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辂
商辂(1414年-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祖籍开封市,是明朝内阁首辅。
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商辂均为第一名,是明代近三百年科举考试中第二个“三元及第”。商辂曾入内阁,参预机务,但夺门之变后被削籍除名。成化三年(1467年)再度入阁,渐升为内阁首辅,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是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商辂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有《宋元通鉴纲目》等。晚年请求罢黜宦官汪直未果,于是力请辞官,以少保致仕。商辂家居十年后,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获赠太傅,谥号“文毅”。商辂与彭时齐名,被誉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商辂曾向刘启指出边防积弊,提出禁止霸占民田、克扣军饷、私役兵丁等种种弊端,对巩固边防、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他曾因为朱见深怠于政事,热衷斋醮,喜好大兴土木而多次加以劝阻,并极力挽救因进谏被加以重责的官员。他因宦官汪直专权擅政而屡次冒死直谏,列数汪直十条罪状。此外,他还在理论上向往“三代之治”,并针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系列改良措施。
人物生平
科举成就
商辂1414年出生于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商辂拥有极强的记忆力,在乡试中夺得了第一名。到了正统十年(1445年),他在会试和殿试中也都是第一名。在整个明朝,三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的人,只有商辂一个。他起初担任修撰一职,不久后,与刘俨等十人一同进入东阁进修。
内阁生涯
当郝王监国时,商辂被召入内阁,参与国家重要事务的讨论。当瓦剌军队南下攻打北京时,徐有贞提议将首都迁回南京,但商辂坚决反对。景泰元年(1450年),商辂负责在居庸关迎接太上皇回京,因此被晋升为学士。后来太子之位发生变动,他又被晋升为兵部左侍郎,并兼任左春坊大学士。边疆的肥沃土地常常被权贵豪强侵占,商辂请求朝廷核查并将这些土地归还给边防军队。开封市、凤阳等地的饥民流入济宁市、临清市,商辂担心他们会引发变乱,于是请求招募百姓开垦京城附近八府的闲置田地,并提供粮食和种子,让流民都有了归宿。钟同等人被投入监狱,商辂极力营救,使他们得以免去一死。《寰宇通志》修撰完成后,商辂又被加封为太常卿。
诬间遭斥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刘启病重时,群臣请求确立太子,但景帝不答应。群臣准备再次上奏,商辂拿起笔写道:“皇帝是宣宗章皇帝的儿子,应当立章皇帝的子孙为太子。”听到这句话的人都很感动。但因为天色已晚,奏折未能及时上报。就在当晚,石亨等人就迎立英宗复辟。第二天,王文、于谦等抗战派大臣被捕。朱祁镇召见商辂和高谷到便殿,让他们起草复位诏书。石亨私下对商辂说:“赦免文书中不要另生疑虑。”商辂回答:“这是旧有的制度,不敢轻易改变。”石亨等人不高兴,于是将商辂归类为于谦的同党并投入监狱。然而,英宗复辟后常常想起“商辂是我亲自选拔的人才,曾经和姚夔一起在东宫侍奉过我”,不忍心抛弃他。
再次入仕
成化三年(1467年)二月,商辂被召回京城,朱见深命令他以原官职入阁。商辂上书推辞,宪宗说:“先帝已经知道你是被冤枉的,你就不要推辞了。”商辂首先向李纯陈述了八件事:“勤学、纳谏、储备将领、边防防御、裁减冗官设立社仓、尊崇先圣的名号、广泛推行培养士人的法令。”宪宗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成化四年(1468年),给事中董旻等人举报了一些不称职的大臣,其中包括御史林诚诋毁商辂曾参与更换太子的阴谋,认为他不适合再被任用。但宪宗没有听从,反而大怒,命令在朝廷上审讯这些举报者,打算重重地惩罚他们。商辂劝解说:“我曾经请求皇帝宽容言官,现在议论到我反而要重重地惩罚他们,这让公众舆论如何看待呢?”李纯听后很高兴,董旻等人只是被打了板子就官复原职了。不久后,商辂晋升为兵部尚书,后来又进入户部。《宋元通鉴纲目》修撰完成后,他又兼任文渊阁大学士。皇太子被确立后,他又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并晋升为吏部尚书。成化十三年(1477年),他又晋升为保和殿大学士。
仁寿太后的庄户与百姓争夺田地,皇帝打算将百姓迁徙到塞外。商辂得知此事后,劝谏皇帝说:“天子以天下为家,哪里需要用皇庄呢?”这件事于是得以平息。
朱祐极去世后,皇帝为继承人的问题而担忧。纪妃所生的皇子已经6岁了,但左右大臣都惧怕万贞儿而无人敢提出立他为太子。皇帝得知皇子已经6岁后非常高兴,商辂请求皇帝命令礼部拟定皇子的名字,朝廷大臣们也都相继表示祝贺。皇帝随即命令皇子出来接见朝廷大臣。过了几天,皇帝驾临文华殿,商辂叩头说:“皇帝即位已经十年了,太子之位还没有确立,天下人已经盼望很久了。应该立即立这位皇子为皇太子,以安定中外的人心。”皇帝听后很高兴。这年冬天,于是确立了这位皇子为皇太子。皇太子留在宫中居住,但他的母亲纪妃仍然居住在西内。商辂担心会有其他变故,于是上书说:“皇太子聪明出众,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的母亲应该迁居到离他近的地方,以便母子能够朝夕相见。”这样纪妃就迁居到了永寿宫,照料她的儿子。
晚年生涯
皇帝打算恢复鄌王的爵位封号,下令让朝廷大臣们讨论此事。商辂极力肯定鄌王有安定国家的功劳,爵位封号应该恢复。皇帝于是下定了恢复鄌王爵位的决心。
宦官汪直专权,提督西厂,多次制造大案。商辂等人揭发了汪直的十一条罪状。恰逢九卿项忠等人也弹劾汪直,当天就撤销了西厂。汪直虽然不再管理西厂的事务,但仍然受到皇帝的宠幸。有人用虚假的事情在背后诬陷商辂曾经收受了指挥杨哗的贿赂,想以此摆脱自己的罪名。御史戴缙又颂扬汪直的功劳,请求恢复西厂,商辂于是极力请求辞职。皇帝下诏加封他为少保,并命令送他回到故乡。商辂回到故乡后,士大夫中再也没有人敢与汪直抗争了。商辂为人平和纯粹、端庄稳重、宽厚有容。但到了处理大事、商议决断大事的时候,他又非常坚定,从不轻易改变。他在家乡居住了十年后去世,终年73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文毅”。
个人作品
商辂的主要作品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并纂有《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
家族成员
参考资料
史籍记载
《彭文宪公笔记》
朝廷闻毛忠败死,兵部尚书程信、抚宁侯朱永、定襄伯郭登等议,恐贼连北寇,奏遣朱永率京兵四万往益师。朱永欲张大其事,请定赏格乃行。事下阁议,大学士彭时知贼可平,嫌其张皇。会项忠报军中事至,时曰:“贼四出掠,信可虑。今入保山,我师围之甚固。贼已困,行当就擒矣。京兵何庸再出?”大学士商辂亦曰:“观项忠布置,贼不足虑也。”程信忿其言不行,出危言曰:“项忠军若败,必斩一二人,然后发兵去耳!”时廷臣群然附和,谓:“不出师,必遂失关中。”多尤时轻敌。时曰:“观项忠疏曲折,保无虞也。”诏问忠:“须益兵否?”忠上疏言:“京军怯,不谙战,益之无补。请命永率精兵五千沿边西。得贼平报,止不来;未平,则西,戮力攻之。”信等以忠异已,各煽浮言。会有星孛于台斗,中外汹汹。占者以为木在秦州不利西师。忠闻之,曰:“贼虐害生灵,恶贯滔天。今仗皇威问罪,师直而壮。兵法曰:‘禁祥去疑。’昔李晟讨朱Г,荧惑守岁,卒以成功。今类此。”乃不待援师至,即督兵攻围。贼坚壁不出战,文升与忠谋曰:“贼城中无水,刍粟亦渐乏。若绝其刍汲,则釜鱼当自毙矣!”忠然之。令官军掩捕。刍汲者多被擒,乃知城中无水。忠等日引兵至城下挑战,至暮引还,以疲之。贼信胡神,神降曰:“若今日出战,胜则利;不胜已矣。”是日,贼一出,败归,始大惧。会调甘州兵三千至,乃益兵攻城。兵已登山,山高险,卒不能克。会日暮,兵在山上者数千人,未能退,方惧。贼亦自危,诈请降。忠等遂许之,以退山上兵。贼邀忠、文升等诣城下与语,忠与刘玉皆单骑往。贼数百人擐甲驰绕门外以示武。文升在沟外,贼来邀,亦赴之。帅数十骑往叱贼,使敛兵。满四等诉被刘参将、冯指挥激变故,乞宥死,请降。忠等言:“刘、冯二人,朝廷已械赴京,下狱矣。尔速降,朝廷必宥尔死。”又问满口曰:“尔被劫入城,非反者。”乞命,忠等遂纳其降,抚归营。而满四狐疑,复走上山。明日,复设木栅请战,不降。
总之,办贼之方,由于将帅;命将之略,本于政府。所喜者,彭时断其就擒,商辂钦其布置。夫论思密勿之地,决胜千里之外,比于真长料桓温之必克,郄超识谢玄之有成,犹为过之。而彼张解设难,发言盈廷,岂非肉食者鄙哉。若夫丹穴之逃,熏以萧艾,东门之役,撤其关梁,则尤长驾远驭之规,毋俾易种于兹邑也。
《少保商文毅公墓志铭》
公讳辂,字弘载,号素庵,姓商氏。始祖讳瑗,宋嘉祐间,自西夏都知兵马使来归,赐地于邑之山,子孙因家焉。三世俱以荫补官,至祖敬中、考仲宣,咸因公贵累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祖妣胡氏、解氏,俱夫人。公幼颖敏卓越宣德乙卯以书经发解浙闱。正统乙丑,会试、廷试俱第一,授翰林修撰。寻命进学东阁,务大期用。继选经展书,命遂进讲。己巳,升侍读,入内阁。时英庙北狩国势危疑,妄有倡议南迁者,公力沮之。敌逼京城,公与文武元僚经略战守,遣官抚辑甸居之众,征各边师选兵人援,揭榜其营购敌,复伪为喜宁报诱擒额森书,故遗于敌营。敌得榜与书,故自相疑遁。明年景泰纪元之秋,往迎英庙回于居庸关,草诏称旨,赐酒果马匹。既而锦衣卢指挥妄言南内事,穷治不已,公言此不足信,狱遂不竟。壬申初,议易储,公谓:“此国大事,有皇太后在上,臣下谁敢议此?”明日有旨会多官议,附和者众,公争不可。逾岁,钟同、章纶相继请复储,下狱,祸不测。公因召对力救,纶竟得免。丁丑春,景皇帝不豫,公即与陈公循倡请命复储以系人心,不允。继具疏,公援笔增二语:“陛下为宣宗章皇帝之子,当立宣宗章皇帝之孙。”拟诘旦进。至期,变作。正月十七日也。先帝复辟,首召慰谕,且问改元,公对:“当同循等具请裁定。”又明日权奸嗾言官招摭再劾,坐免。朝廷寻知非辜,欲复用,不果。公家居怡然,养母训子,杜门不出。及复起,首疏八事,举切时。戊子,以地震乞罢,谕以:“方托调燓,岂宜去?”是夏,诏议慈懿皇太后葬礼,公同彭文宪公力言:“附陵衬庙,理不可易。”至率廷臣伏阙泣请,卒从。寻因彗星见,言官有所诬诋,公力求退,奉旨:“朕用卿不疑,何恤人言?”至诘责言臣曰:“唐太宗用王魏朕用商辂,何不可?”欲加谴调。公言:“臣尝劝优容言官,已荷嘉纳。如修撰罗伦复请召用。今因论臣而反责之,如公论何?”特允所言,召公至前,勉慰再三。寻升尚书,仍兼学士。蕃长满四叛,官军往讨未下,廷臣规再出师邀功,有危语,公与同官执不从。未几捷至,上喜赐公等俘奴各一。己丑冬,燠,公陈时政之弊。辛卯冬,彗见,复疏八事。壬辰,以天下水旱相仍,请省科敛、减力役、宽两税、弛利禁,悉从之。是冬奉救修《续资治通鉴纲目》。乙未夏,进兼文渊阁大学士。丙申,加太子少保,改吏部,赐冠带一品服。时禁中建玉皇阁,公论毁之。又请建储,寻因黑见极陈时弊。丁酉,兼殿学士。时内臣汪直创西厂刺事,权倾中外。公与同寅指斥激切即为革罢,公亦决于去,遂得辞。
《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除修撰,寻与刘俨等十人进学东阁。辂丰姿瑰伟,帝亲简为展书官。郕王监国,以陈循、高谷荐入内阁,参机务。徐珵倡南迁议,辂力沮之。其冬,进侍读。景泰元年遣迎上皇于居庸,进学士。
后世纪念
牌坊
因为商辂的丰功伟绩,朱见深下旨在商辂家乡所在地严州府城建立“三元”石牌坊,以之旌表。因商辂功名赫赫,在浙江省建有三处“三元坊”,一处即在严州府治梅城,一处在杭州市,一处在商辂故乡淳安县。
墓葬
商辂死后葬祭悉从令典,逝后第二年(1487年)二月初十,宰辅万安受宪宗派遣,抵达淳安县文源芝山村商府祭奠;六月十六日墓穴下葬。之后有人称葬于建德市寿昌镇绿荷塘三元坞,待考证。商辂墓省外有两处:一处是在北京,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建;一处是在江苏武进,也是旌表商辂的。
轶事典故
对对联
商辂小时候家境贫穷,其父是浙江建德县监狱的送饭小卒,其母是农家妇女。商辂读书时穷到家中没有油灯的境地,就点燃松枝作为照明;无纸写字,就挖来一筐沙作沙盘,用竹片在沙盘上练字。商辂从小就天资聪颖,才思敏捷,6岁就能作对。一天,他从大人的口里得知严州主考乘船从金华、兰溪来到梅城,许多考生前去拦考的消息,就吵着让父亲背他来到南门码头。却见考生纷纷散去,主考官站在船头,正吩咐开船。商辂连忙喊道:“主考大人,请等一等!”主考官见是个小孩在喊,好奇地问道:“是你在喊本官吗?”商辂一脸正经地说:“我是来拦考的!”主考一听,不禁哈一笑说:“码头上这么多书生,也没人对得上本官的上联,你小小年纪能对得上吗?”商辂不紧不慢地说:“别瞧不起我,请快出上联。”主考官见面前的小孩口出狂言,便看了看正在拉纤的纤夫,随口说了个上联:下联:虎扑尖尖伏水中。
主考官疑是背他的大人教的,看他坐在爸爸的肩膀上,便随口吟道:顽童无知骑父作马。商辂听了,就从老父背上跳下来答道:慈父有德望子成龙。主考见他对得又快又好,心中暗暗称奇。有心再考考他,便手捋胡须,摇头晃脑地又吟了个下联:月照三河河映塔,似虎拦溪。这“三河”“兰溪”(谐“拦”)是两个地名,都在兰江边上。主考官刚从金华府下来,便巧妙地将两处地名嵌入联中,难度比较大,一般人很难对得出。商辂一时没有吭声。主考官以为他对不上,正要开口说什么。哪知小商辂用手指着三江口的方向,对出上联:风吹大浪浪掀洲,如龙分水。这句对联里也藏着“大浪”、“汾水”(谐“分”)两个地名,对答得很工整。主考官叹服商辂的文思敏捷,便连连地说:“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啊!“”
商略13岁时和先生对句。私塾先生出上联:岭上古松,仰着龙头望月。商辂瞥见窗外园景,灵机一动,随即吟下联:园中新竹,钻出凤尾朝天。先生捋须微笑,赞道:“勤奋读书,必成大器。”
勤奋练字
商辂少时,劈来松明点燃照明,“俯而读,仰而思”,直至深夜,不知疲倦。先是在沙盘里练字。后来把烟灰兑水调匀,用来练毛笔字。他的书法刚劲飘逸,已成国宝。
和而有执
钱溥曾因未能升职,写了一篇《秃妇传》来讽刺大学士商辂。高瑶请求恢复明代景帝的帝号,黎淳上疏反驳,极力诋毁商辂,但商辂都没有计较,对待他们像平常一样。万贵妃看重商辂的名声,拿出她父亲的画像,请商辂写一篇赞词,并赠送了非常丰厚的金银财宝。但商辂坚决推辞,使者告知这是贵妃的意思,商辂说:“如果不是皇上的命令,我不敢接受。”贵妃对此很不高兴,但商辂始终没有理会。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性情温和但又很有原则。
不敢妄杀
等到商辂退休之后,刘吉去拜访他,看到他的子孙们众多,排列得像树林一样,便感叹道:“我和您共事多年,从未见过您胡乱地判人死刑,上天对您真是厚报啊。”商辂回答说:“我只是不敢让朝廷胡乱地杀一个人罢了。”
商辂墓
商辂辞官回到老家淳安后,闭门谢客,潜心研究佛学。当时商辂的大儿子已经夭折;二儿子良臣考取进士第九十六名,在朝中任侍读,身体也非常之差;三儿子良辅是一个秀才。怎么把商家官位一代代传下去,为此商辂绞尽脑汁,他想到了风水,于是到徽州寻访到了一位很有名望的风水先生,供在家里,到处寻访龙穴。因为商氏家族定居淳安已有十二世之久,几十里范围内所有的风水佳地都有了祖塚,商辂就带着家人和风水先生登上了淳安与寿昌交界的千里岗,沿岗而上,一路欣赏美景,一路察看风水,一直走到绿荷塘最高处的山脊。风水先生往绿荷塘一侧一指,对商辂说,真龙千里迢迢发迹数百里到此结为一穴,此龙穴像一朵盛开的荷花,此地便是荷花穴。穴前峰峦矗立,叠嶂层层,重水环抱。这里集山川之灵秀,汇天地之精华,若商大人百年之后葬于此地,必有精英造化。
商辂一行便顺岗而下,来到荷花穴中,仔细查看,觉得此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确是不错的风水佳地。于是就来到绿荷塘底左侧洪佳山村小住,托人将这块墓地买了下来,做了一个大墓,共有七个墓室,外道有碑坊耸立,两旁有石狮守候。商辂为官正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怕死后有人毁墓,像这样的墓,他一共做了十二座,据说在寿昌县境内就有三座。
商辂七十三岁寿终正寝,其儿良辅按生前嘱托,用十二副棺材在商氏祠堂一字排开。出殡前将抬棺材的人的服饰换成一色,把十二副棺材抬起来转了几圈后才分别抬往各个墓地。
人物评价
商辂性谦仁宽厚,廉洁奉公,是一位济世的宰辅良臣,又是辞翰文章、满腹经纶的才子。他曾向刘启指出边防积弊,提出禁止霸占民田、克扣军饷、私役兵丁等种种弊端,对巩固边防、发展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他曾因如朱见深怠于政事,热衷斋醮,喜好大兴土木而多次加以劝阻,并极力挽救因进谏被加以重责的官员。他因宦官汪直专权擅政而屡次冒死直谏,列数汪直十条罪状。此外,他还在理论上向往“三代之治”,并针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一系列改良措施。(故宫博物院评)
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泉州网评)
少保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商辂,资性刚直,操履端方,三榜魁名,四海仰其高学,两朝内阁庶政资以经纶。(明宪宗朱见深评)
杨文贞(杨士奇)、李文达(李贤)尚不及文毅(商辂)。他不论,此有深指在。(马文升评)
惟公丰仪山立,襟度渊澄,词气温徐。平居敬慎不懈,接人恭逊。早擅三元,旋登内阁。以经济为己任,以荐贤为己首务,间论古今治乱,事机得失贤否。亹亹不倦,文牍盈案,裁决如流。中遭诬间,夷然不校。权奸既败,事白复起,倚毘益切,建白良多,虽一时佥壬倾之,举无能为。卒之身退名完,德业着于当时,风声耸于后世。视古名相硕辅,如勃之厚重、崇之应变、旦之沉静,亦何忝哉。(尹直评)
成化初阁臣,自李贤以下,其可称者,彭时、商辂而已。(夏燮评)
彭文宪公与商文毅公皆以科名致位宰辅,诸所论建,切中时弊,概见施行,勋名行谊,相伯仲矣。易储一事,商公不能以死争之,不可则止之义,宁无愧乎?(项笃寿评)
艺术形象
《商辂三元记》(又名《断机记》)是明代中期以来剧坛上长期上演的一部剧作,剧中督责商辂刻苦攻读,最终连中三元。这个剧目在现代地方戏中基本都叫《秦雪梅》《秦雪梅教子》。
2020年,梨园戏传统剧目《商辂》在南音艺苑演出。
参考资料
商辂 -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2020-10-31
梨园戏传统剧目《商辂》成功首演.泉州网.2024-09-22
商辂墓的来历——绿荷塘楠木林的传说(二).建德新闻网.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