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祖废后孝庄文皇后(生卒年不详),科尔沁区卓礼克图亲王乌克善之女,李世民孝庄文皇后之亲侄女,聪慧貌美。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摄政,为世祖选定。顺治帝八年(1651年)正月,吴克善送女入京师,八月,册封为皇后。世祖福临以其奢侈、嫉妒,因而不和。十年(1653年)八月,提出废后。经争议,终废为静妃,改居侧室。她是清代唯一的一位废后。
人物生平
册封皇后
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吴克善送其女入京师,八月,顺治帝大婚,册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顺治帝立从简朴,而孝庄文皇后好奢华,又善妒,再加上是摄政王多尔衮所聘,因而与皇后不和。
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四,顺治帝传谕礼部、内三院察阅前代废后事例。群臣明白皇帝有废后之意,故冯铨、陈名夏、成克巩、张端、刘正宗等人联名上书劝谏,大家都认为皇后母仪天下,关系甚重,像前代的刘秀、赵祯、朱瞻基等都是贤明的皇帝,都因废后一事成为抹不掉的失德污点,皇帝何必学他们呢?顺治帝表明皇后”无能,故当废“,并严厉的申斥冯铨诸臣沽名钓誉。
降为静妃
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下谕旨降皇后为额尔德尼布木巴,改居侧宫。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七日,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联名上奏说“夫妇乃王化之首、自古帝王、必慎始敬终。“圣谕中未言及与诸王大臣公议。及告天地聂氏宗祠。臣等职司典礼。所奉敕谕、若不传宣恐中外未悉。若遵奉传宣恐中外疑揣。伏愿皇上慎重详审、以全始终。以笃恩礼。”顺治帝就批示,让议政诸王贝勒大臣、内三院、九卿、詹事、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共同商议废后事宜,然后将会议结果上奏。还没等会议结果出来,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就上奏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怎么能用无能的理由来废后呢?你可以仿照旧制,选立东西二宫,处理宫务,让皇后扔保留位号,何必落个废后的名声?自从你亲政以来,天下人都觉得是尧舜复生了,今天突然要废后,传到后世,不是让人耻笑吗?皇帝你是天下之父,皇后就是天下之母,做父亲的有休掉母亲的权利,可做为人子就算知道母亲有过失,也希望父亲不要休妻,更何况都不知道皇后犯了什么过错。
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九日,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瑃、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合疏奏言,但顺治帝依旧明确表明要废黜皇后,并将宗敦一诸人“明知有旨会议,渎奏沽名”,命有关部门议处。
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一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等诸王大臣上奏,请求按照孔允樾的意见,以“仍以皇后正位中宫”,建议“选立东西两宫”。但顺治帝批示说我都和皇后分居三年了,我知道废后会被后人非议,但我不介意留下恶名被人视为失德之君,孔允樾说没听说皇后有失德,你从哪里知道的?从实具奏。
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四日,孔允樾上奏说:”我连皇帝你都不常见到,皇后居住深宫之中,她有过无过,岂是我能知道的?前几天我上奏说没听说过皇后失德,也是希望皇帝陛下你能够给皇后一次机会啊!
顺治帝十年(1653年)九月五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等会议废后事奏言,所奉圣上旨甚明,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得旨。对此顺治对废后一事给出回应:废后之事,朕非乐为,但容忍已久,实难终已,故有此举,诸王大臣及会议各官,既共以为是,著遵前旨行。于是孝庄文皇后正式被降为孝静成皇后。
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福临再聘蒙古科尔沁区贝勒绰尔济女孝庄文皇后为妃,六月册为后。可是,福临对这位新后仍不惬意。不久,他便以从未有过的炽烈感情倾注于董贵人。
轶事典故
废黜原因
废后诏书
废后诏书中顺治帝给出的三个废后理由是:这桩婚事是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指定的,未经自己选择;大婚以后就不和睦,已经分居三年;皇后不贤良淑德,不足以承担统领后宫的重任。
《孝献皇后行状》
《孝献皇后行状》中给出的两个废后理由是:废后容貌的确美丽,但看到后宫有漂亮的妃子,她就憎恶的“欲置之死”,谁侍寝就收拾谁,还经常与我吵架,严重干扰到我的私生活;废后好奢侈,衣服帽子必须有珍珠宝石点缀,餐具也都得是金制的,不是金制的就不高兴。
废后去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内务府奏销档》康熙元年《口奏绿头牌白本档》,里面有五件满文档案跟孝静成皇后相关,学者王冕森将这些档案翻译如下:
(一) 康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条
康熙元年正月二十八日,包衣谙班费扬古侍卫、尼雅罕侍卫奏,先是有旨: 「着为确定静妃份额缎疋之事题奏」。钦此。奏入,得旨:「静妃份额缎疋, 照乾清宫五福晋份额缎疋支给。将送缎疋给静妃之事,奏明与太后」。钦此。
本日口奏。巴布额涅奉太后旨降谕:「静妃份额缎疋、众福晋份额缎疋皆着送去。吾之份额缎疋视吾所需送来」。钦此。
(二) 康熙元年二月初十日条
康熙帝元年二月初十日,巴布额涅奉太后旨降谕包衣谙班费扬古侍卫、尼雅罕侍卫、嘉布佳侍卫:「由卓里克图王处将额尔德尼布木巴送来之三妈妈, 因系冬季前来,现无夏时换穿之衣, 着将抄没之衣服与其换穿。将此告知辅政四大臣」。钦此。
本日口奏。得旨:「是。各给抄没之袍子一件、褂子一件、衬衣一件。着查明送妃前来之额尔克等人数目奏上」。钦此。
本日支给衣服之处, 交予内库员外郎常明; 调查额尔克等人之处,交予四夷馆二等侍卫锡当。
笔帖式常四保记。
(三) 康熙元年二月十二日条
总管内务府衙门之包衣谙班尼雅罕等,为遵旨会议赏赐事。
先是得旨:「查明送妃前来之额尔克等人数目奏上」。钦此。查得,送妃前来之头等侍卫额尔克、牛录章京图鲁惠、典仪乌喇岱、额色忒、毕尔塔噶尔额驸之库掌、兵丁十二人。等因。奏入,得旨:「尔等将赏赐会议上奏。钦此」。
臣等遵旨议得,赏给头等侍卫额尔克染貂暖帽一顶、蟒缎缀领缎袍一件、连袜股子皮靴一双;赏给牛录章京图鲁惠、典仪乌喇岱蟒缎缀领缎袍各一件; 赏给额色忒、毕尔塔噶尔额驸之库掌粧缎缀领彭缎袍各一件;赏给兵丁十二人粧缎缀领绸子袍各一件。为此请旨。等因。
康熙元年二月十二日,包衣谙班尼雅遗址罕侍卫、嘉布佳侍卫缮写绿头牌具奏。本日得旨:「牛录章京图鲁惠、典仪乌喇岱,各加赏染貂暖帽一顶、连袜股子皮靴一双,余皆依议赏给」。钦此。
将此交予仓库员外郎常明。
笔帖式常四保记。
(四) 康熙元年二月二十四日条
本日奏,往送静妃之饭上人、茶上人、护军校、护军、牧丁、驼长等,各选几许牲口支给。等因。
奏入,得旨:「护军校各支三头;护军、饭上人、茶上人,各支二头;牧丁、驼丁、兵丁、承应人,各支一头。除牲口外,各种零碎物品,视其所用支给」。钦此。
笔帖式常四保记。
(五) 康熙元年二月二十五日条
康熙帝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包衣谙班瑚密塞、尼雅罕侍卫、嘉布佳侍卫奏,孝静成皇后居住之四木墙蒙古包一个,合配饭茶之四木墙蒙古包一个,出外之二木墙蓝顶墙小蒙古包一个, 歇马蓝毡房一个,红油漆床一个,铺用毡子三块,缘边褥子一个,为此请旨。
口奏。得旨:「皆着贮存」。钦此。
通过以上五件档案可知,顺治帝十八年时,废皇后(额尔德尼布木巴)已经不在清宫居住,而是在其本家卓里克图亲王部生活。同年冬季, 废皇后(静妃)从卓里克图亲王部来到京师, 清廷对其颇为优待, 对其从人亦厚加赏赐,还预备夏季衣服以供使用,但是废皇后(静妃)并未久居,在康熙元年二月底离开了京师。考虑到顺治帝崩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 废皇后(静妃)此番来京,可能是为参加顺治帝的周年祭礼。
据《满文旧档》记载,皇太极的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在先后生育两位公主之后, “因不合汗的意,给了叶赫那拉氏的德尔格尔台吉的儿子南褚”。类似的例子还有, 据康熙年间大学士纳兰明珠奏折提及, 皇太极的侧妃叶赫纳喇氏生育皇子数年后,“(皇太极)令其(从后宫)出去,嫁与伊苏特之原任内大臣詹土谢图”。只不过,清廷在入关之后,受到中原女性贞烈观的影响,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逐渐对此类事情讳莫如深,这才使得废皇后(孝静成皇后)的下落在清中后期成为了悬案。爱新觉罗·颙琰十二年十二月,军机处奉嘉庆帝旨意,就静妃之事询问东陵妃园寝的相关部门,称:「贵衙门承办顺治静妃薨后,金棺安奉何处,系于何年月日奉安,自奉安之后,如何岁时行礼之处,其诞辰、忌辰, 一并详查,咨复本处」,可见在一百多年后的清廷都不太了解静妃的丧葬安排,甚至误以为静妃在顺治年间已经去世。此外,根据清东陵的实地情况,学者于善浦认为静妃并未葬于清东陵。
相关记载
人物关系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清世祖废后】.故宫博物院.2024-06-05
《百家讲坛》 20140603 清十二帝后宫疑案 3 顺治帝废后之谜.央视网.2024-06-05
顺治帝废皇后下落考.中华文史网.2024-06-05
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清史稿.2024-06-05
孝庄秘史.豆瓣电影.2024-06-05
美人无泪.豆瓣电影.2024-06-05
多情江山.豆瓣电影.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