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马来语:Tun Dr. Mahathir bin Mohamad,英文名:Mahathir Mohamad,),1925年7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亚罗士打市,政治家、作家、医生,马来西亚第四任(1981年-2003年)及第七任(2018年-2020年)总理,是马来西亚任期最长的总理,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被任命为总理的人。

马哈蒂尔毕业于新加坡的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King Edward VII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KEMC),考取医科并成为医师。1946年,马哈蒂尔加入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后因反对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于1969年7月12日被驱逐出巫统最高委员会。1972年3月8日,马哈蒂尔重新加入巫统,并于1973年成为巫统最高委员会成员。1981年7月16日马哈蒂尔宣誓就职总理。马哈蒂尔于2003年10月31日辞职总理职务。2015年,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简称“一马公司”)的丑闻浮出水面,马哈蒂尔开始批评总理纳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他要求纳吉布辞职下台,并发起抗议活动,重返政坛。2016年,马哈蒂尔宣布退出巫统,并成立土著团结党。2018年5月10日,马哈蒂尔在国家王宫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七任总理。2020年2月,马哈蒂尔因拒绝巫统组成联合政府而辞任总理,并被委任为过渡总理,同年3月因未能获多数支持组阁而无法续任。2020年8月,退出土著团结党的马哈蒂尔创立了新政党——祖国斗士党,但于马来西亚多个州的州选、补选和2022年大选中接连失利。2022年12月17日,马哈蒂尔辞去其创立的祖国斗士党主席职务,后加入土著权威党。

马哈蒂尔任职期间强调经济对强国的重要性,推行私有化并对新经济政策作出调整,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在政治上,他一直坚持反腐败,外交上主张“向东看”的政策。他提出“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概念,主张亚洲人民应该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来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更不应把西方民主制度强加给亚洲人民。1998年,他让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国家,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1998年亚洲新闻人物”。2019年,他获得美国《时代周刊》列为2019年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1925-1957)

马哈蒂尔于1925年7月10日生于英属马来属邦吉打首府亚罗士打的一个贫穷小镇,是家里九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的父亲穆罕默德·依斯干达来自槟城,政府在吉打州建立的第一所英语中等学校的校长,他的母亲旺·登巴旺是马来族,是吉打贵族的旁系后裔。父亲在教育方面对马哈蒂尔很严格,强调通识教育,而母亲则让他从小学习伊斯兰教义。完成初等教育后,马哈蒂尔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了他父亲所在的政府英语学校——亚罗士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学院(Sultan Abdul Hamid College)。马来西亚日占时期(1941年12月-1945年8月),马哈蒂尔曾在吉打亚罗士打的跳蚤市场当小贩,售卖香蕉和香蕉糕、藤编织物等养家糊口。这一时期,日本对马来西亚的占领,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重返马来西亚,使马哈蒂尔意识到马来西亚的“落后和无能”,对他后来的从政生涯有很大影响。

马哈蒂尔在日占马来亚时期结束后开始活跃于政治,参与了抗议赋予非马来人公民权的活动。1946年3月1日,“泛马马来民族大会”在吉隆坡举行,并于5月10日位于新山的第三次会议上正式成立了“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UMNO),又译“巫来由人统一组织”,简称“巫统”(PEKEMBAR;UMNO)。马哈蒂尔于1946年成为“巫统”的首批党员。战后,马哈蒂尔回到学校并于1946年12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马来亚联邦政府为他提供经济援助,让他在新加坡的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学习医学。他在学院期间于《海峡时报》及学生期刊设立署名“C.H.E. Det”的专栏,呼吁争取马来人权益,如恢复马来语为官方语言等。毕业后,马哈蒂尔在槟城和吉打的政府部门工作了4年,后辞职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他是镇上第一位马来医生,他被称为“巫统医生”,他的办公室通常被称为“巫统诊所”。马哈蒂尔和他的妻子西蒂·哈斯玛积极参与福利和公共卫生活动——他作为吉打州结核病协会主席访问橡胶种植园的印度工人,为结核病患者提供治疗和建议,他的妻子则为吉打州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应马哈蒂尔的要求,他的朋友、联邦官员沙阿里·达乌德(Shaari Daud)帮助他建立了一个私人教育协会,为处境不利的马来儿童的学习提供资金。

早期从政经历(1958-1970)

1958年,马哈蒂尔被选为吉打巫统委员会的成员,并领导其政治小组委员会。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邦大英帝国独立后,原任的英属马来亚立法会一直持续运作,直到1959年举行了独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大选,选出了马来亚联合邦国会的第一届国会议员。在1959年大选时,马哈蒂尔已经是吉打的党主席了,但他却不是1959年大选的候选人,因为他当时与总理东古·拉赫曼意见不合。马哈蒂尔曾经批评东古同意英国及英联邦部队在马来亚独立后可继续驻扎,故使东古拒绝马哈蒂尔担任候选人的计划。对马哈蒂尔来说,这使他推迟进入国家政坛,但延迟仅持续了五年。1964年,马哈蒂尔成为国会议席候选人与伊斯兰党竞争,当选亚罗士打属下的哥打士打南区国会议员。然而,马哈蒂尔在1969年的选举中失去了席位,被泛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的尤索夫·拉瓦击败。马哈蒂尔将失去席位归因于华裔选民从巫统转向支持伊斯兰党。由巫统、马来亚华人公会及马来亚印度国民大会党所组成的联盟政府(马来西亚国民阵线的前身)的挫败导致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冲突爆发,513事件中上百人死亡。马哈蒂尔为代表的年轻马来民族主义者认为巫统向华人让步太多,并指责时任总理东古·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负有责任,认为他应该辞职。因反对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马哈蒂尔于1969年7月12日被驱逐出巫统最高委员会。

在未出任公职时期,马哈蒂尔写了他第一本书《马来人的困境》(The Malay Dilemma),阐释马来民族积弱不振的种种原因,并提出摆脱困境的方法——经济政策上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并让马来人充分利用所给予的机会,不断适应新环境并接受挑战,而非保持悠闲与顺从,这本书大获成功,随即被政府查禁。《海峡时报》记者霍夫曼评价《马来人的困境》使马哈蒂尔在马来人中非常受欢迎,许多年轻的巫统成员将其视为“新秩序”的“理论家”。

重回巫统(1971-1981.7.15)

1970年,东古辞职,阿卜杜勒·拉扎克接替其总理职位。1971年7月,马哈蒂尔受邀在雪兰莪州南部城镇莫里布举行的巫统青年研讨会上发表论文。1972年3月8日,马哈蒂尔重新加入巫统,并于1973年成为巫统最高委员会成员,在进入最高委员会两个月后,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同年11月,马哈蒂尔被任命为马来西亚食品工业公司(FIMA)的非执行董事。马哈蒂尔于1973年重新进入国会,被吉打任命为上议院议员,并在次年的大选中重返下议院,当选吉打州属下的古邦巴素国会议席。此后,马哈蒂尔跳过了从副部长的正常晋升程序,立即被任命为教育部长。1975年,马哈蒂尔当选成为巫统三位副主席的其中一人。该党选被视为党领导继承权的竞争,因为党主席拉扎克及署理主席侯赛因·奥恩的健康欠佳。拉扎克属意的参选人都中选:前马六甲首长加法尔巴巴、吉兰丹州王室成员兼富商东姑拉沙里和马哈蒂尔。次年拉扎克逝世后,侯赛因·奥恩继承了党主席兼总理,并且要在三位副主席之中选一位成为副总理,同时他也考虑了雄心勃勃的部长加沙里沙菲宜。马哈蒂尔的对手们都有政治弱点:加沙里沙菲宜在副主席竞选中失利,未得到巫统党员的支持;加法尔巴巴没有高等教育学历及英语不佳;而东姑拉沙里则是年轻没经验,还有重要的是未婚。侯赛因·奥恩在经过六个星期的考虑后选择马哈蒂尔成为他的副手,而该提拔也意味着马哈蒂尔或将继任总理。1978年,马哈蒂尔放弃了教育部长职位,成为贸易和工业部长。在就职贸工部长时期,他实施“重工业政策”,成立官联集团多元重工业(HICOM)投资可长期发展的制造业,如本地汽车工业,也在部门里投入许多时间进行各种海外参访,对外宣传马来西亚。1981年,侯赛因·奥恩因健康欠佳选择放弃巫统主席职位,由于政坛里没有其他竞争对手,马哈蒂尔顺利当选巫统主席。

首次任总理(1981.7.16-2003.10.31)

1981年-1989年

56岁的马哈蒂尔在1981年7月16日宣誓就职总理,委任慕沙希淡(马来语:Musa bin Hitam)成为副总理。同年12月31日23时30分,马哈蒂尔宣布把马来亚半岛时间调快30分钟,使之与沙巴砂拉越时间相同,新加坡政府也随之更改,一直沿用至今。1982年,马哈蒂尔带领国阵政府赢得了1982年大选,由11个政党组成的国民阵线在选举中拿下了全部13个州。同时,马哈蒂尔利用1982年大选的机会提拔了新一代的马来领导人,取代了几乎一半的国会和州议会现有议员。马哈蒂尔的政治智慧让他得以掌权,但他击退对手、鼓励对手自相残杀的行为,也助长了巫统内部前所未有的公开派系斗争,直至1983年巫统内部矛盾爆发。

1983年,马哈蒂尔为削弱王室对政治的影响,开始对马来西亚王室进行“对抗”。马哈蒂尔试图先发制人,限制新任最高元首的权力,在国会提呈宪法修正案,允许国会通过的法案即便没有最高元首的同意,也可在15天后自动同意生效。该提案也要移除最高元首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的权力,并转移至总理。最高元首拒绝同意已在国会轻松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马哈蒂尔通过发动集会以示他受公众支持,时任最高元首苏丹同意与马哈蒂尔妥协。最高元首仍掌有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的权力,但如果拒绝同意法案,法案将会回到国会,再通过时将会无视最高元首的否决权。

1988年,因一些支部机构没有合法注册,最高法院宣判巫统是个非法组织。同年2月,马哈蒂尔在原巫统的基础上宣布成立新巫统(新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任巫统主席。1989年1月20日凌晨1时左右,马哈蒂尔因胸口疼痛被送往吉隆坡中央医院接受治疗,之后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康复后在1990年和1995年大选中率领国阵再次取得胜利。

在经济方面,马哈蒂尔继承了前任总理的新经济政策,同时也在1980年代早期积极推动官联企业私有化,希望像当时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一样极力推行经济自由,配合扶持政策也可以给土著人更多经济机会。他的政府私营化航空,水务及通讯公司,到1990年中期当中一年有约50个企业加速完成了私营化。

1990年-1998年

1991年,马哈蒂尔宣布2020年宏愿(Wawasan 2020),目标是让马来西亚在30年内成为发达国家。2020年宏愿其中一个愿景是逐步打破种族隔阂,即要国民以“马来西亚民族”为荣。伴随着2020宏愿,马哈蒂尔对新经济政策作出调整,颁布国家发展政策(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这些政策面向土著的同时也对其他族群开放。国家发展政策成功实现了减低赤贫的主要目标,政府也乘着经济浪潮在1995年大选取得更多优势。

1993年,在马哈蒂尔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国会通过了取消马来西亚各州苏丹享有刑事和民事诉讼豁免权的法案,从此,王室成员可被起诉或被定罪。同年,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准备将68岁的加法尔·巴巴(Ghafar Baba)从副总统职位上赶下台并成为巫统副主席,而安瓦尔的其他追随者也占据了巫统最高委员会的大部分席位。于是,马哈蒂尔坚持与安瓦尔就1999年之前的职位达成“不竞争”协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受到金融威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敦促下,政府减少开支,提高利率,然而经济形势未明确改善。1998年,马哈蒂尔开始反对此政策,蔑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并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副总理安瓦尔。他提高政府开支及锁定林吉特及美元的汇率,成功使马来西亚走出金融危机,成为当时受金融危机打击国家中最快复苏的国家。

1998年-2003年

1990年代中期,马哈蒂尔因他副手安瓦尔的领导野心而感到严重威胁。安瓦尔开始与马哈蒂尔拉开距离,公开宣传他优越的宗教信誉,也似乎表明放宽马哈蒂尔在位时对公民自由的限制。尽管如此,马哈蒂尔仍然继续推举安瓦尔为他的接班人,直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身为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安瓦尔与时任总理马哈蒂尔意见相左,1998年9月2日,安瓦尔被革除副总理及财政部长职。然而,在巫统内部,除了安瓦尔几乎没有更年轻的领导人得到晋升,由于大量马来族投票支持伊党或人民公正党以抗议安瓦尔,巫统失去了18个席位和两个州政府。2001年2月1日,马哈蒂尔正式宣布布城成为马来西亚第三个联邦直辖区和事实上的行政首都。2002年6月,马哈蒂尔在巫统大会的闭幕致辞中宣布他将辞去巫统和国民阵线的所有职务。按照承诺,马哈蒂尔于2003年10月31日辞职。

退任期间(2003.11.1-2014)

马哈蒂尔承诺“完全”退出政治,拒绝阿卜杜拉·巴达维内阁受委名誉职位。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马哈蒂尔持续在国内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谈及伊斯兰教、知识的重要性、善治、全球化、新帝国主义、社会政治发展和马来西亚的经济模式等重要话题。退休后,马哈蒂尔任职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拉达石油公司和天曼航空公司,并于2004年4月被任命为宝腾航空公司的顾问。退休使马哈蒂尔将注意力放在战争这个紧迫的问题上,他作为和平组织“The Perdana Global Peace Organisation”的创始人和主席,与国际和平倡导者一同在反对战争的持久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2006年,马哈蒂尔曾成为其分部的七名当选代表之一参加巫统大会,但选举以失败告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82岁的马哈蒂尔经历了三次轻微的心脏病发作。2007年,他决定接受长达五个半小时的心脏搭桥手术。

重返政坛(2015-2017)

2015年,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简称“一马公司”)的丑闻浮出水面,马哈蒂尔开始批评总理纳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他要求纳吉布辞职下台。2016年,马哈蒂尔发起几次的抗议活动,他与希望联盟(成立于2015年9月22日,初始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国家诚信党和土著团结党组成)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起草《公民宣言》以示要纳吉布·马哈富兹辞职。同年2月29日,马哈蒂尔再次宣布退出巫统,并声称与加入一个被视为支持腐败的政党让他感到羞耻。8月,他与被纳吉布开除的前副总理穆希丁等人创立土著团结党,由马哈蒂尔担任主席。2017年,马哈蒂尔宣布土著团结党加入“希望联盟”。

再任总理(2018-2020.2)

在2018年以前,马来西亚从未实现政党轮替。为了抗衡他眼中腐败的巫统领袖——时任总理纳吉布,马哈蒂尔与安瓦尔选择结盟,推动希望联盟成立。希望联盟以马哈蒂尔为总理人选,取得了2018年国会选举胜利。安瓦尔随后获国家元首特赦,并于国会补选中获胜,重返国会,担任公正党主席。2018年1月7日,马哈蒂尔在2018年希望联盟代表大会上被推举成为的总理候选人选,“希望联盟”主席万·阿齐扎为副总理人选,以迎接2018年马来西亚大选的到来。同时,马哈蒂尔与安瓦尔在2018年竞选期间达成共识,同意由马哈蒂尔代表竞选,若顺利当选总理,两年后会将政权交给安瓦尔。但在两人结盟时,马哈蒂尔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因此希望联盟的总理“交棒”问题因而迟迟无法解决。2018年5月9日的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上,马哈蒂尔所领导的希望联盟成功以简单多数执政,终结了国民阵线在马来西亚独立至今的一家独大,以及推动了该国首次的政党轮替。5月10日晚9时30分左右,马哈蒂尔在国家王宫宣誓就任马来西亚第七任总理。

马哈蒂尔承诺上任后,马来西亚会“恢复法治”,并对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丑闻(1MDB)进行公开透明的深入调查;他对媒体表示,如果前总理纳吉布·阿卜杜勒·拉扎克犯错,纳吉布自己须对此承担后果。马哈蒂尔于2018年6月8日宣布成立国家施政、诚信和反贪中心(GIACC),并由反贪会前主席阿布卡欣领导,并直接向总理汇报。2019年1月29日,马哈蒂尔推介为期5年的“2019-2023年国家反贪蓝图”(NACP),矢言全力打击贪污问题,改善国家形象,6大主要防贪领域分别是政治、公共行政、执法、司法、立法和企业管理。

在经济和产业政策方面,2019年4月19日,马哈蒂尔推出“5G马来西亚:社群跃进”展览会,延续了其在1996年提出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发展项目。2019年7月起,马哈蒂尔政府颁布全新的“2020大马旅游年”标志。同年10月,马哈蒂尔颁布《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Wawasan Kemakmuran Bersama 2030,WKB2030),主张打造马来西亚成为成为公正对待各族群、具包容性的经济体,让所有马来西亚人最迟在2030年能享受体面生活;该愿景贯穿3大主要目标,即“全民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打造团结、繁荣、有尊严国度”。

2020年2月24日,马哈蒂尔向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苏丹阿卜杜拉递交辞呈,稍后亦辞去其担任的土著团结党主席职务,之后解释称,他辞去总理一职是因为拒绝巫统组成联合政府。当日,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苏丹阿卜杜拉委任他为过渡总理,以等待新的总理出炉。土著团结党也宣布将退出“希望联盟”。马哈蒂尔于2月26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如能得到足够支持,他愿再任总理,组建跨党派政府。2月27日,马哈蒂尔宣布回归土团党担任主席,公正党主席安瓦尔与马哈蒂尔分庭抗礼,拒绝马哈蒂尔回归希盟继续担任总理;在此情况下,他开始争取其他政党的支持,但表示不会接受巫统和伊斯兰党提出的合作意愿。2月29日,国家元首苏丹阿卜杜拉宣布委任穆希丁(英语:Mohammad Yassin,土著团结党兼国民联盟主席)为新总理,且于3月1日宣誓就任,马哈蒂尔也因此卸下过渡总理职务。

辞职后至今(2020.3至今)

2020年3月1日卸任总理后,马哈蒂尔并未放弃回朝,在土团党内与穆希丁派系分庭抗礼。直至同年5月28日,土团党最高理事会宣布终止马哈蒂尔派系等6人党籍。随着马哈蒂尔起诉土团党终止党籍的诉讼于2020年8月7日被法庭撤消而宣告失败后,他在同日宣布将成立新政党——祖国斗士党,而多位土团党分支领导人带领党员宣布退党,加入他新成立的祖国斗士党。

2022年8月,马哈蒂尔宣布成立了一个名为“祖国运动”的政党联盟,其中参与政党包括祖国斗士党(Perjuang)、泛马伊斯兰阵线(Berjasa)、土著权威党(Putra)和印度裔穆斯林国民联盟政党(IMAN)。9月6日,马哈蒂尔宣布该阵线已向社团注册局登记参选第15届大选。同年10月11日,马哈蒂尔宣布在即将到来的马来西亚第15届全国大选中,他将代表其新创建的祖国斗士党上阵,争取连任浮罗交怡选区国会下议院议员。然而,马哈蒂尔领导的祖阵全军覆没,他个人也在原选区吉打浮罗交怡落败,只赢得4566张选票,得票少于选区总票数八分之一。

2023年2月10日,马哈蒂尔携部分支持者退出他所创立的祖国斗士党。2月25日,马哈蒂尔宣布与13名斗士党高层成员加入由易卜拉欣阿里领导的土著权威党,声称加入土著权威党是为了“争取马来族权益”,并表示会考虑参加今年年中举行的马来西亚地方选举。同年10月19日,时年97的马哈蒂尔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推文和视频,炮轰美国总统拜登在加沙医院遇袭和所谓“哈马斯斩首儿童”事件中公然撒谎。他强调,以色列巴勒斯坦犯下的所有暴行都源于美国的支持,一旦失去美国的支持和军事援助,以色列就将因“种族灭绝”和“大规模屠杀”而面临惩罚。

2024年4月25日,当地报道称,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接受反贪污委员会调查。

政治举措

经济方面

私有化与“新国家发展政策”

马哈蒂尔继位时,拉扎克领导的民族行动委员会所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刚好推行了10年,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1970年代的高速增长后,进入1980年代又出现了减速增长的势头。80年代初,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引起马来西亚经济的困难。于是从1983年开始,马哈蒂尔着手实行私有化政策。1985年,马来西亚经济计划署签发了“私有化指南”,决定推行私有化。1986年开始,为了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马哈蒂尔转而采取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1986年10月马来西亚政府制订、颁布了“促进投资法案”,以取代1968年的“投资奖励法案”。此外,为了促使经济发展,马哈蒂尔对新经济政策做出了调整,于1991年提出了“新国家发展政策”。该政策突出强调了“平等发展原则”,经济发展优先于按种族分配财富;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马来西亚对外经济联系;重视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平衡和协调各种族关系。1991年,2月28日,在马来西亚商业首届理事会上,马哈蒂尔提出“到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的愿景。

工业与农业

从1981年开始,马来西亚侧重发展重化工工业,专门成立了马来西亚重工业公司(HZCOM),对其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协调和监督,同时重视发展中小型工业以及边远地区工业的发展,并确立以民间投资为中心发展制造业。自80年代到90年代,马哈蒂 尔政府持续将制造业发展放在首位。1984年,马哈蒂尔政府制定了“全国农业政策”。主要就是通过改组小型农场,把个体小农组织起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商业性庄园,把乡村重组成为小型的城镇中心。1991年,在马来西亚商会成立时的演讲中,马哈蒂尔再次强调:“在我们发展制造业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农业和服务业。”1998年8月,马哈蒂尔政府公布了第三个国家农业政策,首先任务是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减少粮食进口。

“向东看”与对外开放

马哈蒂尔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政策。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对日、美、欧开放,80年代中期以来,则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不仅继续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同时也积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其中,特别强调加强同其他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

1981年,马哈蒂尔提出了著名的“向东看”政策。一方面是学习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团队精神、企业精神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二是经济上要发展同日、韩两国的贸易,争取他们的投资。为推行这一政策,马哈蒂尔频频出访。1983年1月,马哈蒂尔上任以来首次访问日本,双方就上边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在“向东看”政策下,1981年这一年内,马来西亚就派了约200名留学生,马来西亚政府还让日本和韩国公司参与建筑了榔屿桥与巫统大厦。日本和韩国的大量技术援助被马来西亚引进,日本银行成为马来西亚财政的重要来源。

2018年,马哈蒂尔再一次当选马来西亚总理,他在对外政策上再一次提出了“向东看”政策,同样也把日本作为其外交访问的第一站。不同的是,这次马来西亚学习的目标添加了中国,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再一次提出了在上一任期内因美国反对而搁置的建立东亚经济论坛的建议。

社会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

马哈蒂尔在1990年代启动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计划,包括国家石油公司的吉隆坡石油双塔、吉隆坡国际机场、南北大道、雪邦国际赛道、多媒体超级走廊、峇贡水坝以及布城:新的联邦行政首都。1995年12月,马哈蒂尔在东盟第五届首脑会议上提议修建由昆明市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国际铁路,之后陆续得到有关国家的赞同,被称为“泛亚铁路”计划。铁路计划全长5500公里,十年内完成,总投资估计超过20亿美元。2010年4月10日,亚洲18个国家的代表于在韩国釜山正式签署《亚洲铁路网政府间协定》,泛亚铁路计划最终得以落实。

教育

马哈蒂尔尝试将马来西亚打造成区域教育中心,教育及语言政策趋向于宽松与开放,包括让英语成为许多公立及私立大专院校的教学语言、中小学以英文教授数理课程,以及让华文教育组织建立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及韩江学院。

政治方面

加强媒体控制

1984年至1987年间,马哈蒂尔多次收紧影响新闻自由的法规,在1984年强化了《官方保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并采取行动阻止任何可能的政治挑战,尤其是来自政党体系之外的民间社会团体的挑战。根据《社团法》修正案,一个组织必须注册为“政治社团”,才能对政府的政策或活动发表评论。否则,作为内政部下属公务员的社团注册官可能会将任何评论解读为“政治性”,并撤销社团的注册。1987年12月,他在同一天提出了两项立法,对出版施加了额外的限制,并赋予警察更大的权力来限制公众集会。

反腐败

马哈蒂尔也是最早谴责利用金钱赢得党内选票的人之一,在第1985年的大会上,他谴责了为当选地区主席而分发现金的成员。1994年的特别大会对宪法进行了改写,禁止给予或接受“任何方式或任何形式的奖励、礼物或有价值的回报”,并赋予最高委员会遏制腐败的权力。2018年,马哈蒂尔在就职仪式上说,他的政府将废除那些“不公平的”法律,他还对腐败发出了强烈警告,表示将彻查政府各部门,替换腐败官员。

外交方面

与新加坡的关系

1989年12月,马来西亚赞同了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的“新柔廖增长三角合作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尼廖内群岛这个三角地带建立一个小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利用新加坡的资金和技术,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1990年,马来西亚柔佛州曾制定了一个发展计划, 拟到2005年年使柔佛州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地区,由此,马来西亚希望引进新加坡的资金,保证柔佛州的发展计划得以实现。 在双边贸易上,两国的贸易结合度十分紧密,1998年,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也是新加坡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两国在能源上也加强合作。1995年,两国计划建设第二条新柔长堤,协定自1995年开始,马来西亚将在未来15年的时间里每天向新加坡供应1.5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 。此外,为了建设地区性能源设施网和市场网,2002年,两国又开通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天然气管道 ”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一直以来马来西亚的供水。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两国关于水问题的矛盾又重新浮出水面,使两国关系趋于紧张。马哈蒂尔明确声称,关于水问题,改变是必要的。他认为,现今存在的水协议是殖民时期由英国拟定的, 并且协议规定明显有利于新加坡,协议并没有体现马来西亚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应享有的国家利益。2001年9月,新马双方在吉隆坡达成了一个框架协议,然而2002年7月新马水供的最后一次谈判中,两国在价格问题上有基本分歧,最终马来西亚政府提议将这一问题交由国际仲裁法庭进行审查。1998年7月,新马两国政府就丹戎巴葛火车站关卡、移民厅及检疫局等搬迁问题的谈判破裂后, 两国关系间迅速紧张起来。同年,“李光耀回忆录事件”又再度使两国关系恶化。进入21世纪后,两国关系有一定的缓和,也一直致力于解决两国遗留的历史问题。截至2015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约为28亿美元。

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马哈蒂尔在外交方面采取“向东看”的政策,此时主要是向日、韩学习并争取其投资,在其 20 世纪 80 年代任期内,他曾将西方国家对马投资称为 “新殖民主义”。马哈蒂尔深知东盟扩大之后 , 东盟可能拥有的政治与经济潜力是十分显著的,将可决定东盟自己的命运,更可影响亚太事务的走向。所以其经常借助东盟讲坛,延伸自己国家的外交空间。1982年11月14日,在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召开前夕, 马哈蒂尔发表公开讲话, 表明马来西亚对东盟经济合作的立场。他指出东盟始终是马来西亚外交政策所优先考虑的重点所在,以保持一个利于经济增长的地区环境。马哈蒂尔对东盟最初制订的5个工业合作项目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东盟区域工业化合作,能够对马来 西亚推进工业化进程有所帮助,尽管最终并未取得马来西亚预想的效果。同时,马哈蒂尔泰、马、印三角区的贸易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1990年,马哈蒂尔倡议建立东亚经济论坛(EAEC),旨在构建一个便于东盟国家与日中韩三国就经济问题展开磋商的平台。然而,美国认为该倡议将导致自己被排挤出亚洲,因此表示了强烈反对。遭遇美国的反对后,起初还积极支持这一构想的日本也变得消极起来,提出条件称只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入,自己才会加入。最后,东亚经济论坛的构想也无果而终。

2000年,马哈蒂尔提出“EAS(East Asia Summit,简称EAS)”的概念。2002年,第六次10+3领导人会议通过《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推动10+3领导人会议向东亚峰会演变”是报告提出的九项中长期措施之一。在东盟推动下,首届东亚峰会于2005年12月1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东亚峰会由此启动。同时,马哈蒂尔一直主张加强东盟的内部建设,并在东盟中扮演重要角色,并积极倡导和推动“东亚经济核心论坛”的成立。2018年6月,马哈蒂尔访问日本时,再次提出“建立东亚经济论坛”的倡议,并表示考虑将中亚国家和印度也纳入其中,其目的是建立地区性的经济论坛,在地区的框架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为该地区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提供贸易保护、经济优惠和其他帮助。

与中国的关系

在他第一次担任总理期间,马哈蒂尔对华认知和政策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执政前期(1981--1989)对华认知偏向敌对,而执政后期(1990--2003)则积极推进和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2019年5月马哈蒂尔再次当选马来西亚总理,然而近年来,马哈蒂尔对华的政策也有所转变,他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中马之间过于密切的合作。

1985 年马哈蒂尔首次访华,这次访问使得马哈蒂尔对中国的态度和认知开始发生了改变, 推动了中马关系进一步发展。双方签署了建交以来的首项协定,并于1988年成立了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贸易委员会。同时双方签署了《中马贸易协定》,双方一致同意给予两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优惠待遇。同年,马来西亚内阁决定废除相关行政法规,以获得进口中国商品的特别许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马哈蒂尔对华政策逐渐向“亲华”方向发生转变:两国之间的高层互动次数多领域多样化,积极发展和推进经济层面的合作,以及推动文化及民间领域的往来及交流。

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吉隆坡会见马哈蒂尔与前总理阿都拉·巴达威。2018年8月17日,马哈蒂尔正式访问中国,访问了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汽车企业吉利等。双方在8月20日签订了联合声明,从声明的内容来看,双方在国家发展规划、经济、国防安全、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一致意见。在文化方面,宣布2020年为“中马文化旅游年”,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

理念与思想

“经济立国”

马哈蒂尔上台时,马来西亚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他把改善人民生活就在经济政策的首位。马哈蒂尔认为,“马来西亚保持独立和完整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它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军事方面的, 而是来自它的经济上的稳定和发展的愿望。”他认为只有自由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带给人民富裕和经济上的平等,只有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发达国家,才能真正抵御和克服它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

在他实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既要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又要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以宏观调控将高增长带来的高通胀维持在人民能承受的水平上。同时,他提出以日韩为目标的“向东学习”政策,除许多日韩 企业入资外,各种国际大型企业也相 继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另一方面,他主张各民族在经济上自由平等,调动以华人和印度人为主的非马来族的积极性,促进私人资本的发展。

马来民族主义

早期,马哈蒂尔的民族观主要以优先振必马来民族,提高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为主,较为极端和激进。马哈蒂尔执政思想(又称“马哈蒂尔主义”)的核心之一是马来民族主义,对内是追求马来人领导权,对外就是反对西方的帝国主义。他在竞选期间批评中资项目、“百日新政”时期提出重审重大项目,成功吸引了民众并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社会对华忧虑。在其早期编著的《马来人的困境》中,他也明确主张要优先扶持马来人,再均衡各族发展。而到了晚期,马哈蒂尔则注重国内整体民族的强盛和共同繁荣,表现形式相对温和。他在1994年11月巫统大会上也表示“种族间和谐生活是马来西亚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因素”。

求独立自主的东方价值观

马哈蒂尔针对来自西方国家的高压和西方价值观的挑战,旗帜鲜明地推崇与之抗衡的东方价值观。马哈蒂尔表明每个 民族都有他的价值,强加外来的价值在他们的身上是错误的。西方要求所有人都遵循他们的民主制度,“许多反对者因此被害”,这种行为反而伤害了他们 最基本的人权。他主张亚洲特色的民主制度,提倡实践性的伊斯兰教观点。他对亚洲崛起的前景充满信心:“在我们的历史上,亚洲的现代化已经摆上日程,我们不要欧洲化或美国化。西方将从东亚的成功中学到点东西,进行某种程度的‘东方化’,它将接受我们的价值观。”

威权主义

马哈蒂尔在其长达23年的第一次执政过程中,不断巩固权力,压制反对声浪, 曾实行逮捕反对党领袖的“茅草行动”,并不惜开除自己的副手安瓦尔。党内虽有各种对他的负面评价,但难以撼动他的政治地位。他通过每一届选举,实现长期执政,直到他于 2003年退位。在他第二次执政时期,马哈蒂尔在新政府合作中削弱其威权色彩,但也在自身权力巩固上深化他的威权色彩。再次担任总理后,马哈蒂尔削弱自己以往一意孤行的做法,与朋党磋商,依据选举结果按比例安排部长职位。此外,马哈蒂尔也倾向聆听多方的意见,在解决国内各种问题时尽可能符合各党的诉求。但他也大量收纳跳槽至其手下的土著团结党的反对党领袖,让人感到他有扩大本党权力的野心,似乎在回归威权老路。

争议事件

遭受袭击

2006年7月28日,马哈蒂尔开始了吉兰丹州演讲之旅,在甫抵达哥打峇鲁机场后发生骚乱。马哈蒂尔在向支持者演讲时,遭人以胡椒剂袭击,并无大碍,他在下榻酒店接受治疗后继续进行下午的行程,时任全国副总警长慕沙哈桑(Musa Hassan)证实此事件实与其支持者之间出现的争执有关。

削减王室特权

2016年5月9日,柔佛苏丹易卜拉欣·伊斯梅尔批评《1994年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修正案》是为政治或个人利益而夺取统治者的权力。同年8月25日,马哈蒂尔在其部落格为修改联邦宪法削减王室特权一事道歉,并表示国阵政府所通过法令剥夺元首颁布紧急状态的权力不符合宪法。

竞选宣言并非圣经论

2018年7月,面对并没按照竞选宣言提名国会议员出任国会议长,引起反对党的不满并离席抗议,马哈蒂尔对此宣称竞选宣言只是“指南”不是圣经,不需要虔诚地遵循。2019年10月,马哈蒂尔在一场记者会上为未能执行《希盟竞选宣言》辩护时坦言,当初希望联盟在大选前没有想过会赢,所以定下“高难度”的竞选宣言,目的是要让国阵难堪;不料希盟在大选中获胜,但许多竞选宣言不容易落实。

贪污指控

2022年7月25日,在审理前副总理艾哈迈德扎希涉及的外国签证系统(VLN)贪污案过程中,案件第17号证人Ultra Kirana私人有限公司(UKSB)的前行政经理陈祥生(Tan Siong Sun)接受律师的交叉盘问时称,根据UKSB公司账本,有一笔260万林吉特的款项支付予马哈蒂尔的侄儿拉末阿布·巴卡尔(Rahmat Abu Bakar),并回答说:“这笔钱是给马哈蒂尔和土团党的,我相信这是政治献金。”马哈蒂尔随后在一场记者会上否认有收取过政治献金的指控,并要求对方提供直接的证据,同时指出他已做好准备接受任何一方的调查。7月27日,拉末阿布·巴卡尔发文否认自己曾代表马哈蒂尔收取260万林吉特政治献金,并指陈祥生在法庭上对马哈蒂尔做出的指控是虚假、诽谤且有恶意的。

谴责西方

马哈蒂尔对西方经常发出尖锐批评令他也受到海外关注。1997年他曾经批评《世界人权宣言》,说该宣言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工具,美国试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亚洲人。亚洲最需要的是稳定和经济增长,而非公民自由。他在2003年10月辞职前数日说犹太组织“统治世界”,因此激怒了许多国家和犹太组织。2021年1月6日,美国非政府组织反极端主义项目将马哈蒂尔列入该组织“全球最危险20大极端主义者名单”第14名,并称其作为一名具争议的人物经常批评西方国家、LGBT团体和犹太人。马哈蒂尔曾评论尼斯恐怖袭击事件:“穆斯林有权为过去的大屠杀而感到愤怒并杀死数百万法国人。”

人物影响

1982年初,马哈蒂尔宣布“向东看”政策,此后,马来西亚经济稳健发展。1988年以来,马来西亚经济发展迅速,国内生产总值连续9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马来西亚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名表上居于第21位,人均年收入从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4000美元,国民富裕程度在东南亚地区仅次于新加坡文莱。1995年,少过9%的马来西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以及收入差距已经缩小。马哈蒂尔政府削减企业税及放宽金融条例以刺激外资进驻。国家经济每年取得超过9%的增长,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试图模仿马哈蒂尔的政策。1981年至2003年,在马哈蒂尔担任总理期间,马来西亚经历快速的经济成长,由过去的一个农业国向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转变,特别在电脑与消费性电器产品领域。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和政局严重受挫,马哈蒂尔在公开批判货币投机家暨股票投资家乔治·索罗斯等外汇投机客、下令禁止股票放空的同时,拒绝时任副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危机缓解“药方”,对货币进行管制。1999年,马来西亚重新步上经济成长轨道,经济增长率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该年经济成长率约达6%;2000年,马来西亚获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调升评级,指其经济发展前景稳定,整体经济表现优于邻近的泰国、印尼和菲律宾等国。

荣誉与奖项

奖项

1998年,他因让马来西亚成为第一个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国家,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1998年亚洲新闻人物”。2018年,马哈蒂尔获《穆斯林500强》评选为2019年度男穆斯林风云人物。2019年,他获得美国《时代周刊》列为2019年百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全球50大杰出领袖”中排名第47位。

荣誉学位

2018年,日本筑波大学授予马哈蒂尔荣誉博士学位,对他推动研究和教育领域国际交流等贡献表示认可。2018年11月13日,马哈蒂尔到访自己的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总统哈莉玛·雅各布颁发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2019年8月7日,马哈蒂尔到访日本国际大学,并获国际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马来西亚及日本关系上的杰出贡献。

勋章

2003年,在马哈蒂尔退任后,马哈蒂尔获得了获得了“Seri Maharaja Mangku Negara”奖,继承了马来西亚授予其前总理最高荣誉的传统,受封护国玛哈拉惹勋章,使他的名字冠上“敦(Tun)”勋衔。2018年11月6日,日本明仁天皇授予马哈蒂尔日本最高荣誉勋章“一等桐花大绶章”,肯定他在加强马日双边关系所作出的贡献。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2000年9月,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出版《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对马哈蒂尔总结评价:“尽管跟马哈蒂尔有过纠纷,从1981年到1990年,在他担任总理期间直至我卸任的那九年里,我跟他在解决双边问题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要比阿卜杜勒·拉扎克和侯赛因·奥恩在位的12年还多。”

1998年,《时代杂志》将马哈蒂尔评选为亚洲新闻人物:“今年没有人像马哈蒂尔一样强烈地吸引新闻界,这使他成为1998年的亚洲新闻人物。他提醒世界,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未必适合所有国家--自从马哈蒂尔一年前开始抨击投机客的阴谋和犹太人的政治阴谋,世界各国开始接受他的理论。”

1999年1月,澳大利亚作家兼亚洲事务专家布莱克曼刊出《澳洲金融评论报》表示,马哈蒂尔是亚洲其中一个最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现代马来西亚的创始人;他认为,马哈蒂尔最高的成就是马来西亚尽管在面临最严峻的经济危机,它却没有受到像印尼般的暴动所毁。

英国民调公司YouGov在同年4月所做马来西亚“最受仰慕的男性”调查结果显示,马来西亚人最仰慕的是马哈蒂尔。

中国企业家马云在2018年与马哈蒂尔会面时,也公开表示自己在1997年看到马哈蒂尔提出多媒体超级走廊的想法后,受到启发,最终创立阿里巴巴集团

已故马来西亚伊斯兰党精神领袖聂阿齐兹的长子聂奥玛在该年5月评价马哈蒂尔说,其父亲聂阿齐兹曾称赞马哈蒂尔是个有智慧的领袖,但在他执政时期,却没有利用其智慧发展伊斯兰教,不过现在他已经“醒悟”了。

伊斯兰党主席哈迪·阿旺也赞赏马哈蒂尔任相期间为国家作出许多贡献,是当今的政治家典范,其名字将永留史册及获得后人铭记。

2020年8月,前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长拉菲达·阿兹接受《马来前锋报》专访时认为马哈蒂尔是一个不在乎名利地位的人[335],她也认为马哈蒂尔可继续为国贡献,不需退休。

负面评价

纳吉布批评马哈蒂尔对政治不忠诚,说他是马来西亚“首席演员”,因为他同“安瓦尔握手言和,并且纳吉布还说“看到他的伎俩,我摇头觉得难以置信。”

马哈蒂尔谴责西方的言论也曾引起了对他强烈的讨伐,他被社交媒体用户贴上“离谱”与“可耻”的标签。美国非政府组织反极端主义项目于2021年1月公布“全球最危险20大极端主义者”名单,形容马哈蒂尔是反犹太主义者、批评西方国家者,将马哈蒂尔列为全球极端主义者名单第14 。

个人生活

马哈蒂尔在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学习医学时,遇见了他的人生伴侣西蒂·哈斯玛·穆罕默德·阿里(Siti Hasmah Mohamad Ali)。1953年,马哈蒂尔毕业,并于1956年与西蒂·哈斯玛结婚。1957年6月,马哈蒂尔的第一名女儿玛丽娜出生了,在之后的28年里两人再生下三个孩子并领养了另外三个小孩。

2024年2月13日,马哈蒂尔办公室称,马哈蒂尔已经住院,未能出席原定于当日举行的一场法庭听证会。

参考资料

马哈迪宣布二度退出巫统.当今大马.2023-07-15

马哈蒂尔辞去所创政党领导职务.中新网.2023-07-12

项昊宇:“亚洲价值观”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澎湃新闻.2023-09-06

Asia's Newsmaker of 1998: Mahathir Mohamad.TIME.2023-07-15

MAHATHIR MOHAMAD.TIME.2023-07-15

马哈迪回忆过往 曾在斋戒月市集售炸香蕉.东方日报.2023-07-15

人物|马来西亚首陷悬置议会,安瓦尔的“烈火”会熄灭吗?.澎湃新闻.2023-09-07

Malaysia's Mahathir and opposition sign declaration to oust Najib.The Straitstimes.2023-07-17

Mahathir quits Malaysia's ruling UMNO party, protesting corruption.Reuters.2023-07-17

Muhyiddin registers Mahathir's new party, 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The Straitstimes.2023-07-17

苦等22年,马来西亚反对党老将安瓦尔可否问鼎总理大位?.澎湃新闻.2023-09-07

马来西亚:马哈蒂尔为何执政两年就垮台.BBC News 中文.2023-07-17

马来西亚大选:一场历史性的政局变更.纽约时报中文网.2023-07-17

宣布成立施政廉正及反贪中心.光华网.2023-09-07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513035705/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462146.今日大马.2023-09-07

5年反贪大蓝图 6领域22策略.东方网.2023-09-07

新大马旅游年标志出炉,冀争取1000亿收入.当今大马.2023-09-07

【2030愿景】3大目标 公平对待各族.东方网.2023-09-07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辞职 马中关系增变数.BBC中文.2023-07-18

马来西亚看守总理马哈蒂尔重新担任土著团结党主席.凤凰网.2023-07-18

马来西亚看守总理马哈蒂尔重新担任土著团结党主席.新浪网.2023-08-20

马来西亚新总理宣誓就职 未来政局“难以预测”.BBC中文.2023-07-18

敦马哈迪及“马派”4国会议员遭终止党籍.马来西亚东方日报.2023-07-18

独立马来党 敦马成立新政党.东方日报.2023-07-18

16执委宣布辞职-米都土团900党员退党.光华网.2023-07-18

97岁的马哈蒂尔投入马来西亚选战,能否再度问鼎总理?.新浪财经.2023-07-18

大选全军覆没,97岁马哈蒂尔:今后专心写国史.腾讯网.2023-07-18

马哈蒂尔加入新政党 或继续参选公职.中国网.2023-07-18

马哈蒂尔炮轰美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犯下的所有暴行都源于美国的支持.观察者网-今日头条.2023-10-21

新华社快讯: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正在接受反贪污委员会调查。.新华社新闻-腾讯网.2024-04-26

数据简报:泛亚铁路的由来与现状.中国经济网.2023-07-18

马哈蒂尔就职宣布施政重点 誓言反腐重整经济.中国政府网.2023-07-18

Malaysia monthly trade data.WITS.2023-09-07

“东亚”概念的变迁与区域合作.nippon.2023-07-18

东亚峰会.中国政府网.2023-07-18

温家宝分别会见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和巴达维.中国政府网.2023-07-17

访丹州演讲遇袭 马哈迪被喷胡椒剂.当今大马.2023-07-20

警方证实两派支持者“抢人”导致马哈迪受袭.当今大马.2023-07-20

22年前修宪削王权 马哈迪道歉.南洋.2023-07-21

Tun M received RM2.6 mil in political donations, claims former UKSB administrative manager.New Straits Times.2023-07-21

92岁的马哈蒂尔: “首席演员”还是“威权领袖”?.BBC.2023-08-21

The Top 20 Most Dangerous Extremists Around the World.counter extremism project.2023-07-21

《穆斯林500强》评选马哈迪-2019年男穆斯林风云人物.光华网.2023-07-15

海外刊物评价敦马-世界风云人物之一.光华网.2023-07-15

敦马伉俪访母校 获颁名誉法学博士.南洋.2023-07-22

马哈迪获日本国际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当今大马.2023-07-22

Mahathir honoured as he steps down.The Age.2023-07-17

敦马获日本天皇授予“一等桐花大绶章”.东方日报.2023-07-22

李光耀马哈迪瑜亮清洁 治国理念大不同.星洲网.2023-07-22

..2023-07-22

阿里大马有不解之缘 马云:MSC启发了我.光华网.2023-07-22

聂阿兹长子谈敦马:他现在已“醒悟”.东方日报.2023-07-22

【政局大动荡】任相贡献多 哈迪赞敦马政治家典范.南洋.2023-07-22

拉菲达:敦马不需退休 可继续为国贡献.中国报.2023-07-22

以眼还眼,只会让天下盲目-玛丽娜似与父亲唱.中国报.2023-09-07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已经住院.财联社-今日头条.2024-02-14