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殿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位于故宫内三大殿最末一殿,为故宫三大殿之一。
保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乾隆时重修。原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保和”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之意。
殿平面九间,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斗拱纤小,因为举行宴会,故采取减柱措施,使内部空间更显宽敞。大殿全部木构和内檐彩画,均为明代万历年间原物。
历史沿革
保和殿,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初朱棣起名为谨身殿。“谨身”是为了告诫帝王要加强自身修养,因为帝王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天下万民的生死,所以必须谨慎处事。
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紫禁城刚建成一年,就发生大火,前三殿奉天、谨身、华盖殿被焚毁。
正统五年(1440年)二月始重建,六年(1441年)九月竣工。蒯祥参与设计和施工。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遭遇大火,从三大殿到午门全部被付之一炬。嘉靖帝下令重修三大殿,待工程完工后,谨身殿改名为建极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火起归极门,延至皇极等殿损失最为惨重,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工匠冯巧主持重建,又经明天启五至七年(1625 年-1627年)大修完工。
1644年,清军入关。李自成焚烧北京宫殿时,建极殿得以幸免。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今名保和殿。
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保和殿开始用于举行殿试。
1961年3月4日,包含保和殿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
清代重修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前三殿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殿,这六座形式不同的宫殿建筑和格局各异的庭院结合在一起,占据中轴线上最重要部位。保和殿是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是前后排列着同立在一个庞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上面,这种台基被称之为“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层,每层有刻石栏杆围绕,台上列铜鼎等。台前石阶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有雕镂隐起的龙凤花纹。保和殿左右还有对称的楼阁和翼门,四角有小角楼。这样的布局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常见于唐宋壁画中。
殿内构造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含前廊1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高悬爱新觉罗·弘历的御书匾额: “皇建有极”。“皇建有极”出典于《尚书·周书·洪范》,是指天子立政要有法则,要遵循中道,应不偏不倚,而且,天子制定的法则是天下臣民的最高准则,是天下臣民都必须遵守的。匾额两旁柱上的对联是:“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殿内陈设宝座屏风的台阶为五层台阶。陈设除去屏风和须弥座外,均不是当年的原物,宝座的形制、香炉的位置样式与原状都有很大的差异。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在宝座台上陈设有金漆龙纹宝座及屏风,宝座两边由近及远依次陈设有用端、炭盆和香筒。宝座前面陈设有四个高香几,高香几上摆设有三足象鼻腿珐琅香炉。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在结构上加大了部分梁的跨度,把大梁由四橡状变为六橡袱,同时也加长了短梁的跨度,打破了前后对称的梁架形式。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殿外构造
云龙石雕
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石雕露出地面部分长达16.57m,宽3.07m,厚1.7m,重量超过200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料。雕刻9条巨龙及流云、海水江涯。巨龙以3组品字形自上而下垂直排列,具有浓重的图案趣味,正中雕盘曲的蟠龙,两侧为对称的异龙,姿态各异,皆作嬉珠的动势。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原明朝雕刻,乾隆二十五年(1760) 下令凿去旧有的明代纹饰后重新成的。剔地起突的高浮雕巨龙,起伏错落的流云、海水江涯,与四周缠枝蕃花的边饰构成统一完整的雕刻图案,宛如一块气势雄伟的立体织纹地毯。数以百计的以云层为衬托的龙、凤和火珠望柱栏板相组合的三台玉阶,映衬金碧辉煌的雄伟大殿,构成宫廷建筑上的统一完美的艺术效果。
云龙阶石来自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有90公里,为了把它顺利地运进北京动用了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头骡马。沿途每隔一里就要凿一口水井,等到冬天的时候,运输的工人在井里取水,泼洒在路上,使路面结冰,然后工人和骡马就可以拖拽大石头,在路面上滑行,运送的队伍,每天只能缓慢前进3公里左右,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途,才把石料送到工地。
千龙吐水
紫禁城古建筑一般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台基凸立于地面之上,有利于建筑本身的稳定及建筑防潮。保和殿的台基做法为中国古建筑台基工艺的最高等级,采用三层须弥座叠加而成,俗称“三台”,总高度达8.13。由于台基的核心材料为土,为避免雨水渗入台基内部造成土体松散,台基排水极其重要。三台的每层台基的地面都有着3%—5%的坡度,且中间高、四周低,使得台基地面的雨水能够迅速汇集到端部。每层台基的端部都有栏板,每两块栏板之间都有望柱(即短柱),望柱底部则伸出类似于龙头的石质构件。这个石质的“龙头”称为排水兽,其外形特征属于明代龙生九子之“蚣蝮”。这种龙喜欢吐水,一般立于石桥、石柱附近。蚣所处的高程有利于排水。蚣蝮位于台基望柱(望柱是指栏板之间的立柱)的底部,其嘴部的出水口是整个台基地面的最低点。古代工匠在铺台基地面时,会考虑排水需要,将地面铺墁成具有不易察觉的微小坡度形式,使得地面离建筑越远,其高程越低。在望柱底部,古代工匠会安装蚣蝮,使其仅露出头部,且其尾部作为进水口,嘴部作为出水口,且使其在整个台基的高程最低。这样一来,雨水沿着排水坡度很快汇集到蚣蝮造型位置,并从蚣蝮尾部汇入,从嘴部排出。暴雨时,台基地面的雨水沿着排水坡度很快流向栏板底部位置,汇入蚣蝮尾部的进水口。蚣蝮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具有“吸水”功能,能将栏板底部的雨水迅速汇入进水口,避免了雨水在栏板位置的积存。这种凸出在台基侧壁以外的排水兽做法,可以使得雨水向前、向远方排出,形成良好的排水效果,且避免了雨水回流。三大殿的三台一共有1142个蚣蝮造型,在雨季尤其是暴雨时期,几乎每个蚣蝮都能够发挥排水作用,可产生“千龙吐水”的奇观。
宫殿用途
在故宫三大殿中,保和殿是唯一的既是殿又是宫的宫殿,作为“殿”发挥政治和行政功能,作为“宫”曾经作为明清皇帝居住之所。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
居住
明代举行大典前,皇帝从乾清宫升至此殿更衣。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福临曾居住保和殿,时称“位育宫”,大婚亦在此举行。康熙自即位至八年(1669年)亦居保和殿,时称“清宁宫”。二帝居保和殿时,皆以暂居而改称殿名。
宴会
每年的除夕正午,皇帝要在保和殿宴诗外藩王公、文武官员。宝座前面是皇帝的筵席,殿内外是外藩王公、内大臣和文武大臣席,侍卫的筵席设在丹陛上。殿檐下安设宫悬乐器,中和殿北的两侧安设丹陛大乐。爱新觉罗·颙琰初年,朝鲜使节目睹了作为太上皇的爱新觉罗·弘历出席并主持保和殿除夕宴的情景。那是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腊月三十日,保和殿摆设年终宴席,与宴者两人一桌。嘉庆皇帝侍随着太上皇来到保和殿。与宴者带着十分钦敬的心情看到,太上皇安坐在正中的御榻上,嘉庆皇帝坐在父皇东边另设的小榻上,面向西,陪侍父皇。这时,殿外的雅乐奏响,嘉庆皇帝向父皇敬酒。席间,太上皇愉快地命令执事官为外藩使者上酪茶一巡。朝鲜使者在礼部尚书的导引下,到太上皇御榻前行礼。八十六岁的太上皇举起桌上的酒盏,令身也的侍臣接过来,赐给朝鲜使者。
每年的正月十五日,皇帝还要在保和殿再次赐宴外藩蒙古王公。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宴席进行中,还有乐舞演出,殿内有琵琶演奏,殿廷中有高跷、喜起舞,殿阶下还有狮子舞表演。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克珠杰·格勒巴桑布专程前往热河为乾隆贺寿,然后,随同皇帝回到紫禁城。乾隆再次设宴保和殿,宴请班禅额尔德尼。
大清公主下嫁,朝廷在纳彩礼的同一天,设宴保和殿。公主下嫁意味着离开紫禁城到驸马府中居住,纳彩是婚礼举行前最重要的一个仪式。这一天,驸马一方的人员已经将彩礼抬到了午门外。驸马被授与额驸爵,来到太后、皇帝、皇后宫前行礼。保和殿布设宴席,皇帝亲临宴筵,参与宴会的有王公、额驸及其父亲、族人,还有三品以上大臣。这个以公主下嫁为主题的宴会,公主本人却不得参与,皇室与额驸家中的女性成员也不得参与,这是男性君臣姻家的一场宴会。皇室及姻亲家的女性成员被安排在内廷,举行她们自己的饮宴。
殿试
自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之后,国家最高考试——殿试在这里举行。殿试前一日,鸿胪寺官员在保和殿内东侧安置黄案,另设一张黄案于殿外丹陛正中,光禄寺人员在殿内安放试桌,礼部和銮仪卫长官监督员役在每张试桌上粘贴贡士(参加殿试的人员)姓名。殿试举行的当日,内阁官员手捧试题,放置于殿内的黄案上。礼部、鸿胪寺官员引领贡士由午门的两侧旁门入宫。读卷执事官站立在保和殿丹陛下,大学士将殿内黄案上的试题捧出,在殿檐下授给礼部堂官,后者跪着接过试题,站起来由中路走到丹陛上,将试题放置在此处的黄案上,向黄案行三叩头礼,退下。赞礼官站在黄案旁,读卷官和执事官按赞礼官的指示,在丹皇帝排班站立,向黄寨三跪九叩。然后,贡士们在赞礼官的指挥下排班,同样向黄案行礼。礼毕,礼部官员向贡士们发题,贡士们跪下接题,三叩头之后再站起来。鸿胪寺官员引领贡士,走到各自的试桌旁,开始应试。贡士们按规定,在太阳落山之前交卷。试卷由受卷官交到中左门,弥封官在此弥封。之后,试卷全部装入箱中,送到午门内朝房,读卷大臣在那里等候阅卷。读卷大臣用两天的时间阅卷,从中选出十份佳卷,在第三天黎明呈交皇帝亲阅,由皇帝钦定名次。皇帝将他认为的最好的前三名定为一甲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所有参加殿试的贡士,都可获得进士名位,包括没有做完试题的人。因为他们在参加殿试之前,已经中了会试榜,在会试之后又通过了一场复试,即已经取得了进士资格。殿试举行的意义,是要这些士子们再接受一次天子的临轩策士,成为所谓天子的门生,从此效力于朝廷。
光绪三十年(1904年5月21日),中国最后一次殿试共取进士273名,状元为刘春霖。所以状元刘春霖也就成为古代科举制度的谢幕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开发与保护
2023年,为配合古建保护修缮工作的开展,故宫博物院还重点采集制作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养心殿、御花园等区域的三维模型,采集了全部开放区域的高精度360°建筑高清全景影像。视音频资源方面,目前采集总时长超过8500小时,覆盖古建修缮、文物修复、口述历史、院内学术会议活动等多个方面。
旅游信息
门票
4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60元,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淡季:40元(不含专馆),珍宝馆10元、钟表馆10元。
门票优惠政策:未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居民及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离休干部凭离休证、残疾人凭本人残疾证件免费参观,学生、老人凭证、持有本市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半价。
开放时间
旺季:8:30-17:00(4月1日至10月31日),淡季:8:30-16:30(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除法定节假日外,全年实行周一全天闭馆。
交通信息
公交:午门乘坐1、120、2、5、52、59、82、99、夜1、夜2、夜17路、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和1号地铁线;神武门乘坐101、103、109、124路无轨电车和58、685、夜13路、观光1线、观光2线、111、夜2路公共汽车;东华门:2、82、夜2路、观光2线公共汽车;西华门周边的公共交通车站:西华门:5路、观光1线、观光2线公共汽车。 提示:故宫博物院没有专用停车场,最近的公共停车场在东华门外、景山后街与北海南门,车位有限。 建议观众朋友们搭乘公共交通车辆来故宫博物院参观。
参考资料
保和殿介绍.visitbeijing.2024-01-22
旅游信息.visitbeijing.2024-01-22
保和殿 -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2021-06-22
保和殿展览.dpm.2024-01-22
保和殿历史.zgbk.2024-01-22
三大殿的改名历史和含义.腾讯.2024-01-22
重修三大殿.dpm.2024-01-22
故宫的历次重修.xinminweekly.2024-01-22
故宫.zgbk.2024-01-22
故宫600年.thepaper.2024-01-22
殿试.dpm.2024-01-2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gov.2024-01-23
建筑分布.zgbk.2024-01-22
保和殿布局.zgbk.2024-01-22
减柱造.zgbk.2024-01-22
明清宫廷建筑雕刻.zgbk.2024-01-22
200吨重的云龙阶石.腾讯.2024-01-23
紫禁城充满智慧的排水系统.gmw.2024-01-23
紫禁城古建筑台基上的排水神兽——蚣蝮.腾讯.2024-01-23
明清科举在天安门举行“金殿传胪”.人民网.2024-01-23
六百年的故宫里,看文化与科技融合.CCTV.2024-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