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号”事件
“银河号”事件是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从事正常贸易的中国“银河号”货船载有违禁化学品为由,坚持要求对其进行检查而引发的事件。
美国驻华大使馆声称:美方获得确切情报,中国“银河号”货轮载有化学武器前体(即原料)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于7月15日左右从大连港启航,运往中东地区。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这一出口行为。否则,美国将按自己的国内法律对中国实施制裁。
面对美方无端指控,中方断然否认。经调查,中方明确告诉美方,货轮上没有违禁化学品。但美方仍声称情报绝对准确,坚持要对“银河号”进行检查。后经第三方参与联合调查确认“银河号”货轮未载有化学武器原料。国际社会纷纷谴责美国,称美国政府一手制造“银河号”事件纯属“海盗行径”、美国这个自封的“世界首席法官”故意制造事端,结果自取其辱。并且三国代表在沙特阿拉伯的“塔布克”号军舰上正式签署了“银河号”检查报告。中方向美方提交了正式索赔1344.0084万美元的报告及其细目。美国方面承诺将检查结果通知中国“银河号”货轮预定停靠的各国政府,并承诺将为“银河号”货轮顺利进有关港口卸货作出努力。
事件背景
“银河号”是中远海运的万吨级集装箱船,1984年11月由德国基尔船厂建造,是天津市至科威特的核心班轮。1993年7月7日,该船按计划在天津港上货后启航,途经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雅加达,跨越印度洋,驶向中东,预计8月3日抵达位于波斯湾的迪拜港卸货,然后去沙特达曼港和科威特港。
1992年,国际社会讨论通过了“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公约”,中国和美国政府官员都参加了会议,并签署该公约。但是中国人大和美国国会尚未通过该公约。
整个90年代,几乎每年美国都狠踹中国一脚,给中国人带来了深刻的屈辱感。1993年7月7日,中国“银河号”远洋集装箱货轮从天津出发。当时,中国使用的是美国的GPS导航系统。在航海途中,美国无理要求检查“银河号”,被中国坚决拒绝后,美国人关闭了“银河号”所在海域的GPS导航服务,使“银河号”失去了航向辨别能力,在茫茫的大海上就像一片茫然无助的落叶,被迫在闷热异常的印度洋上停滞达三周之久。而中国派去解救“银河号”的船只,也根本找不到“银河号”的位置。
事件经过
美国指控中国“银河号”载有化学武器
从1993年7月23日起,美国无中生有掀恶浪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银河号”货轮7月15日从大连港出发,装载着硫二甘醇和氯化亚砜两类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正在驶往伊朗的阿巴斯港。美国官员还振振有词地宣称: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这一出口行为,并威胁说,否则,就要制裁中国。
美国1993年8月3日在与中国外交部的又一次交涉中,竟然要求中国政府命令“银河”轮返回出发地;或由美国人登船检查货物;或者索性停留在某个地点,听候发落。美国还向该货轮计划停靠的港口所在国散布其错误情报,并据此要求这些国家阻止该货轮按计划进港卸货。中方于1993年8月3日指示“银河号”暂停前进,在距离霍尔木兹海峡10多海里的公海上抛锚。中方对美方的质疑经过认真、全面调查后,于1993年8月4日明确告诉美方:“银河号”货轮根本没有装载美方所说的两项化学品,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积极建议,包括在中东第一站迪拜港由当地海关与中方一同核查美国所怀疑的“银河号”货箱。
1993年8月7日至26日,美国巡洋舰开始长达20天的跟踪巡视,直到26日上午10:00,美国军队终止跟踪。
中国“银河号”接受检查
1993年8月28日上午,中国同意美国派专家以沙特政府技术顾问的身份,对停泊在达曼港(位于沙特阿拉伯)的“银河号”进行检查。当天上午9时20分,中方检查组15人、沙方检查组7人和美方10人登上银河轮检查。在为期两天的检查中,美方人员先是审阅银河轮货运清单,找出运往伊朗的货箱,进行外观检查,再将其中认为可疑的货箱卸下开箱检查。但除了文具、小五金、机械零件、皮鞋等普通货物,丝毫没有美方所说的化学危险品的踪影。
8月30日晚10时30分,发自中国各港的最后一箱货物检查结束。次日,对其中8箱液体化学品的化验结果也出来了,都没有查出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但美方又提出要检查银河轮上的全部货物,包括发自第三国的货物。为尽快查清事实真相,中方同意扩大检查。
错误情报被揭穿
1993年8月31日谈判桌上,美方代表、美驻沙特使馆参赞马克尤姆(音译)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认为,美方只检查了“银河号”部分货物,“不能公开承认船上未载硫二甘醇和亚硫氯两类化学品。”他说,要么船上的中国货全部开箱检查,要么根据单子一部分一部分查,直到华盛顿认为可以了为止。对美方的无理要求,中方代表指出:你们一再撕毁原先达成的协议,出尔反尔,不守信义。竟公然违背“绝不染指”第三国货物的承诺,甚至要查“银河号”全部货柜,这是霸道行为。美方人员自觉理亏,却又百般狡辩,甚至不得不说出:“这是奉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之命。”沙特阿拉伯代表不愿直接表态,于是建议:“以后达成的协议应见诸文字,三方签字。”以巧妙方式表达了对美方做法的不满。
1993年9月1日晚5点20分,三方恢复会谈。为向全世界澄清事实真相,中方郑重宣布:“为更顺利地进行下一步检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了结此事,中方在对美上述要求持反对立场的情况下,同意扩大检查。”
1993年9月4日,沙祖康、哈立德、马库尼分别作为中沙美的三国代表在沙特的“塔布克”号军舰上正式签署了“银河号”检查报告。中方向美方提交了正式索赔1344.0084万美元的报告及其细目。9月5日10:00,三方代表在沙特达曼港大酒店召开中外记者新闻会,公布检查结果。美国方面承诺将上述检查结果通知中国“银河号”货轮预定停靠的各国政府,并承诺将为“银河号”货轮顺利进有关港口卸货作出努力。三方代表在调查报告上签字。
事件影响
弱国无外交,1993年7月7日,发生著名的“银河号”事件,当时负责人是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处理此事时候,说了三个窝囊:“拒绝,窝囊,我们就要背黑锅;让他们去查,某种程度上我们受到了侮辱,也窝囊。但是两个窝囊中选择了第二个。等这个事情的真相查明了,没有(违禁化学品),那窝囊就是他们的。”确认“银河号”货轮未载有上述化学武器后,国际社会纷纷谴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报》评论说,美国政府一手制造“银河号”事件纯属“海盗行径”。《印度教徒报》说,美国这个自封的“世界首席法官”故意制造事端,结果自取其辱。
分析原因
国防上缺乏必要的海上护航力量
对于包括航运安全在内的国家海上利益来说,海军是最基本的维护手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大的海军和制海权是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火车头。当时中国海军无论是作战思想、活动地域,还是力量编成、战术训练,都是一支典型的近海防御性武装力量。“银河号”在距离本土数千公里外遭遇美国军队拦截时,海军既无可前往印度洋的合用舰船,也没有足够的远洋护航经验,必然会受到美国的阻碍。
经济上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
美军对“银河号”的拦截行为本身可视作经济制裁的一种特殊形式,而对付经济制裁最常用(多数情况下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毒攻毒”,动用经济手段还以颜色,让对方因代价过高而放弃或减轻制裁力度。而在当时,中国除了外交抗议和交涉之外,几乎没有动用经济手段。
外交上势力单薄
军事和经济这两个重要的“硬实力”资源对中国而言都有限,难以为外交斗争提供足够支持。“银河号”所装载的货物实际上涉及到中国与巴基斯坦、也门等多个国家的贸易往来,却没能发动这些“利益关方”共同抵制美国的霸权行为,更没有能够积极引入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参与,共同抵制美国的“一手遮天”,这对于经营了多年的中国外交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事件评价
1993年曾发生“银河号”事件,1999年又发生炸馆事件,让吕祥当时就意识到,中美关系不会永远是那种在歌舞升平中发展的关系。(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美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其背后的运作也很复杂,我们有一个说法叫‘斗而不破’,就是我们极力维护关系,但也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会有斗争出现,我们时刻要警惕。(吕祥评)
美国政府一手制造“银河号”事件纯属“海盗行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报》评)
美国这个自封的“世界首席法官”故意制造事端,结果自取其辱。(《印度教徒报》评)
参考资料
强行指控“银河号” 蓄意挑衅中国.环球网.2023-07-29
被诬陷载有化学武器原料,中国货船被迫接受美方调查——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文汇报.2023-07-29
环球时报:那10年,每一年美国都狠踹中国一脚!.上游新闻.2023-07-29
《理响永州·思政课·祁阳》第二课(中学版):坚持党的领导·知史爱党.红网.2023-07-29
历史上的今天|1993年7月23日,中美银河号事件.柳州政法.2023-07-29
中国驻南使馆被炸20年祭:对中美关系影响依然持续.央视网.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