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晋朝大司马石苞的第六子,西晋大臣、文学家、诗人、富豪。
石崇年少时聪敏,二十几岁为修武令,步入仕途。司马炎很器重石崇,提升他为散骑常侍、侍中。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衷即位,宰相杨骏辅政。石崇劝说杨骏善待汝南王司马亮,不被采纳。后又上奏批评杨骏为了网罗党羽,颁发的赏赐、爵位过于优厚。仍旧没有被采纳。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皇后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囚禁,贾氏家族成员被诛杀,石崇因巴结奉承贾氏家族而被作为同党,免官。司马伦的亲信孙秀向石崇讨要他的爱妾绿珠,被拒绝后唆使司马伦斩杀了石崇,并抄没其家产,诛杀其全家。永宁元年(301年),晋惠帝下诏以“卿”的礼仪安葬石崇。
石崇有文集六卷,存世的文章有《自理表》《思归叹序》等,诗作有《大雅吟》《楚妃叹》等。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认为,石崇纵横一代,是众多豪门的领袖,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财力雄厚,而是政治能力与才能都很突出。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认为,石崇向人炫耀奢靡,因此后来死于非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石崇生在青州城,是晋朝大司马石苞的第六子。他年少时聪敏,勇而有谋。石苞临终时,将财产分给几个儿子,惟独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认为不公平,石苞认为,石崇虽然年纪小,但是他有能力,日后能得到想要的东西。石崇二十几岁时为修武令,有能干的名声。后入朝为散骑郎,升为城阳知府,因讨伐吴国有功,被封为安阳乡侯。石崇在郡中有职务,好学不倦,后授黄门郎。
解脱罪名
石崇的哥哥石统得罪了扶风王司马骏,官吏们本想重罚石统。后来晋武帝下诏,石统得以免罪。石崇没有去宫中谢恩,因此有官员想重新给石统治罪。石崇上书申诉说,石统为官清白、工作努力,最近被扶风王司马骏诬陷诽谤。幸亏晋武帝明察秋毫,罪名才得以澄清。可是因为石崇、石统没有到晋武帝面前谢恩,只是到了公车门谢恩,自以为等到上奏的时候,晋武帝就能知道。因此被人弹劾,受到讥笑侮辱。而且有一些官员为了权势地位,附庸于司马骏,罗织罪名。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晋武帝,希望他能明辨是非,还石统、石崇清白。由于这次上奏,晋武帝没有怪罪石崇、石统,棘手的事情被解决了。石崇逐步升迁任散骑常侍、侍中。
得罪权臣
因为石崇是功臣的儿子,有才干,晋武帝很器重他。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即位。宰相杨骏辅佐朝政,大肆封赏,网罗党羽。汝南王司马亮害怕杨骏,不敢去赴晋武帝的丧事,在大司马府门外哭晋武帝。接着,他搬到城外居住,上表请求过了晋武帝的葬礼再出发去镇守之地。有人告发说,司马亮要兴兵讨伐杨骏,杨骏异常恐惧,想要讨伐司马亮。杨骏的弟弟杨济以及外甥河南郡李斌都劝杨骏留下司马亮,杨骏不听。杨济又让石崇去见杨骏,对杨骏说,皇族与外戚,相互依赖才能安定,只有把司马亮召回来,共同本着公正无私的原则辅佐朝政,才能互相保全。杨骏不肯听从这些话。
石崇与散骑郎蜀郡、何攀共同上奏司马衷,指出三点令人不安之处,一是晋惠帝继承了皇位后,颁发的赏赐、爵位过于优厚;二是当年吴会叛逆时,大概有一百年的时间,晋朝的边境都被他们骚扰。那时候朝廷上下忙的不能按时吃饭,司马炎以聪慧和谋略,消灭了这些叛逆之人。如今杨骏给大臣的赏赐比以前给那些灭吴的有功之臣的赏赐还要丰厚;三是如今还是在晋朝的制度开创期,这些制度以后都会传到后世。如果没有尊卑的差别,动不动就封爵,几代以后,所有人都会是公侯。石崇认为,从泰始年间开始,到平定吴国论功行赏,那些制度公文都保留着。即使不能遵循古代的规章制度,也应当依据近世的制度。奏章上呈司马衷后,没有被采纳。
石崇外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兼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他在南方时,得到了一只小鸩鸟。他将鸩鸟送给了后将军王恺。按照当时的制度,鸩鸟不许过长江。石崇被司隶校尉傅祗弹劾,晋惠帝下诏原谅了石崇,将鸩鸟烧死在京城的大街上。
依附外戚
石崇聪颖有才气,但做事随意,行为不检点。他在荆州抢劫、掠夺远来的使者及客商,得到的财富数不胜数。后石崇被征为大司农,但征召公文还没有到,石崇就因擅离职守被免官。元康六年(296年),石崇被授太仆,外任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石崇在河阳金谷有另外的住宅,常有文人名士在此昼夜游宴、赋诗,石崇将这些诗编辑为《金谷集》,并亲自作序。石崇离开河阳时,全城的人都给他送行,在金谷设帐饮酒。到了任所,石崇与徐州刺史高诞因饮酒相争互相侮辱,被军司举报,免去官职。随后,他又任职卫尉,和琅邪内史潘芘的儿子潘安谄媚皇后贾南风妹妹的儿子贾谧,与另外二十几个谄媚贾谧的人号称“二十四友”。每当等候到贾谧与贾南风的母亲广城君郭槐外出时,石崇和潘岳都会赶紧下车,站在马路左边,望着贾谧、郭槐车后扬起的尘土下跪行礼,表现得卑下奉承。
死于非命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皇后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囚禁,贾谧被诛杀,石崇作为同党被免官。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与掌权的司马伦有矛盾。石崇有个妾室叫绿珠,容貌美丽,善吹笛子。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派人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当时正在金谷园中的凉台上寻欢作乐。使者前来要人,石崇把他的几十个姬妾全部叫出去让使者随便挑选。使者坚持要绿珠。石崇勃然大怒,拒绝说,绿珠是自己喜爱的人,不可能给他。使者建议石崇三思而后行。石崇仍旧拒绝了他。使者折返几次,石崇始终不答应,孙秀大怒。恰逢英布司马允叛乱失败,孙秀就趁机声称石崇、潘岳、欧阳建都追随司马允叛乱,劝司马伦杀掉石崇。石崇暗中知道了孙秀的图谋,于是,他与潘岳暗中联系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想让他们来对付司马伦、孙秀。孙秀察觉到他们的意图,便假称有皇帝诏书,拘捕了石崇、潘岳等人。当时,石崇正在楼上宴饮,来捉拿他的士兵到了门口。石崇对绿珠说,自己今天是为她而获罪。绿珠哭着表示,自己会在他面前以死相报。于是,绿珠跳楼身死。石崇本以为自己不过是流放到交州、广州市等地。等马车把他拉到东市,石崇才知道孙秀看上了他的家财,要杀掉他。拘捕他的人讥讽道,知道财富可以招致祸害,应该早点散了家财。石崇无言以对。他的家产被抄没,母亲、兄长、妻子、儿女不论老幼都被杀害,死了十五人。石崇死时五十二岁。
身后之事
石崇死后,官吏查阅簿籍,发现他有水力碾米设施三十多处,奴仆八百多人,以及其他珍宝财物无数。永宁元年(301年),晋惠帝重新登上皇位后,下诏以“卿”的礼仪安葬石崇,封石崇的侄孙石演为乐陵公。
人物作品
石崇有文集六卷,存世的文章有《自理表》《思归叹序》《楚妃叹序》《琵琶引序》《金谷诗序》《许巢论》《奴券》《议奏封赏当依准旧事》。其中《金谷诗序》写于司马衷元康六年(296年),是石崇在金谷集会中为现已失传的《金谷诗集》所作的序文。序文中说石崇曾经在金谷为客饯行,后来成了典故,南梁江淹《别赋》中便有“送客金谷”的说法。石崇存世的诗作有《大雅吟》《楚妃叹》《王明君辞》《思归引》《思归叹》《答曹嘉诗》《赠枣腆诗》《答枣腆诗》《赠欧阳建诗》《还京诗》。
人物评价
唐朝官员房玄龄认为,石崇博学多闻,性格乖戾,从不悔改。他的财富超过各个豪门,可以与公侯世家斗富。冬天里也可以得到新鲜的蔬菜,锦缎制作的屏障从首都内延绵到山川。后来石崇在金谷遇难,正所谓高树上的蝉,不知道螳螂正在它的身后。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认为,石崇向人炫耀奢靡,因此后来死于非命。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认为,石崇纵横一代,是众多豪门的领袖,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财力雄厚,而是政治能力与才能都很突出。他的作品《思归引》《王明君辞》等都声情并茂,不在晋朝太康诗人潘岳和陆机之下。
清代文学家毛先舒认为,石崇英俊风流、富可敌国,擅长诗文。《金谷诗序》令人叹服,《王明君辞》也是新奇高明,不愧是才子。
宋代文学家乐史认为,石崇虽然是因绿珠而遇难,但是实际上他早就逐渐败落了。他曾经在荆州抢劫、掠夺远来的使者,杀害客商,这才得到了巨额财富。又将鸩鸟送给王恺,谋划鸩毒一事。他每次邀请客人宴饮,令美人行酒,一旦客人不能饮尽杯中酒,就要斩杀美人。石崇不仁不义,动不动就要杀人,所以才有了报应。绿珠加速了石崇的死亡,石崇也让绿珠扬名。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奢靡无度
石崇的财产极多,房屋华丽,妻妾数以百计,穿绫罗,戴金玉,用最好的乐器,吃遍山珍海味。他曾经挑选姿容美丽而相貌相似的侍女几十人,发饰服装完全一样,让人骤然间看上去无法分别。石崇让工人将玉石雕刻成龙体倒立的姿式,用金子铸造成凤凰的形状。让几十名侍女佩带上这样的玉佩与金钗,手拉着手绕着殿堂上的柱子蹁起舞,昼夜相接,永不间断,叫做"常舞"。招呼她们时,不喊姓名,让玉佩声音较轻的排在前面,金钗颜色鲜艳的排在后面,按照顺序依次走上前来。石崇还让这几十人嘴里都含上奇异的香料,她们走路时说着、笑着,吐出的香气便随风飘扬。石崇又将沉水香筛成粉末,撒在象牙床上,如果宠爱的侍女经过时没有留下痕迹,石崇就赐给她珍珠百粒;如果谁留下了痕迹,则让她减少饮食以减轻体重;侍女们中间流传着一句戏言:“你非细骨轻躯,哪得百粒珍珠。”
石崇家的厕所里有十多个婢女列队侍奉客人。她们都穿着华丽的新衣,修饰打扮得非常漂亮。厕所里放置了各种美容用品。客人如厕后,要换上新衣服才能出来。客人们大多害羞,不肯到厕所里去。大将军王敦去厕所时,脱下旧衣服,换上新衣服,神色傲慢。婢女们议论说,王敦一定会谋逆造反。尚书刘寔到石崇家拜访,上厕所的时候,见到有红帷帐,华美的垫子,两个婢女拿着香囊在旁边伺候。刘马上退出来,告诉石崇,误入了他的内室。石崇告诉他这是厕所而已。刘寔说,自己这样的穷人从没有这样上过厕所。
石崇斗富
后将军王恺是文明皇后的弟弟。他与石崇互相攀比斗富。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就用蜜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的蚕丝作路两旁的屏障,长达四十里,石崇就用锦缎作屏障,长达五十里。石崇用花椒粉和泥涂房屋,王恺就用赤石腊涂墙。司马炎曾经赐给王恺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把珊瑚树拿给石崇看,石崇就用铁如意把王恺的珊瑚树砸碎了。王恺非常生气,认为石崇是嫉妒他的珍贵之物。石崇却表示,不值得生那么大的气,自己现在就还给他。于是,石崇命令手下人把家中的珊瑚树全都拿了出来,其中高三、四尺的有六、七棵,与王恺的珊瑚树相同的有很多,王恺若有所失。
豆粥是很难煮烂的,石崇请客人喝豆粥时,只要吩咐一声,很快就能端上来热腾腾的豆粥。到了冬天,石崇家里还能吃到绿色的韭菜。他和王恺一同出游,争抢着进洛阳城,石崇的牛跑得飞快,王恺根本追不上他。这三件事是王恺的憾事,于是他秘密贿赂石崇的下人,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下人告诉他,豆子极难煮烂,可以预先做成熟末,客人来的时候,只要煮白粥的时候把熟豆末放进去就可以了。韭菜是用韭菜根捣碎后掺在麦苗里。牛车跑得飞快是因为驾车的人对牛不加控制,让牛撒欢儿地跑就行了。于是,王恺也学着这样做,与石崇不相上下。后来,石崇知道了这件事,便杀了告密的下人。
解救刘舆
刘舆兄弟俩年少时曾经与王恺有过矛盾,王恺假意让他们在王家留宿,打算找机会把他们活埋了。石崇与刘舆关系不错,听说了王恺的打算,连夜驱车赶到王恺家中,询问刘舆兄弟在哪里。仓促之间,王恺来不及隐藏。石崇直接走到后宅找出刘舆,让他们与自己一同坐车离开,并告诫兄弟二人,不可随便在别人家里留宿。刘舆非常感激他。
劝酒斩美
石崇每次宴请客人,常叫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饮酒却没有饮尽,就让侍从斩杀美人。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曾经一起去拜访石崇,王导不善饮酒,总是勉强喝下去,以至于大醉。轮到王敦喝酒时,他坚决不肯喝下去,眼看石崇已经杀了三个美人,王敦脸色不变,还是不肯饮酒。王导责备他,王敦却说,石崇杀自家的人,与自己无关。
灭族之兆
据说石崇家的米饭倒在地上,经过一夜都变成了中国圆田螺,人们都认为这是家族灭绝的征兆。
相关遗迹
石崇墓
石崇墓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东山头村南。该墓建于晋朝,原有一冢,名尉冢,现已不存。元末明初官员周南老在《吊石崇墓》中写道:城西多岩壑,信美非金谷。荆州石刺史,胡为此埋玉。缅怀步障春,云锦烂绮。买娇教歌舞,不惜珠三。顾此堕楼人,焉知祸所伏。苍苍墓已墟,谁悲宰木。元末明初高启在《石崇墓》中写道:须欲怒珊瑚折,步障围春锦云热。真珠换妾胜惊鸿,笑踏香尘如踏空。酒阑金谷莺花醉,家逐楼前舞裙坠。财多买得东市愁,绮罗散尽余荒丘。犹怜白首同归者,夜伴游魂封树下。
下邳故城
下邳故城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经过数年考古发掘工作,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睢宁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已经在下邳故城遗址及周边勘探发现,下邳故城包括汉代下邳故城和魏晋·明清下邳故城两座城址,两城东西并立,城内发现汉、魏晋、唐、宋、金、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房址、道路、水井、排水沟、墩、灰坑遗迹300余处,出土陶器、瓷器、铁器、铁器遗物3000余件。魏晋·明清下邳故城平面呈长方形,在北、西、南城墙上发现北门、西门、南门,城墙外有护坡、护城河。城墙南北长约930、东西宽约630米。东晋戴祚《宋武北征记》中记载“下邳城凡三重,大城周十二里半,其南门曰白门;中城周四里,吕布所筑;又有小城周二里许,城西又有一小城,周三百四十步,相传皆石崇所筑”的记载相印证。
艺术形象
民间形象
财神
财神,又称禄星、子星、跳加官等,因为石崇的家产堪比朝廷、富可敌国,民间将其列入财神行列。例如,《中国民间年画史图录》中,收录有清代天津市杨柳青镇年画“文武财神聚一堂”年画,其中石崇为众财神之一。
花神
花神是民间所认为的喜神,每月都有不同的花神。清代画家吴友如画了十二花神,其中石崇是七月凤仙花花神。
民国时期的陶瓷美术大师王琦绘制了花神台屏瓷板画,现珍藏于上海古猗园。这套花神台屏瓷板画长19厘米、宽15厘米,用粉彩精准勾勒十二月令花卉和十二月令花神,其中七月花神为石崇。
绘画
金谷园图是清代画家华岩所绘制的人物图。画作只截取庭院一角,在松柳、菊花、山石中, 石崇面丰颊圆,身着宽袍, 坐在蒲团之上。他左手枕靠矮几,右手拈须,身体左倾,凝神观看着绿珠。绿珠淡妆素抹,坐于圆凳上,樱唇轻启,低头吹箫,四周环立着众女仆。图上自题: “金谷园图,壬子小春写于研香馆之东窗,新罗山人五十岁。”
影视
参考资料
诗辩坻 卷二.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9-01
绿珠传.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9-01
列朝诗集 十.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9-07
蘇从哪里来丨烽火狼烟,寻找三国“下邳城”.新华报业网 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23-09-07
蘇从哪里来|烽火狼烟,寻找三国“下邳城”.南京广播网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2023-09-07
民间花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3-09-07
民间花神知多少.北京日报.2023-09-07
“5·18国际博物馆日”丨邀您同赏古猗园珍藏的这套花神台屏瓷板画.上海科普网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09-01
桃花落尽与君还.豆瓣电影.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