九”。其象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九九为重阳节,两阳数重叠。

乙:以九为多、为大,故古人多有“九~”。略举几例:

1、九州。《尚书·禹贡》划国土为“九州”,故有“九州同”的记述。九州又称“九土”、“九”、“九牧”。

湖北一带为荆州市,湖南为蛮荒,故合称“荆蛮”或“蛮荆”。王勃作《滕王阁序》有“控蛮荆而引瓯越”的说法,以致今天的滕王阁上还有一块“西控蛮荆”的匾挂在那里。儿歌有“月儿弯弯照九州”。

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九鼎。《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有成语:一言九鼎。

3、宇宙。言极高。《孙子兵法》“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谈笑凯歌还。”

4、九歌、九章。屈原代表作的又赋“九歌”、“九章”。

5、九德。古代帝王治国,讲究“九德”:《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就提到九德为:“度、莫(安定)、明、类(无私)、长、君、顺、比、文”为九德。

6、九礼:《礼记》指出:人与人、君与臣、友与邻必须讲究“礼”,礼有九类:“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军礼。”

7、人名也常用“九”。唐有宰相张九龄,宋有思想家陆九渊陆九韶兄弟;湘潭清代诗人有张九、张九镡张九镒等;九华名人朱德裳又名九还;今有科学院赵九章

8、九派:形容长江水系之多。郭璞的《江赋》有“流九派乎浔阳”,毛主席也有“茫茫九派流中国。”

9、古代以九命名的还很多,如“九宫”、“九官”、“九门”、“九品”等,不胜枚举。

关于华

①花;《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②光彩;《书·舜典·传》:“华为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故称“华彩”。宋·范仲淹《御街行》:“年年今夜,月华如练”。湘潭县有日华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有一联为:“日照九州,华光万里。”

③美观,有文采;三国钟会的《孔雀赋》有“五彩点注,华羽参差”。

④精华;王勃滕王阁序》有“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⑤中国的简称。《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是中华的来历。所以今日仍有华人、华裔、华侨,华商、华文学校;驻华、反华、亲华、访华的说法。

艺术文化

纸影戏

纸影戏是一种民间常见的演出的戏种,流行于湘潭市城乡,俗称“影子戏”,至今有些地方还有唱“影子戏”的习惯。响塘的吴升平是少数仅存的老艺人之一,俗称两块门板一个扮桶就可以演的,多见于婚丧喜事、酬神打醮,因用纸板做影子代的角色,不同于北方用驴皮制作的皮影。

影子戏班,一般只有三人,一为主演操作主唱,二为伴奏、伴唱并协助操作。

清末至民国年间仙女、黄龙一带(包括今天的九华)以黄玉奇班著名,能演八十余个剧目

花鼓戏

起源于清嘉庆年间,戏班十人以内,角色通常二或三人(小生、小旦、小丑,余为乐手),唱腔为民间小调或山歌演变而来。戏班子人数不多,因其小巧灵活,有地坪就能演。不少著名歌曲即由其音乐改编而来,如湘潭市音乐家黎锦光的“采槟榔”。有名的《浏阳河》就采用了山歌中的“盘歌”形式。常见的节目有《刘海砍樵》《讨学钱》《叹四景》《小姑贤》《扯萝卜菜》《杀蔡鸣凤》《雪梅教子》等。《洗菜心》即其小曲。过去花鼓戏无大戏,《刘海戏金蟾》是解放后新编的。

古建筑泥塑工艺

九华有个古建筑维修队,内有彩色泥塑工艺,为古建筑的彩色泥塑进行修复,1984年修孔子庙马头墙彩塑就是九华工程队。

古建筑石雕工艺

1980年代维修唐兴桥望柱石雕时,石雕艺人来自九华,他们将已风化的石雕清洗,破损的重雕,现唐兴桥望柱仍存在。

罐子窑的陶器

湘潭城区有三大窑场。罐子窑出现于晚唐,存在千余年,是烧日用陶器、瓦器的地方,它与瓷窑不同,瓷窑是龙窑,窑温高;陶窑是馒头窑,窑小,窑温低。

它的产品有瓦器:炊壶(催壶),沙罐(药罐),瓦花盆(灰黑色透水性最好),便溺器(夜壶,文雅的称呼为“虎子”)。

罐子窑的陶制产品:1、建筑用的陶水管、陶瓦。2、日用器具,水缸、双弦汲水坛、各种菜坛、酱坛,蒸钵、茶水包壶和上釉花盆等。3、釉色有青黄、灰白、蓝色、土黄,素胎褐釉等色。4、花色有缸外压太极、福、寿、菊花、团花等花纹图案也有灰白釉上褐色图案、兰花等纹路。

上世纪50年代,九华乡湘潭县陶器供销生产小组。1961年,成立罐子窑陶器生产合作社,1979年改名县陶瓷厂,但只生产陶器不生产瓷器,瓷器生产在易俗河镇石潭镇

陶器,罐子窑靠近湘江边(四都四甲)。江边至今还可找丢弃的陶片,陶片上残存着多种釉色或花纹,从古代到近代都可捡到。

九华创新创业

九华创新创业中心占地215亩,位于国家级湘潭经开区境内,北临传奇西路,西靠雅艾路,南接大众西路,东与丰收渠道相接,分为孵化区、加速区和生活区三部分,共有建筑面积283994.86㎡。其中孵化区是1栋集实验、研发、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型大楼,加速区建有7栋标准厂房,生活区包括4栋员工宿舍、2栋专家楼及附属商业街、食堂、活动中心初步具备为入孵企业提供办公场地、生产生活场地、多功能会议室、物业、计算机网络等创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创新创业大楼地上20层、地下一层,高82.4米,总建筑面积68236平方米,大楼主体采用全钢结构,,这里将成为九华入园企业的服务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不仅省内最大的物联网将尽早入驻,还将与兴业大阳能一起打造世界最大的屋顶太阳能发电站。

综合保税区

湘潭综合保税区位于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的湘潭市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第29家、湖南省第二家综合保税区。湘潭综合保税区总规划面积3.1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40亿元,建设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仓储区、综合服务区四个功能区,具有报税、仓储、海关、商检、检疫等国际港口所具备的各种功能。湘潭综保区封关运行,预计2015年可实现进出口额43.2亿美元。

人文文化

黄龙

湘潭从湘南县起至湘潭县,最先封侯的是黄龙东汉刘祜延光四年,(公元125年)封;随后,三国吴分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宁两县(湘西县辖岳麓南至涟口,建宁辖一至三都,即株洲镇。当时仍有湘南县);晋明帝于太宁二年(公元324年)封赵为湘西侯,温峤为建宁公;晋穆帝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封袁峤为湘西侯;南梁刘义隆于元嘉中(430年左右)封刘琮为湘南侯;宋明帝于泰始元年(公元465年)泰始四年(公元468年)封吕安国为湘南男,追封何迈为建宁侯。

齐高帝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始废湘南县,并入湘西县;萧宝融中兴元年(公元501年)封曹景宗为湘西侯,提行萧衍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封席阐文为湘西侯,天监年间设立湘潭县,封萧退为湘潭侯。不久又封萧隐为湘西侯。梁又曾先后封王进之和王琳为建宁公。

南陈高祖时,封江夏王陈伯举子陈元基湘潭市侯。这时候已有九人于湘潭封侯,三人为公,二人为伯,一人为男,其中多为皇室宗族成员,而湘潭人独念黄龙。

东汉刘祜刘于延光四年四月去世,时年三十二岁,立汉章帝孙北乡侯刘懿为帝,将原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北乡侯刘懿继帝位,刘懿即位不到半年即死,该年十一月中黄门孙程率十九名太监发动政变,幽禁太后,迎刘保回宫即位,是为顺帝。刘保论功行赏,封孙程等十九人为侯,其中黄龙被封为湘南侯,食邑五千户。需要说明的是,东汉的县侯与县令、知县不一样,前者是爵位,不理地方事务,只食俸禄,侯国没有疆土,只有食邑,汉代的侯不是分封制的侯,与汉初有很大区别。黄龙封侯后久居湘南,128年返京,137年再返湘潭,直至死。死后葬于黄龙山,有黄龙祠,市区有黄龙巷,南北端有黄龙庙。光绪刊《湘潭市县志·事纪》说:“刘祜延光四年,封中常侍,黄龙为湘南侯”,见《后汉书·宦者列传》。又在《山水·一》“中有沙步水,又得杨梅塘,黄龙山二水为黄龙坝(今响水坝),盖湘南侯黄龙故祠所在也。”

公侯中唯有黄龙有庙、有祠、有山名、有街名,这是为什么?我认为:①知过。黄龙在京城跑官要添加封荫,被罚于137年返回湘南,不许返京,并罚减食邑1/4,即1250户,回到湘南后,居于黄龙山,老死于此。②善待百姓。轻徭薄赋,扶植生产,遂得百姓拥戴。③百姓有比较,念黄龙的恩德1800年不变,其庙至解放后才拆除。

朱德裳

朱德裳(1874-1936)字师晦,子佩,或九还,九华乡罐子窑(四都六甲),原为银盖、郭家一带,或渔业村。

罐子窑朱姓是九华大族,朱德裳1898年参加在长沙市康有为的南学会,1900年又参加自立会,1903年以第一名入县学为生员(秀才),并考取官费留日,其同学有毛泽东岳父杨昌济,著名革命家陈天华,同盟会的刘揆一杨度的弟弟杨钧胡元倓的侄儿胡迈,易宗夔等一批主张维新革命的进步人士。朱德裳在东京学习警政,结识黄兴蔡锷宋教仁等革命党好友。

此期间著有《中国魂》,与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一道,成为唤醒群众参加革命的重要宣传读物。

他是湖南,乃至全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先行者,曾为清三品衔民政部事,警视厅右丞,汪精卫因谋刺清摄政王被捕,他极力营救,被指控出走。

民国元年,创办《民报》亲撰社论《论社会主义》是湘潭最早鼓吹社会主义的人士,时人斥为“巨怪”。

民国4年,掩护蔡离京出走天津市,此后蔡锷经海路绕道去云南省。随后返家著《续湘军志》,宣扬左宗棠的抗击英俄、剿灭阿古柏匪帮,湘军清军收复新疆之战的业绩。(杨昌濬“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春风从此度玉关”(后句是回应唐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今天可见的手迹有石嘴莲花座上的摩崖石刻“江山胜迹”四个大字。

今天流传于民间是:“一槽猪吃黄菜叶”,一(易宗),槽(曹典植)猪(朱德裳)黄(王先谦)菜(蔡枚公)叶(叶德辉),前三人发表湘《湘潭县人士驱逐叶德辉檄》,痛斥反对维新的后三人。

黄维祐

太行新闻烈士黄维(1912-1942)响水乡红星村人,民国16年于周南中学读书时即投身于妇女运动,17年(1928年)去南京,次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加入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它是一个由各国共产主义战士联合参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红色特工组织,它的成员为苏联、日本、德国等国的国际反法西斯主义斗士,负责人是佐格尔),借助其父黄友郢为财政部官员的便利收集情报,为掩护打入武汉行辕的同志(刘思慕)而暴露被捕入狱,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保释出狱。

民国27年(1938年)冬,改名黄君,奉命赴太行山区新华日报华北分社任总会计兼管委会秘书(相当于今天的办公室主任或秘书长)。报社于1942年5月,遭日军倾全力围攻位于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时,报社成员突围至庄子岭,她将儿子寄托于根据地的农户家中,6月2日转移至左权县(今左权县)的道士帽峰悬崖上,她与二位女战友(卫生员和报务员)三人被百余日军包围,日军发现她们,一边射击,一边从悬崖顶用绳子吊下柴草熏烧,在两战友牺牲后,击毙数名日军,身负重伤,遂破坏手枪,纵身一跃,跳下悬崖,壮烈牺牲(这是一名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9月)式的女英雄),此役,新华日报牺牲新闻工作者甚多。

她牺牲时,她丈夫王默罄和战友在对面悬崖隐藏,也身负重伤,目睹了他的英雄壮举。解放后,于其牺牲地建“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碑身背面记有她和华北分社社长的英雄事迹。

王默罄致黄友郢信中,叙述了这一过程,并说“吾岳父有不朽之名,婿得贞烈之妻,概属民族无上光荣。”并为儿子取名为黄继祐,以继承母志。解放后,王默罄在朝鲜战场为国捐躯,黄继祐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黎景嵩

清代赴台官员,先说刘亨基及其女儿满姑。

碑头市有桥称甲寅桥,今称龟头市桥,属上五都五甲,乾隆刘为台湾同知,时台湾未建省只设台湾府,辖三县,1885年始建省。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发生洪门林爽文起义,连败清兵,攻入彰化。知府孙景燧和知县董启廷被杀,时刘为台湾府同知,林爽文义军入府衙,杀其满门,独留其女满姑,满姑夺刀自刺而死,清政府表彰其忠烈,建忠烈牌坊表彰。这是湘潭人最早入台为地方官的人。

碑头市曾有乾隆四翰林:刘元炳,雍正二年进士;刘元夔,雍正八年进士;刘元熙,乾隆十六年进士;刘亨地,乾隆二十年进士。四人于乾隆年间均入翰林院,刘亨基是其家族成员。

黎景嵩(1847-1910)湘潭市市喇叭街翰林围子人。葬于上四都二甲,今星沙村,科大建校时迁往岳塘区荷塘乡

入仕后历任厦门市基隆市同知,1894年任台南市同知,1895年(乙未)任台湾知府,理中路营务处,负责抗日。

黎以副将杨再云(楠竹山人)率2000新湘军新竹市苗栗县,历数十战,杨再云殉国,(苗栗有新楚军墓地,多两洛杉矶湖人;有杨再云统领庙祀杨再云),清政府令抗日军返回大陆,黎抱知府印,由浊水溪下海,为舰船救起。回国后夺去顶戴居家,遂著《台海思痛录》,述甲午、乙未抗倭经历,署名思痛子。并最早投资建湘潭电力公司,启湘潭市电力工业先河。

彭德怀与九华

1921年冬,彭任湘军代理连长,曾处死团部参谋南县欧某的恶霸弟弟欧盛钦,团部要捉彭德怀,他脱逃后逃往易家湾,于河边遇上了船夫罗六十老,送他过河来到昭潭村,上岸后他沿江急跑,一路跑到八总郭得云家才脱险。所以,渡口应立一个“将军渡”以纪念彭的九华脱险。

陈锡安

炭塘子工人大罢工领袖陈锡安,民国十二年(1923年),裕锰矿工人响应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湘南分部号召,由运矿砂下河的工人陈锡安、欧阳德发起成立“炭塘子土车子运输工会”,这是九华境内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其工人有一部分是善化县白泉人,又称白泉工会。

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发动了一次大罢工。罢工的原因:是资方将24两一斤改为36两一斤,而在过磅时变成50两一斤,运价是按斤计算,同时又压低运价,以致运输工人无法生活,要求资方恢复24两一斤,同时增加运费,遭资方拒绝,工会一致同意罢工,斗争持续一个多月。

1924年5月28日,矿主勾结长潭军警,偷袭工人的集会场所,并逮捕了廖湘福、刘汉之等三名工人领袖。工人救出了被捕人员,罢工暂停。

次年11月,再次罢工。参与工人达两千人,坚持20多天,斗争获得胜利,公司将运输费增加85%(由2.4元增至4.3元)。

它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中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时的一次罢工,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称之为“鹤岭风暴”,它吹响了全国工人运动进入新高潮的“冲锋号”。

黄友葵

声乐教育家黄友葵(1908—1990),黄维祐烈士的堂姑。生于洗脚桥畔翰林围子,祖籍九华红星村。湘潭光绪三年进士、翰林黄均隆之女。

她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1908年4月3日生,自幼喜爱学习音乐。1926年进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习生物,同时进修钢琴,次年转学至东吴大学。1930年赴美国入亨廷顿大学主修声乐,成为阿·波尔切斯的学生。1933放弃留美机会回国,返回东吴大学任教。1937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以中国《聊斋志异》为题材创作演出歌剧《柳娘》,并担任女主角。这是当时几乎全部由外籍人士组成的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邀请华人担任独唱节目的开始。曾主演《蝴蝶夫人》、《茶花女》、《图兰朵》等,曾被称为“中国第一女高音”。

她开拓现代声乐教育的领域,创办了东吴大学音乐系,后又先后任教于国立音乐学院、金陵女子文理音乐学院音乐系、原中央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南京大学艺术系,从事声乐教育60多年。1988年10月,她回到阔别40余年的家乡省亲。1990年逝世。

所获荣誉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

参考资料

“破茧成蝶” 湘潭经开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红网湘潭站.2024-03-18

九华专题.华声在线.2024-03-18

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南大学.2024-03-18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予以表扬激励的通报.湖南省人民政府.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