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排箫

排箫

排箫,古时又称为“箫”“籁”“比竹”“凤箫”,一种边棱音气鸣乐器,距今有3000多年,是中国比较古老的编管吹奏乐器。

排箫是用相同材质,若干不同长度的音管,按照长短依次有序的编排在一起,形制多样。它音色清脆悦耳,富有穿透力,有独奏、声乐、歌舞伴奏、器乐合奏等多种表现形式,但现在中国民间已经很少使用。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排箫的身影,其中罗马尼亚将排箫作为国乐。1956年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协会把排箫作为中国音乐的乐徽。

历史

中国排箫历史

排箫起源

排箫最早可能出现于远古社会至夏商时期,这一时期的乐器材料易得、 制作简单。后世人认为是尧发明了“排箫”用于《韶》;有人认为是伏羲女娲作箫;有学者提出应追溯到“黄帝命伶伦律”,认为伶伦制造的十二管相连接的就是排箫;还有人认为是源自于一种籥(yuè)的原始簧管乐器。后人各执一词,并无定论,但是排箫已是当时起主导作用的重要乐器了,因为相较于同时期的击奏乐器和管乐器,它具有更好的旋律性。

发展时期

西周公国至春秋战国时期是排箫的成长发展时期,从音乐和乐器本身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政治地位上和宫廷雅乐礼器上的发展都为后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目前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长子口墓出土的西周早期的骨排箫实物,距今有3000多年,而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两支战国时期的排箫则是最早的竹质排箫实物,距今有2400多年;秦汉是排箫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各方面均有建树,成为这一时期必不可少的乐器。排箫随着鼓吹乐兴起成为汉代重要的军队音乐和宫廷仪仗仪式音乐,吹奏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有横吹、短箫、铙歌、骑吹、黄门鼓吹等多种。在现存的汉代画像石中可以窥探出排箫在汉代作为礼器具有深刻、广泛的意义,继承了周以来的“礼器”地位,占据了军乐队核心乐器的地位。在民间则既广泛应用文化活动中,同时又具有地域性的“神器”地位。

过渡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排箫发展的过渡时期,既继承了汉代特点,又与佛教相结合,为隋唐时期排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时代动乱,并且出现了跨阶级、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大融合,排箫失去了使其繁荣的和平稳定的社会条件;隋唐宋时期排箫的发展分为了雅乐、燕乐、鼓吹乐和佛教音乐。排箫在隋唐发达的燕乐乐队中作为伴奏,有时烘托旋律,有时作为主要旋律使用。在唐代盛行的佛教音乐中,排箫使用较为普遍。在宋代雅乐中排箫始终担任重要的角色。

衰落时期

元朝时排箫逐渐衰落,主要用于雅乐的祭祀,还有少量用于散乐中;明清时期,排箫在民间已经失传,仅存于雅乐系统当中;新中国成立后,排萧受到民族乐器增多和西洋乐器传入的冲击,逐渐被笛、笙等乐器代替,慢慢地在乐队中消失了,偶尔在民族乐团中能够见到使用。

外国排箫初探

排箫不但出现在中国,在国外也能见到它的身影,各个国家的排箫不仅形制相似,演奏性能也非常接近,只是具体的构造存在一些差异。 欧州排箫叫“潘排箫”“潘管”或“绪任克斯”,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畜牧神“潘”和山林水泽之神“绪任克斯”,是欧州较古老和流传较广的乐器。其形制多样,有的按管的长短排列成梯形,有的将音管分成两侧排列成双翼形,也有的在音管内用蜡封堵,排列成等长的一字形。在匈牙利罗马尼亚被称为 “纳”,有20多根音管组成,是这两个国家主要的民间乐器,罗马尼亚的传统名曲《云雀》,沃尔夫冈·莫扎特歌剧《魔笛》都是运用这种排箫。在英国木偶戏至今仍用一字型潘排箫伴奏。

拉丁美洲、南美州也有排箫的踪迹。形制也是多样的,安第斯高原地区的排箫是最出名的,起初是用木、石、陶土、或金属为材料制作,现在改用竹、芦苇为材料制作,分为单排音管和双排音管;秘鲁称排箫为“安塔拉”;厄瓜多尔称为“龙达多尔”;玻利维亚称“西库”。 可见,排箫在世界各民族中均有发展,并且起源都比较早,是共同拥有的音乐事象。

构造与种类

排箫通常用竹子制作,现代人为了让其外观更加精美,也有用亚克力、檀木、陶瓷烧纸、有机玻璃、PVC塑料管等材料制作的,但是竹制的音色相对较好。排箫是用竹子制成若干长短不一的音管,按照长短顺序依次进行排列,用粘接、捆绑或用木框镶起来等方式固定,音管底部需要封底,一般用蜂蜡封住,每根音管只发一个音,有多少跟音管就有多少个音,移动吹排萧使气流通过不同管口发出不同音高从而产生高低不一的乐音。排列喉管的样式也有多种,有的是上端吹口对齐,下端长度依次排列的樱形;有的是上端吹口对齐,中间短,两端长的燕尾形;有的是长短相等,排成矩形或扁面形。最早的排管数为3管、6管,后来逐渐增多到10、13、16、20、21管,直到最多为24管。

排箫分为单管排箫和双管排箫两种。单管排萧,按照五声音阶或七声音阶从左向右,从低音至高音依次有序排列;双管排萧,按照六律六吕分列,按照从外到内,从低音到高音依次有序排列,历代管数和长度都不相同。1981年,吉林省歌舞剧院石家环在原排箫造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双排管加键排箫。

排萧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展,按照流行地区主要分为罗马尼亚排萧、南美排萧和中国排萧。罗马尼亚排箫也是竹制,其特点是圆弧形,是按照巴松到高音管从右往左有序排列的,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一种排萧。南美排萧是用一排至两排竹子或芦苇管捆扎成笔直型,双排的排萧,管长相同,借助于吹第1排管之后的余气,使第2排管发出高八度音。

音色音域

排箫音色柔和、典雅,有丰富的表现力。高音区音色清亮高亢,中音区音色圆润温和、甜美,低音区音色雄浑宽厚。一般多使用中、低音区,较少使用高音区,在表现意境深的音乐较为出色。现在广泛应用于流行音乐。

国内流行的是G调和C调排箫,但音域过窄。现在一种双排管加键排箫,为宽音域十二平均律排箫,音域为五个八度,增加了半音管。第一排有36支音管,音域为c4~b3,可奏出C、D、E、F、G、A、B这7个调的七声音阶;第二排有25支音管,音域为c3~a3,可奏出C、D、F、G、A、这5个调的五声音阶。

演奏

吹奏时保持身体放松,表情自然,双手握住排箫的位置不影响正常吹奏即可。排箫没有多余的技巧,每根音管只能发出一个单音,演奏时需要嘴唇能够快速准确地移动到应该要吹的音管上。它高音区气息急、气量稍小,低音区气息速度稍缓、气量大,中音区气息、气量在二者之间。要经过口风松紧、吐音力度等综合练习后,在吹奏时做到手到、嘴到、气到,使嘴唇能够迅速准确的在各个音管上吹奏音符才能吹奏出优美连贯完整的旋律,这需要运用双手左右移动排箫来完成的,而头部的移动只是辅助配合。

名曲名家

排箫在世界许多国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流传着大量的排箫名曲。中国本土的排箫名曲有《在水一方》《独上西楼》《橄榄树》《同桌的你》《一杯美酒》《青藏高原》《再看我一眼》;国外的排箫名曲有《云雀》《The Lonely Shepherd》《魔笛》《天堂鸟》《查尔达斯》《霍拉舞曲》《交响的电影院》《梦幻大地》等等。

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中国大陆著名排箫演奏家林文增杜聪,中国台湾地区的张仲良、董建梁,著名排箫制作者王春晓等;国外的优秀艺术家有探路人法尼卡·路卡,“古典排萧之王”西蒙·史丹修·西林克斯,罗马尼亚的乔治・赞菲尔以及排萧教育家周里·莫尔克、可斯特尔·普斯可犹,德国的乌尔利赫・哈肯霍夫等。2006年,李欣女士创建了意在“复兴中国排箫文化”的扬州悠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发展现状

中国

排箫是反映历史文化,展现中华文明所创作和传播的民间艺术,这门乐器指法简单、入门迅速、容易掌握,且对吹奏者年龄没有太多限制。现在的中国音乐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排箫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也因此得到发掘。1956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被确定为中国音乐的乐徽,自此,排箫成为代表中国音乐的符号,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涵义。民间排箫演奏家丁云海开班教授排箫,编著教材,为排箫爱好者提供一个方便可行的学习途径。

但是目前排箫的使用非常稀少,仅用于祭孔 、韶乐的演出以及少许仿古节目演出,并且在这些演出中所用的乐器都是排箫仿制品,也有一些演奏家对排箫的乐器结构进行了改革,但改革后的排箫并没有在舞台上推广开来,而且乐器本身和制作工艺上都并无实质性的发展。对于众多爱好者排箫乐器难买,专业排箫教师难寻、系统的学习资料太少,都是学习排箫的阻碍,这也导致排箫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发展停滞的状态。国内由于排箫爱好者数量有限,排箫演奏家寥寥无几,所以国内至今还没有排箫协会。

外国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排箫的发展历史从未中断过,并且正在蓬勃发展。2011年9月,韩国排箫演奏家周大根亲临扬州市选购排箫,并和中国同行一起演奏。南美洲安第斯高原的美洲原住民把排箫当作他们最主要、最常用的乐器,一直按家族沿袭的形式以男性传承,在民间风俗活动、节日庆典、日常娱乐中都会进行排箫演奏;在罗马尼亚匈牙利则是主要的民间乐器,其中罗马尼亚将排箫作为国乐,罗马尼亚的排箫演奏技巧,被音乐界公认为发展得最高的演奏技巧,并有杰出的演奏家法尼卡・路卡、乔治・赞菲尔,这都使得排箫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还有一些艺术家会把排箫运用于歌剧、歌舞伴奏、乐团器乐合奏等多种表演形式上,如沃尔夫冈·莫扎特的歌剧《魔笛》,罗马尼亚的民间歌舞团曾多次访华演出,用排箫演奏的罗马尼亚著名乐曲《云雀》和《霍拉舞曲》等。这些国家排箫乐器形制多样,音色绚丽多彩,表现力较为丰富,演奏技巧也达到较高水平,这种情况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参考资料

..2022-10-18

..2022-10-18

..2022-10-18

..2022-10-18

..2022-10-20

..2022-10-20

..2022-12-07

..2022-12-20

..2022-12-06

..2022-10-20

..2022-10-18

..2022-10-18

排箫制作.北京中器研究院.2023-12-19

..2022-12-20

..2022-12-21

..2022-12-20

扬州悠扬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688.2023-12-27

扬州悠扬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企查查.2023-12-27

..2022-12-21

..2022-12-20

..202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