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是中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水生安全命脉,是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貌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主要山脉有昆仑山脉主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等,该地气候由亚热带向温凉、半干旱至严寒干旱过渡,主要特征为冷热两季、雨热同期、冬长夏短。三江源国家公园记录有野生种子植物50科231属832种,多年生草本种类最多,一、二年生草本次之,灌木和乔木种类较少,有唐古红景天、喜马红景天、羽叶点地梅、水母雪兔子等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江源地区主要景点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2023年5月2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2023年7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文化保护研究玉树基地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挂牌,对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重要意义。

历史沿革

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亚洲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球最敏感的气候启动区之一。

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下降,湖泊减少、冰川萎缩、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此,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简称一期规划),国家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2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印发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和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通知》要求青海省发改委,国务院西部办、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气象局等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保护区的十多年来,保护区累计投入的资金接近90亿元,近10万牧民搬离了草原,超过70万户农牧民主动减少了牲畜养殖数量。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拉开了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实践探索的序幕,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应运而生;同年4月9日,青海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部署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提出将力争于5年内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青海西宁挂牌成立,开启了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之先河,根据部署,青海将以“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为目标推进工作,最终于5年内将园区打造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先行区,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示范。

2018年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对外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的国家公园体制全面建立,绿色发展方式成为主体,基本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规划指出,中期目标是到2025年,远期目标是到203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同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2020年5月9日,青海省印发了《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方案》,立足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就推进正式设园各项前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这也是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的行动纲领;同月20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年底前正式设立;10月14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次建立野生动物本底数据库,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本底调查”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

2021年5月13日,为树立国家公园全民共享的理念,该园区迎来12名参与“黄河寻源计划”的生态体验访客,这也是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正式实施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机制以来获批入园的首批访客;9月30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并且相同区域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护地;10月12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

2022年6月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青海省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局省(区)联席会议,梳理总结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部署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工作;7月25日,三江源国家公园已完成首次雪豹生存状况评估,建立雪豹个体识别数据库,共命名201只雪豹个体。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的区域,被称为“三江源”。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为19.0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国家公园,为众多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有着“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

三江源国家公园分为三大园区: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

2016年3月5日,中央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

三江源国家公园不仅总面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是世界第三极“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还在于它跟国内外的其他国家公园不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自然保护模式。

中国的青海,世界的三江源,作为中国唯一的实质意义上具备独立保护和管理属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区域规划范围,涵盖了海拔多极、地貌多极、景观多极,是名副其实的极地公园和景观区域。

江源国家公园与现有的其他“公园“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它的总面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是世界第三极“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和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还在于它跟国内外的其他国家公园不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自然保护模式,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 个园区,总面积为 12.31 万平方公里,介于东经89°50'57"—99°14'57",北纬32°22'36"—36°47'53",占三江源国土面积的31.16%,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数据截至2016年3月)。其中:冰川雪山 833.4 平方公里、河湖和湿地 29842.8 平方公里、草地86832.2平方公里、林地 495.2 平方公里。 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5 个保护分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核心区4.17 万平方公里,缓冲区 4.53 万平方公里,实验区 2.96 万平方公里,为增强联通性和完整性,将 0.66 万平方公里非保护区一并纳入。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有扎陵湖、鄂陵湖 2 处国际重要湿地,均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有列入国家《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7处;有扎陵湖-鄂陵湖和楚玛尔河 2 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黄河源水利风景区 1 处。青海省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完整划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内。

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内有著名的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等山脉,逶迤纵横,冰川耸立。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雪原广袤,河流、沼泽与湖泊众多,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67个。

(本章节数据截止至2018年1月12日)

长江源园区

长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县,介于东经89°50'57"—95°18'51",北纬33°9'5"—36°47'53",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园区总面积为9.03万平方千米,涉及治多县索加乡扎河乡和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叶格乡,15个行政村。核心保育区面积7.55万平方千米,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0.15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的实验区;传统利用区面积1.33万平方千米,从通天河烟瘴挂大峡谷上溯至楚玛尔河流域、沱沱河流域和当曲流域,在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的部分缓冲区和实验区。 

黄河源园区

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境内,介于东经97°1'20"—99°14'57",北纬33°55'5"—35°28'15",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面积1.91万平方千米。涉及玛多县黄河乡、扎陵湖乡、玛查理镇,19个行政村。核心保育区面积0.86万平方千米,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陵湖-鄂陵湖保护分区和星星海保护分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部分实验区,玛查理镇西南部热那曲流域和黄河乡东南部的热曲流域;生态保育修复区0.24万平方千米,包括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保护分区的部分实验区;传统利用区面积0.81万平方千米,位于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保护分区的部分实验区。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两个天然湖泊,与星星海等湖泊群构成黄河源“千湖”景观。 高寒湿地、草地生态系统形态独特,西藏野驴藏原羚棕熊雪豹、狼和黑颈鹤、雕、赤麻鸭斑头雁等野生动物及花斑裸鲤、厚唇重唇鱼等土著鱼类广泛分布。重点保护源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维育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对黑土滩、沙化土地等加强修复。

澜沧江源园区

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介于东经93°38'24"—95°55'40",北纬32°22'36"—33°56'6",包括青海三江源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昂赛2个保护分区,面积1.37万平方千米。涉及杂多县莫云、查旦、扎青、阿多和昂赛5个乡,19个行政村。核心保育区面积0.64万平方千米,包括果宗木查保护分区和昂赛保护分区核心区、缓冲区;生态保育修复区0.20万平方千米,包括果宗木查保护分区和昂赛保护分区部分实验区;传统利用区面积0.53万平方千米,包括果宗木查保护分区和昂赛保护分区部分实验区。 

地质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地质成土过程年轻,冻融侵蚀作用强烈,土壤发育过程缓慢,土壤质地粗,沙砾性强,其组成以细沙、岩屑、砾石和砾石为主。土壤类型可分为15个土类,29个亚类。土壤类型由高到低主要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和山地森林土,以高山草甸土为主,冻土面积较大。

地形地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地貌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主要山脉有昆仑山脉主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等,地势高耸,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中西部和北部为河谷山地,多宽阔而平坦的滩地,因冻土广泛发育、排水不畅,形成了大面积以冻胀丘为基底的高寒草甸和沼泽湿地;东南部唐古拉山北麓则以高山峡谷为多,河流切割强烈,地势陡峭,山体相对高差多在500米以上。 河网密布,湖泊如珠 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16,543个,宛如天上的星星撒落高原,著名的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可可西里湖乌兰乌拉湖勒斜武担湖、库赛湖、多尔改错等。以高山草甸土为主,从东南向西北分布着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组成的高寒生态系统,

世界上中低纬度最大的冻土区 青藏高原最大的“多年冻土区”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从海拔4354米的昆仑山脉北坡西大滩,向南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北部海拔4780米的安多县,长达600多公里。科考发现,长江源区冻土厚度在唐古拉山脉以北为100-120米,昆仑山口附近厚达175米。大面积高山冻土的存在,是高原冰川、高原湿地、高寒草原存在与高原生态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无垠的冻土带,从每年的5月开始在表层融化,到八九月份,融化程度可达1-4米,进入9月下旬,又开始冻结,如此反复,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稀有的冻胀裂缝、冻胀斑土、冰胀丘、冰锥和融冻滑泥流、融冻滑塌、热融湖塘等冻土地貌景观。

气候特点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区北端尾闾区,气候由亚热带向温凉、半干旱至严寒干旱过渡。  主要特征为冷热两季、雨热同期、冬长夏短;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植物生长期短,无绝对无霜期。多年平均气温在-5.6—7.8℃之间,冷季长达7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262.2—772.8毫米。年日照时数2300—29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5658—6469兆焦耳/平方米,全年≥8级大风日数3.9—110天,空气含氧量仅相当于海平面的60—70%左右。主要气象灾害为雪灾。 

水文特征

三江源国家公园为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的发源地,多年平均径流量499亿立方米,其中长江184亿立方米,黄河208亿立方米,澜沧江107亿立方米,水质均为优良。国家公园内湖泊众多,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有167个,其中长江源园区120个、黄河源园区36个、澜沧江源园区11个,以淡水湖和微咸水湖居多。雪山冰川总面积833.4平方千米;河湖和湿地总面积29842.8平方公里。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水系发达,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源头为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源区湖泊众多,较大的支流还有扎木曲、莫曲北麓河科欠曲、聂洽曲、色吾曲等,其中,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中段的各拉丹冬雪山雪山西南侧姜根迪如冰川,全长350公里;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霞舍日阿巴山,全长352公里;楚玛尔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南支可可西里山东麓,全长541公里。黄河源头为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源区湖沼密布,其中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各姿各雅山,约古宗列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卡日扎穷东北麓,卡日曲和约古宗列在巴颜禾欠山汇合后,向东汇入扎陵湖鄂陵湖。澜沧江尚未正式定源,主要河流有扎阿曲子曲、吉曲等,源区水系发育,湖泊星罗棋布。

江河源区的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海拔5000米、唐古拉山脉海拔5800米以上的山地,这里适宜平顶冰川和冰帽的发育成长,主要类型有冰斗冰川、悬挂冰川、山谷冰川和平顶冰川。如著名的长江源区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峰顶有181.5平方公里的冰川面积,其东南西北四方还分布有85条冰川,面积为662平方公里。

国家公园内湖泊众多,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167个。以淡水湖和微咸水湖居多。湖泊、湿地和沼泽 国家公园内湖泊众多,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167个,其中长江源园区120个、黄河源园区36个、澜沧江园区11个,以淡水湖和微咸水湖居多。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着湖泊型湿地、河流型湿地和沼泽型湿地三种,以扎陵湖鄂陵湖星宿海小湖泊群形成的湿地是典型的湖泊湿地;黄河源区河床较宽,水流缓慢,入河溪流多,水生植物生长良好,便发育成为河流型湿地;由丛生的草丘、水洼和草茎腐烂发育成的沼泽,以及热融湖塘生长着高寒篙草的沼泽草甸,在辽阔的江河源区呈斑状广泛分布。沼泽与河流、湖泊湿地总面积29842.8平方公里,成为三江源独特的自然景观。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记录有野生种子植物50科231属832种,多年生草本种类最多,一、二年生草本次之,灌木和乔木种类较少。有唐古红景天、喜马红景天羽叶点地梅属水母雪兔子等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表格数据截止至2023年9月18日)

动物资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32目75科183属310种。其中有雪豹藏羚黑颈鹤等2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兔狲大鵟大鲵属重口裂腹鱼等6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陆生脊椎动物72科270种,鱼类40种。

(表格数据截止至2023年9月18日)

景区布局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含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三个园区,长江源区多高山冰川;黄河源头湖泊较多,比如鄂陵湖扎陵湖澜沧江源头主要是峡谷风光。

三江源地区国家公园主要景点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自然资源丰富。

主要景点

扎陵湖

扎陵湖是黄河上游的大淡水湖,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青海高原玛多县西部构造凹地内,居鄂陵湖西侧。湖面海拔4294米,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21.6千米。面积526平方千米,水深平均8.9米,最深处在湖心偏东北一侧,蓄水量46亿立方米。

黄河从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流到这里,被巴颜郎玛山和错尔朵则山所阻,形成了黄河源头第一个巨大的湖泊——扎陵湖。“扎陵”是蒙古语,意为“灰白色的长湖”,古称“柏海”。

扎陵湖东西长,南北窄,酷似一只美丽的大贝壳,镶嵌在黄河上,湖的面积达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9米。扎陵湖水色碧澄发亮,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绿,另一半微微发白,所以叫“白色的长湖”。

扎陵湖的西南角,距黄河入湖处不远,有3个面积1至2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栖息着大量水鸟,所以又称“鸟岛”。这里的鸟大都是候鸟,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大雁、鱼欧等鸟类从印度半岛飞到这里繁衍生息。

鄂陵湖

鄂陵湖藏语称为“措鄂让”,意为青蓝色的长湖,位于扎陵湖之东,鄂陵湖与扎陵湖的形状恰好相反,鄂陵湖湖面东西窄、南北长,形状犹如一个巨大的宝葫芦,湖面海拔4270米,南北长约37公里,东西宽约37公里,湖水面积6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可达32米,湖泊蓄水量116亿立方米,蓄水量相当于扎陵湖的一倍多。

黄河源头纪念碑

黄河源纪念碑,位于鄂陵湖和扎陵湖两湖间的海拔4600米的错哇泽山顶上。始建于1988年10月,纪念碑分碑身、碑座两部分。碑体全部由铜铸造。碑身高3米、宽2.8米,单层厚度1.5毫米。碑面刻有十世班禅大师1988年和胡耀邦1984年分别为牛头碑题写的藏汉文“黄河源头”四个大字,黄铜黑字,遒劲大方。

沱沱河

沱沱河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是长江源的西源,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它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宽只有3米,深只有20多厘米,然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千米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上源。在这片谷地的出口,河谷突然下切,形成了一条长约5千米的陡峭峡谷,高达20多米。众多河流交汇后,形成了河道开阔,水流交织的长江上源——沱沱河

沱沱河的取名最早来自修筑青藏公路慕生忠将军。有青海的地理资料记载,沱沱河的名称源自蒙古语,意为“平静的河”。为了方便旅客观赏长江源头的风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特意在车站修建了观景平台。青藏高原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上了昆仑山脉,进了鬼门关;到了沱沱河,不知死和活”,但今天,沱沱河无疑已成为青藏铁路上极具吸引力的著名景点。

长江源纪念碑

1999年6月5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等政府部门共同在长江源头勒石立碑。

至于纪念碑的造型,纪念碑设计师、北京通道工作室的王斌和杨欣都认为:长江源是一片纯净、原初 本真的土地,纪念碑造型不应破坏这里混沌大气的整体氛围和环境,而是要与其融为一体,按这个思路,他们提出采用冰川造型,天然灰白色花岗石材质,同时采纳各方建议,设计了另外一些方案,一起提交国家环保总局审批。最后国家环保总局选中了冰川造型的方案。

长江源纪念碑高2.5米,重14吨,选取了7块优质花岗石材。碑石正面雕刻着江泽民主席题写的“长江源”三个大字,最上的一块石头刻着一个甲骨文的“水”字,寓意长江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又是生命之源。

三江源纪念碑

三江源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高6.621米,基座面积363平方米,碑的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背面是用汉、藏文雕刻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

通天河

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千米,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

开发与保护

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简称一期规划),国家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

2008年9月,“三江源头科学考察”一行冒雨向青海南部高原挺进,此次科考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将对宣传青海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应运而生;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青海西宁挂牌成立,开启了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之先河。

2017年6月2日,根据通过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对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采矿、砍伐、狩猎、捕捞、开垦等违法行为,三江源国家公园资源环境综合执法机构将进行责令停止、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并视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2018年4月,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布禁游令,以保护景区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

2020年8月,澜沧江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园区,如非法穿越等活动造成严重后果,将依法受到严厉查处。一经查处,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对因非法穿越等活动造成保护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单位或个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交由公安机关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活动造成的人身伤亡等事故,责任由开展非法穿越等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2022年10月,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被誉为“高原精灵”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数量稳定增长,恢复到7万多只。同年年7月,三江源国家公园还完成了首次雪豹生存状况评估,建立雪豹个体识别数据库,共命名201只雪豹个体。

2023年5月2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2023年8月23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总体规划提出到2030年,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综合植被盖度提升到69%,湿地面积多年平均保有量不降低(3.12万平方公里),藏羚羊、雪豹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健康,监测预警体系达到全覆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

相关文化

2005年11月21日,8集电视专题片《三江源》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

2018年1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启动黄河源头雪豹调查活动,以填补三江源地区相关调查空白,推动学界进一步了解掌握当地雪豹的分布状况。

2019年1月,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本底调查结果公布。调查显示,公园园区草地资源总面积为995.85万公顷,共发现33种重点保护植物。

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传承悠久,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对脆弱高原生态环境与珍贵自然资源的深切体验,形成了关于自然、人生的基本观念和生活方式,创造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自然景观的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以及地域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生态理念世代相传,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原始的生态文化风貌。在世代传承中不断赋予时代精神,与先进文化紧密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与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定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和文化传统得到弘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2023年5月2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2023年7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文化保护研究玉树基地在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挂牌,对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重要意义,也是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

相关事件

2023年6月25日,嘉塘草原所属的称多县公安称,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公安、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以及国家电网各个部门都在调查此事,之后会发布调查通告。青海玉树市委宣传部称,当地已经介入调查,但被电死一说并不属实,截止6月25日,死亡原因尚不明确,调查人员将对死亡鸟类进行解剖等。后续当地将对调查情况发布通告。

2023年5月24日-6月18日期间,一环保志愿小组发起“嘉塘数鸟人”野生鸟类观察和保护项目招募的“数鸟人”,在嘉塘草原的多处电线杆下,发现约50余只死掉的猛禽,包括大鵟、草原雕、白尾海雕猎隼等,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疑因电网漏电致死。

2023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助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为生态管护员捐赠40套巡护监测设备。

2018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也是备受全球瞩目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带。在冰川消融、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诸多危机之外,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也正在困扰着这片圣洁的大地。图为三江源地区青藏公路一侧,过往旅客随手丢弃的垃圾堆积在路基下,大风袭来,便被吹向人迹罕至的保护区深处,非常难以收集和清理。

参考资料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中国网·东海资讯.2023-11-12

我国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中国政府网.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携程.2023-11-12

全国建成十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湖南有一处,你去过吗.百家号.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大事记.青海省人民政府.2023-11-12

三江源,“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百家号.2023-11-12

公园基本概况及核心价值.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11-12

自然保护地科普 | 三江源国家公园.澎湃新闻.2023-11-12

国家公园来了!中国游客将迎来更酷华夏游 .百家号.2023-11-12

我国首个国家公园生态体制改革试点迈出第一步.中国政府网.2023-11-12

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公布_新浪财经_新浪网._新浪财经_新浪网.2021-10-12

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公布.环球网.2023-05-28

三江源国家公园文化保护研究玉树基地挂牌.青海省政府.2023-11-12

刷屏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即将设立,这片土地必将惊艳世界!.环球网.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11-12

青海省委常委会议部署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工作.搜狐网.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公报暨青海这十年.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11-12

【生态玉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三江源.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2020年底前将正式设立.中国政府网.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今年年底前将正式设立,系我国首个国家公园.澎湃新闻.2020-05-20

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次建立野生动物本底数据库.中国新闻网.2020-10-14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迎来首批生态体验访客.中国新闻网.2021-05-13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批复(国函〔2021〕101号)_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国务院.2021-10-14

是国家公园,也是我的公园 .百家号.2023-11-12

国家林草局部署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工作.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6-07

三江源国家公园完成首次雪豹生存状况评估 建立个体识别数据库.今日头条.2022-07-25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增刊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辑.中国国家地理.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2023-11-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11-12

三江源地貌.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2023-11-12

扎陵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2023-11-12

扎陵湖.携程.2023-11-12

雪域净土·秘境果洛 | 鄂陵湖:母亲河源头的神秘美丽.中国网草原频道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2

鄂陵湖.携程.2023-11-12

黄河源头纪念碑及扎陵湖、鄂陵湖.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2023-11-12

长江源头生态管护员:用脚步丈量长江源头.中国西藏网.2023-11-12

长江源头 沱沱河.人民网.2023-11-12

钱塘江.浙江日报.2023-11-12

目击长江源竖立环保碑.新浪网.2023-11-1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青海省人民政府网.2023-11-12

我国首次"三江源头"科考启动 将建国家地理标志.中国政府网.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青海省人民政府.2023-11-12

[高清组图]为保护生态环境景区发布禁游令 永葆绿洲生机.央视网.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禁止非法穿越.光明网.2020-08-27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23日发布.中国政府网.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黄河源头雪豹调查活动 填补相关空白.百家号.2023-11-12

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本底调查成果发布.百家号.2023-11-12

三江源国家公园50多只珍稀鸟类因电网漏电死亡?官方:被电死不属实,死因正调查.红星新闻-今日头条.2023-06-25

50余只国家级保护动物在嘉塘草原触电致死?官方:多部门正联合调查.红星新闻-今日头条.2023-06-25

中国面积最大国家公园三江源:获赠40套巡护监测设备.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2023-01-11

垃圾侵袭纯净告急 三江源面临的新危机.中国国家地理.202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